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范文
说课稿范文1
一、说设计意图:
曾听到我班一位家长忧虑的说:“怎么得了,现在坏人真猖狂,到处拐卖孩子。我家小孩小,不可能天天陪伴着呀。……”家长的话引起了我的思索。是啊,幼儿年龄小,无辨别是非好坏能力,无防范意识,很容易上当。针对这个事实,我决定培养幼儿初浅的自我保护能力,于是,生成了此次故事活动。为什么要选择《小兔乖乖》这个故事呢?因为它浅显的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幼儿接受和理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的目标是:“要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要注意倾听同伴讲话,并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因此,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培养目标①在听听、看看、议议、讲讲中熟悉、理解故事内容。②学习听同伴讲话,并大胆地回答问题。③初步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渗透目标:引导幼儿提高警惕,不上当。
三、说活动准备:
生成课程的教育观指出:“调动幼儿积极性,要创设一个轻松,能使幼儿接纳的良好环境。”为此,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投影仪、课件、礼物
四、说教法与学法:
生成课程要求教师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孩子是探索者、知识的建构者。以前我们谈到“自主探索”,总是下意识地与操作性强的科学活动联系在一起。其实我认为,思维上的.探索比行动更可贵、更重要。本次活动中,我着重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思维,并尝试引入教研活动中的一些理念与方法,即“以人为本”。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适当启发提问,帮助幼儿理清想出的办法;活动后,在幼儿园选择活动区进行表演,在家与父母进行谈话交流等延伸活动。
五、说活动程序:
开始部分:观察、激发兴趣—让幼儿观看画面。通过观看画面使他们对故事有个初浅认识,了解故事中有哪些动物。
基本部分:
1、启发提问—①教师讲述故事。通过教师形象生动地讲述,让幼儿知道故事的名称,记住主要情节,理解内容。
②完整欣赏。通过课件让幼儿进行欣赏,学习简单的模仿说话,加深印象,发展美感。
2、经验交流—参与式讨论。①如果你是聪明的小兔子,还会想出其他什么办法赶走坏蛋。②当你一个人在家有坏人来时你会怎么办?
结束部分:分享—我们为小兔子想了这么多好办法,他给我们送了好吃的点心,我们到外面边晒太阳边分享点心好吗?带孩子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六、说延伸活动:
《纲要》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因此,延伸活动①孩子在幼儿园表演区进行表演。②在家知道父母的电话号码。③成人教会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防范意识。
说课稿范文2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我们自己》单元的词作。两篇词作是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代表了南宋时期的其中流派之一——婉约派。第六单元以史传文学为主,所选的xx大部分是史学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描述,呈现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风貌。
《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词作,真实地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词人通过描摹外部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展现了她内心浓重的哀愁。《醉花阴》则是李清照婚后独居青州所作,独自一人孤单,思念一个人更孤单,故作此词,抒发重阳佳节思夫念夫的愁情。愁情较为单纯,属南渡前“闲愁”之作。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的生活经历及创作背景对比理解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抓住好词好句赏析,了解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
(2)运用联想、想象、对比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赏析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对比使学生体会两首词不一样的.“愁”。
难点:通过好词好句品味词的内涵。
二、说学情:
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少年不识愁滋味”而又喜欢“强说愁”的年龄,对于惜别的离愁,对于相思之愁,他们大多都能够体会到,也有朦胧的青春萌动之情,对《醉花阴》这首词理解起来更容易。而现在是和平年代,少数同学可能经历过死别,但是家国之恨却没有切身体验。要把握《武陵春》里词人颠沛流离、孤寂无依的感情就特别不易,所以只是通过对比手法,让学生作基础的了解。
三、说教法学法
诵读法、对比法、点拨法、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此环节有助于温故知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资料助读
录音范读、学生自读、读通句子、读准字音,结合背景朗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重视语文与历史的联系,培养学生筛选资料的能力。)
(三)师生赏读
1、初读——寻愁
这两首词感情基调是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寻愁)
——整体感知,把握情感基调,了解两首词的大意
(设计意图:此环节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知能力,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细读——析愁
这两首词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展开想象,自由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意,再现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研读——品愁
这两首词分别是怎样表现愁的?
——赏读词作,品味美的语言,美的构思,美的意境。
(1)《武陵春》愁的外在行为有哪些?/“闻说”、“也拟”、“只恐”表现词人怎样的感情过程?
(2)《醉花阴》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词人怎样排遣愁绪?结果如何?
(3)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重点品读,紧扣文本感知意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4、悟读——比愁
李清照“愁”从何来?两首词中的“愁”有何不同?
