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选9篇)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课前预习】

       1、尝试完成学案中的填空及相关思考题

       2、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背景奥运会开幕式把中国五千年来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和合”境界展现在世界面前,你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怎样的辉煌历程吗?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表现在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1)文字

       ①文字是文化的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们所通用,是                        。

       (2)史书典籍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留存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课后反思】你的心得,你的困惑

       【课堂练习】

       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c.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

       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

       ①文学艺术    ②汉字    ③史学典籍    ④科学技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

       a. 开放性      b. 多样性      c. 包容性      d. 区域性

       4、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的重要文明标识是(      )

       a. 统一的汉字      b. 相同的服饰

       c. 共同的信仰      d. 共有的道德规范

篇2:高中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

       (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理解:(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重点、难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解析(1)明确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

       (2)明确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

       (3)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字和史学典籍,运用事例

       (4)说明并理解源远流长的原因—包容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逻辑导入:明确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殷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 秦 → 汉 → 隋唐 → 宋元明 →明清

       讲述利用课本事例及说明,辉煌历程,并加以明确各自的地位。利用,学生填图表,并辅之以相关的练习。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源远流长 利用例题加以解释

       (2)中华文化的见证:

       ①文字:

       明确文字的发展历程,加深对文字的意义及作用的理解

       作用 使文明得以传承,书写中华文明

       学生利用相关联接的内容,加以明确

       意义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 史书典籍 :

       利用,加以明确一些经典的史书典籍,让学生了解。

       意义: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原因: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并设有史官

       特点:规模大、存留丰富、为世界所仅有。

       利用材料,让学生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即:导出下一个问题,并利用材料让学生讨论说明包容性——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含义及意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包容性即 求同存异 、兼容并蓄 。

       ①含义

       和谐相处,吸收和借鉴

       ②意义

       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明确基本的历程即:

       (1)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原因 了解

       (2)再创辉煌的重要因素 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

       (3)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崭新一页。

       [课堂小结]

       明确本课主要问题 及相应的重难点。

       学生撰写小论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起草。

       [课堂练习]

       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

       A、发源地不同 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 D、传承的时间不同

       3、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 )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篇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政治备课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文字的作用、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是文字和史书典籍。

       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3、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过程

       [教学预习准备]:

       4: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政治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初步感悟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

       (3)通过视频学习、课堂讨论等环节,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的复兴历程,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和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

       (1)通过课前准备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通过视频学习和课堂讨论等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信息提取、解读的能力;

       (3)通过具体分析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复兴历程,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难点: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三、教法

       历史对比法、情景教学法、集体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30分钟(具体时间分配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五、教学过程

       基于前面的分析和教学的需要,本框的教学过程具体设计为五个步骤:课前准备→情境导入→讲授新课→作业布置→结束新课

       (一)课前准备

       1、预习教材内容;

       2、把学生分为两个合作探究小组,便于开展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

       (二)情境导入

       古人有对联曰: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叹炎黄子孙博大精深。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幅对联的上联部分,也就是5: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政治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识记: = 1 GB3 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 2 GB3 ② 文字的作用、意义 = 3 GB3 ③ 史学典籍 = 4 GB3 ④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理解: = 1 GB3 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 2 GB3 ② 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见证 = 3 GB3 ③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课外探究、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2)过程与方法

       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设问法、事例说明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5.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教学难点:如何探究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6.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新课】投影展示图片。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会徽

       【导语】中国20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底蕴,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2023年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学习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投影展示】四个文明发祥地的图片(结合教材P62的材料)。 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最终湮灭了;古印度文化雅利安化;古埃及文化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中断千年;只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篇6: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政治教案优秀

       【教学设计】

       学校:实验高中学科:政治编写人:孙宝民审稿人:徐朝才

       章。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篇7: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政治教案优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

       难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情景导入: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教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继承性,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下面就让我们伴随着一首非常优美的中国古典音乐《茉莉花》,来进入我们中华文化的学习。请同学们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一下中国的四大国粹。

       设计意图:是通过情景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同时把学生的思绪带进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之中,使迅速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地图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

       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课堂上展示他们通过到图书馆查询、互联网查询等方式收集的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图片及多媒体资料,阅读教材P62—63思考问题:大家觉得中华文明与其他三大文明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小组代表展示课件并回答:唯有中华文明一直都没有中断,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教师小结:古代文明中,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唯有中华文明远远而流长。

