尊老爱老优秀征文范文600字(精选23篇)
尊老爱老优秀征文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为社会做出了许多贡献,当他老了的时候,没有能力去赚钱养活自己,只能靠儿女赡养。但是,儿女不能总陪在身边,他们会感到十分寂寞与孤独,特别是老伴已逝,周边没有其他同龄人的人,这时,他们就需要社会的关心与爱护。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要去关心爱护老人,就从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起,经常看望他们,跟他们聊天,唱歌,跳舞……还要帮助他们,给他们倒水,拖地……当他们要出门时,对他们说一声注意安全,回来时,给他们一个拥抱,其实,我们帮他们做的一件件好事,他们都会非常的开心,我们对他们说的一句句美好的祝福,他们都会特别感动,我们对他们说的一句句注意安全的话语,他们都会牢牢地记在心里。
中国自古以来,有不少的孝子,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鲤鱼。王祥非常高兴,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这些孝子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孟郊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子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句。希望大家以后能做到尊老爱老,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尊老爱老优秀征文 篇2
尊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尊老爱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与亲和力的体现。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尊老爱老不应仅仅停留在我们口头上,我们更应该把尊老爱老付诸于行动中。在家庭中,尊老爱老便是孝敬父母、老人;在社会上,尊老爱老便是帮助需要帮助的老人。
孟子说:“唯有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孝心是什么,孝心是黄香夏扇枕席,冬暖被褥的体贴;是田世国舍身救母,捐献肾脏的壮举。我们没有李密放弃高厚禄,奉养祖母终老的伟大,但我们可以有帮爷爷奶奶捶捶背,按按肩的体贴;我们没有汉文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侍奉亲人的壮举,但我们可以有把好吃的好喝的让给爷爷奶奶的温馨。
公益广告上切过这样两个镜头:公交车上,一位提着大包小包的老奶奶,上车之后却没有座位,孤零零地站在车厢里,一位青年急忙站起来,扶老奶奶坐到自己的座位上;高高的斜坡上,一位蹬三轮车的的老爷爷,吃力的拉着一车的货物打算上坡,一个青年急忙跑过去悄悄的跟在后面帮老爷爷把车推上了坡,当老爷向他表达谢意时,他只是微微一笑,迅速跑开了。我们是新时期的少年,是初升的太阳,难道不是更应该向大哥哥大姐姐一样时刻准备着帮助老人吗?
毛主席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关心爱护自己的爷爷奶奶,也要关注大街上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常怀一颗助人之心,时刻准备着帮助需要我们帮助的老人吧,让尊老爱老之心开在感恩枝头。
尊老爱老优秀征文 篇3
乌鸦的外表虽然丑陋,但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当乌鸦年老不能觅食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给老乌鸦,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长辈,养育了后代晚辈,后代晚辈赡养和孝敬父母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既为人子,焉能丧心病狂虐待老人呢?
我父亲就是一个孝敬长辈的典型人物。奶奶在世前,由于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子女又各在远方,于是照顾奶奶的重担就落在了八十高龄的爷爷身上。父亲担心爷爷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常常三番五次的往老家跑,还带了许多营养品给爷爷奶奶补补身子。每次回老家,父亲叫我给奶奶喂饭,自己帮奶奶按摩、洗澡洗头,累得满头大汗。半年前,奶奶突然过世。当父亲接到大伯的电话时,焦急万分,风风火火的收拾好行李,带着我和母亲回了老家。一见到奶奶的尸体,父亲便号啕大哭,伤心欲绝,想尽办法要把奶奶的葬礼办得更好一些。因此,我十分佩服父亲,佩服他会如此孝敬长辈。
然而,近些年来,我们从报纸上、电视上不断看到关于父母因儿女虐待而不得不诉诸法律的新闻报道。看了这些场面,实在叫人心寒!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过:“天底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而中国曾有一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说:树想安静,可是,风总是不停地刮,它没法安静下来;儿女想孝敬父母,可是,父母快死了,等不了了。父母在时不孝敬,等他们去世了,又后悔莫及,那还有什么用呢?
