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首关于母亲的古诗(共11篇)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唐)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
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
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唐)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江南清明》
(唐)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着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阮郎归》
(唐)欧阳修
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篇2:古诗十九首——其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归。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中国人多少怀有一种离别的情绪,并用诗文
表现他们的悱恻缠绵。为了某种原因,有情人不得不天各一方,纵
有万般情愫,也难相厮守,思妇空闺相守,去难得游子返家一顾,
浓浓的思恋这情背后,泛出一份怨怼之情,。就算远在天涯,只要
你有心,也会稍慰我寂寞的心灵;即使是近在咫尺,君若无心,你
我又何异远隔天涯?你在茫茫天涯中漂泊,我在苦海无边中等待,
低可知——“思君令人老”啊!
篇3:《古诗十九首》全文
《古诗十九首》全文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五言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又称《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行行重行行》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也可写作“行行复行行”。)
《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陵上柏》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4:古诗十九首
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①,结根泰山阿②。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③。
兔丝生有时④,夫妇会有宜⑤。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⑥。
思君令人老⑦,轩车⑧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⑨,含英⑩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①冉:本义为毛柔弱下垂的样子,这里引申为柔弱下垂貌。孤生竹:犹言野生竹。孤,独。②阿:本义指大的山陵、大的土山,这里指曲处。③女萝:地衣类植物,依附他物生长,但不能为他物所依附。④生有时:是说草木有繁盛即有枯萎,以喻人生有少壮即有衰老。时,本义指季度、季节。⑤会:聚会,指夫妇的同居。宜:犹言适当的时间。⑥“千里”两句:上句说离家远嫁,结婚不容易,是回想过去;下句说婚后远别,久别,是现在的悲哀。悠悠,远也。⑦老:五十至七十岁为老。这位女子正是青春时期,此处是极言相思之苦,并非她真的老去。⑧轩车:是有屏蔽的车。古代大夫以上乘“轩车”。这位女子的丈夫婚后远行,当然是为了寻求功名富贵,“轩车”是她的想象,并非实指。⑨伤彼:也就是自伤。蕙兰花:女子自比。⑩含英:指即将盛开的花朵,比喻人的青春活力正在旺盛的时期。含,没有完全发舒。英,花瓣。贱妾:女子自谓。
我好像那荒野里孤生的野竹,希望能在大山谷里找到依靠的伴侣。
你我相亲新婚时你远赴他乡,犹如菟丝附女萝我仍孤独而无依靠。
菟丝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夫妻也应该会要有两相厮守的时宜。
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正是新婚恩爱时你却离我远赴他乡。
相思苦岁月催人老青春有限,多么盼望夫君功成名就早日归来。
我自喻是朴素纯情的蕙兰花,正是含苞待放楚楚怜人盼君早采撷。
怕过了时节你还不归来采撷,那秋雨飒风中将随着秋草般的凋谢。
你信守高节而爱情坚贞不渝,那我就只有守着相思苦苦地等着你。
此诗云婚后丈夫远行,妻子怨别之作。然细玩诗意,恐不然。许是写一对男女已有成约而尚未成婚,男方迟迟不来迎娶,女方遂有种种疑虑哀伤,作出这首感情细腻曲折之诗。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竹曰“孤生”以喻其孑孑孤立而无依靠,“冉冉”是柔弱下垂的样子。这显然是女子的自喻。“泰山”即“太山”,大山之意。“阿”是山坳。山是大山,又在山阿之处,可以避风,这是以山比喻男方。《文选》李善注曰:“结根于山阿,喻妇人托身于君子也。”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菟丝和女萝是两种蔓生植物,其茎蔓互相牵缠,比喻两个生命的结合。《文选》五臣注:“菟丝女萝并草,有蔓而密,言结婚情如此。”从下文看来,菟丝是女子的自喻,女萝是比喻男方。“为新婚”不一定是已经结了婚,正如清方廷珪《文选集成》所说,此是“媒妁成言之始”而“非嫁时”。“为新婚”是指已经订了婚,但还没有迎娶。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这还是以“兔丝”自喻,既然菟丝之生有一定的时间,则夫妇之会亦当及时。言外之意是说不要错过了自己的青春时光。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从这两句看来,男方所在甚远,他们结婚或非易事。这女子曾企盼着,不知何时他的车子才能到来,所以接下来说:“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这首诗开头的六句都是比,这四句改用赋,意尽旨远,比以上六句更见性情。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这四句又用比。蕙和兰是两种香草,用以自比。“含英”是说花朵初开而未尽发。“扬光辉”形容其容光焕发。如要采花当趁此时,过时不采,蕙兰亦将随秋草而凋萎了。这是希望男方趁早来迎娶,不要错过了时光。唐杜秋娘《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与此两句意思相近。
