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名师教学实录(共14篇)
【教学片段】
师:今天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介绍几个熟悉的朋友
(出示图片:东海龙王、孙悟空、哪吒……)
师:和他们打招呼
生:东海龙王,你好。
生:孙悟空,你好。
生:猪八戒,你好。
……
师:看的出来,你们都很喜欢他们,他们都是神话故事中的。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女娲。关于她的故事,有很多,今天我们讲其中一个。
板书:女娲补天
齐读课题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必须把课文读得文通句顺,把不认识的字查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堂,并和他们进行简单交流。)
【点评】小学生正处于感性时期,大多是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东海龙王等图片的出现拉近了孩子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神话故事的热情。此外“多读几遍”符合教学的规律,让学生体验大脑辨认到嘴巴诵读,直至读得文通句顺这一历程。教师巡视并与学生简单交流,体现了教师关注学情,实实在在将教学要求落实到位。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相信你们能读得很好。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五彩石的词卡,我们来读一读。
生:拿出“五彩石识词卡”同桌互相认读
师:读得这样起劲,你们想不想做女娲?
生:想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词卡上的词语,读好了我们可就把天补起来了。
生:燃烧
师:读得真好!
生读“冶炼”师纠正
生:熊熊烈火、轰隆隆、喷火……….
生逐个读
师:女娲都在夸你们都是识字小能手了!如果把这些字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能读好吗?老师得考考你们。谁来读2:《女娲补天》名师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3:《女娲补天》名师教学实录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女娲善良和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认写“女娲”
同学们,在中国的传说中女娲创造了人类她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让我们伸出手一起来写她的名字(板书:女娲) (娲,先写左边的女,再写右边上面的口,下面是——内)
2、读“女娲”
来,让我们大声地呼唤她的名字
让我们亲切地呼唤她的名字
再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呼唤——
3、联系动画片,进入课文学习
刚才我们在动画中看到,女娲用自己的双手捏了一个一个小泥人,创造了人类,从此大地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了欢歌笑语~~~)说得真好呀! 是的,可是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天水神和火神打起仗来,在激烈的打斗中,水神不小心撞倒了支撑天地的擎天柱——布周山 从此人们又将面临怎样的灾难呢?女娲又是怎么帮助他们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31课——女娲补天(板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生字词学习
塌下、窟窿、震裂、深沟、燃烧、洪水
3、好,同学们,布周山被撞倒之后,大地上发生了哪些烦恼呢?别急,你们能根据这六个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来说一说吗?自己先准备一下,轻轻地说一说
明确:布周山被撞倒以后,天空( )一大块,露出了一个黑黑的( ),地被(
)出现了一道道( ),山冈上( ),田野里到处是( )如此可怕的灾难,同学们请你们用朗读为大家呈现,先自己试一试。
三、感受天灾
1、学生范读、展开想象
(1)听她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品读句子
火大、水大
能把熊熊用朗读表现出来火很大吗? 生读,好的。
2、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段情景吗?(恐怖、害怕、悲惨)
品味:“围困”、 “挣扎”
3、想象说一说被困人们的动作、神情和心理状况
四、感受补天过程
1、女娲怎么想?
抓住“立刻” “求” “又”体会
2、女娲又是怎么做的呢?
(1)读课文3、4自然段,用一个字来概括她做的每件事
找(五彩石)、炼(五彩石 )、补(天)
(2)找五彩石
a.课文在写女娲这件事上一共用了几个找?有什么作用?
明确:因为女娲找五彩石找得很辛苦
b.读一读抓住 “冒着生命危险”、“终于”、 “又”、“几天几夜”、“找啊找啊”、“忙”、“零零星星”等词语
c. 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女娲这个找的过程(历尽千辛)
(3)炼彩石
a.请同学们读读这部分,看看女娲是怎么来炼彩石的
b.什么是冶炼呢?
c.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这五天五夜的不停冶炼中,女娲会忍受哪些痛苦呢?
用一个词语概括(日夜煎熬)
(4)补天
女娲补天神奇在哪? (金光四射 、往上一泼、立刻)读一读
(5)用一个词语概括女娲的形象
五、写作练习
同学们,现在每当早晨或傍晚时,抬头看见天边那绚丽多彩,美丽壮观的云霞时,你会想些什么呢?拿出作业纸,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作业纸:每当我抬头,望见天边那五彩缤纷,美丽壮观的云霞时,……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享受天边这五彩的云霞我们都该感谢一个人——女娲
一起读这句话“补天救人谢女娲”
篇4:《女娲补天》名师教学实录
一、课前热场:
写出“补”字,
师:你都会用这个字组成什么词语。
生:缝补、补习、补充、补助。
师:在生活中,我们一般可以“补”什么?
