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制度(精选20篇)
股票退市制度
上市公司由于未满足交易所有关财务等其他上市标准而主动或被动终止上市的情形,既由一家上市公司变为非上市公司,
目前A股公司因业绩因素的退市标准是连续3年亏损就要暂停上市(暂时保留代码和资格),如果之后6个月内仍继续亏损就要面临退市处理。退市的另一种情况发生在公司实施私有化时,在大股东或战略投资者回购全部流通股后即可宣布公司由公众上市公司重新变为私有公司,如中石化(600028)对旗下多家上市子公司实施私有化后这些子公司就将一一退市。
到目前为止,沪深两市被终止上市的公司已经有12家,分别是PT水仙、PT中浩、PT粤金曼、PT金田、ST中侨、PT南洋、ST九州、ST海洋、ST银山、ST宏业、ST生态、ST鞍一工(均用退市前股票简称)。
退市的类型
退市可分主动性退市和被动性退市:
主动性退市是指公司根据股东会和董事会决议主动向监管部门申请注销《许可证》,一般有如下原因: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决定不再延续;股东会决定解散;因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破产;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结构、布局。
被动性退市是指期货机构被监管部门强行吊销《许可证》,一般因为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重大风险等原因,
退市的程序
但凡退市就要有一个退市标准问题,目前上市公司退市采用单一标准:三年连续亏损即退市。上市公司退市是由上市公司变为非上市公司,该公司仍然存在,仍可经营。而期货机构退市则由存在变成消亡,这也是退市制度迟迟不能出台的`重要原因。
采用多标准比较妥当一些,如有下列行为之一且经整顿不合格的期货机构将被进入退市程序:
未通过年检;
未达到开业时监管部门制订的标准;
未严格执行“四统一”且情况严重者;
承包、出租、合资、联营经营;
客户不能正常出入资金的;
有透支行为并出现穿仓的。
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期货机构应立即退市:
挪用客户保证金;
设立非法网点;
穿仓金额巨大;
对机构高管人员一年内谈话提醒三次、警告两次或在约定期限内两次拒绝谈话的;
期货机构出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重大风险隐患的;
期货公司被中国证监会吊销《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
篇2:退市制度新常态
10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下称“《退市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实施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严格执行不满足交易标准要求的强制退市指标;严格执行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强制退市指标;完善与退市相关的配套制度安排。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退市意见》发布后,证监会将指导沪深交易所进一步严格落实退市工作责任,严格落实退市制度的规范要求,近期沪深交易所将发布修改后的上市规则及退市改革配套细则,从操作层面对上市公司退市有关问题予以明确。《退市意见》将于11月16日起施行。
证监会此次公布的《退市意见》体现着“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的原则,包含了包括主动退市、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等核心内容,对退市工作中较为突出、市场较为关注的现实问题做出了明确和细化的规定。
完备退市制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首先,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
《退市意见》列举了因为收购、回购、吸收合并以及其他市场活动导致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引发的7种主动退市情形。在实施程序、配套措施等方面设立了有别于强制被动退市的制度安排。此举利于建设更加市场化和多元化的退市标准。
同时,此次退市意见和207月4日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在内部决策程序上加入了“并须经出席会议的中小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主动退市过程中容易伤害到中小投资者权益,因此此举符合监管层在近一年多以来在制度建设时不断强调的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其次,在明确实施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新规要求涉嫌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市场反映强烈的两类违法行为的上市公司将被强制退市。
