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品安全宣传知识(精选6篇)

幼儿园食品安全宣传知识

       幼儿园食品安全宣传知识

       一、食品安全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学校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我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在食堂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二、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项提议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包含害物质的食品;

       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会危害健康。

       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包含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仅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6、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7、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包含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8、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很多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9、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一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10、在进食的过程中如发现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

篇2: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食品安全宣传之预防食源性疾病建议: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他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吃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无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位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

       6、生吃瓜果要洗净。

       7、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养成吃东西之前洗手的习惯。

篇3: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1、讲究卫生,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用手抓食物。

       2、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专心吃饭,不说笑打闹。

       3、不在街头无证小摊点购买食品。

       4、不购买来历不明的产品或过期食品。

       5、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带皮的水果和蔬菜应尽量削皮吃。

       6、长期挑食、偏食不利于健康,往往会造成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

       7、一日三餐要合理,饮食要有度,吃饭有规律。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8、贪吃使能量和营养摄入过量,容易造成肥胖,影响人的健康。

       9、饮食要清淡少盐,过多吃过咸的食品加大得高血压的风险。

       10、膨化食品如薯片、雪饼等,属于高油脂、高热量、低粗纤维类食品,不能经常食用。

       11、冷饮不要贪吃,多吃冷饮会使消化道内温度骤降,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遏制胃酸分泌。

       12、吃零食要有选择、适时、适量。不要在接近正餐时吃,临睡前和看电视时吃零食都不是好习惯。

       13、花生、核桃等坚果类食品含较多的蛋白质、植物油、磷脂、维生素、铁锌等矿物质,有助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是较好的小零食。

       14、少吃肥肉、盐腌、烟熏和油炸的食品。

       15、巧克力不是营养品。巧克力热量高,但营养价值较低,吃巧克力太多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影响胃口,不能多吃。

       16、每天适量饮水有益健康,白开水是最好的饮用水。多喝白开水,少喝甜饮料。

       17、学生每天饮水要做到多次少量,每次200毫升左右,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

       18、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可能造成青少年身材矮小、骨折、龋齿、肥胖的危险,别把饮料当作白开水。

       19、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六大类。现代营养学把膳食纤维列为4: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一、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引起中毒的蔬菜有哪些?

       1.被农药污染的蔬菜。菜农为了蔬菜长得快长得好,使用高浓度农药喷洒蔬菜而且提早上市。

       2.没有煮熟外表呈青色的菜豆和四季豆,含有皂甙和胰蛋白酶抑制物,可使人体产生中毒。

       3.发芽的马铃薯和青色番茄均含有龙葵碱毒性物质,食后会发生头晕、呕吐、流涎等中毒症状。

       4.用化肥生长的豆芽因化肥都是含氨类化合物,在细菌作用下可转变为一种致癌物叫亚硝胺。长期食入可使人患胃癌、食道癌、肝癌等疾病。

       5.鲜黄花菜(也叫金针菜)含有科水仙碱,当进食多量未经煮泡去水或急炒,加热不彻底的鲜黄花菜后会出现急性胃肠炎。

       6.蚕豆。有的人吃蚕豆后会得溶血性黄疸、贫血、称为蚕豆病(又称胡豆黄)。

       7.鲜木耳。其中含有一种啉类光感物质,它对光线敏感食后经太阳照射可引起日光性皮炎。另外一定要注意对于蔬菜的选购和贮藏保鲜,蔬菜食用前一定要做到"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熟以保证安全。

       二、隔夜菜的存放期限

       隔夜菜因受到食用时的.污染,又存了一段时间,菜中微生物含量较高,确实存在卫生问题,食用不当会影响健康。那么,隔夜菜处理有什么窍门呢?

