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诗大全(共16篇)

叙事诗

       《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此诗一共两首其古诗全文如下:

       2: 叙事诗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3、<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4、<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叙事诗大全。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5、<虞美人>

       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7、<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8、<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9、<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10、<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一样来?

       11、<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12、<远望>

       唐·元稹

       满眼悲哀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13、<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14、<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篇3: 叙事诗

       关于叙事诗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述叙事诗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此诗一共两首其古诗全文如下:

       4:叙事诗

       叙事诗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7、《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8、《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9、《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10、《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11、《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12、《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13、《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14、《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15、《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6、《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17、《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18、《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19、《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20、《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篇5:儿童诗:叙事诗

       叙事诗

       叙事诗是运用诗歌的语言,通过某一特定的生活场景,表现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联系,创造优美的意境,真实地表现情感的文学样式。

       叙事诗大多依靠情节或人物串缀展开诗序,但不一定要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情节结构允许较大的跳动,是带着浓郁的诗情去抒写人和事的。诗人郭小川曾经说过,“奇、美、情”三个要素,“都是好的叙事诗所需要的”,因为儿童喜欢读那些有人物和有情节的小叙事诗。“奇”是指叙事诗中要有巧妙的情节安排;“美”是指诗歌要用精粹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构成优美的意境;“情”是指诗歌抒发饱满的情感,具有盎然的情趣。李季的《三边一少年》、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柯岩的《帽子的秘密》、金近的《天目山上好猎手》等等,可称是叙事诗中的代表作。

       童话诗

       童话诗是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或传说)故事的作品。它是童话和诗的结合物。通常认为童话诗是儿童诗特有的一种样式。同时它又是颇受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欢迎的文学样式。一位诗人说:“我常常想,让诗中充满童话的奇幻色彩,我也常常想,让奇幻的童话世界具有诗的意蕴。我爱诗的童话,我也爱童话的诗。”(张秋生语)

       童话诗中,既有取材于民间童话和民间传说的童话诗,像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熊塞声的《马莲花》等;也有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展开情节幻想的童话诗,像泰戈尔的《在黄昏的时候》、圣野的《竹林奇遇》和膝毓旭的《森林童话》等等。

       寓言诗

       寓言诗又称诗体寓言,它以蕴涵发人深思的鲜明寓意(哲理或教训)为主要特征,是以寓言的形式来叙事的诗。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都写过大量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寓言诗我国当代作家高洪波的《列车上的苍蝇》张秋生的《会拉关系的蜗牛》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佳作。

       讽刺诗

       讽刺诗是用比喻和夸张等手法对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进行提示和批评、引导儿童对照自省的幽默诙谐的儿童诗。这种诗,或直写儿童的错误行为及后果,或巧指他们的一两种毛病缺点,或有意夸张叙写他们某种不良习惯及可笑的结局,使儿童在微笑中看到自己,受到启发,引起警觉。如任溶溶的讽刺诗《强强穿衣服》,以极度的夸张,描绘强强穿衣服动作之慢:早上起床穿衣服,一直穿到晚上。它讽刺嘲笑了某些儿童边做事边玩耍的习惯。

       儿童讽刺诗和一般讽刺诗有明显的区别。儿童诗中讽刺对象是儿童,所以大都是善意的、委婉温和的讽刺。它不同于一般讽刺诗大都针对社会生活中某种不正常现象、某种人的劣迹或者敌人的那种辛辣尖刻、针砭入木三分,甚至没有回旋余地的讽刺。

篇6:叙事诗一首

       在森林深处, 有一只骄傲的白兔。

       它要和乌龟比赛跑, 乌龟一口就应“好!”

       大象伯伯当裁判, 观众们呀天天盼。

       乌龟老弟不落后, 大家一起喊加油。

       乌龟连蹦又带跑, 兔子一路睡大觉。

       一觉醒来不见龟, 连忙撒腿向前追。

       跑了一程不见龟, 以为乌龟掉了队。

       来到山顶吓一跳, 乌龟已把奖杯抱。

       白兔后悔已莫及, 决定下回再来比。

       下回要把奖杯赢, 让我兔子也来把奖领。

篇7:叙事诗有哪些

       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叙事诗都有哪些。

       1、《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7、《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8、《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9、《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10、《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11、《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12、《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13、《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14、《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15、《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6、《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7、《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8、《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19、《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20、《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篇8:孔雀东南飞长篇叙事诗读后感

       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苍凉。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取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终究,他们还是走在了一齐,好不令人掬泪的悲凉——“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叹的幸福——“死求同穴”……