       活动3【活动】活动具体内容

       活动1:

       问题: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怎样的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简述古代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并填表(让小组进行填表竞赛)

       发展时期::殷商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明清文化:学生概述它们的思想影响和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的

       教师小结:从思想的角度再补充中华文化的内容。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我们的中华文化(注意每个朝代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

       殷周(早期)──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清(面临冲击)

       活动2:

       教师:我们知道中国文字的起源是在古代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那你对印刷术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我们观看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景之一:“和”。来了解中国文字的魅力。思考问题:1视频中出现了几个文字,这个文字发生了几次变化2谈谈你对这个文字含义的认识。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小结:1、和,首先就承认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在这种差异性下,各种事物要共同存在和发展,这体现了一种宽大的胸怀和包容性,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强大包容性。

       2、和,体现在各国家、各民族之间就成了“和平”。各国家、各民族在和平、友谊、平等的环境下不断追求和超越人类自身的极限。这正是奥运会的主要宗旨之一,

       3、和,这也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内容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和谐。

       活动3:大家文字猜猜看以及学生现场书法展示

       教师:有哪些字体

       生: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还有两种辅助性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教师:不管汉字的字体如何改变,始终保持着方方正正的特色,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横、竖、撇、捺、点,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艺术,在世界各种文明中,只有中华民族把字的书写提升到如此高的境界(中国书法)。那么,下面老师把时间交给大家,我们的同学们中又没有擅长书法的给大家展示一下(教师准备投影,笔墨纸砚,背景音乐我爱你中国)

       教师小结:没想到90后的你们可以把中国书法诠释的这么好,体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国文字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总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活动4: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着自己的辉煌与苦难,也为我们留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8: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政治教案优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和近代衰微的过程,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

       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本课信息量比较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对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难点: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三、教法简介

       情景教学法、历史对比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步骤:课前准备→情境导入→讲授新课→小结板书→拓展提升

       (一)课前准备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课前做一定的准备)1、把学生分为五个合作探究小组,通过网络、初高中历史课本,书籍、杂志、光盘等学习资源找到:其他古代文明中断、湮灭的史实特别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走过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的史实。

       2、我国近期科技创新成就的事例

       3、预习教材内容

       (二)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表演,并配以【导语】。提出设问:北京年奥运会不仅仅是一次世界的体育盛会,而且也是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的盛会。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学习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设计意图:是通过情景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同时把学生的思绪带进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之中,使迅速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三)讲授新课

       9:高中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的课外自主探究学习与教师的课堂授课解释与阐明,让学生掌握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的原因、其历经的辉煌历程与见证、我们党在现代续写更加壮丽的中华文化篇章的作用以及国家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教师采用情景创设法、探究小组讨论与分析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探究、搜集和获取有关人类古代文明源流、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汉字、史学典籍等方面的材料,并通过分析、整理,对信息资源收集整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加深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特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探究及教材大量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回顾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近代的衰微过程,在探求文化延续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难点 :如何探究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五、教学过程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课堂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见下表)

       发展时期 殷周

       时期 春秋战

       国时期 秦 汉 隋唐时期 宋元明 明清 文化思想 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 思想 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 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博泛吸收外域文化 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近代西方文化传入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儒家思想正式形成 进入气势恢宏的全胜时代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课堂探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够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你能为这个结论作出进一扫证吗?

       ◇课堂练习:

       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及其每一时期的特点。在中华文化发辰吏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泰朝,它统一了多民族文化.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文化.相比以前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而言.是时代文化的飞跃。故选B。其他三项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不是题干的所指,故不选。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课堂练习:

       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 )

       A.发源地不同 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 D.传承的时问不同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是从发展结果看,其他文明从发展结果看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被融合,只有中华文明菥火相传,传承至今,故选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

       ①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点拨:“相关链接”描述了我回汉字的发展过程。方言、民族的多样化与汉字的统一性,深刻表述了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促进民族凝聚力中的巨大作用。

       (2)史书典籍。

       ①意义: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记录了中华文字的字体发展演变,传承了中华民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点拨:“相关链接”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吏书其籍.我固的史书其籍种类多、规模大、存留丰富、影响深远,记戴传承中隼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