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通用13篇)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
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我选用的是插板教学,数学6的加法运算,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紧密联系幼儿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使幼儿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注意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重视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注意减少单纯技能性训练,避免了繁杂计算、程式化的叙述“算理”和人为的非本质术语的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实施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乐于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操作游戏中,理解“6”的组合,感知“6”的数量关系,并会运算6的加法。
3、培养幼儿分析、判断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通过游戏方式喜爱上数学。
活动准备
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红棋子、黄棋子若干、五种动物图片、算数盒一个
活动过程
一、师幼互相问候,律动导入(五只小鸭手指操)
二、教学内容:
1、故事导入:小朋友,听说森林里有个国家,里面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公主要过生日,森林里的小动物都被邀请参加,听说公主想要一顶花帽子,小动物们纷纷去采花,小动物也邀请了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么?——(愿意)
2、教师出示图片,师说:小朋友谁来了?小熊来到我们班,他采了好多漂亮的花,让我们看看吧!小熊采了红花1朵,黄花5朵。一共几朵花?师问:小朋友我问你,1和5组成几?幼:杨老师我告诉你,1和5组成6,1 5=6
3、教师出示地第二个动物—兔子,小兔跳跳采了红花2朵,黄花4朵,一共几朵花?2和4组成几?2 4=?幼儿:一共6朵朵。2和4组成6,2 4=6
4、教师出示地第三个动物—小狮子,可爱的小狮子很快的采了红花3朵,黄花3朵,师问:一共几朵?3和3组成几?3 3=?幼儿:一共6多朵。3和3组成6,3 3=6
5、教师出示地第四个动物—长颈鹿,长颈鹿小姐也来到我们班,它带来了红花4朵,黄花2朵,师问:长颈鹿一共几朵花?2和4组成几?4 2=?幼儿:一共6多朵。4和2组成6,4 2=6
6、教师出示地第五个动物—狐狸,哎呀小朋友,你们看我是说呀!我就是狐狸呀。公主过生日也邀请了我,我也带礼物了,你们看——它带来了红花5朵,黄花1朵,师问:狐狸一共有几朵花?5和1组成几?5 1=?幼儿:一共6多朵。5和1组成6,5 1=6
7、师继续说故事:小动物们把它们采的花编成了一顶美丽的小花帽,要去送给公主。当他们走到王国的大门时,麻烦来了。大门是要过关才能进的,小朋友快快帮助他们一下吧!
8、 教师出示已做好的关卡,让幼儿根据关卡的问题进行操作。
9、教师请幼儿取出一串红色的棋子放在第九行第二个孔里,幼儿根据关卡的数学题进行操作。
三、结束
师说:最后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终于过关了,小动物终于把漂亮的花帽子送给了公主,公主很开心。小动物们很感谢小朋友,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小蛋糕分享。
教师放音乐,幼儿随音乐送插板,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按所出物品列算式
教学准备:
1、教具: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
2、学具: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1.碰球游戏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请3-4位幼儿)
二.引出新游戏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三.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
(2)6的组成卡
(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
(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
(5)算式接龙四.总结评价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 篇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初步知道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
(二)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和6减几的减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6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看一幅图列两个算式.
课前准备
(一)教具:实物图(梨、公鸡、母鸡)点子图、方块图.
(二)学具:小方块、红、粉小圆片各6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卡片说数的组成和分解:
2.看图列式计算:
3.看卡片口算:
3 1=0 5=5-2=
5-4=4-3=3 2=
2 3=3 0=5-3=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大家会用5的组成和分解来计算,算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来学习6以内的加、减法.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板书课题:6的加法和6减几.
1.教学6的加法.
例1:
(1)出示梨图:
师问:左边盘子里有几个梨?右边盘子里有几个梨?一共有几个梨?
师问:怎样列式?
板书:5 1=6.
再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算式中各数都表示什么?
(2)师说:现在老师把这两盘梨调换一下位置.(边说边调换)还是求一共有几个梨?应该怎样列式?指名说算式:板书:1 5=6.