注册制的推行本质上是推行证券市场的市场化,而退市环节是其中重要一环,其建设过程中需遵循监管者由事前审批到事中事后监管的角色转换。而监管的核心是上市公司的依法信息披露,即在市场化的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法制化建设。
因此,此次《退市意见》将违法行为反应强烈的上市公司强制退市的要求明确,可以确保在注册制放开后,约束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从而维持股市的健康发行并保护投资者利益。当然,《退市意见》也将欺诈发行与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做了差异化安排。
再次,严格执行市场交易类、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
《退市意见》根据《证券法》3:学校食品退市制度
有关学校食品退市制度
4:浅议退市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浅议退市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一、中国建立退市制度的发展历程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如果连续经营亏损,证券交易所有权决定公司退市或摘牌。而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虽然《公司法》对上市公司退市有明确规定,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早在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公司法》就规定了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条件,退市问题再次被提出来,3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通知规定:连续两年亏损或者净资产值跌止面值以下,将实施特别处理,简称ST(SPECIAL TREATMENT),实行特别处理的股票日涨跌幅限制为5%,同时中期报告要审计。为了给暂停上市股票提供合法流通渠道,7月9日证监会对连续亏损三年以上的企业实施“特别转让服务”,简称PT(Particular Transfer),实行特别转让的股票每周交易一次,涨幅限制在5%,不设跌幅限制。两个制度的先后推出,在早期确定对上市公司起到了制约和鞭策的作用,但是资产重组的朦胧魅力和上市公司“壳”资源的稀缺性,让ST、PT公司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不仅市场的投机气氛没有减弱,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没有明显增强,有人分析认为,这主要归结于相关的折衷政策的影响。
2月2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对PT公司申请宽限期、恢复上市、终止上市等问题作出了规定,这是我国证券市场有关退市机制首份具体操作性文件。204月23日PT水仙被摘牌,在中国证券史上写下了退市的5:浅议退市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浅议退市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一、中国建立退市制度的发展历程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如果连续经营亏损,证券交易所有权决定公司退市或摘牌。而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虽然《公司法》对上市公司退市有明确规定,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早在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公司法》就规定了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条件,19退市问题再次被提出来,193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通知规定:连续两年亏损或者净资产值跌止面值以下,将实施特别处理,简称ST(SPECIAL TREATMENT),实行特别处理的股票日涨跌幅限制为5%,同时中期报告要审计。为了给暂停上市股票提供合法流通渠道,197月9日证监会对连续亏损三年以上的企业实施“特别转让服务”,简称PT(Particular Transfer),实行特别转让的股票每周交易一次,涨幅限制在5%,不设跌幅限制。两个制度的先后推出,在早期确定对上市公司起到了制约和鞭策的作用,但是资产重组的朦胧魅力和上市公司“壳”资源的稀缺性,让ST、PT公司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不仅市场的投机气氛没有减弱,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没有明显增强,有人分析认为,这主要归结于相关的折衷政策的影响。
2023年2月2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对PT公司申请宽限期、恢复上市、终止上市等问题作出了规定,这是我国证券市场有关退市机制首份具体操作性文件。2023年4月23日PT水仙被摘牌,在中国证券史上写下了退市的6:经销商如何安全退市
特邀嘉宾:
汉中三信商贸公司许磊
秦皇岛光辉经贸有限公司王炜
陕西汉中三乐食品公司经理曹刚