最后两句“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张玉谷说:“代揣彼心,自安己分。”诚然。这女子的疑虑已抒写毕尽,最后遂改为自我安慰。她相信男方谅必坚持高尚的节操,一定会来的,那么自己又何必怨伤呢?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①,兰泽多芳草②。
采之欲遗③谁?所思在远道④。
还顾望旧乡⑤,长路漫浩浩⑥。
同心⑦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①芙蓉:莲花的别名,亦作“夫容”,又名“芙蕖”,或称“菡萏”。②兰泽:生长着兰草的泽。③遗:赠予。④所思:指所思念的人。⑤旧乡:故乡。⑥漫浩浩:犹言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宽无边。⑦同心:古代常用的成词,一般习用于男女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情感的融洽。这句里的“同心”,与“离居”为对称词。
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漂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迢迢①牵牛星,皎皎河汉女②。
纤纤擢③素手,札札弄机杼④。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⑤。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⑥?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⑦。
①迢迢:远也。迢,遥远,或高貌、高峻貌。②皎皎:明也。河汉:就是银河。女:织女星的简称,天琴座的主星,在银河北,和牵牛星相对。③擢:本义为抽引、拉拔,这里引申为“举”的意思。④札札:使用机杼时的响声。机杼:为织机的总称。机,织机上转轴的机件。杼,织机上持纬线的机件。⑤零如雨:形容涕泪纵横的样子。零,落也。⑥几许:犹言几何,谓距离之近。⑦脉脉:相视貌。一本作“默默”。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两相界离相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这首诗在艺术特色上为表达天上悲情、人间写照的主题,也有许多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首先,运用浪漫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诗用浪漫手法借天上的故事来喻现实生活,抒发了织女的别恨哀怨及向往夫妻团聚的感情。诗的联想也十分丰富,写人、写景、写情、写感,几乎是句句明写织女,而又句句不离牛郎。好似随意而实则匠心独运,“文温以丽,意悲而远”。其次,抒情和写景结合。诗不拘于神话传说的故事,而立足于写织女的感情。不仅通过织女怅望牛郎、无心弄机杼、泣泪落如雨、脉脉不得语等场景描写来揭示织女的心情感受,抒发织女的离情别绪,也注意了和景物描写结合起来,通过“皎皎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等景语的衬托和渲染,来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诗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却又谐调一致,浑然一体。再次,诗的语言优美自然、精练工切而又富于蕴味。尤其诗中“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叠词,不论是对写景还是对抒情,都十分精练准确,蕴味无穷,妙不可言。景新意深,全诗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不愧为古五言诗成熟之作。因而,古人在读“古诗十九首”时说:“学者当以此等诗常自涵养,自然笔下高妙。”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①。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②!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③?
愚者爱惜费④,但为后世嗤⑤。
仙人王子乔⑥,难可与等期⑦。
①千岁忧:指很深的忧虑。千岁,多年,时间很长。②秉烛游:犹言作长夜之游。秉,本义为禾把、禾束;亦可引申为动词,意为手拿着、手持。③来兹:就是来年。④费:费用,指钱财。⑤嗤:讥笑、嘲笑,此处指轻蔑的笑。⑥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⑦期:本义为约会、约定。这里引申为等待,指成仙之事不是一般人所能期待的。
人生只有短短的数十载岁月,却常常怀有着千年的忧愁。
及时行乐却怨白昼短夜晚长,那为何不执火烛夜晚游乐。
韶光易逝太匆匆,行乐要及时,时不我予又怎可等到来年。
愚笨的人锱铢必计吝啬守财,逝世两手空空被后人嗤笑。
世间哪有像王子乔驾鹤升天,难以期待那种日子的到来。
这首诗和《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两篇用意略同。诗中强调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在汉末社会动荡不安、人命危浅的苦闷生活中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
诗人在世间及时行乐的旷达之语后面,所包含着许多人生的痛苦体验,人生价值的怀疑,似乎常是因生活的苦闷。在苦闷中看人生,许多传统的观念都会在怀疑的目光中轰然倒塌。
与其说这类诗表现了“人性之觉醒”,不如说是以旷达狂放之思,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时代,这种及时行乐的吟叹,很快又为悯伤民生疾苦、及时建功立业的慷慨之音所取代,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①,悠悠涉长道②。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③。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④?