质疑: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等于6?
指名说:因为相加的两个数是一样的,都是5和1,5加1等于6.调换加数的位置,1加5也等于6.
师说:我们来找一找这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好吗?
四人一组进行议论、指名发言.
小结 这两道题的相同点都是求一共有几个梨、两个加数都是5和1、得数都是6;不同点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一样,一道是5加1、一道是1加5.
(3)说计算方法:
师问:我们不看图,怎么想5加1等于几?(想5和1组成6,5加1等于6)计算1加5时怎么想?(想1和5组成6,1加5等于6)还可以怎么想?(还可以想5加1等于6,1加5也等于6)
师说:你们想法都很好.只要能计算得又对又快,什么方法都可以.
例2
(1)摆一摆:
师说:请同学们拿出4个绿方块摆在桌子的左边,再拿出2个黄方块摆在桌子的右边.边摆边口述摆的过程.
看图说算式:自己小声说,指名说:
板书:4 2=6.
师问:你们能根据4 2=6这个算式再想出一道新的加法算式吗?指名说:
板书:2 4=6.
(2)练一练:
①指导看书上小朋友摆小棒图:
师问: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说?
指名说.
师说:由于两个小朋友的位置不一样,看小棒写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从这里我们知道了相同加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
下课后,你们也可两人一组用实物摆一摆算一算.
②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
师问:还能列一道加法算式吗?(不能)为什么?(因为两个加数都是3)
师说:对,因为两个加数相同,所以只能列一道加法算式.
齐读:
5 1=64 2=63 3=6
1 5=62 4=6
2.教学6减几.
例3
(1)出示母鸡、公鸡图:
师问:图上有几只母鸡?几只公鸡?一共有几只鸡?(一共有6只鸡)
师说:母鸡和公鸡一共是6只.要从6只鸡里去掉1只公鸡, (随手画虚线)还剩几只母鸡?(还剩5只母鸡)怎样列式?
板书:6-1=5.
师问:
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②算式中各数各表示什么?
③我们不看图,怎么想6减1等于几?(想:6可以分成1和5,6减1等于5)
④要从6只鸡里去掉5只母鸡(用手势演示)还剩几只公鸡?(还剩1只公鸡)
⑤怎样列式?板书:6-5=1.
⑥不看图,怎么想6减5等于几?
(2)找一找这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人一组进行议论、指名发言.
小结 这两道题的相同点:都是有6只鸡、都是求还剩几只、都是用减法计算;不同点:一道是从6只里减去1只、一道是从6只里减去5只,所以减法算式不一样.
例4
(1)摆一摆:
师说:请同学们拿出4个绿方块,再拿出2个黄方块,边摆边口述摆的过程.
师问:你们能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自己小声说、两人一组悄悄说、最后指名说:板书:6-2=4,6-4=2.
指名说:这两道算式表示什么?
老师贴出方块图,要求学生看图说.
(2)师生共同演示:
师说:6减2,你们用手盖住2个(老师用手盖住方块图上的2个)看到还剩几个?(4个)6减4,你们用手盖住4个,看到还剩几个?(2个)
师问:如果没有图,你怎么想6减2等于几,6减4等于几?
(3)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齐读:
6-1=56-2=46-3=3
6-5=16-4=2
小结 同学们,我们又学习了6的加法和减法.学会看一幅图列两个算式,还知道了用6的组成和分解来计算6的加、减式题.你们学得很认真.
(三)巩固反馈
1.每人在课桌上按老师要求摆出6个圆片:每次盖住一部分,说一个减法算式(盖住一个,说6减1等于5)
师问:你们每次说的减法算式,减号前面的数都是几?(都是6)
师说:对,都是6,也就是说,都是6减几的题.