       对于兰芝为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离的缘由众说纷纭,各执其辞。我虽不才,也还想置喙几句。在我看来,还有两大可能:

       《礼记内则》中说:“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仲卿“甚宜其妻”,这无疑问――当焦母坚持遣兰芝走时,只听到仲卿绝望而悲怆的呼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从前嘘寒问暖,无所不谈,可谓母子深情矣。此刻小夫妻昵喃燕语,忘乎所以。巨大的落差,强烈的失落感猛然袭向焦母,她踉跄失措。试问向来都把全副精神寄托于独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于是,杯具的序幕被拉开……此或为其一。

       其二,焦母守寡多年,独独地守着这么的一个宝贝儿子。深闺一贯孤独寂寞,自我的日子不好过,也便见不得别人比自我幸福。时下,却忽然地瞧见儿与媳的卿卿我我,如胶似膝,好不恩爱。不论是嫉妒也好,忌恨也好,反正,她愤怒了!

       你听我说,这并非谬论。张爱玲的《金锁记》里,主人公七巧就是翻版焦母。七巧出身低微,嫁入豪门。丈夫却是患有骨痨,离不得床半步的。且豪门是非多,这样的生活,尽管七巧非善男信女,与幸福大概也沾不上边吧。守到大女长安长大了,要嫁人了,七巧还困着女儿不放。别人以为是爱女心切吧。推掉了几个忠实信徒,长安步进了尴尬的年纪,最终遇了那么的一个男人,她以为幸福就要到来了!这时,七巧却轻手轻脚地从阴森的木梯上吱吱地走下来。应对着准女婿,她也许只要轻轻地问候一声,甚至仅是牵动嘴角的一丝笑就能够了。然,她没有,轻轻地张口,微微地笑道:“长安还在上方吸着烟呢,再等一下吧,或是……”幸福的水晶苹果让七巧轻轻地一抹,碎片散落一地。天明白,为了这男人,可怜的长安早已戒掉烟了!

       曹七巧,这母亲,她到底怎样了?难说不是仲卿的母亲心里怀的鬼胎在曹七巧身上还魂了。

       终究,兰芝还是穿着新娘妆向清池赴身而去了。这与祝英台葬身梁山伯的坟里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身的嫁妆,漫天的通红,本该都是洋洋喜气的一片,然而这轻轻的一跃,那“生不偕老,死求同穴”的追求却教这一切都于瞬间停止了,这美丽举动如流星被定格,在数千年的时间荒野里,数亿人的心灵深处,是瞬间,也是永恒!

       看完《孔雀东南飞》,心中一片戚然,“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那坚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

       孔雀东南飞长篇叙事诗读后感5

       读了《孔雀东南飞》让我对感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它经过描述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杯具,以血的事实有力的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寄托了青年一代对幸福婚姻的热烈向往。诗中的情节主要围绕刘兰芝而展开和发展。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现了她的形象。可见,感情需要时时更新,否则就有可能破裂。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把最刻薄的话留给最亲爱的人;心中的关爱脱口而出时,却变成了埋怨;对爱的渴望也总是以指责对方的形式出场;爱人的一个小缺点,我们总是习惯上纲上线,最终竟然以人身攻击而收尾。导致家庭的破裂。

       因为生活不是童话,而婚姻,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篇9: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

       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鲁迅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个爱情悲剧的骨架被亦柔亦刚之美填充着血与肉,极富浪漫主义的将“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的结局与“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起兴开篇首尾呼应,紧紧地将读者的心弦扣住,不仅让人欣赏“有价值的东西”的美,还让人忍受爱情这“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的痛苦,是美与悲结合完美的文学作品。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解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且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在教学时,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时主要探讨刘兰芝的人物形象塑造,让学生自己找到相关语段,自己先行朗读、讨论、分析,教师加以引导、归纳。以下的教案为有顺序的,但实际操作由学生的回答而定。分析中探讨人物性格及其命运,并联系当时社会环境。设置探究课题:兰芝究竟为何离开焦家?刘兰芝聪慧美丽,勤劳能干,知书达礼,焦仲卿与她又情深似海,可是焦母为何非休她不可?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认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高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既然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为什么诗中出现了那样的情节?他们可以不死吗?焦刘二人的死有其必然性吗? 寻求刘兰芝殉情的真正原因。

       正堂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人物分析也追求一个“水到渠成”的效果,应该说,教与学是愉悦而有收获的。

0: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叙事诗。该诗叙述的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以白描手法刻画的准确、生动的人物形象。如何在本课教学中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这些要求,我的初步设想是让学生通过对本课诗句的理解,从中学习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通过对主题的理解,了解作品的社会影响。于是,本课教学围绕这个思想展开。