尊老爱老优秀征文 篇4
人人都会老,但是尊老也是每个人的义务。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五千年以来,敬老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的爷爷奶奶把自己宝贵的青春献给了祖国,他们任劳任怨,为了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奋力工作,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老了,不能工作了,我们应该关心他们,照顾他们。
古时候,有一个叫黄香,九岁时就以才华而闻名。不过,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孝心冬天的夜晚,寒气逼人,黄香读书到深夜,父亲叫他早些休息,他却钻进了父亲的被窝。父亲问他干什么,他说:“冬夜十分寒冷,我为您温一温床,好让您休息呀!”黄香多么孝敬自己的父亲啊!
在家里,老人总是先想到我们,再想到自己,所以,我们做事前应该先想到老人,再想到自己。
“老吾老及人之老”,我们不仅要尊重家里的老人,还要尊重别人的老人。我时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年过半百、步履瞒珊的老人上了公交车,一群人占着位置却视而不见,老人只能等待;老婆婆过马路,因为行动缓慢,已经亮了红灯,却依然踉踉跄跄地前进,开车的年轻人不耐烦了,开了窗破口大骂,直按喇叭,老婆婆听了,更加着急,汗流满面,跌跌撞撞。其实,敬老离我们并不遥远,不需要你帮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拖地。有时候,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公交车上让让位,过马路时等一等,都能让老人感到温暖。不要抱怨,因为他们的现在,也许就是你的将来。
老人拥有丰富的阅历,知识渊博,我们应该多想老人请教。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敬老、助老、爱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尊老爱老优秀征文 篇5
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金秋九月,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尊敬老人是一种美德,尊敬老人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因为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宝库。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
古有二十四孝的美好故事,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名言警句,今有曾为新中国创建立下赫赫战功的陈毅元帅“官”大不变儿子身份,回家探母,为瘫痪的母亲洗尿裤;身为国家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为“高”不望敬孝之心,对继母关心备至,如同生母,几十年如一如日的感人事迹,而作为我们小学生,爱老敬老更应该从自身做起。
记得有一次,我站在公交车站牌下等待公交车,我旁边大多数都是老爷爷、老奶奶。这时一辆小轿车开了过来,轮子溅起的水全飞到我身上,害得我直打哆嗦,我简直快冻死了。终于,来了一辆20路公交车。我跟随着老年人一起上了车,投完硬币才发现就只有一个位子了,我连忙跑了过去,车上有许多的人都盯着我。还有许多老人没有位置,这时一位叔叔站起身来把一位老奶奶扶向他的位置,一边走一边说:“奶奶,我的位置让给你,你们老年人要多休息。”那位老奶奶开心的一边笑一边说:“谢谢。”车上的人都向那叔叔投去赞许的目光。这时,我心想:我是少先队员,我应该尊敬老人。我把身边的一位老爷爷也扶向自己的位置,车上的叔叔阿姨都对我露出了微笑,我内心感到一股暖流流过。
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关爱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去关心老人们,那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尊老爱老优秀征文 篇6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之中占7
周五我与朋友一起结伴坐公交车回家,我们在学校门口坐9路到泰州一百,然后转21路公交车到家,一路上,我们谈笑风生,欢笑不断。
上了21路,我和朋友发现了很多座位,便坐了下来,一起谈论学校中的趣事,汽车就这样慢慢地往前开,过了几站之后,车上已经挤满了人,有些老爷爷、老奶奶没有座位,他们抓着车的扶手,随着汽车癫颇摇晃着,站着很是吃力的样子,有时一个急刹差点儿摔倒。我见了爷爷奶奶们这样,思索着要不要给他们让座,可我一直犹豫不决,害怕我让了座位后爷爷奶奶不想坐,这样难免会有些尴尬。
心里默念:“淡定,这没什么好担心的,这是件好事”,最后我勇敢地站出来,决定给他们让座,站起身来对离我不远的爷爷说:“爷爷,您坐这儿吧”,“小姑娘,谢谢啊”,“不谢哦”。我的朋友看见了我这么做,也都纷纷站起来给爷爷奶奶们让座,爷爷奶奶们的脸上露出了和蔼的笑答,这或许是对我们这种行为的表扬。
我能感觉到整个车厢里的人都在为我们的行为投出赞赏、表扬的目光,我顿时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对的事。
“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并弘扬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尊老敬老,要从我做起做好自己。
尊老爱老优秀征文 篇8
又到周末了,妈妈带着一堆零食、水果和我去外公外婆家。这也是让我很高兴的事,因为我不仅可以吃到外婆做的拿手菜,还可以和哥哥姐姐们尽情玩耍。
到了外婆家,和她打了声招呼,我就飞奔去完了,直到玩得筋疲力尽才回来。刚到门口,就听到屋里传来一片读书声和笑声。我猜准是妈妈又在给外婆和她的伙伴们当老师啦!