经销商和厂家的合作,就好像夫妻一样,刚结婚时甜蜜恩爱,相敬如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口子”难免会有摩擦、争执,甚至拳脚相加,发现双方已经完全无法在一起“生活”,最后只有一条路――“离婚”。对于经销商来说,结束和厂家的合作就意味着退出该品牌的市场。由于厂商之间的微妙关系,很多经销商都在退市时吃了亏。
湖北赤壁的漆经理做伊利液奶已经8年。由于某些原因,漆经理今年3月上旬在闭户申请表上签字,退出伊利液奶市场。字是签了,但麻烦也随之而来:一系列的市场费用迟迟没有报销,仓库里的存货也没有人来处理,这些损失加在一起,漆经理实在无法承受。他向省区经理反映情况,至今仍未能得以妥善解决。
经销商如何在退市时协调和厂家、客户的关系,最大限度的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失,在厂商关系越来越微妙的今天,是每个经销商都绕不开的问题。
突然退市对厂家和经销商的影响都很大,最好提前沟通,按照合同办事,对双方都有利。提前跟厂家沟通的目的一是赶紧让厂家找好下任经销商,只有找好接替者,才能解决你的库存和其他市场遗留问题,你才能全身而退。
退市前的准备:
一、续签合同之前,先想清楚自己和这个品牌是否合适
汉中三信商贸公司经理许磊:经销商对待合同要冷静理智,毕竟盈利是我们的首要目的,投入必须要有合理的回报,
否则,再好的品牌,把自己陷进去了就是赔本买卖。我们今年1月退出了王老吉汉中市场。有人不理解,这么好的产品为什么不做了?今年是我们合作7:新三板退市机制
新三板退市机制
根据2月8日实施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新三板公司终止挂牌有明确规定,挂牌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终止其股票挂牌:
(一)中国证监会核准其公开发行股票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或证券交易所同意其股票上市;
(二)终止挂牌申请获得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同意;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者半年度报告的,自期满之日起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年度报告或半年度报告;
(四)主办券商与挂牌公司解除持续督导协议,挂牌公司未能在股票暂停转让之日起三个月内与其他主办券商签署持续督导协议的;
(对因上述8:股票退市新规定
股票退市新规定
中国证监会启动了新一轮的退市制度改革,旨在解决前期退市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退市情形规定不够全面、退市后配套安排不够完善、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够有效、存在重大违法行为的上市公司不能及时退出市场从而影响到退市制度的具体实施效果等问题,以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那么,修订后的退市规则有哪些变化?对于重大违法上市公司会有怎样的强制退市措施?本次规则修订中如何体现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轮退市制度改革。
一、本次退市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随着中国证监会《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退市意见》”)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新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的正式发布,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则已正式落地。
《退市意见》从五个方面改革完善了退市制度,包括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明确实施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严格执行市场交易类、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完善与退市相关的配套制度安排;加强退市公司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与此同时,本次纳入上交所修订的《上市规则》配套规则,具体包括《重新上市办法》、《退市整理期细则》以及《风险警示板办法》三项规则。
本次修订的亮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充分尊重并保护市场主体基于其意思自治作出的退市决定,为建立更顺畅的能上能下的退市机制提供了基础和空间;二是新增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将投资者和市场反应最强烈的欺诈发行和上市公司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严重违规事件,纳入强制退市情形,并明确了相应的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要求。
二、这次修订新增了上市公司的“主动退市”,请问上市公司在何种情况下会主动退市?上交所对于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有何安排?