2.看图列式计算:
(3)猜一猜:
猜一猜,红花后面的得数是几,谁猜对了红花送给他.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习6的加法和6减几.课堂设计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层次清楚,先讲加法,再讲减法,共设计四个例题.在教学6的加法时,侧重于让学生学会看图列两个加法算式.通过看图、演示、摆一摆使学生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在教学6减几时,侧重于让学生弄明白每道题从那个数里去掉一部分.通过看图、演示、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二、每讲完有关两道减法题之后,让学生看图说一说“这两道算式各表示什么.”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三、这节课重点体现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的组成和分解来正确迅速地计算.
四、巩固练习题的安排,也是围绕重点进行的一个重点是看图列出加、减算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一个是通过口算比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 篇4
活动目标:
1、复习3的组成,学习按图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及学习列出算式。
2、进一步理解“ ”、“=”的含义。
3、在活动中体现游戏的愉悦,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副、磁性教具若干、数字积木、数字卡、数题卡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动物的叫声》复习3的组成: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动物的叫声》游戏,好吗?小鸭小鸭叫3声,我的小鸭叫1声,你的小鸭叫几声?1和2合起来是几?
师生互动,在拍手游戏中复习3的分与合。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位小朋友叫的又快又准,老师奖给你一个奥运福娃,喜欢吗?这节课老师要把福娃奖给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爱动脑筋的孩子,比一比看谁得的福娃多。
2、出示背景图:
A、草地上有1只小兔,又来了2只小兔,草地上一共来了几只小兔呢?
a、这道题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用加法?(将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算总数用加法。)怎么列式?出示:1 2=3
b、数字1、2、3各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1只小兔,2表示2只小兔,3表示一共有3只小兔)“ 、=”各表示什么意思?(加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等于号表示两边的数量一样多。)
B、池塘里有2只小鸭,又来了1只小鸭,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
a、这道题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用加法?怎么列式?出示:2 1=3
b、数字1、2、3各表示什么意思?“ 、=”各表示什么意思?
C、教师编加法应用题,幼儿摆算式,教师巡回指导。
3、游戏:送信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送信的游戏?请2位小朋友来扮邮箱,谁愿意?(点2名幼儿戴上邮箱头饰?)再请一些小朋友把信送到邮箱,谁愿意?老师发算式卡片,其他小朋友做小老师,小朋友把信送对了,我们就把掌声送给他们。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们表现真棒,都能把信成功的送到邮箱。
4、教师评议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幼儿已有了3以内分与合的基础,计算本身不存在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要让活泼、好动的小朋友坐住30分钟,真是不易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重点,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年龄特征,确立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游戏活动为辅助形式,带领幼儿在情境中结合图意理解加法的含义,在玩中掌握算法,正确进行3的加法计算。
教学中确立这样的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
3的分与合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因此,课前谈话,我以拍手游戏创设情境,即复习了3的分与合,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奥运福娃作为奖品,调动了幼儿学习的欲望,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因为小兔、小鸭是小朋友们最熟悉的动物,因此,我以小兔、小鸭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幼儿独立观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意,在教学中发现幼儿都能认识到:把原来的1只小兔和又来的2只合起来一共有3只。然后,我小结引出加法的算式,再引导幼儿同桌讨论,交流算式的含义,在幼儿读算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理解“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主题图的创设既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培养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幼儿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问题。
第二层次: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我再次创设情境,出示两组图,引导幼儿观察,交流所获得的信息,体会要把2只小鸭和1只小鸭合起来是3只小鸭,就要用加法计算。通过对算法的探究,在交流中掌握把2和1相加就是把2和1合起来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加法的含义。
第三环节:实践运用巩固对加法的认识。
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送信”游戏活动。不仅帮助幼儿熟练计算3以内的加法,又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幼儿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本节课因为我组织教学比较到位,注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注重幼儿表达图意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在说中很好的理解了加法的含义。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生动活泼,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意编题列出算式。
2、复习6的组成,学习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法运算。
3、在活动中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一副、算式卡片、幼儿人手一份练习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二、学习6的加法
1、出示一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内容。
师:春天来了,鸭妈妈带小鸭到草地上玩。小朋友看一看,有几只大的鸭子,(一只),有几只小鸭(5只),有几只黄色的鸭子,有几只红色的,几只在游水,几只在草地上?