盛衰各有时⑤,立身苦不早⑥。
人生非金石⑦,岂能长寿考⑧?
奄忽随物化⑨,荣名⑩以为宝。
①回:转也。言:语助词。迈:远行也。②悠悠:远而未至之貌。涉长道:犹言“历长道”。涉,本义是徒步过水;引申之,凡渡水都叫“涉”;再引申之,则不限于涉水。③茫茫:广大而无边际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东风摇百草”的客观景象。④无故物:承“东风摇百草”而言。焉得不速老:是由眼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草很容易由荣而枯,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故,旧也。⑤各有时:犹言“各有其时”,是兼指百草和人生而说的。“时”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在这一定时间内,有盛必有衰,而且是由盛而衰的。⑥立身:犹言树立一生的事业基础。早:指盛时。⑦人生非金石:此句言生命的脆弱。金,言其坚。石,言其固。⑧寿考:犹言老寿。考,老也。即使老寿,也有尽期,不能长久下去。⑨奄忽:急遽也。随物化:犹言“随物而化”,指死亡。⑩荣名:指荣禄和声名。
篇5:古诗十九首
转回车子驾驶向远方,遥远的路途跋涉难以到达。
一路上四野广大而无边际,春风吹摇枯萎的野草。
眼前一切都是陌生无故物,像草之荣生,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
百草和人生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由盛而衰皆相同,既然如此处世立业就必须及时把握。
人不如金石般的坚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即使长寿也有尽期,岂能长久下去。
生命很快而急遽地衰老死亡,应立刻进取获得声名与荣禄。
这首诗从客观景物的更新,联想到人生寿命的短暂,因而发出“立身不早”,沉沦失意的慨叹。“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这里所说的“荣名”,已超越了以爵禄为标志的事功,而是追求精神的不朽。尽管这种不朽在当时尚乏具体内涵,却预示了诗人企望功业不朽、文章不朽的建安时代即将到来。
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①,欢乐难具陈②。
弹筝奋逸响③,新声妙入神④。
令德唱高言⑤,识曲听其真⑥。
齐心同所愿⑦,含意俱未申⑧。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⑨。
何不策高足⑩,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轲常苦辛。
①良宴会:犹言热闹的宴会。良,善也。②难具陈:犹言难以一一述说。具,备也。陈,列也。③筝:乐器。奋逸:不同凡俗的音响。④新声:指当时最流行的曲调,指西北邻族传来的胡乐。妙入神:称赞乐调旋律达到高度的完美调和。⑤令德:有令德的人,就是指知音者。令,善也。唱高言:犹言发高论。唱,古作“倡”,这里泛用于言谈。⑥真:谓曲中真意。指知音的人不仅欣赏音乐的悦耳,而且能用体会所得发为高论。⑦齐心同所愿:这里是说对于听曲的感慨是人人心中所有,内容大致也差不多的。同,一致的意思。⑧申:表达出来。意思是说,大家的这种一致的感慨,都没有把它说出来。⑨奄忽:急遽。飙尘:指狂风里被卷起来的尘土。用此比喻人生,言其短促、空虚。⑩策高足:就是捷足先登的意思。据要路津:是说占住重要的位置。路,路口。津,渡口。要想“先据要路津”,就必须“策高足”。无为守贫贱:这句意思是不要守贫贱,是劝诫的语气。和“何不策高足”的反诘语气相称应,表示一种迫切的心情。守,本义是官吏的职责、职守,此为坚守。
今天这么好的宴会真是美极了,这种欢乐的场面简直说不完。
这场弹筝的声调多么的飘逸,这是最时髦的乐曲出神又妙化。
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高论,懂得音乐者便能听出其真意。
音乐的真意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只是谁都不愿意真诚说出来。
人生像寄旅一样只有一世犹如尘土,刹那间便被那疾风吹散。
为什么不想办法捷足先登,先高居要位而安乐享富贵荣华呢?
