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我们的幼儿园》观后感
《再见了,我们的幼儿园》观后感
当孩子们最童真的歌声响起时,天使就降临到了人间。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小朋友洋武因得绝症离开了幼儿园,一直住在医院里。他的好朋友康娜、美琴、拓实、优衣和俊佑在幼儿园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溜走,离开东京乘坐电车要去很远很远完全陌生的地方找他们最好的朋友洋武的故事。
影片开头,当洋武问护士“你能想起你幼儿园的朋友吗”时,我一直在努力回想我的幼儿园,可是却完全想不起来那时是怎么样的,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不知道忧伤是什么,也不知道烦恼是什么。再见了,我们的幼儿园。也许只有在六七岁时才会欢乐的说出这句话。小孩子的世界是纯洁的,笑着告别一起午睡,玩耍的朋友们,同时也期待着背着大一号的书包,认识更多的朋友成为原本自己羡慕不已的一年级的“大孩子”。但是如今我已经走过的人生的十八年岁月,我发现那是一次悲伤的告别。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叫拓实的男生,先开始在车站上撕毁孩子们找洋武的地图,把家里开酒店的女孩骂他家人是下流,被骂哭,接着又把洋武的蜡笔扔到铁轨上压得粉碎。此外,还用言语讽刺别的的梦想,做不了明星除非整容,和也被他诋毁的男孩说他跑得太慢做不了足球运动员打起架来。作为观众我都倍感愤怒将别人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可是我的气量也太狭隘了,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下一秒就和好如初,很快的又团结到一起了。
就算是刚刚打过架,吵过架。可是下一秒都抛之脑后,我的一个手势你们就明白,我可以牺牲自己让你们走到最后一站。为了一只小猫,我也可以战胜自己的恐惧。丢了一根蓝色的蜡笔也可以用蓝色的糖纸看到最蓝的天。我们会让地上的风筝飞上天,也可以冬天在冰水里畅玩,然后排排坐凉我们湿了的脚丫。
“死亡是一片漆黑,一点光都没有。不过只要找到梵高,就不会那么黑了。”孩子们究竟对成人的的世界是怎么理解的,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最后的车站拓实放声大哭,他把对妈妈的思念都埋藏在心底,并能非常清楚的讲出妈妈做蛋糕所用到的调料、原料的准确克数和步骤。拓实鼓励康娜独自去医院,自己跑进巷子里引开正在寻找他们的警察。
康娜一个人走进了病房,洋武虚弱的躺在病床上,脸上带着氧气面罩,身子旁边那幅蓝色星空熠熠发光。康娜忍住泪水跟他诉说着这一路,兴奋地唱着歌,把房间当做是幼儿园的礼堂开毕业会。门外老师和两位妈妈听到孩子们纯粹的歌声时热泪盈眶。我不禁感叹小孩子们的友谊无比纯粹。虚拟而又温馨的仪式,在前不久,康娜刚在公交车上做过这个梦,梦里的老婆婆问她愿不愿意和洋武交换生命。他的恐惧和害怕和他的肯定,完成了他内心中的许诺。
我们告别了无忧无虑,步入成年人的世界。一直以为成年就是没有了父母的唠叨,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不用因为年纪小而被哥哥姐姐嫌弃,也不用因为没写作业而挨批。但是在我们自以为是已经成熟和爸爸妈妈一样时,外界的压力和网络时代的焦虑蜂拥而来。却再也找不回来那一片白纸的我。我们在朋友的背叛中学会了有所保留,学会难过时偷偷把眼泪藏起来,学会的处事圆滑。渐渐地我们已经完全忘了发生争执后依然和好朋友一起打闹的日子,一颗糖的分享就成为了最好的朋友,现在想想,那段时光是一生中最难能可贵的。
影片中,作为学习学前教育的我,老师们因为小孩会有一段痛苦的回忆,和小朋友隐瞒了洋武生病的事实。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与其躲躲藏藏去遮掩一些事情,还不如用一个平等,轻松的态度去告诉他们用小朋友可以承受的话语。以及影片中,拓实藐视优衣家下流的生意,是因为听到妈妈说的;小孩子们谈论涂口红,显脸小,整形等,都是从家长口中的值得。值得我们深思,家长们都以为孩子听不懂,就将一些大人们认为的观念毫不避讳的说给孩子们听。
著名的教育学家尹建莉说过,一个人的成长是由“小环境”决定的,那就是每天和他接触的家长和老师,每一种错误的或者是正确的行为孩子们都会去效仿。教育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事情,打坏经很少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本能和天赋。
最后万里老师对这些孩子的爱终于得到了肯定,感动的同时,也希望所有的家庭和老师都能以平等的心态,从孩子角度出发了解他们,守护他们心中的那一份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