2、根据图上动物的颜色、大小、位置的不同列出算式。
师:我们先根据鸭子的大小来编一道题。
1 5=6
5 1=6
3、启发幼儿说出算式及表示的含义。
请幼儿说出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说出“ ”前后两个数位置调换,得数是一样的。
师:你怎么知道
1 5=6
5 1=6
引导幼儿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法运算。
4、师编题请幼儿列式与运算、幼儿编题请同伴列式。
三、幼儿操作活动,提供作业纸人手一张。
1、出示作业纸讲解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验证作业情况。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 篇6
设计背景
大班幼儿在数的概念有一定的初步认识,能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一次我用游戏开始这节课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6的加法算式
难点:能例举一两个简单的6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
活动过程
1、碰球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
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
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
一、引出新游戏
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二、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
(2)6的组成卡
(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
(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
(5)算式接龙
三、总结评价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表扬认真操作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法运算,正确理解图意,进一步理解数字相加的含义。
2、在操作中,能根据图意列出相关的算式,提高运算能力,初步理解加法交换律。
3、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数字卡和操作板。
3、6以内的加法算式题。
4、印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玩游戏"碰球",复习6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6的碰球游戏吧!准备好了吗?
师:"我的1球碰几球?"幼:"你的1球碰5球。"师:"为什么?"幼:"1和5合起来是6。"(依次提问6的几种分解、组成)
二、新授:教师用ppt演示6的加法。
1、学习1 5=6的加法运算。
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去动物园玩吧!你们看,这是谁啊?(长颈鹿)有几只长颈鹿?(1只)1只长颈鹿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1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长颈鹿?(5只),5只长颈鹿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5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长颈鹿?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1只长颈鹿加上5只长颈鹿一共有多少只长颈鹿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1 5=6。
2、学习2 4=6的加法运算。
好,我们再看,它是谁?(大象)有几只大象?(2只)2只大象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大象?(4只),4只大象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4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大象?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2只大象加上4只大象一共有多少只大象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2 4=6。
3、学习3 3=6的加法运算。
我们接着看,它是谁?(斑马)有几只斑马?(3只)3只斑马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3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斑马?(3只),3只斑马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3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斑马?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3只斑马加上3只斑马一共有多少只斑马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3 3=6。
3、学习4 2=6的加法运算。
你们看,这又是谁来啊?谁能像老师方才一样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幼儿讲述)4只熊猫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4来表示),你们看几只熊猫在吃竹子?(2只),2只熊猫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熊猫?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4只熊猫加上2只熊猫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4 2=6。
4、学习5 1=6的加法运算。
你们看,这又是谁来啊?谁能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幼儿讲述)5只猴子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5来表示),你们看几只猴子挂在树上?(1只),1只猴子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1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猴子?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5只猴子加上1只猴子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5 1=6。
三、拓展迁移:幼儿根据图意,列出相关的算式,初步理解加法交换律。
1、根据图意列出算式1 5=6。
