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八篇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下面我将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2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分析:
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3
一、教材分析
本堂课是一堂中考复习课,如果从分析教材来讲,本课话题主要是出现在仁爱英语八年级(上)P123-125和八年级(下)P121-123之中,主要讲的是形容词和副词的变化以及其三级比较。但是对于一堂中考复习课来讲,我觉得应当从中考英语对本课话题的难易度要求以及考点的探究入手。从历年的中考真题来看,对于形容词和副词的考察主要体现在单选题、完型填空和口语运用中的单词填写,比如中考,单选51、53,完型61、62、64,同义词组替换31。当然还有就是从作文之中体现出来。而且我们知道,如今的中考英语,更侧重于在语境之中来考察语法和词汇项目,强化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
二、学生分析
我所执教的这个班级——九年(4)班,学生比较活跃,但其英语水平层次不一,一小部分的同学有着较扎实的基础,中间部分较少,而大面积的同学基础薄弱。作为毕业班的学生,他们有着旺盛的求知欲,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且他们对老师的期望也比较大,期盼从老师那里获得更多的学习策略和技巧。从情感上讲,学生会给予我莫大的支持和配合的,而我也将一如既往的予之人文关怀——将德育寓于英语课堂之中。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我市中考英语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基础,设置练习注意难易度适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堂课是一堂中考复习课,从知识系统的`归纳呈现入手,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这堂课又是一堂语法复习课本身具有一定的应试成分。本课设计从情景问候导入,在课堂之上,利用简单口语,设置情景对话平实的句子,情景之中学语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使学生懂得语法学习无处不在,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掌握一些应试技巧。
四、教具分析
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直观性,课堂教学的力度和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堂复习课虽没有面面俱到,但是内容多、题量大)此次选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效用——“图、像、声、色”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基于我校多媒体教室的条件,想要利用好多媒体资源还是有点难度的。比如黑板的板书不易操作,教室空旷易有回音等。
五、教学流程分析
本堂课主要分为五个步骤:1 创设情景 复习导入
2 知识呈现 要点提醒
3 考题重现 深入探究
4 夯实双基 巩固运用
5 知识小结 回顾所学
1创设情景 复习导入
像平时上课一样开场,轻松自然,不因为是开公开课而改变。设置情景问题,比如It is a sunny day, is’t it?从情景之中入手,吸引学生的兴趣,复习所复习过的知识点并导入今天所要复习的内容,自然过度到本课的主题。
2 知识呈现 要点提醒
对本课题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规律,考点直击,使知识点系统化,便于记忆,利于运用。
3 考题重现 深入探究
历年中考真题,少而精,体现难易度,激起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4 夯实双基 巩固运用
面向全班学生,立足于中考对本课题的要求,精心设置练习,对前面呈现的知识做一次巩固,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掌握应试作答技巧。
5 知识小结 回顾所学
对本堂课做个小小的总结,要求学生回想他们本节课所学,是否有遗忘或者有困惑。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也如往常上课一样,可以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就是当场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肯定,多加予以鼓励,把他们全部调动起来;延时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我可以采用分组竞赛,或者得出MAP的方式即到小课时分出那一组是本课时的CHAMPION,谁是本课时最活跃的。
七、课后反思
本堂课由于是公开课,虽然说已经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由于前面的时候有点紧张,本堂课的内容大,以及课时的一些应变做得不够好,尽管说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但是感觉还是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比如说平时和学生口语的交流在本节课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互动不够好;速度偏快,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白时间思考问题;作为重要教学辅助工具的黑板利用不够。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将语法复习课揉入情景交际之中,注意语法课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堂课。日后我将更加注意语法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探究,努力上好每种类型的课。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的身体”!是选自黑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命教育”一年级上册5
一、说教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反比例》内容是前面学习“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识的深化,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数量关系,而学生理解反比例的含义往往比较困难。为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三个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大量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教具:小黑板。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在教学时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改变传统的填压式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归纳、概括总结是反比例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进渡到抽象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课题﹙小黑板出示﹚
1、复习: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1﹚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汽车行驶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谈话引入:
