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共8篇)
2:人教版初三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十、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4、性质:3:人教版初三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达尔文与“进化论”(九上P140)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著作:《物种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4、作用:这部著作的问世,4:人教版初三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十三、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上P124-127)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汽车:德国人卡尔o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飞机:19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十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九上P131-134)
1、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3、“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
4、“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5、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十五、5: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
6: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7:初三历史复习提纲格式
我所教的九年级一、二班学生比较活跃,喜欢回答问题课堂上师生配合较默契。三、四班学生相比较较安静,课堂上比较难带动起学习气氛,再加上尖子生不多,中等生、差生占大多数,课后又不花时间,成绩相对较低。
本学期结合学生实际,扎实地做好了教育教学工作。
一、思想方面
本学期能用心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忙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乐于奉献。
二、教学方面
1、备课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学案和学生实际,认真设计每一课,写好每一篇教案,课后及时写好后记。
2、上课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学习历史的潜力,课后及时反思,抓出不足。
3、评价注重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本学期每讲完一个单元都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整理,进行检测。个性是总复习阶段,强化训练,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德育渗透本学期透过对世界历史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透过学习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
三、自我提高
本学期我深入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为教育教学资料注入了新鲜血液。学习了《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新教学常规》、以充实自己,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学习历史专业知识,以适应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给自己充电,为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做好了准备。用心进行业务进修学习。用心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本学期听课达20节,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及教研潜力。
四、教育科研方面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我还尝试着开展科研工作,用心组织参与校级课题制定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使自己在业务水平上和科研潜力上有所提高。
五、本学期卷面分析
整体上看成绩上升,原因在于题出的较广、潜力题较多,适合初三学生,但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整体成绩还不算太高,今后要努力降低标准,分层次教学力争提高整体成绩。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进取,为完美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格式5
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历史知识为宗旨,以基础知识点识记过关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以《考标》为纲,以教材为本,保尖稳中促后进,力争全县前五工作目标:合格人数20人以上。人平分60分以上。
复习措施:
认真学习《考标》,吃透《考标》思想,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考标》的指导下,认真背好一节复习课,组建知识体系,把知识简单化和系统化。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帮组学生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辅导方化,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积极性,消除两极分化现象。基础知识要求过关。各班成立考点过关小组,每组人数6—8人,建立学生考点过关制度。
在以后的复习工作中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8: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大全
一、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2.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6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3、炎帝、黄帝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领袖的办法叫“禅让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4.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
5.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史称为西周。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
6.商代青铜器的代表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7.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是称霸基础,提出“尊王攘夷”口号。
8.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编定户口;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10.公元前260年,秦在长平大破赵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10年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11秦始皇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政治方面)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掌握一切国家大权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在地方:建立郡县制。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
(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货币。)
(文化方面)统一文字。(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
(军事方面)御匈奴,筑长城。(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秦长城是在燕、赵、秦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起来的。)
(思想方面)焚书坑儒(秦始皇采取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1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13.秦灭亡后,项羽与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争战,史称楚汉相争。
14.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削弱诸侯势力(推恩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儒家学说成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军事上反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彻底解决了匈奴威胁西汉政权的问题。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15.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16汉朝时人们把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玉门关或阳关进入今新疆,后分天山南路或昆仑山北路到达更远的地方这条欧亚陆路交通要道叫做“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7、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后来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汉(史称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邺。
18.从西晋中期开始,由于中原混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江南自然条件好,经济迅速发展。
19.386年,拓拔部首领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同时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改革措施:他规定鲜卑人改穿汉服、使用汉语、采用汉姓、鼓励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法制度。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第五单元 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20.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周、秦至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
21.南北朝的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领先世界100多年。
22.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地理学巨著。北魏的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农业百科全书。
23.中医上的“四诊法”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的;东汉名医华佗制成“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全身麻醉药剂,比欧洲早1600多年;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基础,他被称为“医圣”。
24.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金文是商周时代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叫钟鼎文。之后先后出现了小篆,隶书和楷书,经历了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秦国推行的文字叫小篆。
25.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以“德”去教化人民。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2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史称“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