我们走得累了,来喝点水吧,哎呀!水壶里的水喝完了,请小朋友拿出操作板,一起来列出算式,算算我一共买了多少瓶水吧!1 5=6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5 1=6。
肚子咕噜咕噜叫了,我请你们吃汉堡包吧,请你们在插班上算出我买了几个汉堡包?5 1=6。
3、通过算式1 5=6和5 1=6,引导幼儿理解加法交换律。
我们看看,在1 5=6和5 1=6这两道算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两道算式中的数字一样),第一道算式和第二道算式都有1,那这两道算式有5吗?(有)真有趣,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都是6。
4、根据图意列出算式2 4=6。
5、根据图意列出算式4 2=6。
6、通过算式2 4=6和4 2=6,引导幼儿理解加法交换律。
7、根据图意列出算式3 3=6。
小结:通过我们操作,我们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四、结束活动,游戏"检票"复习6以内的加法运算。
今天,我们玩了一天,我们也该回家了,待会儿,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张票,到老师检票员处检票,你们要答对票上问题,老师检票员才能给你盖上印章,你的票才能上我的大巴车哦!好,请你们拿着你们的票去检票吧!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 篇8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看图学习7的加法
活动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
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6、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结束)
活动反思:
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 篇9
一、活动目标:
1.复习6、7的分解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6、7的加法运算。
2.学习6、7的加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数字卡片1-7、" ""=";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大的)2.学具:数字卡片1-7、" ""=";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小的)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用教室里现有的物品进行互动。如:教师先拿出3本书,问幼儿有几本书?又拿出4本书,问幼儿总共几本?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2.教师拿出教具购物券、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请幼儿拿出相应的学具。
3.教师让幼儿认识购物券上的价格,先看看每个商品的价格,然后问幼儿:"6元购物券能买到哪两样东西?"请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将幼儿两两分为一组,一人拿6元分别买到了什么?另一人拿着物品,然后进行创设购物。最后让每组幼儿回答自己用6元钱分别买到了什么,教师总结。
4.同样的方法让幼儿用7元钱的购物券买东西,游戏规则同上。
5.听辨反应:幼儿根据教师拍手的次数来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黑板上,然后,幼儿摆上加号和等号,请其他幼儿说出答案并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得数。依次请幼儿轮流来游戏。
6.幼儿完成《课堂活动册》"神秘花园":教师引导幼儿先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分类,然后按照分类列算式,并进行加法运算。
四、活动延伸:
在班内的区域《阳光超市》,利用学具购物券和标价商品,教师让幼儿想想,7元购物券可以买3样或4样商品,可以买哪些,有几种方法。
活动反思:
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 0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学习知识,充沛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笼统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6的第三、四组加减,掌握算式:1 5=62 4=63 3=64 2=65 1=6活动准备;物质:教具:课件幻灯片两张,写有6的第三、四组加减算式,小奖品若干。
学具
每人一个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礼物,增进感情,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真高兴,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专门用来奖励爱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的奖品。小朋友不要担心,只要你们大胆动脑筋考虑问题,就一定能够拿到大奖,你们有信心吗?
二、展开:
1.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复习6的第一、二组加减。
师:"你们听,老师朗诵儿歌了"新年到,放鞭炮,你一炮,我一炮,快快乐乐放鞭炮。"哎!鞭炮在哪里呢?快找找呀?找到了打开看看,上面写的什么?原来是加减算式,怎么放鞭炮呢?假如小朋友能够洪亮完整的念出算式和得数,就会听到"嘭啪!响炮"的声音,假如念错了,就会听到"嘶哑炮"。谁第一个来?请幼儿拿着自身的算式到前面来读,读完后站在幼儿面前。依次请其他幼儿前来参与游戏。
引导观察问:"这些都是与几有关的算式?"小结:对,刚才游戏中的算式是6的一局部加减算式,今天老师来教小朋友用一种新方法学习8的另一局部加减算式,你们赞成吗?好,我来问你们一个问题,你知道8的加减算式是怎样得来的吗?
2.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二:探索发现组成式与加减算式的关系,明确加减算式中的交换率和逆运算。
师:请看这里,61+5=6、5+1=6156-1=5、6-5=1这是小朋友学过的6的一组成式,我们一起来读一下:6能分成1和5,1和5和起来是6。引导幼儿说出:"1和5是局部数,6是总数",两个局部数合起来是总数,合起来就是"加"的意思,因为1和5合起来是6,所以,我们得出了算式:1 5=6;再根据加号两遍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我们又推出了5+1=6,这就是加法算式的由来;那么,那么减法算式是怎么得来呢?在组成式中,6是一个比较大总数,1和5是小的局部数,总数去掉一个局部属等于另一个局部数,去掉就是"减"的意思,所以,我们得出减法算式6-1=5,这就是减法算式的由来。在减法算式中有这样一个规律:等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算式仍然成立。用数的组成式来学习加减算式,这就是王老师今天要交给你们的巧方法。问:"一个组成式能推出几个算式呢?"几个加法?几个减法?