       全篇教学安排为三课时。朗读,理出层次之后,再分角色朗读。虽然篇幅较长,但学生通过朗读加上老师对个别语段的点拨,学生基本可以弄懂文义。

       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同时在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4:叙事诗和抒情诗的特点

       写作叙事诗,要对社会生活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以人物形象显示生活的本质,展示时代的精神和力量。通常包括英雄歌谣,史诗,话剧等形式。它的结构形式主要分为纪事型、感事型、情节型这三种叙事结构。当中叙事诗在不同的叙事结构,它的叙事视角(全知叙述角度、限制叙述角度)有所不同,叙事方式多种多样。著名的国外叙事诗有《巴特里克.史宾斯爵士》、《兰德尔王》、《古舟子之咏》、《杰西.詹姆斯》和《弗朗基与约翰尼》等。

       中国的民间叙事诗是一种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的韵文或散韵结合的汉族民间诗歌。叙事性是汉族民间叙事诗的突出特点。在汉族民间叙事诗的创作和传播中,巫师、艺人、歌手等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有些重要作品还有专业的歌唱人员。这类诗歌除以口头形式流传外,有的还有手抄本。

       汉族民间叙事诗大多结构比较完整,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些还有尾声。比兴、夸张、排比、拟人、重叠、复沓等修辞手法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比较完美的文学作品,长久流传并产生影响,在中国民间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同时在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5:叙事诗和抒情诗的特点

       这类叙事诗产生较早,大多以开天辟地、人类起源、自然万物起源、民族来源、文化创造等为题材。此类作品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保存甚多。 如已搜集、整理、出版的□族的《梅葛》、纳西族的《创世纪》、白族的打歌《创世纪》、瑶族的《密洛陀》、拉祜族的《牡帕蜜帕》、阿昌族的《遮帕麻与遮米麻》、苗族的《苗族古歌》、壮族的《布伯》以及布依族和侗族古歌等长篇和短篇创世叙事诗二、三十部(篇)。 这些作品,主要叙述世界的创造者们(天神、巨人和半人半神式的英雄)开天辟地、创造人类及自然万物的英雄业绩。不少的创世叙事诗,同时把这些开辟之神作为文化英雄和本民族的始祖加以歌颂。这就使一些长篇创世叙事诗具有比较广阔的内容,如诗中常常将一年四季的划分,狩猎、畜牧、农事、工具制造、火的发明、造屋、祭祀以及婚姻、丧葬等生产和生活事象的起源,归功于这些文化英雄。在关于民族来源、民族迁徙诗歌中,他们又充当着始祖神和氏族、部落守护神的角色。此外,也有些民族的`创世叙事诗,只有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等内容,形式较短小,如侗族的《祖源歌》、布依族的《十二个太阳》、藏族的《什巴开天辟地歌》等等。

6:叙事诗和抒情诗的特点

       在杜甫以前,文人写的叙事诗是很少的,而杜甫则在诗中大量运用叙述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可以说叙事技巧在杜甫手中达到了高度成熟,具体看来有以下几点:

       如此,短篇也如此,有赋的铺排、散文的句法,也有抒情诗的意境创造。杜甫的诗歌记述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情怀,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空前的,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种转变,是杜诗异于盛唐诗的地方。

       第三,对话的运用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为了把人物写得生动,杜甫吸收了汉乐府的创作经验,常常运用对话或人物独自,并顾全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这类作品很多,如《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子的独白,使我们读起来,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第四,采用俗语。这是杜诗语言的一大特色。杜甫在抒情的近体诗中即多用俗语,但在叙事的古体诗中则更为丰富,关系也更为重要。因为这些叙事诗许多都是写的人民生活,采用一些俗语,自能增加诗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并有助于突出人物性格和语言的个性化。比如同是一个呼唤妻子的动作,在《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一诗中,杜甫用的是“唤妇出房亲自馔”,而在《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却用的是“叫妇开大瓶”,“叫妇”这一俗语,便显示了田父的本色。

       第五,杜甫的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这些细部描写,或人或物或心情,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出真实,展开画面,把人引入某种氛围、某种境界。如《北征》叙从凤翔行在往郫州省家的一路所见,通过一些细节描写,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也正是这些细小的描写,使杜诗的叙事方式有别于前此的叙事诗,它从概括描写走向写具体事件的片断,因写细节而更少概括描写常有的夸张,更多真实感,并且故事性被冲淡了,而生活色彩则得到极大的加强,《兵车行》、《羌村三首》、“三吏”、“三别”等诗无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