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句(精选8篇)
一、陆游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历史渊源
陆游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正值金军灭辽后南下入侵南宋的动荡时期,陆游一家迫于战乱,“渡河、沿汴、涉滩、渡江”,到处逃难,直到他九岁时才到故乡山阴定居。正是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幼小的陆游便深切地国破家亡的奇耻大辱。南宋时期,金统治者挥军南下入侵南宋,国家严重分裂,百姓过着流亡的生活。广大人民从反抗民族压迫,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出发,坚决要求抗金。而以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妄想通过对女真族的屈辱求和来换取东南半壁的苟且偷安。这样,和战之争开始了,爱国主义风格成为许多进步作家所追求的倾向,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的词,陆游、范成大的诗,陈亮、叶适的散文,共同把我国文学史上爱国主义传统推进了一大步,而陆游则是这些文人中最杰出的代表。
(二)家庭熏陶
陆游出生在“一个富有学术和文学空气的仕宦之家,曾祖陆琏 、祖父陆佃、父亲陆宰,在经学或文学方面都有很深造诣。陆游的父亲是位著名的藏书家,又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官员,经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议论朝政,痛斥祸国殃民的昏君赃官,谈论到激动之时,“或裂訾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他们的忧国忧民、献身报国之言谈,对陆游的爱国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陆游自记事起,目睹的是金兵对中原的肆虐践踏,百姓无助地背井离乡;耳闻的是父辈们宁死收复失地、救国救民的慷慨爱国之辞。国破家亡的奇耻大辱定格在他童年的记忆里,父辈们宁死救国的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
(三)恩师影响
陆游早年跟随曾几学诗,曾几一方面教给他作诗的技巧,另方面给他灌输爱国主义思想,他赠陆游的诗说 :“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塞心”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曾几的爱国思想对陆游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陆游前期的诗歌虽缺乏生活经验阅历不多,但爱国主义还是创作的基调,热情洋溢,气势奔放。这为他后期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基础。
二、陆游爱国思想的体现
(一)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体现在关注劳动人民生活疾苦中
陆游曾前后在农村度过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是其他的古代诗人无有可比的。与人民朝夕相处,自然超越一般诗人的浮泛。他热爱劳动人民,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疾苦,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贫苦劳动人民摆脱穷困,引导广大农民走光明大道。正是在这一点上,表现了陆游悲天悯人的'伟大爱国情怀。基于对一己思想行为的自审自视,陆游在扰攘不宁的人世间,寻找自我的对应体。他把目光投向了百姓,主要是那个时代的人民。都充分地表现出了一个诗人所应有的精神和气魄。“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粳;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榜,人孰不惮死? 自计无由生。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老人倘得食,妻子鸿毛轻。”(《农家叹》),全诗写出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善良性格;《晚秋农家》中云:“我年近七十,与世长相忘。筋力幸可勉,扶衰业耕桑。”诗人不仅身杂老农间,以一个纯粹的农民形象体验着农民的生活,而且与世长相忘,以远离尘世的淡泊请躯贴近人民的心理。他痛恨剥削阶级对他们的残酷掠夺,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
(二)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表现在忧国忧民、心系国家上
陆游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外族的入侵、本族统治者的无能,使少年时代的陆游就饱尝兵荒马乱之苦。成年后的陆仕途坎坷,但他信念坚定要做一名坚持抗战、反抗妥协投降的爱国志士。于是他挺身而出,站在民族的立场,不屈不挠地斥责侵略者的罪行,揭穿卖国者的面目。《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干载谁堪伯仲间。”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江山如此多娇,诗人在对祖国山水风光的激情描绘中,征服了时空,昂然“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将自我形象与山水形象熔铸为一,诗篇境界之阔大,意象之奇幻,气魄之纵肆,莫不令人拍案叫绝。
篇2: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句
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句
1、《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3、《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中原草草失承平,
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
天寒来此听江声!
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5、《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6、《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7、《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8、《秋晚登城北楼》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9、《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10、《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简介资料: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月26日) ,南宋诗人。汉族。其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陆游的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篇3:爱国诗人陆游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气吞残虏”.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高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税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陆游书名为诗名所掩,陆游亦工书翰,精行草和楷书.他自称“草书学张颠(张旭),行书学杨风(凝式).”他的书法简札,信手拈来,飘逸潇洒,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遗留书作不多,书论有《论学二王书》.传世之作有《苦寒帖》、《怀成都诗帖》等.
