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全文解析(精选12篇)

劳动合同法全文解析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新型劳动争议案例不断出现,而一些争议案件的解决则因为新法新规定而有了变化。这里我们选择了8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中有的经调解或谈判而和解,有的通过裁审才使争议得以平息,但这些案例的解决无一例外地告诉我们,新法对规范劳动关系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积极作用已经显现。

       案例回放:今年2月,“卡夫”完成对达能饼干业务的收购后,决定将其在中国的总部由北京搬迁至上海,这涉及250多名员工的切身利益。“卡夫”职工火速成立工会,要求与公司进行集体协商。北京市劳动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也指出“卡夫”的行为“程序违法”。后在社会***的关注下,双方终于就总部搬迁的员工安置之事达成了和解,签订了专项集体合同。员工获得了高于法定标准的补偿金,公司也挽回了社会影响,保证了搬迁的顺利进行。

       新法亮点:《劳动合同法》2:新劳动合同法解析

       新劳动合同法解析

       立法宗旨

       3:劳动合同法4:合同法解析

       合同法解析

       篇一:对合同法相关规定的整理与思考

       对合同法相关规定的整理与思考——预期

       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辩权

       摘要:我国《合同法》兼采用了英美法系独创制度预期违约和大陆法系概念不安抗辩权,但其与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都不同,而且尚未达到将两者融会贯通,浑然一体的境界,其逻辑上的统一性、严密性、适用性方面都有些许不足之处。不同的学者对这两项制度也有不同的看法与观点。笔者此次将简单梳理预期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辩权的体系,加以分析比较,探讨《合同法》在这个问题上的成功与不足,对未来这两项制度的结合进行思考,也有利于本人在本科阶段对于合同法中的制度的更好理解。

       关键词:预期违约制度 不安抗辩权 合同法 权利义务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一、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的简介

       1、预期违约制度

       预期违约起源于英美法,也是英美法所独有的制度。预期违约制度自确立以来,对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合同立法及实践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预期违约又称先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虽无正当理由但明确表示其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为表明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可能履行合同。作为违约行为的形态之一,预期违约当然要负违约责任。

       预期违约在我国更广为接受的分类方法是根据违约方的意思表示方式分成明示违约和默示违约两种。1明示预期违约制度起源于英国法院在1853年作出的关于霍切斯特诉德拉图尔案的判决(注:该案中,被告同意从1852年6月1日起雇佣原告为送信人,雇佣期为3个月。但在同年5月11日,被告写信向原告表示他将不拟履行合同。5月22日,原告向法院起诉请求损害赔偿。在5月22日和6月1日之间,原告找到了其他工作。 法院判决原告胜1 浅析我国《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制度,中国知网 于学明《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比较及其对我国<合同法>相关条款之影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7月5:劳动合同法全文

       订立合同双方:

       招聘方:_____(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的行政)简称甲方

       受聘方:_____(合同制职工)简称乙方;

       甲方招聘合同制职工,按有关规定,已报请有关部门的批准(或同意).甲方已向乙方如实介绍涉及合同的有关情况;乙方已向甲方提交劳动手册.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特签订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6:劳动合同法全文

       (一)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允许变更劳动合同:

       1.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并不因此而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2.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法律规定已经修改;

       3.由于甲方单位严重亏损或关闭,停产,转产确实无法履行劳动合同的规定,

       或由于上级主管机关决定改变了工作任务,性质;

       4.由于不可抗力或由于一方当事人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外因,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

       (二) 在合同没有变更的情况下,甲方不得安排乙方从事合同规定以外的工作,但下列情况除外:

       1.发生事故或自然灾害,需要及时抢修或救灾;

       2.因工作需要而进行的临时调动(单位内工种之间,机构之间);

       3.发生不超过一个月时间的短期停工;

       4.甲方依法重新任命、调动、调换订立没有一定期限劳动合同职工的工作;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

篇7:劳动合同法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国家主管部门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商定.双方议定条款不得违反法律和政策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解除劳动合同,除因乙方违法犯罪或乙方不履行合同给甲方造成损失,或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本单位管理章程的规定被开除的,以及乙方擅自解除劳动合同的以外,甲方应按规定发给辞退补助费和支付路费.

       解除劳动合同时,双方应按规定办理解除手续.甲方应按规定将解除合同的情况报告有关机关核准.