生:补轮胎、补衣服。
师:今天我也要用这个字组成一个词,加上“天”。咱们能补衣服,但如果我要说去补天你们是不是很惊奇?
生:是!
师:说说你为什么惊奇
生:天那么大,怎么可能去补呢?
生:那什么去补啊?
师:我是没那本领去补,但是有一位神仙她有这神奇的本领,大家一定知道了,一齐大声告诉我。
生:女娲。
师:跟老师一起板书:女娲。强调“娲”左边窄右边宽,里面是“人”。
二、了解女娲。
师:你对女娲有什么了解?简单说一说。
生汇报。
师:你的知识很丰富。
师:(出示课件:女娲介绍)对,女娲是我们神话故事中的创世祖和人类的始祖。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板书:神话),非常有趣。
三、走入课文
(一)感受天塌一大块的可怕。
1、初步感受
师: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来感受吧。
师:通过预习你一定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不对?
生:对。
师:那我要一考你们: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最后补好了没有?
生:因为天破了,最后用五彩石补好了。
师:哦!你的意思是说:天像大家的衣服一样破了一个洞是不是?说得好!
生:因为天塌了。
师:是整个天落下来了吗?
生:是塌下一大块。
师:你反应很快,说准确了,说完整了。是塌了一大块。我要告诉你天是怎么破的,想听的请做好。水神共工和水神祝融都认为自己本领大,他俩就进行决斗,他俩都是神仙啊,好家伙,那是打得天昏地暗啊,打着打着,就把天撞出一个洞,天就塌了一大块。了解了吧?
生:知道了。
师:那么“天就塌了一大块”是什么情景?”到文中找到描写天破了情景的语句。
生:读。
师:出示投影:从这一段描写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可怕!
师:哪些情形非常可怕?
生:天塌了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上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师:原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地是什么样子呢?
生:原来天是蓝蓝的、地是平坦的。
师:现在却成了——(引读)
2、指导读中感受,读出感受
师:哦,太可怕了!能不能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
生:评价读。
师:注意感叹号,这些词语,我相信你会读的更可怕。谁愿意再读。
师:好可怕哦!我都起鸡皮疙瘩了!谁还能读得更可怕?
师:我都毛骨悚然了!太可怕了。如果你这样读(示范读出颤音),我们肯定都会吓破胆的。
师:你都让我都吓得打哆嗦了。掌声送给他。想不想听一听更可怕的?
生:想。
师:让我来读一读吧。配乐读课文。
师:此时此刻,你什么感受?
生:老师您读得我都快尿裤子了。
师:你的感受力太强了。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可怕的情形吧!但是不能尿裤子哦。
生:齐读:天哪,太可怕了!……
3、关心子民,展开想象,读出女娲心情。
师:这么可怕的情形,作为人类的创造者,人类的始祖女娲她更关心她的子民:人怎么样了?
生: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有一位哲人说过:如果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会到任何地方,能变成任何人。现在让闭上眼睛,咱们一起来到天破的时刻。
师:大家看到了那可怕的情形了吗?
生:看到了。
师:看到人们了吗?
生:看到了。
师:什么情况?
生: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你觉得这情形怎么样?
师:好像还有声音传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有人在喊“救命”,有人在喊”快跑,火烧上来了!”.
师:你现在什么心情?
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很难过很着急。
师:读出这种心情。
师:你们看到的就是女娲看到的,你们听到的就是女娲听到的,你们的心情就是女娲的心情啊!怎么办?怎么办?
(二)感受女娲补天。
1、初步感受女娲做的事情。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找出女娲在天破了之后做了哪几件事情。
生:读书找出求雨神降雨、造船救人、补天。(师板书:求、造、补)
2、确定重点是补天。
师:那件事情最困难?说一说理由。
生:补天。因为女娲经历了很多困难。
师:女娲补天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
生:先找五彩石,又炼五彩石,最后补天。(教师板书在补后面写:找、炼、泼)
3、“几天几夜”见辛苦
师:所以难办的事情写得详细,其他的内容写得较少。(出示投影)好让我们一起来看“找”。
师:大家从哪些词语或句子读出找五彩石困难?
生:“忙了几天几夜”。(板书:几天几夜)
师:“天”是指什么?“夜”又是指什么?
生:天指白天,夜指黑夜。
师:从这“几天几夜”你读懂了什么?
生:找得时间长。
师:那白天找五彩石容易吗?
生:容易!
师:好好看看课文,真的容易?
生读课文:不容易!