       饭菜如果有剩余,食用后就尽快放入冰箱,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以减慢菜中细菌中生长繁殖速度。其次就是下顿食用前必须经过加热回烧,因为有些致病细菌虽不会致食物变质,但能致人生病。如将食品加热,可杀灭食品中大部分的微生物。

       隔夜菜的存放期限:

       1、隔夜菜在5度以下的低温环境,可存放1—2天。如存放3天以上,蔬菜中天然存在的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加热也不能去除。

       2、动物性食品在25—30度时,3—4小时即变质。

       3、色拉、海蜇之类的凉拌菜,由于加工时就受到了较多污染,即使冷藏,隔夜后也很有可能已经变质,应该现制现吃。

       4、腌制食品盐分多,安全食用期限可延长到3—4天。

       三、怎样减少蔬菜农药残留

       1.浸泡水洗法:蔬菜上沾染的农药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一般先用水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30分钟,如此反复清洗浸泡2至3次,基本上可清除绝大部分残留农药。

       2.碱水浸泡法: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碱面5-10克)5-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重复3-5遍。

       3.储存法:蔬菜上的残留农药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缓慢地分解。冬瓜、南瓜等不易腐烂的蔬菜可以先放1周再食用。

       4.热水法:有些蔬菜瓜果可通过热水去除部分残留农药。常用于芹菜、菠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洗一、二遍。

       四、食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期

       购买食品要注意:食品的保质期或保存期是一段时间,它是从生产日期算起。生产日期是指食品产品完成全部生产(加工)过程(程序),并达到销售的标准日期。

       在购买食品时我们会发现,在食品的包装上或标签上除了印有食品名称、配料、制造者、经营者等项目外,还有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就是食品的保质期或保存期。为了增强健康卫生自我保护意识,应当了解食品的保质期或保存期的含义。

       保质期是食品的最佳食用期,而保存期是推荐的最终食用期。如果保质期或保存期与食品的贮期条件有关,必须表明贮藏方法,如冷藏贮存、避光保存、阴凉干燥处保存等。

       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也应注意销售商的销售环境是否符合标签上规定。

篇5:食品安全宣传知识

       1、如何识别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我们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上可识别食品的新鲜程度,因此,在选购食品时应注意查看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清晰,有无另外加贴、补贴和篡改的迹象,是否是过期产品。购买散装食品时也应查看销售时标注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限。以下列举四种违法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情况,以便大家在选购食品时注意辨别。

       (1)将已过期的大包装食品化整为零,将其包装拆掉,当作零散食品出售。

       (2)有些袋装食品既没有标注生产日期,也没有标注保质期;有的则只注明保质期,没有生产日期,或写着生产日期见某某处,却不见其踪影。相当一部分食品的生产期、保质期字迹模糊,消费者难以辨认。

       (3)有的商家则随卖随贴产品标签,或用不干胶纸自行标注生产日期,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实际上已变成了经销日期。

       (4)将已过期的食品,涂改生产日期,重新虚假标注。

       2、如何鉴别健康畜肉与病死、毒死畜肉?

       (1)看色泽健康畜肉的肌肉色泽鲜红,脂肪洁白(牛肉为黄色),具有光泽。 死畜肉的肌肉色泽暗红或带有血迹,脂肪呈桃红色。(2)验组织状健康畜肉的肌肉坚实致密,不易撕开,肌肉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后可立即复原。 死畜肉的肌肉松软,肌纤维易撕开,肌肉弹性差。(3)看血管状况健康畜肉全身血管中无凝结的血液,胸腹腔内无淤血,浆膜光亮。死畜肉全身血管充满了凝结的血液,尤其是毛细血管中更为明显,胸腹腔呈暗红色、无光泽。应注意,健康畜肉属于正常的优良质肉品;病死、毒死的畜肉属劣质肉品,禁止食用和销售。

       3、如何选购保健食品?

       (1)认清产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国食健字G或卫食健字)和标识。

       (2)仔细查看产品包装及说明书,确定产品的保健功能。

       (3)注意产品的禁忌,因人而异选购保健食品,根据保健功能选择适宜自身食用的保健食品。

       (4)认识保健食品的属性。

       (5)注意产品质量和生产日期。

       4、平衡膳食中三餐分配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和30%。尤其注意不要不吃早餐。

       要清淡少盐,限量饮酒,吃清洁卫生的食物。全面摄食,固定就餐时间和次数,细嚼慢咽,不宜过饱,心情愉悦,注意饮食卫生。

       5、食品消费中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1)买食品尽量到有信誉的正规商店、超市和管理健全的农贸市场去购买。