小结:一个组成式能推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两个减法。你们明白了吗?现在我就来考考你们。
3.播放课件三,幼儿进行自我操作探索,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师:你们看,624引导观察组成式,使幼儿明确总数和局部数。根据这个组成式,能推出几个加减算式呢?请小朋友快快用你的笔写出来吧,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预备开始:
幼儿利用新的组成式推理算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注意个别辅导,照顾个体差别。提醒速度快的幼儿可以互相交流,小声读出自身的所摆得算式。4.集中幼儿,归纳总结。
问:"谁来念自身的算式?""为什么2 4=6呢?"小结:因为2和45合起来是6所以,2 4=6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得出4 2=6。6是总数,总数6去掉局部数2,就等于另一个局部数4,所以6-2=4,6-4=2。以同样的方法学习3 3=66-3=3。在归纳时,注意引导观察,"这次,你推出了几个算式?为什么只有两个算式呢?"因为在这个组成式中,两个局部数是一样的,交换位置后结果还是相同的。注意随时为幼儿的胜利颁奖。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 1
活动目标:
1、根据图中物体的不同点来列出算式,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2、初步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学习6的加法运算,初步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熟练计算6的加法,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活动准备:
课件、苹果树、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美丽的春天,花婆婆要到我们大二班来做客,我们一起来做个碰球游戏欢迎她。
二、学习6的加法运算。
你们看,谁来了?(花婆婆),花婆婆要考考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看看那个小朋友表现最棒,大家有没有信心?
1、出示幼儿用书第十二页图,幼儿根据树的不同列出算式。
幼儿列式:1 5=6你是根据什么来列的?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还可以怎样列式?(5 1=6)每个数字又分别表示什么?
(1)刚才我们根据树的`高低不同来列式的,根据树的其它不同点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呢?(2 4=6),你是根据什么不同来列式的?(种类)数字2、4、6各表示什么?根据种类的不同还可以列出什么算式?(4 2=6)
(2)可以列出其它的算式吗?(3 3=6)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3)除了这5道6的加法算式题,还有没有得数也是6的加法算式题?(6 0=6,0 6=6)
(4)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把6的加法算式题念一遍。
(5)比一比:1 5=6和5 1=6、2 4=6和4 2=6、0 6=6和6 0=6这三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加法交换律)
2、花婆婆要给小朋友送礼物了!看看这是什么呀?(苹果树)苹果树上有的苹果已经成熟了,有的还没成熟。现在我们要把成熟苹果的摘下来,但是只有得数是6的苹果成熟了,得数不是6的还没成熟,不能摘。(教师请个别幼儿摘苹果,并说出算式和得数。摘对了其他小朋友就说:对对对,1 5=6你的苹果成熟了,如果算对了,这个苹果就送给你;反之,就说:错错错,你的苹果没成熟,这个苹果就不能送给你)。
3、看看花婆婆又带谁来和我们一起玩了?(小兔)糟了小兔有麻烦了,大灰狼张着血红的嘴来吃小白兔了,还好,小兔子身上有3个数字,只要把这三个数字编成一道6的加法算式题,小兔子就会隐身术了,请小朋友快来救救小兔子。
三、总结
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帮小兔学会了隐身术,大灰狼也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花婆婆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能干,她说还想和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一起学本领,你们愿意吗?(幼儿用准备的数字卡片自己摆出6的加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 2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理解加法交换律。
2、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游戏中的简单问题。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5以内的加法算式若干,小花(1朵白色的花,5朵粉红色的花),苹果树的图片(树上2个绿色的苹果,4个红色的苹果),列式用的卡片若干。
2、幼儿分组活动材料:
1)、编有3、4、5、6的号码大树四棵,写有6以内加法式子的树叶若干;
2)、分别编上2、3、4、5、6号码车厢的火车,写有6以内加法的算式的火车票若干;
3)、盘子上摆放6只鸭子(1只大鸭、5只小鸭,两只戴帽子、四只没戴帽子,3只红色,3只黄色);
4)、服装柜上有6件服装(3件上衣、3条裤子,2件红色、4件黄色,1件厚的、5件薄的)。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复习5以内的加法和6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1、玩游戏"开火车":教师出示5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幼儿按座位顺序以开火车形式一个接一个答出得数。
2、玩游戏"碰球",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二、引导幼儿根据教师口述应用题用卡片列式计算。
1、教师操作手上的花编题:孙悟空先变出1朵白色的花,又变出5朵粉色的花,一共变出几朵花。
2、请幼儿列出加法式子并计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交流分享:请说一说你列的式子(1 5=6)。孙悟空一共变出了几多花?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你怎么知道用加法算?