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地煎熬自己。
这首诗所歌咏的是听曲感心。写宴客中对酒听歌的感慨,托为阐明曲中的真意,发了一番议论。表现出“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愤激心情。
在“官本位”的封建社会,做官几乎是读书人谋求富贵,改变个人命运的唯一途径。但在东汉末年,一切权力集中在豪门贵族手中,一般士人只能望而兴叹。因此极易激起他们对现实的不满。诗的后六句所表现的,正是这一思想内容。人生一世,疾速如卷在暴风中的尘埃,为生命的短暂和渺小而伤心。正如沈得潜所说:“‘据要津’乃诡词也。古人感愤,每有此种。”(《古诗源》卷四)主张及时行乐是《十九首》中的一个消极主题。然而,这一消极主题却来自对生命的热爱,来自其理想与现实相矛盾的愤慨,因此作品于消极之中多少也含有积极的内容。实际上,及时行乐并未使他们解脱,即使在最欢乐的时刻,他们的心情也是极为沉重的。这首诗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④怀袖,路远莫致之⑤。
此物何足贵⑥,但感别经时。
①庭:本义指厅堂,引申为堂阶前的地坪。奇树:犹言美树。②华:指花。滋:繁盛。③荣:即上句的“华”,木本植物开的叫做华,草本植物开的叫做荣,但可通。④盈:充盈、充积。⑤路远莫致之:这句的意思是说路远而无人为之送达。致,送达。⑥贵:珍贵。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折芳寄远思怀游子的诗。它和《涉江采芙蓉》在内容上大致相同,都是折芳寄远。所不同的是折芳寄远的主角,一为游子,一为思妇。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6:古诗十九首
驱车出了上东门,回头遥望城北,看见邙山墓地。
邙山墓地的白杨树,长风摇荡着枝条,万叶翻动发出萧萧的声响,松柏树长满墓路的两边。
陵墓的下面,是早已死去的先人,人死去就像堕入漫漫长夜。
寄身于永恒的黑暗中,沉睡于黄泉之下,千年万年,再也无法醒来。
春夏秋冬,流转无穷,而人的一生,却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晒就消失了。
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一夜,就走出店门,一去不返。人的寿命,并不像金子石头那样坚牢,经不起多少跌撞。
岁去年来,千岁万岁,往复不已;即便是圣人贤人,也无法超越,长生不老。
神仙是不死的,然而服药求神仙,又常常被药毒死贻误此生。
还不如喝点好酒,穿些好衣服,只图眼前快活吧!
这首诗,是流荡在洛阳的游子,因为看到北邙山的坟墓而触发的人生慨叹。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个体生命面对滔滔的时间长河,既弥足珍贵,又卑微渺小。诗人力求超越旧有的价值观念,作出新的人生选择。
无论是露骨宣称为摆脱贫贱而猎取功名,还是公开声言要把握短暂人生而及时行乐,总之是丧失了屈原式的执著。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来的生命冲动,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客观环境和自身文化积淀的束缚,很难获得健康、乐观的内容和形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感叹短暂的人生时,虽出言愤激,却也并非真是甘心颓废,有人仍在洁身自好,寻觅精神上的永恒。
这首诗表达主人公对人生如寄的悲叹,当然也隐含着对生命的热爱,然而对生命的热爱最终以只图眼前快活的形式表现出来,却是消极颓废的。
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①。
出郭门②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③。
白杨④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⑤,欲归道无因⑥。
①去者、来者:指客观现象中的一切事物。来,一作“生”。“生者”,犹言新生的事物,与“来”同义。疏:疏远。日以亲:犹言一天比一天亲近。亲,亲近。以,古“以”、“已”通用,义同。②郭门:城外曰郭,“郭门”就是外城的城门。③“古墓”两句:上句是说,古墓已平,被人犁成田地;下句是说,墓上的柏树,被人砍断,当做柴烧。犁,农具,这里作动词用,就是耕的意思。摧,折断。④白杨:也是种在丘墓间的树木。⑤故里闾:犹言故居。里,古代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后来泛指居所,凡是人户聚居的地方通称做“里”。闾,本义为里巷的大门。⑥因:由也。
死去的人岁月长了,印象不免由模糊而转为空虚、幻灭。新生下来的一辈,原来自己不熟悉他们,可经过一次次接触,就会印象加深而更加亲切。
走出郭门,看到遍野古墓,油然怆恻,萌起了生死存亡之痛。
他们的墓被平成耕地了,墓边的松柏也被摧毁而化为禾薪。
白杨为劲风所吹,发出萧萧的哀鸣,肃杀的秋意愁煞了人们的心。