汽车行驶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那么它成不成比例呢?又会成什么比例?这就是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出示课题:反比例﹚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共同探讨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学生从中发现6
知道我上课的内容是《手术台就是阵地》时,我有点不知所措。原因有几点,一是我带的这个班已经是五年级,有两年没有接触三年级的内容了。一下子要给三年级的小朋友去上课,在语言上就是一次挑战。二是这篇课文的下调,被编写到三年级教材里,作选读课文用。我几天几夜没有揣摸出编者的编写意图。虽然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但肯定不能像教五年级的学生一样来教三年级,所以在理解教材上有很大的难度。三是课改虽然进行了五个年头,但岳阳地区的四五六年级大都一直在使用原来的教材,虽然有所改动,但与正在使用的人教版的实验教材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理念上我有差距。
尽管有这些难度,我还是尽量利用《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利用这次机会,作了大胆的尝试,还表达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表达我对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理念。我设计《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有以下几点特色:
一、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比较新颖
这篇课文到底要让学生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目的,这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虽然可以做到个性的体现,但也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不能乱来。我是这样确实这课的教学目标的: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运用已掌握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养成主动识字,理解词语的习惯。
4、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初步感受作品中白求恩大夫的'形象。
其中前面三点和大家都差不多,但篇典型而实用的范例,从而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堂的结构简单明快。
不管上课效果怎么样,我在备课时是非常简单而明快的。打仗这么激烈的事,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的拖泥带水。像白求恩大夫那样,争分夺秒,清清楚楚。重点突出,层次清楚。两个重点: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词语和课文的基本内容。二是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整节课堂由“阵地”引起,由“阵地”而结束,所以结构简单清楚明快。这样的教学设计对大家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我自己来说却是一次大的飞跃。
三、对教材的处理比较大胆。
这点可以体现在板书上。课后,我自己看了看板书,说实话,心里还真有点害怕。除了题目是课文内容外,其它没有一点是课文内容,全是教学方法,阅读方法的体现。我不知道这样的板书是对还是错,要得还要不得,只好让专家去点评。但我自己还是很得意的,因为我还没有看到过这么大胆的人。
还有一点,我觉得自己完全跳出了教材,站在一个高度俯视教材。例用这篇课文来传授我的阅读教学方法,教学生怎么去阅读课文,怎样的阅读才是入心的,怎样的阅读才是简单的,而不是拘泥于课文的内容与情节上。教材对我来说就像数学课里的一道应用题,仅此而已,我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增加、扩展、忽略、删减等。给自己戴点高帽子吧:做课程资源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四、有几处细节设计比较新颖
不知上课的时候会怎么样,但在设计这几处教学环节时,自己很是得意与高兴。一是课堂的引入。紧紧抓住“阵地”一词,从理解,到运用,再设疑,呵呵,无疑让学生“挨了当头一棒”,有点发晕,心里知道,朦朦胧胧的,又说不清楚。好吧,说不清楚,那就接着往下看吧。中途还不让你说呢,要等到课堂快结束的时候再说。我还准备了一张精致的书签,送给那位幸运的学生,这四十分钟可真的不容易呀,心里面总想着这个问题,还不让说,要等到最后才能说。不奖励点东西能安抚那幼小的心灵吗。
二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要求具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但有点难,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说出课文内容呢。我在于永正大师那里受到启发。将错就错,突出重点内容。让学生阅读课文后,说说这段话里有哪些不对的地方,请你改一改。既概括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教会学生在阅读课文里要细心的道理。一举两得,岂不乐哉。
当然,教学设计与上课是两码事,设计得好,再新颖,也不能保证你的课上得好。以上内容权当自吹自擂孤芳自赏之语,作不了数的,敬请各位专家多多指导批评。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本文编排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回忆她的文章,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
本环节设计意图:从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一片段可以看出,幼年鲁迅与长妈妈关系非常密切,这一片段又与本文有着有机的联系,由此导入新课,可以温故而知新。
学习活动一:多媒体展示鲁迅与《山海经》简介。本环节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相关常识,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学习活动二:检测学生预习中对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
本环节设计意图:针对学生轻视基础的意识强化了重点词汇的积累。
学习活动三:初次阅读课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物。
1、阿长是个什么身份的人?
(可从身份、外貌、学识、心、地、性格等方面说)
2、《山海经》这部书中写了什么内容呢?
(文中哪段介绍该书,要善于思考,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
3、将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了一起,那么,她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
4、我们刚学过的一篇文章中也说过长妈妈,是哪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谁能说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哪部散文集?这书名是什么意思?《朝花夕拾》
本环节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并引导学生了解文章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学习活动四:再次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情节
1、文章写了阿长的哪些事情?重点写了哪件事情?