——欣赏歌曲,体会意境,领略两种不同的愁绪。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联系背景进行比较阅读,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水平。)
四、拓展延伸——劝愁
读完两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从现代人的角度劝慰深陷愁思的李清照。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作业布置
积累描写“愁” 的诗句
(此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搜集积累材料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愁
武陵春: 醉花阴:
愁景:花已尽(伤感) 国破家亡 孤独寂寞 景:薄雾浓云 西风黄花(阴沉萧瑟) 愁状:倦梳头(倦怠) 物失夫逝 离别之愁 物:瑞脑金兽 玉枕纱厨(孤寂凄凉) 愁态:泪先流(悲苦) 春暮人老 相思之苦 事:黄昏把酒 暗香盈袖(乐景哀情) 愁情:载不动(深重) 人:消魂 瘦 (忧伤憔悴)
说课稿范文5
一、说课内容:
浙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P93 例1、《没有括号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法,乘除法,以及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的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又为后面学习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一道试一试和6道练习。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已比较熟悉了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向他,在例1中也没有重点强调。下面试一试是由例1中三步计算拓展到四步计算。
基于以上认识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对能简便地式题会选择适当地计算方法。
2、通过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学习上的迁移性。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思想。
重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难点:能正确计算,并能尽量使计算简便。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以旧引新。
这一环节我是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的。
1、出示几道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式题,说说运算顺序,其中2道是两边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式题,说说这两题中两边的积、商为什么可以同时脱式计算。这里既复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又为下面新课教学中知识的迁移埋下伏笔。
2、把例1分解成3个一步计算式题,请学生计算,计算后想一想这3题有什么联系,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即例1,与刚才准备题比较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出课题。由于本课教学运算顺序不是难点,难点在分数乘除法的计算,这一层次即复习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又自然引出了新课的教学内容,并隐含了运算顺序。既突出运算顺序这个重点,分散了计算这个难点。
(二)运用迁移,学习新知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任,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这一环节我分四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出示例1,学生审题后请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独立进行计算。
第二层次:小组交流。学生计算后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第三层次:汇报交流。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进行汇报,学生因已学过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里一般会按照以前所学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从左往右算,一种两边同时计算,教师都给予肯定,告诉学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相同的。
第四层次:集体评论,优化方法。请全班同学评议,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讨论得出两边同时计算更简便,同时请学生注意在乘除法中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计算,乘式中能约分的.先约分。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独立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尝试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汇报运算顺序与计算方法。
这时由例1的三步计算拓展到4步计算,但运算顺序还是先乘除后加减。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同时,并和自己方法做比较,感受到具有普遍性又有相对简洁性的方法。
(四)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第一层次,专项练习。P94第1题口算,这题为学生能准确快速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而设立,便于学生形成计算技能,因为准确计算四则离不开一步计算。用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对的形式进行练习,小学生都具有好胜的心里用比赛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层次,基本练习。P94第2、3、4题,我分两步进行教学,第一步,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使学生掌握能同时计算的尽量同时计算。第二步在这些题中每大题选一道你喜欢的做一做,同时请三位同学板演,再全班交流反馈。这里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形成技能。
第三层次,变式练习。
1、P94第5题,根据文字题列式计算。这里把文字转化成算式即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又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
和符号美。
2、应用题P95第6题,这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第四层次,拓展练习。
请学生选择以上几个式题改编成文字题。这里不但训练了学生思维,而且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为今后解文字题打好基础。
说课稿范文6
大家好,我是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道具自己做——Flash MX中绘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道具自己做——Flash MX中绘图》是xx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该单元以“动画大师——Flash MX”为主题展开,这节课无论从任务的设计还是从内容的安排上,在xx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绘图工具体现了Flash超强的绘画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能绘制矢量图形,这也是Flash日益成为动画制作首选工具的主要原因。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对象的选取方法
(3)、掌握对象组合与分离、复制与粘贴的方法及文字创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联想、动手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2)、在完成“扇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质疑和解疑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生活、积累生活经验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对象的选取、组合和分离、复制与粘贴的方法
(2)、创建文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绘图工具的使用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采用的教法是: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观察法和动手练习,让学生养成动手实践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
知识回顾(约3’)引导学生共同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内容。
环节2:
导入新课(约4’)以《曲艺杂谈》的`片头创设情景:在学生观看影片前设置悬念,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3:
讲授新课(约12’)和学生一起分析样例,向学生演示扇子的制作过程,边演示边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解释,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环节4:
练习巩固(约18’)学生参照学习指导进行扇子的创作,老师进行指导、解惑
环节5:
评价小结(约3’)老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重难点要突出强调,可进行适当的拓展。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将把本节知识要点进行板书(板书内容:1.绘图工具的使用2.选择对象与取消对象3.对象的复制、组合与分离4.创建文字)。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