人生如寄,岁月消逝得如此迅速,长期在外的游子,怎不触目惊心。只有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
想要归返故里,寻找过去的亲情,就是这个原因了。
本诗从题材范围、艺术境界以至语言风格看来,有些近似《驱车上东门》,显然是游子所作。由于路出城郊,看到墟墓,有感于世路艰难、人生如寄,在死生大限的问题上,愤激地抒发了世乱怀归而不可得的怆痛之感。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①,促织鸣东壁②。
玉衡指孟冬③,众星何历历④。
白露沾野草⑤,时节忽复易⑥。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⑦,高举振六翮⑧。
不念携手好⑨,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⑩。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①皎夜光:犹言明夜光。②促织鸣东壁:这句是表明气候已经进入渐渐寒冷的深秋。促织,蟋蟀的别名,一作“趣织”,“趣”是“促”的古字。蟋蟀的鸣声标志着秋天的到来,是妇女们忙着织寒衣的时候了。③玉衡指孟冬:是从星空的流转说明秋夜已深。玉衡,北斗七星之一。④历历:就是逐个的意思,众星行列分明的样子。⑤白露沾野草:是带有季节特征的秋天景象。⑥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这里用引申义,急速、突然的意思。⑦同门友:同在师门受学的朋友。⑧翮(hé):本义为羽毛中间的硬管,指尾羽或翼羽中那些大而硬的角质空心的羽轴。这里泛指鸟的翅膀。⑨携手好:指共患难的交谊。⑩“南箕”两句:这两句取《诗经》之语,加以变化,用来比喻“同门友”空有“同门”之名而无真实友谊。良:确实。盘:大石,用以象征坚定不移的感情。
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仲秋的夜色,在东壁的蟋蟀低吟清唱着。
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仲秋的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
深秋,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转有多疾速啊!
而从那枝叶婆娑的树影间,又听到了断续的秋蝉流鸣。怪不得往日的鸿雁(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了。
京华求官的蹉跎岁月中,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
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识的陌路人。在平步青云之际,把我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
遥望星空那“箕星”、“斗星”、“牵牛”的星座,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为什么还要取这样的名称。
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著同门之谊的“坚如磐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磐石友情安在?叹息和感慨世态炎凉、虚名又有何用呢?
本诗是描述一位失意者抱怨显贵朋友之不念旧谊而不相援引。其怨情系在秋夜独处之时,由眼前凄清之景物引触而来。诗分三部:前八句写景,中四句敘事,末四句感慨。由景生情,前后呼应,情景交融。
前八句以眼见今夜月色皎洁明亮,早闻蟀在东墙角鸣叫。秋夜独处,凄清景物,令人悲郁不能寐。仰观于天,望见北斗斗柄之玉衡星已经指向孟冬亥宫之方向——西北方,时已过夜半,天空之星星皎洁熠熠,天就将亮。低头俯察,草上露水晶白,秋亦已深。令人感到时节变换何等之快速。此时又若似听到秋蝉凄切之鸣叫,看见燕鸟奋翼之飞逝。
中四句承前两句,联想朋友之贵而弃我说,以前同窗共学之老友,皆飞黄腾达,像鸿鹄之奋翅高飞,如今已忘记从前携手同游,患难与共之好友,将我丢开如抛弃一串走过之足迹。
末四句兴感友谊不固,徒知己之虚名复何用。以天空之星,南有箕星,北有斗星。但箕星不能盛物,斗星不能酌浆,牵牛星更是不能负轭,徒有其名而无其实,故人间友谊若无盘石之坚固,徒有同门友之虚名,又有何用?借南箕、北斗、牵牛之有名无实,比喻交道之不终。
综观诗篇,叹时物之变异,感节序之流易,因思昔者同门之友,高举自奋,乃不念平生久要之好,竟弃我如遗迹然。如南箕不可以簸扬,北斗不可以挹浆,牵牛不可以驾车,是以虚有其名,而不适于用。以兴为朋友者毫无贞固之心,而徒事虚名是无益也。先写景后抒情,由景而生情,转换自然,前后呼应,浑然而成。
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逶迤①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②,秋草萋已绿③。
四时更变化④,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⑤,蟋蟀伤局促⑥。
荡涤放情志⑦,何为自结束⑧?