进屋一看,果然是。只见外婆和其他婆婆们围坐在一起,每人手里都拿着本经书。妈妈坐在中间,拿着小黑板正在给这些“学生们”上课呢!“这个字怎么读?”“興(兴)。”“咦?前面不是读與(与)吗?”“不是的,这两个字中间不一样,您看!”妈妈在黑板上认真地指出其中的不同。“哦。这样啊!真是老花眼了。”外婆话音刚落,婆婆们立刻发出了一阵笑声。这样的剧情每周都在上演着……
我有点儿不解,问妈妈:“你每次回来都教这些‘和尚’念经,又陪她们聊天,不烦吗?”“不会,作文自己本来就要尊敬、关爱父母呀!”“可是其他婆婆又不是你妈妈,为什么也要给她们买水果,教她们识字呢?”我最爱刨根问底了。妈妈捏着我的鼻子说:“傻孩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你忘了吗?”
哦!望着妈妈的脸,我下了决心:下次我也要当小老师,给婆婆们上课,和她们分享书本上、学校里有趣的故事。让尊老爱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尊老爱老优秀征文 篇9
尊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这一优良传统,不能只是嘴上说说,更要用实际行动来关心我们身边的老人,尽可能为他们着想。
在我们家里,我喜欢吃芒果,爸爸妈妈也喜欢吃芒果,爷爷奶奶更加喜欢吃。我们家可以说是跟芒果十分的有缘。有一次,奶奶的喉咙发炎,妈妈专门买了一个进口的芒果给奶奶吃。妈妈让我把这个又大又珍贵的芒果放入冰箱,在灯光下,这个芒果发出青红色的光芒,透着诱人的香味,我咽了咽口水,不舍的光上了冰箱门。这是奶奶看见了我,在冰箱门前舍不得走,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孩子你把这个芒果吃了”,说着把冰箱里的那个芒果递给了我。突然我的心里感觉暖暖的。我的理智胜过嘴馋,妈妈说过芒果可以去火,我应该把它留给奶奶。于是,我摇一摇头,把芒果放回了原处,把冰箱的门光起来说:“留给奶奶吃我会更开心。,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一首有关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诗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而在今天,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是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敬老爱老助老、关爱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二十四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帮助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和帮助我们自己!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多,老龄化的不断加深,维护老人,敬老爱老这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更显得重要,学习敬老爱老助老的精神也是刻不容缓。
如今的老年人们,都是曾经对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作出或多或少贡献的人,现在他们年纪长了,没有劳动能力,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安度万年。并且,在当今这个越来越快节奏生活的社会,我们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他们孤单寂寞,有的老人儿女都鲜少去看望他们,我们应该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给他们带去心灵的安慰。此时我便懂得了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去老人院为老人们表演,与他们交流,逗他们开心的活动的深远意义了。
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的一盏明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热火;是沙漠中的一泓甘泉;是久旱时的一场及时雨。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这是我们身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一份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让世界处处阳光灿烂,爱心闪烁。
尊老爱老优秀征文 9
又到了重阳节,那个属于老人们的节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每想起这首古诗,都会感叹重阳节特殊的意义。