师:怎么不容易?
生:忙了几天几夜,就不是一天就能找到了。因为五彩石都是小碎石头,找起来很不容易。
师:你很会读书,思考还能联系前文。白天不容易,那晚上呢?
师:神话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想象空间。让我想象一下吧。白天女娲在怎么找五彩石?夜晚女娲又是在怎么找?
生:白天在山上到处找,翻开石头。
生:晚上,她摸黑找,没有光明,找起来更麻烦。
师:给她一个手电筒吧?
生:(哈哈大笑)那时候没有手电筒啊。
师:那可真够辛苦的!几天几夜就找齐了吗?
生:没有。才找到四种颜色的石头。
就是这样几天几夜找还缺一种五彩石呢!怎么办?
4、“找啊找啊”更困难
生: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一种石头也很难找。
师:从哪里看出的?
生:终于,说明又找了很长时间,很不容易。
师:通过这个词语读出这种不容易。生读。
师:不过找到之后心情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高兴、快乐。
师:再读出高兴快乐的心情。
生读。
师:还有一个词语,看谁眼睛最敏锐?
生:还从“找啊找啊”也可以看出找得很不容易,不是一下就找到的。
师:老师觉得这里有问题。怎么连着写了两个“找啊”,太啰嗦了,干脆这样:于是,她又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去掉一个“找啊”。
生:不行,去掉就表现不出找得很困难,不容易了。
师:哦,看来重复地用还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呢!不能去掉啊。那你们能通过这个词语读出这种困难吗?生读。
师:女娲“找啊找啊”,那么女娲都可能到过哪里找呢?让我们发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吧!(出示投影)她到了(),但是();她到了(),但是还();她又到了()。还是()......
那些地方都没找到,但女娲放弃没有?
生:没有,
师:老天不负有心人啊!女娲不畏困难和艰辛,终于在泉眼间找到了纯青石。(齐读)
让我们共同读出女娲的这种精神和找齐五彩石的快乐吧!
5、自学炼石,体味“五天五夜”的辛苦,和争分夺秒为救人的精神。
师:找齐了五彩石还要冶炼,自读一下炼五彩石,想一想。这次容易吗?相互交流一下。
师:我想问一问女娲:您为什么不辞劳苦地几天几夜、找啊找啊、五天五夜地准备补天啊?您怎么不知道休息一下呢?
生:我早一天补上天,人类就不会再遭难。
师:出示投影:(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许多人在水里正在挣扎。和几天几夜、找啊找啊、五天五夜对比。)原来你是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地工作,就是为了让人类少受些灾难。快点救出人们啊!您不仅创造了人类,还为人类造福,太感谢您了!
生:我想赶紧补好天,就不会有更多的人被火烧死,被水淹死了。
师:你真不愧是人类的始祖,人类的守护神啊!
6、补天成功,感受快乐,神话神奇,感激女娲。
师:女娲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读课文,以后每当看到天边五彩的云霞,我们总会想起一位神仙,她就是——
一定会想到这样一个神话故事,那就是——
我们还肯定从这位神仙身上,从这个故事中收获一些认识,那就是——
五、关于神话,延伸拓展
师:其实,人是不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天究竟有没有破?有没有女娲和女娲补天这回事呢?
生:没有。
师:对,神话故事中的人和事都是不存在的,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板书)但为什么人们创造出神话故事呢?那是因为神话故事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希望有神的无私帮助,让人类的生活会更美好。所以女娲补天的故事流传至今,女娲无私帮助人类的的精神光芒永驻。其实,在我们现在生活中就有 “女娲”。请看——(出示投影)
1、温和可亲的__总理在发生汶川大地震的神话故事呢!
敬请各位同仁留下宝贵意见!
篇5:《女娲补天》教学实录反思
《女娲补天》教学实录反思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一)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祸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上的是这篇课文的6:名师《幸福是什么》教学实录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我觉得只要自己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自己就会幸福...一起来看看名师《幸福是什么》教学实录吧,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一、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师生共同边唱边做动作。
师: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刚才同学们又是拍手,又是跺脚,很有意思。可是幸福
到底是什么呢?(板:幸福是什么)有位作家说,幸福是一个谜,如果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一起读课题——
生:幸福是什么
师:看看这个童话故事中我们能找到什么样的答案。快速打开书,先自己读一遍课题
上方的自学提示。
生读略。
二、自读自悟
师:谁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自学导航?
生: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再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师:老师在给你一个读书的方法:(投影片)根据自学导航,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在书上空白处简单写写自己的体会。请开始默读。
生边默读边用笔画有关语句,并简单写体会。
三、汇报交流: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交流的时候,还和我们平时一样,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有补充,请直接站起来回答。先读自己画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童话中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是童话的一个特点。你爱读童话么?