       (2)尽可能购买正规企业生产的、有信誉的食品,要买放心肉、放心菜。

       (3)不买腐败霉烂、变质的或接近腐败霉烂、变质、生虫的肉类、鱼类、瓜果和蔬菜,不买过于便宜的粮、油、饮料及其他食品,以防上当受害。

       (4)不买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类、畜类和水产类食品。不买死的黄鳝、甲鱼、河蟹、乌鱼和贝类。

       (5)不买畸形的鱼、蛋、瓜、果,绿骨猪肉、米猪肉,或色泽、外形等与正常食品有明显不同、看起来有“恶心感”、“恐惧感”的食品。

       (6)不买、不吃有毒有害的食品,如河豚鱼、毒蘑菇、没有精炼的棉籽油,已知被有毒农药浸泡的粮食、花生及用旧化肥袋装盛的食品。

       (7)不随便购买来源可疑的反季节的瓜果、蔬菜。

       (8)查看食品的包装、标签,看有无注册和条码,最主要的是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于怀疑存在不安全因素的食品,宁可暂时不买,待弄清真相后再决定对策。不买不食无生产厂家名称、无厂家地址、无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

       (9)不买不食未在产品包装上标注“QS”质量安全标志的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15类食品;不购买和食用已过保质期的食品,不购买和食用虽未超过保质期但因保管不善已经变质的食品。

       (10)买回的食品应按要求进行清洗、烹调和保管。

       (11)不买不食色素较重的食品。

       (12)尽量不买不食散装食品,特别是无防尘、防蝇、温控设施和在日光下曝晒的散装食品。

       (13)尽量不买不食卫生条件差、无食品生产经营资质的小作坊、小商店、小摊贩经销的食品。

       (14)尽量不买不食疑似仿冒、假冒和虚假宣传的食品。

       (15)向经营者索要“发货票”。发货票的内容要齐全、具体,并与所购食品相符。因为一旦发

       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品事故,有发货票作依据,生产经营者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6)尽量购买标有优质安全食品标志的食品。

       6、蔬菜、水果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如何预防?

       污染物来自农药、人畜粪便、生活污水、污染的空气及工业废水等,其中含有多种化学有害物质和致病性微生物、寄生虫。它们都会对蔬菜、水果造成程度不同的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调查显示,靠近公路两侧的蔬菜的铅含量远远高于远离公路的蔬菜。在土壤中铅是以凝结状态存在的,因此通过蔬菜的根系吸收的铅量不大,蔬菜主要是通过叶片从大气吸收铅。预防措施:①人畜粪便应经过无害化处理后使用,可推广沼气池处理法。②推行蔬菜摘净残叶、去除烂根、清洗干净、包装上市。③水果和生食的蔬菜应彻底清洗干净,有的还应消毒。④蔬菜的污染主要在采摘前的生长期,应严格遵守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残留量标准。

       7、什么是食物中毒?如何预防?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1)不买无照经营(非食品厂家)的食品。

       (2)购买食品时要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保质期”等食品安全标识。坚决不买不食用过期、伪劣、假冒(如勾兑假酒等)食品。可以放心使用有“QS”认证标识食品。

       (3)不吃变形、变味、变色食品和包装破损或异常的食品(如胀罐),因为这种食品可能发生腐败变质。

       (4)冰箱保存食品要严格分类分区,不能冷热混放。如,生鲜食品(鱼、肉、海鲜)应存放在冷藏室;加工食品不吃要放在冷冻室,并严格遵守保存时间。

       (5)粮谷类及油脂要存放在通风、干燥、避光的地方,做好防霉、防虫、防鼠工作。

       (6)饭前、便后、加工食品前要洗手。

       (7)防止生、熟食品之间交叉加工,要作到加工每一种食品前后都要洗手,案具、刀具不能混用,对预防寄生虫病很重要(如肝吸虫)。饮用清洁水,不喝冷水。

       (8)外出就餐要注意就餐环境卫生,餐具清洁度;不吃装盒超过2小时的盒饭。

       (9)不吃不熟的青豆角、鲜黄花菜、不吃发芽的土豆、不吃野生蘑菇、霉变粮谷和鸡蛋壳裂了有异味鸡蛋。

       8、什么是“瘦肉精”中毒?