2、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特征,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
3、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划出事件中表明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4、对阿长有着怎样的思想情感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以读的多种方式自主触摸文本,并配以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与对话,在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体会课文的故事性,在读中培了解情感变化。从而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并从中体会到对长妈妈的敬佩与感激和长妈妈对一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与关爱,从而认识到时隔多年仍对长妈妈念念不忘的原因。
(文章,我们来总结一下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本环节设计意图:介绍重点情节,进行详细分析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语句,把握所蕴含的感情,并加以提示,如①“当长妈妈给我买回了《山海经》之后,这又使我产生了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以及的感情变化角度来考虑,学生能较好理解。特别是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让学生联系上文内容,加以体会。在理解这些语句蕴含的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的大声朗读,细细品味,通过读更好的体会对长妈妈的深深地怀念之情。
这样教师教给方法后,由学生自学,质疑,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活动七:梳理全文,教师总结:
1、长妈妈这么疼爱“我”,那“我”小时候对她好不好呢?讨厌她哪些事?(3-12)
预设: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爱管闲事④规矩多⑤道理多⑥谋死隐鼠
2、虽然讨厌她,可也有发生敬意的时候呢。什么事情让孩子产生了空前的敬意了?这敬意后来还有么?
3、看来吓唬得来的敬意不是真正的敬意呀。读这篇文章后,你觉得阿长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说说你觉得笔下阿长的哪些事情最有趣?
4、小时候的“我”眼中饶舌多事、有许多麻烦的规矩、无知而又迷信的长妈妈,成年后却写文章来怀念她,就说明“我”已经理解了长妈妈。这理解用了多长时间?三十年,多么漫长的岁月啊。事隔多年,鲁迅才恍然大悟,他一直忽略的一个人,甚至地位低下的一个人,原来是最疼爱她、最关心他、对他最重要的人。
5、像本文这样本来要赞美一个人,却在文章开头说她不好的写法。我们叫什么?
6、让我们用真诚的心祝福长妈妈安息吧!(有感情的读最后两段)
结语:
通过记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往事,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通过阿长寻购、赠送给“我”渴求已久的绘图的《山海经》等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其词恳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
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也应该学会运用欲扬先抑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本环节设计意图:
1、教师对照板书总结:通过问题与学生一起梳理全文,文章有详有略,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加深课文理解。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松鼠和松果》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由吃松果想到种松树的故事。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主要以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为主线:高高兴兴吃松果——担心以后没有松树了——很高兴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欣喜地看到自己种的松果长成了小树——对将来充满了希望。通过用心感受这篇童话故事的语言美,以及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使学生感受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二、说学情:
低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很感兴趣,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可爱的小松鼠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很亲切,蕴含的道理易于接受。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难2、书写“以、后”等6个生字。
五、说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交流、边读边悟。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展开教学。
猜谜语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开课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则谜语:
树上树下采果欢,大大尾巴真好看。高高跳下不受伤,只因带了降落伞。(打一小动物)学生很快就猜出来了,一齐兴趣盎然地大声喊:“松鼠!”我紧接着鼓励同学们:“真聪明!那你知道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吗?”学生马上又齐声回答:“松果!”老师随即在黑板上贴出松鼠和松果的图片。这样,很快就引出了课题。
这样的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步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希望。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有那些?(编儿歌、加偏旁、换偏旁、猜字谜、打招呼等)。
3.在组织交流记字方法时,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大家的`方法可能有利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来记字,音近字、形近字比较记忆,还有的用换偏旁、换部件、猜字谜的方法来记字。如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聪)还有意、忽、总的巧记: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
做动作识字:眨:让学生做眨眼睛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识字:活泼、忽然、主意
4 .小组合作识字:如、活。不要求统一方法,要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愿望。
5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巩固读音。
6 .逐段指名读、齐读课文,边读边校正读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并结合识字的教学,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读准字音,巩固识字。)
(三)指导识记、书写“以”、“后”、“更”。
1、以,会意字,同私。到了楷书在右旁加一人字,写成以,所以,以、私同义。其后以字借声表示用来、将要等义。书写的时候注意观察“以”:哪些笔画落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一点。
2、后,会意字。其古文字是一只手放在口边,表示那人在发号施令。其本义指国君。由发号施令的人引申指尊贵者,如皇后。又作后的简化字,表示前后、先后。书写的时候注意观察“后”的两个撇:“平撇”和“竖撇”(平撇要写平,竖撇要先竖后撇)
3、更,形声字,其古文字由丙、 攴二字构成,攴形丙声。攴是手持工具,用工具劳作就可以改变事物的面貌,所以更的本义是改变,常常连称为“更改”。指导书写的时候注意观察,关键的一笔是竖撇,一定要做到先竖后撇。
4、学生描红,教师范写“以、意”。
5、写字练习,展示作品,评议。
(设计意图:在这一为环节中通过对字形的字理分析、教师的范写指导、学生的描红练写、教师的巡视提醒等手段,落实教学目标“在田字格中按笔顺规则的书写生字”。 )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引导学生联系重点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几个句子作了重点指导:
1、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从“那么……那么……” 和“香、可口”谈理解和体会。)
2、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读好感叹的语气)
3、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读好疑惑忧虑的语气,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
4、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用自信的语气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