燕赵⑨多佳人,美者颜如玉⑩。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①逶迤:曲折而绵长的样子。②回风: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动地起:言风力之劲。③已:一作“以”。萋已绿:犹言“绿已萋”,是说在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萋,通“凄”。绿,是草的生命力的表现。④更变化:谓互相更替变化。更,替。⑤晨风:鸟名,一种健飞的鸟。怀苦心:即“忧心钦钦”之意。⑥蟋蟀:承上文“岁暮”而言。局促:不开展也,“蟋蟀在堂”就是“局促”的意思。⑦荡涤:犹言洗涤,指扫除一切忧虑。放情志:谓展胸怀。⑧自结束:指自己在思想上拘束自己。结束,犹言拘束。⑨燕赵:今河北一带是古燕赵之地。⑩如玉:形容肤色洁白。被服:犹言穿着。被,披也。理:指“乐理”,当时艺人练习音乐歌唱叫做“乐理”。弦急、柱促:是一个现象的两面,都是表明弹者情感的激动。驰情:犹言遐想、深思。中带:内衣的带子。一作“衣带”。沉吟:沉思吟咏。聊:姑且。踯躅:驻足,且前且退貌,是一种极端悲哀的情感的表现。思为双飞燕:愿与歌者成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意指同居。君,指歌者。
这首诗通过客中生活的一个偶然现象,反映出诗人空虚而无着落的现实苦闷和悲哀,与《西北有高楼》意境相似。
这首诗不仅描述着诗人目睹的景象,其中还隐隐透露着诗人内心的痛苦骚动。生活竟如此重复,单调变化的只有匆匆逝去的无情时光。想到人的生命,就如这风中的绿草一般,繁茂的春夏一过,便又步入凄凄的衰秋,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受到了时光流逝的迟暮之悲?这一切似乎都从相反方面,加强着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思索和意念: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不如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
孟冬寒气至
孟冬①寒气至,北风何惨慄②。
愁多知夜长③,仰观众星列④。
三五⑤明月满,四五詹兔缺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⑦。
上言长相思⑧,下言久离别⑨。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⑩。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①孟冬:冬季的7:古诗十九首
农历十月,寒气逼人,呼啸而来的北风多么凛冽,一片肃杀之气。
满怀愁思,夜晚更觉漫长,抬头仰望天上罗列的星星。
十五月圆,二十月缺。
有客人从远地来,带给我一封信函。
信中先说他常常想念着我,后面又说已经分离得太久了。
信收藏在怀袖里,至今已过三年字迹仍不曾磨灭。
我一心一意爱着你,只怕你不知道这一切。
这是妻子思念丈夫的诗。丈夫久别,凄然独处,对于季节的迁移和气候的变化异常敏感;因而先从季节、气候写起。全诗都是以“我”自诉衷曲的形式写出的。诗中处处有“我”,“我”之所在,即情之所在、景之所在、事之所在。景与事,皆化入“我”的心态,融入“我”的情绪。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①。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②!
文彩③双鸳鸯,裁为合欢被④。
着⑤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⑥。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⑦?