三、运用交换规律列加法算式。
1、引导语:如果老师把手上的花交换下,你们能列出一道新的式子吗?
2、引导幼儿运用交换律列出另一道加法式子,并请一名幼儿到黑板上用卡片列式(5 1=6)。
3、教师结合两个加法算式"1 5=6"、"5 1=6",引导幼儿观察: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四、用同一张卡片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1、引导语:孙悟空又变出一棵苹果树,树上有2个苹果核4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2、引导幼儿用卡片列出两道加法式子并计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用卡片列出两道加法式子并计算(2 4=6,4 2=6)。
4、引导幼儿继续观察苹果树上的3个大苹果和3个小苹果列一道加法算式计算(3 3=6)。
五、师幼共同梳理6的五道加法算式:1 5=6、5 1=6、2 4=6、4 2=6.
六、幼儿分组活动,巩固6以内数的加法。
1、介绍分组材料。
(1)帮助树叶宝宝找树叶妈妈:先算出树叶上式子的得数,再去找和得数一样的树,并将树叶贴在树上。
(2)找火车车厢:先算出火车票上的加法算式的得数,再找出和得数一样的火车车厢,并把车票贴在车厢上。
(3)根据盘子上的情景列式:根据鸭子的不同特点列出五道6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并计算。
(4)根据服装柜上的情景列式:根据服装的不同特点列出五道6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并计算。
(5)幼儿自选小组活动。
(6)师幼分享交流。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 3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归类并讲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PPT课件。
2、学具:人手一份数字卡片、操作材料(课前打印)。
3、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学习6的加法》PPT课件
活动重难点:
重点:看图学习6的加法。
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邀请小青蛙:复习6的组成
春天到了,田里的庄稼请小青蛙帮忙捉害虫,小青蛙要听到密码它才来。小青蛙的密码是这样的,请小朋友仔细听小青蛙叫了几声,然后叫出和小青蛙的叫声加起来是6的青蛙叫。
那么小青蛙就来了,你们愿意邀请它们吗?
那让我们快点对密码吧。(出示PPT,点一次按钮,叫一声。点几次就叫几声。)
“小朋友,请听好,我叫3声呱,你叫几声呱?”
“小青蛙,请听好,你叫3声呱,我叫3声呱。”
二、找找小青蛙:根据PPT课件,启发幼儿边分类边列式。
1、数数一共几只小青蛙。
2、请幼儿分别按小青蛙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征,列出加法算式,看谁列的快。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教师出示算式。
4、启发幼儿讲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算式和内容,教师出示算式。
5、“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6,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5道算式就是6的加法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将幼儿列出的算式汇总,启发幼儿观察,并找出互换规律。)
6、教师小结:像1 5=6、5 1=6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5=6马上就想到5 1=6,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4=6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3 3=6又会想到什么?…
2、小青蛙一下子吃进了6条虫子,它跳一跳,发现6条虫有两种颜色,一种红一种绿,它请我们帮它记录下来,并列算式算算。当然还要列出朋友题。
3、幼儿操作材料。
三、结束:小朋友真能干,小青蛙都呱呱呱的表扬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