       “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仑特罗,俗称兴奋剂。将一定剂量的盐酸克仑特罗添加到饲料中,可以使猪等畜禽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胴体瘦肉率提高10﹪以上。食用含有这种饲料添加剂饲

       养的生猪猪肉和内脏会引起人体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疾病。如11月7日,广东省河源市发生了罕见的群体食物中毒事件,几百人食用猪肉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颤抖、呕吐腹泻、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到医院救治的中毒患者多达484人。

       9、如何选购熟肉制品?

       (1)看包装产品包装要密封,无破损。不要在小贩处购买不明来历的散装肉制品,这些产品容易受到污染,质量无保证。

       (2)看标签规范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包装上应标明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的产品标准、配料表、净含量等。

       (3)看生产日期应尽量挑选近期生产的产品。生产时间长的产品,虽然是在保质期内,但香味、口感会稍逊。

       (4)看生产企业大型企业或通过认证的企业管理规范,生产条件和设备好,生产的产品质量较稳定。

       (5)看外观各种口味的产品有它应有的色泽,不要挑选色泽太艳的产品,这些漂亮的颜色很可能是人为加入的人工合成色素或发色剂亚硝酸盐。即使是在保质期内的产品,也应注意是否发生了霉变。

       (6)有的熟肉制品要冷藏。一般来说,西式火腿类产品要储存在5℃以下,温度高,产品就容易变质,购买时,消费者一定要看清储存温度要求,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更应注意。

       10、如何选购鲜牛奶?

       (1)眼观先观察奶液是否为均匀的乳浊液。如发现奶瓶上部出现清液,下层呈豆腐脑沉淀在瓶底,说明奶已变酸、变质。

       (2)用搅拌棒将奶汁搅匀,观察奶液是否带有红色、深黄色,有无明显的不溶杂质,有无发黏或凝块现象。如果有以上现象,说明奶中掺入淀粉物质。

       (3)鼻嗅新鲜优质牛奶应有鲜美的乳香味,不应有酸味、鱼腥味、饲料味、杂草味、酸败臭味等异常气味。

       (4)口尝正常鲜美的牛奶滋味是由微微的甜味、酸味、咸味和苦味四种滋味融合而成的,浑然一体,不应尝出酸味、咸味、苦味、涩味等异味。

       11、怎样选购酸奶?

       选购酸奶时,消费者要仔细看清产品包装上的标签标识是否齐全,特别是配料表和产品成分表,以便于区分产品是纯酸牛奶、调味酸牛奶、或是果料酸牛奶,选择适合于自己口味的品种,再根据产品成分表中脂肪含量的多少,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

       另外,酸奶和酸牛奶饮料不同,酸牛奶饮料的蛋白质、脂肪的含量较低,一般都在1.5%以下,所以还要看清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是酸奶还是酸牛奶饮料。由于酸牛奶产品保质期较短,一般为两周左右,且需在2℃-6℃环境中保藏,否则容易变质,因此选购酸牛奶时不仅应少量多次,还应该注意生产厂商是否在生产、运输、销售、储存的全过程中,始终将牛奶或酸奶温度控制在0℃-4℃范围内,以此最大限度地保持酸奶的新鲜口味和营养价值。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食品,酸奶尤其适合饮酒吸烟者、从事电脑操、接受化疗治疗者、服用抗菌素的病人、乳糖不耐症、萎缩性胃炎、粉尘职业病以及便秘患者饮用。常饮酸奶还可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

       12、如何识别受污染的鱼?