生:爱
师:读过什么童话?
生:格林童话
生:安徒生童话
生:王尔德童话。
师:想想你读过的童话,还有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生:童话很神奇。
生:每个童话讲明一个道理。
生:童话有波折性
生:想象丰富。
生;每个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把我们引向好的地方。
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生:幸福要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师指板书和学生一起总结。
幸福要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只有让别人快乐,自己才会得到幸福。
五、拓展延伸
师: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师配乐朗诵,课件演示同步进行)
对雷锋来说,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
对警察来说,幸福是“舍一家团圆,保万家平安”的奉献;
对农民来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对母亲来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期盼。
作家毕淑敏这样感悟幸福。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师:想知道侯老师对幸福的理解吗?我也写了一首小诗,愿和大家一起分享!(师生配乐共同朗诵老师作的诗《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侯长缨
幸福是学生的一声声问候,
如一股暖流温暖心窝。
幸福是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学生一起畅游书海,
去寻找真善美的生活。
和孩子们一起发现春的颜色。
幸福无处不在,
幸福就是快乐。
幸福是一种感觉,
找寻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师:孩子们,你们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要求:构思一分钟,写三分钟,不抬头,不停留,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一会儿我们找同学来汇报。(学生配乐写)
生汇报交流
生: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听到亲人的一声声呼唤
看厨房里冒出的烟雾
幸福是看到弟弟满分的卷子
和他一声声的欢呼
幸福是听到妈妈给自己说声晚安
轻轻给自己盖好被子
生:幸福的小诗
幸福是一种快乐,
只要让别人快乐,
自己也会幸福。
幸福无处不在,
只要你伸出援助的手。
无论大事小事,
哪怕是借一块橡皮,
借一只铅笔,
只要你去做,
都会感到幸福。
生:当你尽到最大努力,又让别人很快乐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幸福。
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说,请给同桌一起分享你的幸福。
同桌互说自己的作品。
师:孩子们,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要用心去体验。让我们随着一首歌曲《我们多么幸福》,一起去耕耘幸福,品味幸福,传播幸福吧!
下课!
附板书设计:
靠劳动
幸福是什么尽义务让别人幸福
做益事
附其他学生作品:
幸福是什么
郝琰
幸福是听到亲人的一声声呼唤
看厨房里冒出的烟雾
幸福是看到弟弟满分的卷子
和他一声声的欢呼
幸福是听到妈妈给自己说声晚安
轻轻给自己盖好被子
幸福是什么
乔嘉祎
幸福是感动
幸福是快乐
幸福是美丽
幸福是激动
幸福是帮助老人过马路
幸福是小时候的游戏
幸福是花朵的美丽
幸福是得满分的激动
幸福是什么
任源
幸福是帮助父母干家务,
让父母多休息。
幸福是陪孤独的老人讲故事,
让老人脸上露出笑容。
幸福是陪盲人过马路,
让盲人安安全全。
幸福的小诗
段呈源
幸福是一种快乐,
只要让别人快乐,
自己也会幸福。
幸福无处不在,
只要你伸出援助的手。
无论大事小事,
哪怕是借一块橡皮,
借一只铅笔,
只要你去做,
都会感到幸福。
不管是自己伤痕累累,
还是劳累疲乏,
只要为别人服务,
自己会更快乐。
幸福是什么
高铭
幸福是家人的支持
幸福是家人的笑容
幸福是我们的歌声
那是美好的回忆
幸福是孩子对父母说我爱您
幸福是家人的问候
幸福也是帮助他人
这就是我们的幸福
幸福
贺朴真
幸福是有一个好老师
她多么美丽
课堂上讲课生动
下课陪我们游戏
幸福是一张张满分的卷子
幸福是快乐的收获
幸福像阳光,照耀到别人的心窝,别人就会感到温暖。
——岳翰林
幸福就是父母疼爱自己。就是活的自由自在。幸福就是要为别人雪中送炭,把快乐和别人分享。——李赢
幸福并不是贪享钱财,而是看到别人的笑脸。
——袁松炜
当你尽到最大努力,又让别人很快乐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幸福。
——邵将
幸福是让奶奶爷爷和叶子姐姐的糖尿病好起来。
——张延玮琦
幸福是什么
李雅婷
幸福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放风筝,
幸福是和老师一起读书,
幸福是和同学一起做游戏,
幸福是能在学校上学。
幸福无处不在,
我们需要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
幸福是在家里帮妈妈捶捶背,妈妈快乐了,我也幸福了。
——杭淑伟
我觉得幸福就是好好的活着,因为生命很可贵。
——李钊
幸福其实就是每次回来都平平安安,生活平淡,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情,但幸福并不是别人送给你的。——张涵哲
家人身体健康是一种幸福,老师每天都很快乐是一种幸福。
——贾岱瑛
我的幸福是放学回家,妈妈端来的水。幸福是不会做题的时候,爸爸的一句提醒。幸福是生病时妈妈做的一碗面。——韩鹏辉
篇7:《白杨》名师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生坐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8:《山雨》名师教学实录
