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赏析(精选9篇)

优美文章赏析

       精选优美文章赏析

       (一)

       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我却跋山涉水,在时空里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

       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疲。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不挠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NB021#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

       梭罗说:“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或许回首远古,能把生命如风的真谛领悟。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梵高看见了风。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是一幅也无人理解,一幅也卖不出去!对于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来说,无人欣赏自己的艺术好比无人重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被轻视、被鄙弃的巨大痛苦!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见了一阵风穿过向日葵田地。那阵风被阻挡了,发出愤怒的吼叫。然而它们向前!向前!全然不顾被招摇的枝干划破身躯,它们成功了。

       于是他也成功了。

       《向日葵》等画作在他死后不久,直至今日,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

       ……

       关于风的故事太多。

       在风吹着号角越过一座又一座沉默的荆棘林时,相信很多睿智的眼睛已经看到它在昭示着什么。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唯有学习风,我们才能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旅途!

       赏析:

       全文构思新颖,诗意浓郁,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风”为载体,寄情于“风”,表现了自己要“学习风”,“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旅途”的坚定信念。以风设喻,紧密扣题,拟就了一个饱含哲理的开头。然后审视历史,评说古今,议论中外,摆事实,讲道理,作喻证,分别列举狄金森、苏轼和梵高的感人事例,表明自己钟情于风的理念。

       (二)

       带着微热的东南风吹在身上,我便知道盼着的夏天,近了。

       大自然的万物也都从温暖的春天中走出来,打算提提精神感受夏天的滂沱大雨,淋个畅快。

       春天还是嫩芽的大树,现在也是浓密的绿茵,浓浓的绿色映入眼帘,便突然感到一阵从未有过的凉爽。

       夕阳西下,那遥远的天际被映的一片通红,漫长的昼转眼变成了黑夜。那是孩子们最爱玩的时候。

       一轮明月挂在天空,周围只有稀少的星星为她伴舞。黑暗的`大地与皎洁的月光遥相呼应着,人们在那棵大树下坐着,带着扇子的轻轻的的摇摆,时而飘过一阵凉爽的风,空气似乎在瞬间变得清新起来。

       大人们在尽情的谈笑,孩子们在尽情的玩耍,在一片谈笑声中,附近的楼房、高楼大厦的灯都亮了起来。从半空中映照在家旁的湖里。平静的湖面闪着光芒,一片鱼鳞似的银波时不时被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所打扰,一会儿就又恢复了宁静。

       周围的灯火越来越多,像星星闪烁不定。我坐在公园里的小凳子上,耳边不时传来一阵笑声。目光穿过湖面,望着依旧繁忙的大街,过往的人群,听着大人们谈论着过失,我用扇子驱赶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不知道远在海外的同胞们能不能与我们共赏这轮满月。

       几声鸟叫打乱了我的思绪,回头望望,人剩得不多了,我一边赶着小虫子一边往回走。

       夜深人静,月亮升的更高了。一切的一切又恢复宁静,偶尔还可以听见几声鸟叫和树叶“沙沙”的声音……

       在同学们的内心深处,什么是最难忘的呢,可能是一次游戏,可能是一本课外图书,也可能性是一次特殊的经历,如果有时间,我劝你也在夏天的夜晚,好好体验一下美丽的夏夜,那应该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篇2:情感文章赏析

       1.

       等到一个时间,找了个地点,等你半世柔情。

       四个年月,谢谢你陪着我一起走过。

       初恋永远都是最让人难忘的,分分合合那么多次。

       我以为时间会抚平一切,总会在以后的时间忘了你。

       却不知道,你还是我不愿放手的那个永远。

       2.

       时间风化了誓言,却依旧没有阻隔我们之间的思念。

       我庆幸的是,现在我的身边依然还是你。

       这个世界太无奈,我的心狠乱,只希望不再分离。

       都说天气能左右一个人的心情,不知为什么。

       我的情绪却全由你一个人在主导,我知道那是我太在乎你。

       3.

       来越久,心里有一个幻想,希望陪我走上红地毯的是你。

       每天可以看见你的笑容,给约定上了一把锁。

       钥匙在我们的手中,风景再美,也美不过你给我的微笑。

       虽然很清楚的知道我和你没有以后,可我依旧憧憬着。

       时间再长,也忘不了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4.

       我的平静,起伏了我的心情,就这样一直下去。

       远处天边的微光,瞬间的默契,就让我等你,直到永远。

       不是我对我们的未来失去信心,只是我还不够自信。

       我只想现在好好地和你在一起,如果有那么一天的到来。

       我希望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所以不要轻易离开我。

       [情感文章赏析]

篇3:伤感文章赏析

       我就站在窗后

       雷在天边雨在眼前

       一道雳闪过后

       我心在呐喊

       为什么一切都没改变

       就在这一场雨后

       没有从前只有现在

       还是这场雨

       有了今夜的酒醉

       就让梦中的呼唤

       随流水远走

       不舍、别逞强

       很久没有这样了,这么渴望和自己独处。今晚的我有点烦躁,不管任何人的事,我想。 我需要如此说服自己喉咙深处有种硬咽,心里酸酸的为了什么?我真的不懂也许有时候,我们就只是需要自己和自己谈天不经意间受了伤,我们总选择忽略,以为掠过下一篇章节,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只是感受比较诚实,不舒服的时候,就是时候歇一歇了不需要逞强也许是最近太多的道别,我终究还是不舍的虽说有很多的埋怨,但也有更多地珍惜如果没有那个人,也没有的成就现在的我,谢谢!