       (1)看鱼形 污染较重的鱼,其鱼形不整齐头大尾小,脊椎、尾脊弯曲僵硬或头特大而身瘦、尾长又尖。这种鱼含有铬、铅等有毒有害重金属。

       (2)观全身 鱼鳞部分脱落,鱼皮发黄尾部灰青,有的肌肉呈绿色,有的鱼肚膨胀。这是铬污染或鱼塘大量使用碳酸铵化肥所致。

       (3)辨鱼鳃 有的鱼表面看起来新鲜,但如果鱼鳃不光滑、形状较粗糙,呈红色或灰色,这些鱼大都是被污染的鱼。

       (4)瞧鱼眼 有的鱼看上去体形、鱼鳃虽正常,但其眼睛浑浊失去正常光泽,有的眼球甚至明显向外突起,这也是被污染的鱼。

       (5)闻鱼味 被不同毒物污染的鱼有不同的气味。煤油味是被酚类污染;大蒜味是三硝基甲苯污染;杏仁苦味是硝基苯污染;氨水味、农药味是被氨盐类、农药污染。

       13、如何识别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实行的是四位一体的包装,凡绿色食品产品的包装上都同时印有绿色食品标志、文字、批准号,并贴有激光防伪标志。消费者在选购绿色食品时要注意以下3点:(1)标志。绿色食品外包装上都带有醒目的、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标志;(2)文字。“绿色食品”四字及英译名“GreenFood”的标准的字体和字形;(3)批准号。绿色食品批准号由英文字母“LB”和12位数字组成,其形式是LB-__-__________,

       一、二位数表示产品分类,

       三、四位数表示产品批准使用的年度(有效期为3年),

       五、六位数表示该产品产地的国别,

       七、八位代表企业所属地区(按全国行政区域划分),

       九、

       十、十一位表示当年产品的序号,末位数表示产品的分级,“1”表示A级,“2”表示AA级。

       14、如何防止人感染禽流感?

       防止感染禽流感并不难。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农村饲养鸡、鸭、鹅等禽类,杜绝人禽混居,要舍饲圈养,必须定期进行禽流感疫苗预防注射,圈舍、笼具、场地、环境要经常消毒。通过流

       行病学证明禽流感为水平传播,切断它的传播途径,就可控制该病的流行蔓延。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病死禽类,不生吃禽产品,在加工禽类产品时一定要使产品、用具生熟分开。该病毒对高温比较敏感,60~70℃加热2~10分钟就可将其杀死,所以经过煮熟的禽肉、蛋及禽类制品可放心食用。

       15、在购买食品时,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应注意哪些问题?

       (1)是否为“三无”(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产品。

       (2)产品的保质期是否过期。

       (3)看外包装是否完好无缺。

       (4)选购正规厂家的产品。

       (5)及时索要消费发票或购货凭证。

       (6)用后保留产品的包装袋等。这样可以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提供一些证据。

       16、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如何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危害?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食品感观性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便于食品加工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等作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

       6: 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

       饮料尽量不要多喝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条件的提高,有些家长购买饮料让孩子当水喝,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职责的。有些饮料内含激素,长期饮用会过早长出胡须或导致肥胖,内分泌失调,性早熟,都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最适合孩子的饮料就是白开水和自制新鲜果汁。在此提醒家长和同学出门最好自带白开水。水是最好的饮料,能补充体能,排除毒素,是任何饮品不能代替对人体的价值。

       如果需要食用饮品,要在可靠的正规商场购买包装上注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有配料说明和合格证的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切勿购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汽水。

       小食品尽量少吃

       不少小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使用了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对儿童的肝、肾功能影响较大。过量食用加入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的食品,还会对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而且小食品的营养素不全面,孩子零食吃多了,就不会好好吃饭,长此以往可能会会造成营养不良。个性需要提醒父母的是,检疫人员查出的不合格食品之中,小食品的不合格率最高。所以说,所谓的“小食品”并不是儿童食品,尤其是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小食品,不能够让孩子任意吃。

       如何避免幼儿饮食中的化学物质污染

       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污染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激素、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等。农残、兽残和激素对儿童的危害是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失调、腹泻、过敏、性早熟等。因此,蔬菜、水果的合理清洗、削皮,选取正规厂家的动物性食品原料,不吃过大、催熟的水果等就显得十分重要。

       食品添加剂的泛滥是儿童食品中化学污染的主要问题。街头巷尾的小摊小贩,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点,都在出售着没有保障的五颜六色的、香味浓郁的劣质食品。近年来医学界发现的中学生肾功能衰竭、血液病病例,已证实了儿童时期食用过多的劣质小食品的危害。儿童的铅污染问题值得关注。与铅有关的食品是松花蛋、爆米花;有关的餐具是:陶瓷类制品、彩釉陶瓷用具及水晶器皿;含铅喷漆或油彩制成的儿童玩具、劣质油画棒、图片是铅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儿童经常洗手十分必要。另外避免食用内含卡片、玩具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