这天,秋高气爽,精神好似被它感染,我的心情也随之变好。放完学疲惫的我正想去小息一下,却在半路被母亲拦下,她生气地说:“你难道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我看了一眼母亲,继而打了个哈欠才说道:“今天是重阳节,我应该为奶奶他们做点事情。”母亲点点头,说:“那就去吧,没做完不许回家。”最终,我还是被母亲“请”到了奶奶家。
敲了敲门,里面立即传出匆忙的脚步声。而后大门便开了。望着奶奶那饱经风霜的脸,我突然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多来看看她、陪她说说话也好。我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奶奶,祝您节日快乐。”奶奶高兴地拉起我的手,乐呵呵地说:“孙女儿,陪奶奶吃顿饭吧,爷爷有事回不来了,奶奶寂寞。”我被奶奶拉到餐桌前,什么都来不及说就被她硬塞坐到椅子上,没办法只好吃了。
在吃饭的时候,我询问了奶奶最近的生活状况,奶奶都从一回答。最后,到快吃完了饭时,我笑着说:“奶奶,我陪您散步吧,让您能够好好消化肚子里的食物。”我们便这样出了门,黄昏那缕强光照耀着我的眼睛,让我有些睁不开眼……我静静地陪奶奶走完了路,坐在草地上看日落,那挂在天上的太阳就斜斜地落下去,过程很美轮美奂。
傍晚,我陪奶奶重新踏上那条回家的璐,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不知不觉回到了奶奶家。本来这个时间,我应该在家中逍遥。但是面对奶奶不舍的目光,我终是狠不下心告别。“孙女儿,有空多来看看奶奶。”我的心瞬间因为这句话而涌出无数泪水,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明白奶奶那颗寂寞的心灵。奶奶对我说:“今年,是我过得最快乐的重阳节。”我紧紧地抱住了奶奶,久久才松开。
世间最暖的言语比不过我想你;世间最美的感情比不过亲情;世间最远的距离比不过时间。人生就像一列通往坟墓的列车,在途中会有很多人下车,但是我们要笑着和他们说再见。
不知道还能陪伴您多久……
尊老爱老优秀征文 篇2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杜甫的诗讲的就是重阳节,可见重阳节是很久之前就有的了。
又是一年的金秋时节,我们又迎来了重阳节,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几天,许多老奶奶们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九”,又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长辈们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我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子孙的应该陪自己的长辈出去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记性就笑着说:“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外婆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外婆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发了。我和外婆一边说,一边走,走得可远了。我们看着清澈的河水,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我们赶紧回了家,妈妈爸爸也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正准备给外婆过重阳节,上面缀着各种花纹,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外婆笑了,看起来很慈爱,像年轻了几岁。
尊老爱老优秀征文 篇21
重阳节历史悠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屈原早在《远游》里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重阳节是老人们最开心的一天。在这天,不管她们多么开心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子女,他们用省吃俭用的钱去买一些好吃的给自己的子女和孙子孙女,自己却舍不得吃,只是在旁边吃着面包,微笑地看着我们。
每次重阳看着奶奶带回好吃的给我,心头上总感到一阵酸楚:我们只是一味的接受长辈对我们的关怀,而不去“给予”她们一点我们的孝顺。她们总是独自一个人呆在家里,期盼子女回家,有时站在窗户前,望着前方的路,期盼着熟悉的背影。
我不经想说一句:她们在含辛茹苦了一辈子后,担心孩子一辈子后,换来的却是空巢生活,她们真的值得吗?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记得爷爷奶奶爱吃的是什么?她们的生日在哪天?他们最大的愿望又是什么?我想大多数的人都无从知晓。时间一天天的流逝,她们脸上的皱纹加深了,银色的头发中又钻出了新的白发,她们显得更加苍老了,身体也不如年轻那么硬朗。她们还能经历多少个春夏秋冬?还能和子女相处多久?她们心中的期盼还剩多少?