(听雨声。)
师: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雨声。
师:是呀,一场雨声。在生活中,如果窗外传来一阵雨声,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很普通。
生:很一般,不会引起我们很大的注意力。
师:同一场雨,在作家赵丽宏笔下却有声有色,多姿多彩!吸引了无数读者。今天,老师就把这篇优美的散文介绍给大家。
(板书课题。)
师:这是一篇怎样的散文,描绘的又是一场怎样的雨啊!打开课文,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雨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活动。)
生:雨中的声音(板书:声)。
生:雨中的颜色(板书:色)。
师: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在它的点拨下,一切事物都能超出人们的想象,就连刚才同学们认为非常普通的雨声现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想而知,这雨声是怎样的美妙啊!请大家先朗读描写的这部分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雨声美妙的词句。
(学生活动。)
生:“沙啦啦……”这句话我感受到了雨声的美妙!
师:这两个“沙啦啦”相同,表达的雨声有变化吗?
生:有变化。由远到近,从轻到响。
师:谁能模仿?
(学生活动:A、个别活动;B、轮流模仿;C、集体模仿。)
(教师相应评价。)
生:9:吃水不忘挖井人名师教学实录
共1课时
22 吃水不忘挖井人 小学语文 人教课标版
1教学目标
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2学情分析
学生活泼可爱,有学习欲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
2认识本课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4教学过程 4.1课文,相信你一定会受到启发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好吗?
4.板书课题、理解认字。
看到课题后,你们有话要说吗?(自由发表)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听范读。.圈出本课生字。
4.出示卡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5.游戏:交朋友,看谁组的词最多。
三、解题引入,整体把握。
1.小组内读课文,交流讨论下面的问题:
(1)你知道课文中的“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吗?说说自己的理由。写谁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挖井人是谁?
(2)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毛主席为什么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井,乡亲们又是怎样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的?带着这个问题,小组内深入学习课文。
四、练习书写“忘、想、念”
1.说说这几个字在字型上有什么特点。
2.写好每个字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谁还有不同意见?(学生边说,老师边范写“忘”字)
3.学生独立写其余2个字,随时进行指导。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光辉事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从多方面认识这位伟人,领略他的风采!
0:《山雨》名师教学实录
(学生活动 和着老师的范读和雨声,手指弹奏课桌,嘴里发出声响。)
师:多么美妙的乐曲啊!描写这乐曲的文章写得也非常美。你们也能像刚才演奏乐曲一样来朗读这段文字吗?
(学生活动:A、自由朗读;B、个别交流朗读。)
(老师相应指导。)
师:大自然琴技高超,让我们聆听到了一篇无与伦比的山雨乐章。自然还是位美术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它所描绘的山林色彩。
(出示6、7自然段)
师:要学好这段话该弄清什么问题?
生:雨中的颜色有那些?
生:为什么有这些颜色?
……
师:根据大家的质疑,老师提出了两点:1、雨中山林的颜色美吗?2、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颜色?
请大家根据这两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活动。)
(汇报方式:画画、写写、赞赞、读读。)
师:山中雨声充满了幻想,雨中的绿色更让人难以忘怀。请同学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赛读。(提出要求:A、精神饱满,态度自然大方;B、声音响亮,字正腔圆;C、朗读流畅,有感情。)
(学生活动。)
师:课文中向大家描绘的山雨是美妙的,生活中的雨也是如此。课外老师收集了几段描绘雨的短文,请你自学,并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
【评课】
教《山雨》,就是先以题目为抓手,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理清课文的脉络,然后抓住景物和情感作为两条线索进行培养语感的训练。
感知景物时,运用了想象的方法,让学生想象大自然的神奇。模仿雨声,模仿雨中事物发出的声音。逐一体会了雨中山林的美景。
感知情感时,运用了大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的感情。朗读雨声,赛读雨中颜色,越来越领会到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最后融到生活中去。
1:吃水不忘挖井人名师教学实录
1课文,相信你一定会受到启发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好吗?