       [伤感文章赏析]

篇4:优美文章赏析

       七篇优美文章赏析

       闲话“母爱”

       半夜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有些小小的感动。

       母亲花白的头发,挥舞的锄头总是在心头不停的飘过,阡陌炊烟,田间地头,农村的山水没有诗人笔下的美丽如画。

       为了生存,为了有个好的将来,母亲带了儿女又带孙子,一辈子的青春年华都湮没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

       农民的生活注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母亲瘦削的肩头挑起了生活的雨雪风霜,不是农村人是体会不到农村的艰辛的,吃的红苕稀饭,穿的是粗布,干的却是肩挑背扛的重活。

       但凡,农村头长大的孩子,都有在田间地头耍的经历,母亲在地里干活,小孩在一种竹编的“人背兜”里晃动着小脑袋玩,夏天山蚊子很多,额头上总是会被叮起一个一个的小包,母亲既心疼又很无奈,只能用一种叫“万金油”的东西反复擦拭小老袋。

       翻开一张张泛黄的日历,记录的是一页一页母亲的酸甜苦辣。

       在当下,农村的母亲大多是没有养老保险的,看似自给自足的生活,总是有着太多的无奈与无助。

       一辈子离不开土地,一辈子都在靠天吃饭,纵使七老八十也要在田间春种秋收,一个鸡蛋,一只鸭子,一把青菜换回了来之易的柴米油盐。活到老,累到老,母亲的青春就在无休无止的耕作里悄然而逝。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我不敢想象那些没有妈妈的孩子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模样,记得我儿时的一个玩伴,在四岁时,他的妈妈和一个生意人私奔了,因为沒有了妈妈,一个人学会了抽烟,一个人学会了偷盗,一个人在困境中自生自灭。

       我是亲眼目睹他自生自灭的,却无法与他感同身受,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内心该是多么的纠结与复杂。

       不管自己有多大,在母亲面前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世上只有妈妈好,看了很多单亲妈妈带孩子成长的故事,我有些汗颜,也很感动,母爱两个字,散发着人世间最温情的光芒。

       现实的当下,婚姻的离合聚散已经成了一道挥不去的歾,无论是灯红酒绿的城市还是鸡犬相闻的农村,都有单亲爸爸带着儿女生活的身影,妈妈去了哪儿呢?也许只有妈妈知道。

       有人说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世界上却有一些女人抛弃了自己的儿女不知去向,一句有苦衷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我不愿意去评论这种现象,只是觉得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会不会脱胎换骨变得有责任了呢?

       遇到过很多人,听到过很多故事,人世间的辛酸冷暖犹如冬天渗水的布鞋,一脚一个冰冷,让人不寒而栗。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悲剧的人,我祈祷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有一个好的归宿。

       的冬天来得比较早,那种冷深入骨髓。

       在成都一条没有名的小巷,我亲眼见到了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妈妈,含辛茹苦几十年照顾身体残疾的儿子。

       没有人知她姓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她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只知道这对母子,从来没有分离过。

       听周围的人讲,老人为了儿子,放弃了属于自己的个人幸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老人心里,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想法,既然把儿子带到了世界上,那么带好儿子就是做母亲最大的的责任。

       世界上的幸福多种多样,儿子快乐就是老人最大的幸福。

       每天,老人都会拄着拐杖,带着儿子上街。不离不弃的身影成了街上最惹眼的一道风景线。

       卖菜的大哥说,老人最喜欢吃的菜就是白菜。

       儿子最喜欢吃的也是白菜。

       我有些动容,一颗平常的心被老人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

       夕阳下,我暗暗拍了一组照片,每一次咔嚓声,都是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这个冬天有些冷,因为这些场景,温暖了许多。

       又是看海时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将一座古城淹成一片泽国,就像一片海。

       我在五楼上,推开阳台的.窗,往下望,积水淹没了整个小区,路和草坪早已分不清了,只有一些放了假的小学生,在这个久违的“海”里嬉戏,尽管空中还在飘着淅淅沥沥的雨。再放眼远眺,十字路口,红绿灯依旧闪烁,但道路上却被一块块悬着的“面包”拥堵着,只有一些骑着自行车的以及行人在沼泽中穿行。

       我看到此,多年前的画面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在乡下,一连几天的雨使河水暴涨,终于河水像长了腿似的蔓延到了校园,偌大的操场全部被淹没,最深处积水达到一米。我的住家面前,积水已到了文章了。林清玄先生写这篇《逃情》究竟是什么样的心境,我私下里忖度了许久也没能够明白,后来翻开文章再看,猜想着先生从花莲离去时至少如那些和尚们,听到爱情故事依然会泪不自禁,可是却不在受情爱之苦,世间的情爱依然牵扯着心境,可即便日后再有感情的“大创”,于先生来说也该不再是“剧痛”。