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他的学生称赞他说:“论诗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说:“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这两个跟他时代接近的人注重他作品的”.靖康之变以后,宋人的爱国作品增加了数目,前面也选了一些.不过,陈与义、吕本中、汪藻、杨万里等人在这方面跟陆游显然不同.他们只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愤或希望,并没有投身在灾难里、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的壮志和弘愿;只束手无策地叹息或者伸手求助地呼吁,并没有说自己也要来动手,要“从戎”,要“上马击贼”,能够“慷慨欲忘身”或者“敢爱不赀身”,愿意“拥马横戈”.“手枭逆贼清旧京”.这就是陆游的特点,他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并且声明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譬如刘子翚的诗里说:“中兴将士材无双……胡儿胡儿莫窥江!”“低头拔胡箭,却向胡军射……男儿取封侯,赴敌如饥渴”,语气已经算比较雄壮了,然而讲的是别人,是那些“将士”和“男儿”——正像李白、王维等等的“从军行”讲的是别人,尽管刘子翚对他的诗中人有更真切的现实感,抱更迫切的希望.试看陆游的一个例:“鸭绿桑乾尽汉天,传烽自合过祁连;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着鞭!”尽管他把自己搁后,口吻已经很含蓄温和,然而明明在这一场英雄事业里准备有自己的份儿的.这是“诗经”“秦风”里“无衣”的意境,是李牧“闻庆州赵纵使君中箭身死长句”的意境,也是和陆游年辈相接的岳飞在“满江红”词里表现的意境;在北宋像苏舜钦和郭祥正时诗里,在南北宋之交像韩驹的诗里,也偶然流露过这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谁知我亦轻生者”的气魄和心情,可是从没有人像陆游那样把它发挥得淋漓酣畅.这也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傍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1.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2.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他在《太息》、《秋获歌》等诗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中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示儿》.诗中这样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嘱咐.诗中表达了一个即将去世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不要忘记告诉他胜利的好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陆游.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
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1170年,陆游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县)任通判.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廷,幕府也被撤散.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阴老家,也还写了许多记念蜀州的诗篇.蜀州人民也怀念放翁诗人,诗人长溘之后,人们的罨花池旁为他和赵忭(〔宋代〕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现在,“二贤祠”已改建为“陆游纪念馆”.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他在《太息》、《秋获歌》等诗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除了诗歌作品,陆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记生活琐事,有的议论国计民生,有的叙述友人事迹,但都贯穿以爱国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
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还在于他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他的诗文作品,对遭受异族压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当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在自己85岁的生命历程中深切关注祖国命运的诗人.
八百多年来,蜀州人民怀念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扶老携幼,不远千百里前来瞻仰、凭吊陆游.罨花池是陆游生活过的地方,这里的水榭楼台、林木花草,都篆刻下伟大诗人忧国忧民的诗篇.
他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成为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示儿》是陆游的绝笔,从这首诗中能看出陆游那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死了都还想着收复失地,而没说些分家产之类的话语.
篇4:诗人陆游写的爱国诗句
诗人陆游写的爱国诗句
1、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
2、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晓叹》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4、归计未成留亦好,愁肠不用遶吴门。——《出县》
5、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长歌行》
6、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
7、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
8、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
9、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
10、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11、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12、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有感》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14、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
15、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
16、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病起书怀》
17、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
1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19、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
2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21、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五首·其二》
22、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书愤五首·其四》
23、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书愤五首·其三》
2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五首·其一》
25、愿公思此宽羁旅,静胜炎曦岂易侵。——《寄陈鲁山·其二》
26、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27、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
28、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
2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0、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31、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3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3、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34、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篇5:诗人爱国诗句
1、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陈与义《咏牡丹》
2、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3、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4、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5、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陆龟蒙《吴宫怀古》
7、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8、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9、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10、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11、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m《登百丈峰二首》
12、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杜甫《为农》
13、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14、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15、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何承天《战城南》
16、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17、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18、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19、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20、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21、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22、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23、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曹植《怨歌行》
24、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5、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6、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27、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篇6:诗人爱国诗句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4、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
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7、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9、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10、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1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2、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
1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4、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5、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1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17、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
18、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19、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宋・陆游
20、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
2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22、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唐・李白《塞下曲》
23、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2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26、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篇7:诗人爱国诗句
1、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
2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4 、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5 、大家齐唱大风歌。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6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7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8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陈与义《咏牡丹》
9、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
1 0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1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 2、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1 3、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 5、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1 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 7、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1 8、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1 9、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2 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篇8:诗人爱国诗句
1、丈夫所至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海瑞
2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4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m《塞下曲》
5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6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①饣髅鼓。屈原《国殇》
7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龚自珍《漫感》
8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9、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 0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1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 2、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温庭筠《过五丈原》
1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1 4、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1 5、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 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 8、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 9、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2 0、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2 1、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