4.板书课题、理解认字。
看到课题后,你们有话要说吗?(自由发表)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听范读。.圈出本课生字。
4.出示卡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5.游戏:交朋友,看谁组的词最多。
三、解题引入,整体把握。
1.小组内读课文,交流讨论下面的问题:
(1)你知道课文中的“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吗?说说自己的理由。写谁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挖井人是谁?
(2)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毛主席为什么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井,乡亲们又是怎样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的?带着这个问题,小组内深入学习课文。
四、练习书写“忘、想、念”
1.说说这几个字在字型上有什么特点。
2.写好每个字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谁还有不同意见?(学生边说,老师边范写“忘”字)
3.学生独立写其余2个字,随时进行指导。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光辉事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从多方面认识这位伟人,领略他的风采!
2:《穷人》名师教学实录
师: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本文的是谁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生:本文的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的全部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名著。
师:看样同学们的预习效果不错,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穷人》这则故事中去。
(播放课文影片。)
师:看了这个故事谁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围绕主要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故事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事。
师:根据你们刚才对这件事情的了解,想一想:你认为故事里面这两个主要人物是勤劳善良还是懒惰愚蠢?是做事鲁莽冲动还是小心谨慎?是自私自利还是助人为乐?或者你还有什么认为?认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请你们认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想,画出最能体现他们是哪种人的语句。
师:我希望同学们能各抒已见,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谁先来试试。
好!你来说。大家注意听,每个同学的发言应该都有这么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先说明你的观点,你认为他是什么样的人;第二个内容,把你画的作为根据的那些课文读出来;第三个内容,根据你画的语句谈谈你的道理,你的理解,明白了吗?
生:我觉得渔夫和桑娜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我是从这儿体会到的。“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真饱肚子。”因为钟已经敲了十下,十一下,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说明夜已经很深了,可渔夫打鱼还没有回来,说明他很勤劳;而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这么晚了还没有睡还在补帆,说明她也很勤劳。
生:我也同意他的观点,我也认为他们很勤劳,我的根据不同。“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这里的“干干净净”、“闪闪发亮”、“白色”几个词语充分体现了桑娜是勤劳的。
生:我觉得“温暖而舒适”用在这里不够准确。
师:能说说不准确的原因吗?
生:渔家的小屋里只有一个没有熄的炉子,外面寒风呼啸,在屋里听得清清楚楚,说明屋子是漏风的,屋里怎么可能是温暖的呢?
生:渔家的屋子是个小屋,炉子、食具、床都挤在一起,这样小的屋子怎么能说是舒适的呢?
师:有和他一样看法的吗?你再来说说。
生:地扫得干干净净,食具擦洗得闪闪发亮,小屋最多只能说是整洁的,五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这哪里谈得上舒适呢?
师:是啊!厨房、餐厅、客厅、卧室都合在一起了,而且只有一个炉子取暖,又漏风怎么能算是温暖、舒适的呢?看来,托尔斯泰这位大文豪也不过如此,用词不当的毛病还需要我们来帮助修改。对你们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我由衷地表示敬佩!你们敬佩吗?我都敬佩了你们怎么还不敬佩呢?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温暖而舒适”用得非常准确,因为小屋跟外面相比是温暖而舒适的。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外面狂风怒吼,又黑又冷,而小屋即使漏风,肯定也不会有多大,更何况小屋里还生着火炉,所以跟外面相比,家里相对来说还是温暖的。
师:有道理,你能联系上文的内容来思考,说明你己掌握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那么“舒适”这个词用的准确吗?