①遗:给予、馈赠的意思,指客替故人带来赠品。绮:绫罗一类的丝织品。织成彩色花纹的叫“锦”,织成素色花纹的叫做“绮”。一端:即半匹,长二丈。②故人:后世习用于朋友,指过去有交谊的友人。这里是指远离久别的丈夫。尚:犹也。尔:如此。指思旧之情。③文彩:指绮上面所织的花纹。④合欢被:是指把绮裁成表里两面合起来的被,所以有合欢之义,象征夫妇同居的愿望。合欢,原是植物名,汉朝凡是两面合来的物件都称为“合欢”。⑤着:被的装进绵,叫做“着”。⑥缘:被的四边缀以丝缕,叫做“缘”。⑦“以胶”两句:这两句说胶漆在一起,就混合坚牢而无法分解,这里用以比喻两情的融洽无间。投,本义为投掷,这里是加入混合的意思。
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来了一端织有文彩的素缎。
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这丝丝缕缕,该包含着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
绮缎上面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我要将它做条温暖的合欢被。
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
唯有胶和漆,黏合固结,再难分离。那么,就让我与夫君像胶和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
这首诗极有章法。它既不写独守空闺的孤苦,也不写对“故人”的痴念,而是巧妙地截取了“客来遗绮”这一生活片断来描写思妇的心理活动。全诗以“端绮”为生发点,以“故人心尚尔”为情感的策源,以思妇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以物写情,以事写入,一气流走,首尾贯穿,结构严谨,略无松懈。
此诗的立意很有特色。它不写相思的悲苦,却充分抒写“客来遗绮”的欢乐,把这一短暂的欢乐反复渲染,编织成对重逢的热切期待,以此来扫荡离愁别绪的阴霾。然而,“客来遗绮”所激起的惊喜之光是不可能持久的,这一小朵喜悦的火花很快会在“相去万余里”的现实面前熄灭。其情之悲之苦,自在不言之中了。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双关及比喻等手法来表达思妇的感情。比如,利用“思”与“丝”谐音,把绵绵不断的相思比作绵长的蚕丝;又如用缝被所结的“死结”来象征夫妻不可分离。篇末“以胶投漆中”的比喻具有以一当十之妙。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①,照我罗床帏②。
忧愁不能寐③,揽衣④起徘徊。
客⑤行虽云乐,不如早旋⑥归。
出户独彷徨⑦,愁思当告⑧谁?
引领还入房⑨,泪下沾裳衣⑩。
①皎:本义为洁白明亮。此处是引申义,为光照耀的意思。②罗床帏:指用罗制成的床帐。③寐:睡着。④揽:本义指执、持,引申为提、撩起。这里的揽衣犹言披衣。⑤客:本义为寄居、旅居,住在他乡。这里指诗人自己,目的在于点出身处异地他乡的漂泊感。⑥旋:返回或归来。⑦彷徨:徘徊的意思。⑧告:本义为报告、上报。此处用为引申义,指把话说给别人听。⑨引领:伸着脖子远望。⑩裳衣:一作衣裳。裳,本义为下衣,指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泪下:一作下泪。
明月为何这般的皎洁光亮,照着我这罗制的床帐。
在这个不眠之夜,月光惹动了游子的愁肠。他披衣而起,心事重重地在空房中徘徊。
游子自忖道:外面固然再好,怎比得上家里呢?
在怅惘中,他打开房门走到外面,四下顾望,只见月光满地,夜凉如水。满怀愁绪又向谁倾诉呢?
他神色凄然地回到房里,独自落下泪来。
本诗为思妇之作,以其夫客行不归,忧愁而望思之也。或谓系游子久客思归之作;或以为系商贾、仕宧、独醒之人,感慨不得意,抚时兴悲,托辞思归之作。全诗共分三部分:首四句即月夜而起空闺之愁。以夜深人静,明亮之月光,照在我罗绮之床帐,令人更感空闺之孤寂,忧愁忽从中来,不能成寐,于是揽衣起床,在闺房中徘徊。中两句揣测不归之因并申己之望归来,以客居在外虽然可乐之处,但总比不在家好,所以不如早日旋归。末四句就出户入房,彷徨泪下,写出相思之苦。以由屋中徘徊而步出屋门,彷徨不定,其愁苦心思无从相诉,因延颈企踵远望,期盼丈夫之归来,却不见人影,只得再入房中,失望伤心之余,眼泪不觉沾湿衣裳。综观诗篇以月明夜静,对影寂寥,忧愁之感,忽从中来,始而揽衣徘徊,既而出户彷徨,终而入房泣涕,情景如画,意味深远,沁人肺腑,百读不厌。
篇8:推荐16首青春励志歌曲
那些年,我们相遇,相识,相知,我们疯狂过。为你,我颓废过,也伤心过。为你,我努力过,努力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努力做到和你同一个高度。想放弃的时候,就听听这些歌吧,歌曲会给你答案。努力吧,不然拿什么去告诉他,你爱他……
1、慢慢懂
2、我为自己代言
3、猛龙过江
4、阳光总在风雨后
5、超越极限
6、我的未来不是梦
7、怒放的生命
8、我是一只小小鸟
9、倔强
10、我相信
11、信仰之名
12、逆战
13、夜空中最亮的心
14、你在烦恼什么
15、平凡之路
16、奔跑
更多
篇9:关于母爱的诗句16首
燕诗示刘叟
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