曾记得一个记者向比尔盖茨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最不能等待的是什么?“
比尔盖茨答道:“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世上最不能等待的事就是孝顺。
我们中国也有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而子欲养亲不在。”。做晚辈的若真等到这一天“子欲养亲不在”了,你再后悔,可就什么都晚了。
每个人都会老去的,爷爷奶奶的今天,就是爸爸妈妈的明天,也是我们的将来。尊重老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今天我们嫌弃老人,以后当我们年老时,儿孙同样也会嫌弃我们。今天长辈为我们遮风挡雨,明天我们就应该是她们头顶上的一片蓝天。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养老、敬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我想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
常回家看看吧!不仅仅是在重阳那一天。回去和他们聊聊天,去关心她们。说不定她们正在某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注视着远方的路,期望有一个熟悉的背影能出现在那条路上。
尊老爱老优秀征文 篇22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自古以来,重阳节素有登高,尝雄黄酒的高雅传统,以及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渐渐发现,现在的节日更像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忘却古老,忘却过去。在我们一次次用食物和整天的锣鼓喧嚣深化节日这个仪式时,节日真正的精神与内涵却在渐行渐远。
重阳节的早上,我起得出奇的早,绝无仅有地去给家人购买了早餐,并去叫醒家人。妈妈嗔怪道:“咦,要刮台风了,今天怎么这么乖?”我笑着回答:“因为今天是重阳节呀!”妈妈却摇摇头:“要是以后都这样就好了!”随即叹了一口气。
就在这个日子里,我在朋友圈内无意翻到了这样一条信息:昨日,一所高校“突袭”一家敬老院,甚至有几名老人被十几名学生轮流连番洗脚,老人感慨道,除了重阳节以外,他们从来没有被工作人员以外的人洗过脚,我不禁耳边又响起了妈妈的叹息。是啊,除了节日以外,我们从前对自己的父母极少嘘寒问暖,更不用说去关爱那些被“遗弃”的空巢老人了!当下,无数的老人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的盼节日,难道老人只有在节日时才能被关心吗?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的传统节日真的只是用来弥补自己的“孝心”吗?
我无语了。
时间一晃而去,到周末了,我坐上了公交车准备回玉环,途中,两个母女上了公交车,正巧,一个年迈的老人也上了公交车,原本的两个座位已经坐了一对母女。售票员让女孩坐在母亲腿上,给老人让个位置,没想到,女孩用稚嫩的声音反问道:“为什么!今天又不是重阳节!”我一愣,难道这种思想已经被灌输进了儿童的心里了吗?我站了起来,将无助的老人让进了自己的位置,随即,我对一脸不解的小女孩说道:“尊者爱老,传统美德。”转过身来,站在公交车上,任凭许多目光落在我身上,还有老爷爷的连连道谢声。
尊老爱老的美德,不只是在重阳节!
尊老爱老优秀征文 篇23
大家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吧!一个会感恩的人,才有一颗善良的心。
在这个秋高气爽、果实累累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它象征着团聚,这个时候我们就登山、插茱萸、游赏景等活动,如果你的亲戚在远方,可以给他回个短信、寄个邮件、打个电话等之类的交流。
今天是10月16日,也就是农历9月9日,这里的九九来源于“久久”意思是长久长寿,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为家长做了一件家务事。
傍晚,夜幕降临、灯光闪烁,我们一家坐在一张桌子面前,吃着丰盛的晚饭,说说话,一起祝福着远方的亲戚,这个时候,一种喜庆、祥和的气氛“冲进了我家”,因为我们家平时没有这么热闹,吃完了饭。
我对妈妈说:“我给你洗玩吧!”妈妈说:“怎么了”我说:“老师让我我们为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妈妈说:“那行吧”!我开始洗碗了,我先把洗洁精往碗里一倒,轻轻的洗了起来,泡沫从碗上滑了下来,仿佛好多个小孩子在滑滑梯,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几分钟,一个明明亮亮的碗已经洗好了,我一个接着一个,终于洗好了这几个碗。接着,我又为爸爸妈妈都倒了纯净的白开水,让他们都解解渴,好让他们有个健康的身体。
在这里我又想起了一首思念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秧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