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9篇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9篇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

  舞台布景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

  2、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如何制作舞台布景。

  教学准备:

  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制作工具,彩色纸、毛线等材料。不同类型的舞台美术图片,舞台场景设计的草图、舞台表演幕后情况的图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文也是一则谜语,你们可要认真学习哟。

  二、预习可检测:

  1、出示课题,带读课题,

  2、打开书,自己小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字不会认,拼一拼试着读一读。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你看看共有几句,分为几行?

  3、指名读。

  三、识字我能行

  1、这首诗虽然只有4行,可藏着许多生字,昨天我布置你们预习,把横线上的生字画出来,你们画了吗?画了的请举手,不错。

  灯片出示,同位检查。

  2、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大声读几遍,组两个词。

  3、交流:这些生字中有没有你已经学会了的字?(顺势学写“人”字)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共有几笔,怎么写,从什么地方起笔?……书空,练习写。

  四、合作我主动:

  1、学会了人字,其他的生字我们在小组里合作学习好吗?

  2、你现在有什么好办法来认识并记住这些字宝宝?

  五、展示我精彩:

  1、识记方法我知道

  在小组交流识字办法的过程中,引导认识“远”“近”“还”三个字中所带的偏旁。

  ①偏旁归类。如,“远、近、还”都有“辶”。

  ②换一换。用给熟字换笔画或偏旁的方法来记,如,“天”变成“无”,“入”变成“人”,“听”变成“近”。

  ③编字谜。如,“春”:“三人日下去春游”,“来”:“米上加横竖出头”。

  2、生字新词我熟读

  用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重点检查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

  六、检测我不怕

  摘苹果游戏: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苹果树,学生到大屏幕前点读并组词。

  七、朗读我能行

  1、课文我能读: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请小声把课文读一遍。

  2、范读认真听:这是一首古诗,古诗有古诗的读法,,你们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教师范读并演示。古诗的每一行中间都要有停顿,这一斜线表示在这里要停顿一下,要读得停而不断,读得有韵味。哪第二行该在哪儿停呢?演示,再范读。

  3、带读我跟上:教师带读课文两遍。

  4、练习我认真:请同学们大声练习读课文。

  八、检测我不怕:

  1、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小组展示读(一人一行),齐读。

  2、练习背诵。

  3、这首古诗是一则谜语,谜底是什么,你猜出来了吗?

  九、质疑我开心:

  1、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2、你想提什么问题考考大家?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7

  造型设计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手、树叶等印纹创造肌理效果,并有意识的进行画面组织。

  教学难点:

  纹样的'创造发现和组合。

  教具准备:

  大白纸、水粉颜料、不同树叶、图例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边听轻音乐)。

  二、导入:

  1、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心来发现手上的纹理,教师用手沾上颜料,往白纸上一印,出现漂亮的手纹,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板书具有纹理的字)。

  2、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白纸,让全班学生粘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按印。让学生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的表述自己手上得纹理的特征及手沾色彩、按印的感受。

  3、让学生讨论并说说除了手可以引出纹理以外,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印。

  三、布置作业:

  分小组合作,用手、树叶、瓶盖等进行印纹练习。

  要求:

  1、团结合作。

  2、注意卫生。

  3、比比哪一组印得最美丽。

  四、学生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五、展示每组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谈谈观摩感受,并表达出来。

  六、配乐展示教师制作的各种美丽的印纹,请同学们整理卫生,结束本课。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 学习点、线、面在绘画中的运用。

  2 充分展开想象,用绘画、拼贴等多种手法为动物穿上迷彩服。

  3 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中存在的美。

  教学准备

  1 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或临摹画出自己所喜欢的动物的外形。

  2 教师准备动物图片课件、运用各种方法和材料制作的范作若干幅、示范用纸版、颜料笔等。

  3 学生准备作业纸、油画棒、水彩笔、橡皮泥、剪刀、胶水等材料工具。

  教学活动

  一、引导阶段

  1 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班里有一名同学的穿着很特别,他是谁呢?(全体学生都将目光投向那个穿迷彩服的男生)你到前面来好吗?

  师:哦,真精神!为什么今天的——同学会显得这么帅气呢?

  生:因为他穿了一身迷彩服。(师板书课题——迷彩服)

  师:啊,是因为这身迷彩服让今天的——这么精神这么帅气这么令人羡慕。

  2 引入新课

  师:大家有没有兴趣来交流一下对迷彩服的认识啊?(有)。

  生:上面有颜色深浅不同的色块;是军人在打仗的时候穿的;因为它的颜色跟周围的自然色彩一样,所以穿着它时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师:说的太好了,那么动物身上的花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作用啊?(是)

  师: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临了,森林里的动物们要为迎接春天举办一场联欢会,他们都想穿上一件新颖别致的迷彩服去联欢,于是悄悄地问我能不能请同学们帮忙设计一下,我想你们一定愿意帮助小动物们的是吗?