       我没有过和尚们的苦修,也没有先生那般的禅心,论到心境,我甚至不如身边平凡的“尘世人”。人太过感性总不是什么好事,当初追她的时候,知道了另一个男生买了东西要送她,我也就赶快买了好些东西给她送过去,现在想来那时还真是可笑,我买了一包陶瓷的小饰品给她邮递过去了,陶瓷的项链,陶瓷的耳坠,陶瓷的铃铛……每个都很好看却一个也戴不出去,唯一有使用价值的大概就是那印着琴棋书画的小镜子了。

       买些除了挂在床头以外毫无用处的东西,大概也只有偏感性的人才会这么干了,而无意识地把这种习惯强加在别人身上,又是“感性”的一个明显特质。后来,见不着面的时间是我们认识总时间的一半,可我还是放不下,即使明白自己的悲伤于她来说只是一出自导自演的闹剧……

       昨天我又给她发了条消息说:“我想去找你……”过了一整天她才回了一句:“我这几天不在**”我给她回过去:“那你什么时候回去?我想去找你可以吗?”我又等了一个上午,在我去吃饭的时候她终于又回了一条消息:“回去以后要考试。”我呆了半天终于回过神来回了两条消息过去:“那……”“那算了,下次吧。”我只能说算了,算是硬着头皮给自己保下了一点面子,况且找两个借口来搪塞一个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麻烦了别人两次,怎么好再5:林清玄文章赏析

       乡下老家前面,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林场的桃花心木已是高达数丈的成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的是一个高大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不同的是,这是旱地,不是水田。

       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没有规则,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种有桃花心木苗的小路散步,种木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感到愈来愈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有时就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为树浇水。

       但是,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保收。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的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都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生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我们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植树者言,使我非常感动,想到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生命的法则不可能那么固定、那么完美,因为固定和完美的法则,就会养成机械式的状态,机械的状态正是通向枯萎、通向死亡之路。

       当我听过种树的人关于种树的哲学,每天走过桃花心木苗时,内心总会有某些东西被触动,这些树苗正努力面对不确定的风雨,努力学习如何才能找到充足的水源,如何在阳光中呼吸,一旦它学会这些本事,百年的基业也就奠定了。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等高,是那么优雅而自在,宣告着自主的生命。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美文品评一】

       这篇文章颇给人一种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的感觉,也是以种树之法,寓为人处世之理,但本文更是以桃花心木这种特殊的树的生长过程设寓,生动形像地揭示出人生的哲理:“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告诉人们,自主精神才是一个人的立身立世之本。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文章层层深入,层层设疑,由事入理,融理于事,意味深长,奈人寻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物喻人,寓意深刻。哲理通俗易懂,具有教育意义。语言自然亲切朴实。

篇6:林清玄文章赏析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一季稻谷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绽出土地。细心地聆听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边,稻子已经铺平摊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谷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也染上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山堆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都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子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哲学。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闻到什么没有?”

       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谷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膛;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个大学生,暑假偶尔帮忙,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了决心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谷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的味道,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泻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原因。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昙花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地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退化了。”

       注:①稻埕:这里指晒谷场

       【美文品评二】

       本文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哲理性散文,又称《光之香》。文章记述了一个城里人与一位放弃城市繁华生活回到乡村皈依土地、阳光,反璞归真的原本是大学生的农夫一起翻晒稻谷的故事,围绕着“阳光的香气”,将“绘—嗅—忆—议—盼”几个材料串联起来,表达了对远离自然的忧虑和回归自然的渴盼,使读者跟随的叙述唤醒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天性,一起感受大自然天赋之香的幸福心情以及渴望回归自然的迫切愿望。从而表明了人与大自然的日益疏远的现实,表达了人类应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深刻立意。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林清玄《忘情花的滋味》阅读答案

       2.《水中的蓝天》林清玄阅读答案

       3.林清玄《紧抱生命之树》阅读答案

       4.林清玄《思想的天鹅》读后感

       5.林清玄短篇散文2篇

       6.林清玄桃花心木课件

       7.林清玄与散文

       8.林清玄关于心灵的经典散文

       9.林清玄散文好段摘抄

       10.林清玄经典作品欣赏

篇7:兰亭集序文章赏析

       原文: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赏析:

       8:兰亭集序文章赏析

       1、《兰亭集序》的优秀教学设计

       2、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的兰亭在哪

       3、书法神品《兰亭集序》赏析

       4、《兰亭集序》主题思想

       5、9:诗经文章赏析参考

       诗经文章赏析参考

       诗经》——《芣fú苜mù》

       采采芣苜,薄言采之。采采芣苜,薄言有之。

       采采芣苜,薄言掇之。采采芣苜,薄言捋之。

       采采芣苜,薄言袺之。采采芣苜,薄言襭之。

       赏析:

       芣苜:俗名车前草,药名,也可食用。本诗描写妇女采摘车前子的劳动过程,以开始的准备,到采摘动作和结果,描写细致,情景宛然。清人方玉润对此有形象的描绘“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狠忽断忽续,不知其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