       8:劳动合同法全文

       最新劳动合同法全文

       尽管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劳动合同制度改革试点,1995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法》正式确立了劳动合同制度,全国陆续开始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但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劳动合同法全文txt。特别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质量低下等问题突出,直接影响了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和劳动关系的***发展。因此,专门就劳动合同制度进行立法刻不容缓。

       实际上,在1994年的下半年,国家劳动部和全国总工会就已经启动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程序,但是到下半年,准备提交国务院法制办进行审查的时候却被暂时搁置。其原因主要是当时中央提出到20世纪末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诸如就业、社会保险等配套法律尚未启动立法,单独制定《劳动合同法》存在衔接问题,即使制定《劳动合同法》,其所产生的实际效应也未必理想。因此,直到底,《劳动合同法》的起草工作才重新启动。

       重新起草的《劳动合同法(草案)》于12月24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于3月20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结果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全国人大常委会收到的反馈意见达19万条之多。

       我国出台《物权法》的时候,就曾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审议七次才通过,但是这部关注度非常高的法律,在公开征求意见的时候,也只收到1万多条反馈意见。《劳动合同法》不但创造了收集意见之多的纪录,其各方阵营对抗之激烈、立场对峙之鲜明、意见对立之清晰,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这部法律与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更反映出劳动合同制度亟须通过法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的现实需要。

       其中,最为集中和激烈的争议莫过于立法宗旨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是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是“单保护”还是“双保护”,这是劳动合同立法中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现实中由于用人单位太强势,而劳动者过于弱势,如果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同等保护,必然导致劳资双方关系不平衡,背离《劳动合同法》应有的价值取向。所以从构建***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目标出发,立法最终还是定位于向劳动者倾斜。

       经过了四次审议之后,6月29日,《劳动合同法》提交到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表决,当天参加表决的146人中有145人投了赞成票。尽管波折重重,《劳动合同法》最终还是以高票率获得通过。

       众所周知,《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宣传《劳动合同法》的言论,其中难免会有不正确的说法,可能误导大众。比如,有人说出台了一部新的《劳动法》,这个说法显然是错误的。而有人说出台了一部新的《劳动合同法》,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劳动法》是于1994年出台的,是劳动领域里的基本法,它不会被《劳动合同法》所取代,而且这部法律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做任何修改,所以不存在新的《劳动法》一说。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从学理上讲,《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的一个子法,合同范本《劳动合同法全文txt》。

       为什么有“出台了一部新的《劳动合同法》”这样错误的说法呢?是因为国家在出台《劳动法》之后,并没有及时出台《劳动合同法》。为了调整各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各地政府部门都纷纷采用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规章的方式,来制定本地区调整劳动关系的相关政策文件。比如说上海有《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北京有《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深圳有《深圳经济特区劳动管理规定》……这些地方性的法规或规章,都是行使《劳动合同法》职能的临时性规定,并不能算做《劳动合同法》。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后,这些地方性的规定都将统统废止,因为它们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正因为在此之前有这些地方性规定的存在,有人将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视为新的劳动合同法,也有一定道理。

       虽然《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后,调整劳动关系的具体细则实施起来会和以前有所不同,但是《劳动合同法》本身并不存在新旧,因为它是首次制定的。而《劳动法》是劳动领域里的基本法,其主要内容是一些原则规定,其主要条款反映的是立法精神、立法原则。《劳动法》下面要有若干个配套的法律,才能构成劳动领域里的一个整体法律。

       《劳动合同法》就是《劳动法》的子法之一,它跟《劳动法》构成下位法和上位法的关系。另外,《就业促进法》已经于208月30日9:《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而制定的法律(参见该法第一条)。

       2023年6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法共分8章98条,包括:总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特别规定、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属于社会法。

       适用范围

       基本上,中国境内自然人与自然人、单位(哪怕是国家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关)与自然人之间的劳动关系,都适用劳动合同法。具体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而制定的法律(参见该法第一条)。2023年6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法共分8章98条,包括:总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特别规定、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属于社会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颁布机构

       全国人大

       颁布时间

       2023年6月29日

       实施时间

       2023年1月1日

       目录

       1基本简介

       2适用范围

       3法律条例

       4相关解读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劳动合同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的前提下,重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被誉为劳动者的“保护伞”,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作为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有着深远的意义。

       这部重要法律在制定过程中经过广泛听取、认真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合理地规范了劳动关系,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又一典范,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