生:桑娜的丈夫一早就驾着小船出海,到晚上还没有回来,他这时还在大海里跟风浪搏斗呢!而桑娜坐在家里,靠着火炉在补帆,跟丈夫相比,她应该说是舒适的了。
生:我觉得相对西蒙的家来说,小屋也可以说是“温暖而舒适”的了,因为西蒙的家又潮湿又阴冷。
师:你真聪明,你又采用了联系下文的方法来思考问题,看来我们理解课文内容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全面考虑才行。
生:我认为文章表面上写渔家“温暖而舒适”实际上是为了反映渔家生活的艰辛和贫穷。
师:哦?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那样一个在我们看来简陋无比的屋子,对渔家人来说,就算是“温暖而舒适”的了,可见他们对“温暖而舒适”的要求是极低的,可见渔夫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师:从“温暖而舒适”居然能看出渔家的生活的艰辛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这一点上我不如你们,因为我没有想到这一点,你们是我的老师,谢谢!同学们,这就证明只要我们在阅读时真正动脑子去思考,一定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师:好!我们继续前面的话题,你认为他们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认为桑娜是一个办事非常鲁莽冲动的人。“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当桑娜发现西蒙死了自己想都没想就把两个孩子抱回了家,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说桑娜是一个非常鲁莽冲动的人。
生:我也认为桑娜是一个鲁莽冲动的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通过这一段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她已经后悔了,所以她宁愿让丈夫揍一顿,可见她是一个非常鲁莽冲动的人。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通过这段的心理描写恰恰说明桑娜是一个善良的人。因为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此时的桑娜并不是在后悔而是在深深的自责。说明她在抱孩子回来时根本没想到自己的苦难生活,想到的只是让孩子们好好的活着。这正是桑娜的善良所在。“他会揍我的”说明桑娜在暗暗地为渔夫担心,自己已经有五个孩子了,已经够他受的了,又多了两个,无疑是雪上加霜,他肯定会承担不起的,会受不了的,会发脾气的。她怕就怕在这儿,但是她又想“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于是下定决心“嗯,揍我一顿也好!”说明她宁愿自己挨揍也要把孩子抱回来养大成人,所以我认为这段心理描写说明了桑娜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
3:《穷人》名师教学实录
生:桑娜和她丈夫生活了那么多年,难道还不了解她丈夫吗?为什么会担心她丈夫会揍她呢?
生:她丈夫以前打过她。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他们那么恩爱怎么会打她呢?可以说他们是患难与共的夫妻,她害怕渔夫会打她说明这件事太重要了,要抚养两个孩子并不是简单的施舍,更何况他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生:桑娜担心她丈夫会打她,是因为她家太穷了,她从早到晚的干活才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他的丈夫会更加受不了的,所以她害怕丈夫会打她。
师:是啊!桑娜之所以害怕丈夫会打她,不是因为丈夫残暴,也不是因为她不了解丈夫,而是因为她家实在是太穷的,生活实在是太困难了,他们根本就负担不起呀!可即使是负担不起她也要担负起抚养两个孩子的责任,那么这里的“自作自受”仅仅是她宁愿让丈夫打她一顿吗?
生:不,不是的。“自作自受”也说明她宁愿自己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
师:桑娜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人,现在你们还能说她抱回孩子是一时的冲动吗?那么谁能把她心里想的内容通过朗读体现出来?谁敢自信地举起手来,表示我是班里读课文读得最好的,谁敢?我先请一名男子汉来。
师:不错,是全班最棒的!──大家服气吗?谁不服气就和他比一比,看谁能把他读坐下?
注意在读“是他来啦?”这句话时,说明桑娜在听外面的声音,此时她既盼着自己的丈夫早点回来,回来了说明他没有遇难,可她又害怕丈夫回来,怕他回来责怪她,读时要读出桑娜那种矛盾的心理。“不,还没来!”确定了,心里踏实了,当得知丈夫还没回来时,她又开始深深地自责“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要读出自责的语气。好,开始读吧。
师:他俩谁坐下,为什么?你能把她读坐下吗?
师:通过桑娜的心理描写让我们深切地感悟到她是那样的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抚养邻居的孩子,那么渔夫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把你找到的最能体现渔夫是怎样的人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解。
生:我认为渔夫既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又是一个善良的人。“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一事当先,他首先为别人着想,害怕西蒙死后的惨相留在孩子的记忆中,怕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至于自己的负担他完全置于脑后,充分体现了渔夫的善良。
生:我通过一个“熬”字也可以看出渔夫非常善良。我们正常的应该说是过日子,而渔夫一家却是在一天天的“熬”日子,说明他已经做好了吃更多的苦的准备。
师:这段话虽然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到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多么善良的人啊!
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穷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现在就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在课文的插图旁针对勤劳善良的渔夫和桑娜,也可以针对这几个可怜的孩子,还可以针对带着未了心愿而惨死的西蒙,更可以针对列夫.托尔斯泰写上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师:同学们的句句肺腑之言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现在我把托尔斯泰的名言送给大家,让我们共勉。
1、幸福在于为别人而活。
2、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4:名师《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难断”是因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僵持不下,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如果人与人之间多一点沟通,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尊重,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和谐幸福。一起来看看名师《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教学设想:
阅读,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阅读,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教师,只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和对话者之一。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不能以自己的情感体验代替学生的情感认知,而要强化并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引导并促进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去创造意义。
基于这样的阅读理念,我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只字不提、背景、评价等相关材料。紧接着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讨论,目的就是不想让现成的或教师的结论左右学生的思维。我想听一听学生原汁原味的情感认知。下面,就是讨论课的情形。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孔雀东南飞》,大家对《孔雀东南飞》是不是有了点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印象啊?