  二、发展阶段

  1 讨论交流

  师:我们课前已经通过观察与记忆或者临摹的方式画出了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外形图,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些动物身上有怎样的花纹,你们准备怎样为它们设计迷彩服。(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大家讨论的结果,看看动物身上都有怎样的花纹。

  生:瓢虫蝴蝶、身上有点状的花纹;猫、老虎身上有线状的条纹;奶牛、长颈鹿身上有不规则的块状斑纹等等。

  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动物身上的花纹虽然很复杂,但是我们都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对吗?

  师:在我们教材的第10页和老师这里都有为小动物们设计好的迷彩服画面,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再讨论一下它们是用什么形式和手法制作的。

  生生,师生交流讨论结果:以点的形式用亮纸粘贴的;以线的形式用橡皮泥拼贴的;以面的形式用油画棒画的。 (在汇报每一种之前先播放课件图片)

  2 技法探讨

  师:通过以上的观察与讨论我们知道了可以用哪些手法来表现动物身上的`花纹呢?

  生:绘画;剪贴。

  师:我们的教材中还介绍了一种更加简单有趣的制作方法,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好吗?

  师生互动,探讨小结新的技法学习:学生口述,教师演示,明确新技法。

  3 创作实践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种手法来为动物设计制作迷彩服,那么快快伸出你的小巧手,开动你的小脑筋,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来为动物们穿上绚丽的迷彩服吧。

  屏幕切换到第四张幻灯片—动物场景并播放轻音乐,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共同探讨解决,鼓励创新。

  4 审美评价

  陆续将所有完成的作业展示于黑板上。生生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评价小结。

  师: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啊,看,这么多动物都可以如愿以尝地去参加他们的联欢会了。听,它们在齐声说谢谢咱们呢!同学们,你们看到它们(师手指黑板上的所有画)想说什么呢?

  生1:我为花蝴蝶设计的迷彩服还不够鲜艳,应该再加上一点红色就更好看了。

  师:哦,你这么谦虚一定会进步很快的。还有谁想说说?可以到前面来指着说。

  生2:我很喜欢这幅作品,他是用点来表现的,颜色搭配很和谐,感觉这只小瓢虫很可爱。

  师:这节课同学们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动物们设计制作了许多绚丽多彩的花衣裳,把它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参加迎新春联欢会了,我们虽然有点累但心情怎么样啊?(高兴)因为我们不但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发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只要用心观察,注意积累就会有很多收获,就会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来的。

  三、收拾整理

  宣布下课,整理用具用品。

  课后拓展

  试着将课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其他一些方面,如:衣服、桌布等等,看看你会得到什么意想不到的结果。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定一个主题。根据主题,每个小组完成一组能够反映当地风貌的"旅游节"宣传资料。

  2、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本地旅游资源的表现(图、文资料)。

  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

  教学准备:

  调查当地旅游资源,收集当地地图以及收集相应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定一个主题。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提供的各类资料。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确定一个主题,以反映当地风貌〈桂林山水旅游节、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厦门旅游节等〉,并交流。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旅游风景区图片、旅游线路图、宣传海报、宣传小册子等范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范例,了解各种创作手法,启发学生创作思路。

  (2)学生分小组讨论本组作业的呈现方式,制定初步创作计划。

  (3)学生说说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者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明确旅游资源就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种。自然旅游资源有山、水、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风光。人文旅游资源有各种民俗风情、文化遗迹、工艺品等。

  学生回答:旅游线路图可利用旅游图片、旅游地图绘制(图、文资料介绍)。

  旅游图片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内容来表现。特色景点、标志、文字说明等内容来绘制。

  (4)学生根据小组分工,进行设计旅游线路图。

  提醒学生在设计之前,应注意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创作。小组的风格相互协调。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

  ▲学生分小组,以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和当地特色来表现。

  ▲引导学生说说海报上的组成部分〈特色景点、旅游图片、简易图案、文字标题等〉。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主题,每个小组完成一组能够反映当地风貌的"旅游节"宣传资料。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课外你了解的各地风景

  组内交流

  班内交流

  二、设计

  说说你们小组的设计

  全班交流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

  学生分小组,以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和当地特色来表现。

  引导学生说说海报上的组成部分〈

  如:特色景点、旅游图片、简易图案、文字标题等。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四、作品展示:

  师生评析作业: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相互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

  构图、画面表现旅游景点突出、色彩搭配合理。

  五、总结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