生:是。(异口同声)
师:好。那我们这节课就来猜一猜、说一说《孔雀东南飞》。
生:“猜一猜”?(有同学疑虑地说)
师:嗯。请问刘兰芝为什么要离开焦仲卿?
生:老师,您说得不对。不是刘兰芝“要”离开焦仲卿,而是被焦仲卿的母亲逼迫,被他们家赶出了家门。请注意是“逼迫”。(我的话音刚落,一女生就抢着说)
师:好。那么请问焦仲卿的母亲为什么要“逼迫”她呢?
生:她看她不爽!(一个瘦高个子的男生说着。“不爽”引得同学们一阵大笑。)
师:为什么看她“不爽”?大家一起来猜一猜。
生:因为刘兰芝任性。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她婆婆说她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大家抓紧时间猜一猜。
生:因为刘兰芝与焦仲卿“门不当,户不对”。
师:有根据吗?
生:刘兰芝是“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焦仲卿是“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师:还有吗?
生:因为……因为……刘兰芝没有生孩子。(一个女生低着头,红着脸,小声地说。)
生:对。(不少同学附和着)
师:为什么没生孩子就逼她走呢?(我紧逼一句。许多同学陷入了沉思,保持着沉默。)
生:老年人都想抱孙子。(一个大胆的男生说)
师:这是事实。那么我们从封建伦理道德来看呢?
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师:什么意思?
生:“无后”是大不孝,因为“无后”就是断香火,就是断子绝孙。所以焦仲卿的母亲就找借口“逼”她走。
师:有一定的道理。还有吗?(我想继续挖掘)
生:有。我认为是嫉妒心理。(一个胖乎乎的男生说)
师:谁嫉妒谁啊?
生:焦仲卿的妈嫉妒刘兰芝。
师:啊?怎么说?
生:因为刘兰芝长得漂亮,又聪明能干,焦仲卿非常爱她。他妈担心刘兰芝会取代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还担心儿子会疏远她。
师:好。你分析的角度较新。还有吗?(沉默一阵之后,我总结道)刚才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推测了焦仲卿的母亲逼迫刘兰芝的种.种原因,既有伦理方面的,又有心理方面的,我认为大家猜得不错。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
首先,请女同学说一说“这个婆婆怎么样?”
生:不好。(异口同声)
生:夹石。(方言词,意即蛮不讲理。)
师:为什么?
生:她横挑鼻子,竖挑眼。
生:鸡蛋里挑骨头,生找毛病。
生:她虐待刘兰芝。
师:“虐待”从何说起?
生:刘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这不是虐待是什么?
生:她棒打鸳鸯散。
(女同学义愤填膺地声讨着。)
师:面对这样的婆婆,我们怎么办?
生:不理她。(性格直爽的女生说)
师: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时女子在家庭里没有地位。
师:那么“婆婆”不是很有地位吗?
生:婆婆年轻时也没地位,可她现在有了。噢,对了。这就叫做“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看来,刘兰芝也只有慢慢地“熬”了。
师:好了。现在请男同学说一说“这个妈妈怎么样?”
生:好!(我的话音刚落,男生就异口同声地说)
师:要拆散自己婚姻的妈妈还是好妈妈吗?
生:是。
师:为什么?
生:她虽然逼迫刘兰芝,但也是为着这个家,还是为她儿子好。
师:我们的男同学真是好样的,这么热爱自己的妈妈,真是世上只有妈妈好。你们的妈妈没有白养你们,她们听了一定很高兴。
生:还好样的?爱,那也要看怎么个爱。对的,我们要爱。不对的,我们也不能爱。(一个女生听了我的评论,生气地说)
师:唉!真是“隔层肚皮隔层山”啦!女同学说婆婆不好。男同学说妈妈好。那么请问男同学如何解决婆媳矛盾?
生:先和母亲好好地谈谈,尽量做好母亲的思想工作。
师:做不通怎么办?
生:分家。单过。(一男生干脆地说)
师:其他男同学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母亲把我们养这么大,容易吗?我们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
生:不分。那就和他离婚!(一个女生坚定地说,其他女生附和着。)
师:唉!到了这种程度,你看这日子还怎么过?(大笑)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难断”是因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僵持不下,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如果人与人之间多一点沟通,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尊重,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和谐幸福。同学们,你们会成为焦仲卿吗?
生:不会。
师:你们会成为刘兰芝吗?
生:不会。
师:那我就放心了。我衷心地祝愿你们将来爱情幸福,生活美满!
生:热烈鼓掌。(我看到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娇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