上市公司通过对上市地位维持成本收益的理性分析,或者为充分利用不同证券交易场所的比较优势,或者为便捷、高效地对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资产结构、人员结构等实施调整,或者为进一步实现公司股票的长期价值,可以实现主动退市。
对于主动退市的形式,此次《退市意见》和上交所新《股票上市规则》逐项列举了因为收购、回购、吸收合并以及其他市场活动引发的7种情形。具体分为三大类:一是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决议主动撤回其股票在交易所的交易,并决定不再在交易所交易或转而申请在其他交易场所交易或转让;二是因上市公司回购、股东收购或9:小灵通退市,进退两难的鸡肋
根据1月工信部下发的通知,小灵通将于年底前完成退网清频,但截至目前,有关部门仍未下达正式停用小灵通的通知,小灵通退市计划延迟已成事实。一千多万用户的坚守让小灵通退市步伐受阻,部分用户还因为对“被退市”不满,正酝酿发起集体诉讼。
根据工信部要求,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小灵通退市困难重重?不妨先看以下一个小灵通用户的例子:
高先生在北京某保险公司工作,他告诉 IT频道记者,自己的小灵通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一直用来联系客户,拓展业务,如果突然之间换号。会带来很大的不便。而让他不满的是,最近几个月来,随着小灵通退市日期的临近,其服务也越来越差。而运营商方面提供的补偿方案也不
能让高先生满意。“我们之前去过营业厅,他们说给我们换个普通的或
我说不满意,工作人员说那你就等等,看政策有没有变化。”
高先生表示,自己正在和部分小灵通用户沟通商量,如果运营商停止小灵通服务,且不提供让人满意的补偿方案,他们将发起集体诉讼。
通过该用户的诉说,明显看出这次清退工作运营商制定的转网策略不单对用户需求判断失误,同时也对通信品牌声誉造成损害!运营商前期宣传不到位,不少用户不知道转网一事;部分用户指望最后时刻转网能获得更多补偿;对换网补偿方案不满,想继续得到低资费服务;持有“靓号”,想获得额外补偿;长期使用小灵通作为工作电话,担心影响工作等诸多原因,导致不少用户对小灵通恋恋不舍。转网补偿条件与用户期望的巨大落差,直接导致小灵通用户跟运营商形成僵化的拉锯战。
小灵通自推出以来,跌跌撞撞走过了。从初期电信联通的大肆推广到因技术信号建设落后等问题招致骂声一片,而且小灵通一直被部分人士指责为“违规业务”,占据的是国家没有正式分配的频段。但彼时,看好移动通信市场,又未能申请到移动牌照的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后并入中国联通)仍大力发展这一业务,逐渐形成一批忠实用户。好不容易熬到产品成熟期,却迎来因电信重组资源配置矛盾被勒令清退,成了可怜的淘汰品。到20初被通知退网清频时,小灵通用户多达7000多万。面对这个庞大的使用群体,电信和联通开始还信心十足推出一系列转网优惠想把这个群体继续编收为自己的新手机用户,结果捣弄了3年,才发现清退工作比拆迁更折腾,小灵通用户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增长,累积成一个随时引爆信用危机的炸弹。现在小灵通退市延迟已成事实,接下来运营商应该冷静分析市场现状,重新规划一下新的解决方案。
既然强制退市成效不高,为何不考虑循序渐进?鸡肋虽无味,但只要适当加以烹调,仍能做出美味的佳肴!全国还有一千多万用户在使用小灵通,说明还是有消费者欢迎这个产品,说明小灵通仍有一定的市场。正如某通信专家的评论“一个遍布全国的电信网,绝对不是一两块钱的事,国有资产都已经投放进去了,为什么又要把它报废呢?这既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损失,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赛立信竞争情报网梁荔红)
0:运营商退市不是免费之道分析论文
运营商退市不是免费之道分析论文
日前,素有“阚大炮”之称的北邮教授阚凯力在“20:从姚明退役看产品“退市营销”
7月20日,一场名为“‘明’谢”的新闻发布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正如之前外界所普遍推测的那样,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在会上正式宣布退役,巨人退去,宣告一个时代结束,外界对此有叹息,有感慨。而带给我们营销人的,应该还有更多关于品牌营销的思考。
一名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是有限的。NBA停摆,姚明一直未能摆脱伤病困扰,此时退役,意外不多,情理之中。产品如人,产品也有其生命周期,从导入、成长,到成熟、衰退,最终也是会有消亡下市的那一天。只是有些企业、有些产品能够将时间延续的长久一些罢了。
“万事开头难”。产品上市,企业举办媒体发布会、推介说明会、经销商订货会……各种推广活动热热闹闹,名目繁多。企业想借产品新上市,博个好彩头,无可厚非。毕竟新产品大家都不熟悉,吸引公众关注的目光,引起目标消费群的注意,调动他们的兴趣,提升知名度,提升试用率,促成购买,扩大产品销路,是尤为重要的。
写文章讲求“虎头豹尾”,切忌“虎头蛇尾”,产品营销其实也是如此,但在现实中,往往总是只重视开局,而却忽视了产品的“后事”。
这也不足为奇。一只产品的下市,往往有很多因素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倒闭;产品销量不畅,难以维系;企业经营战略调整,聚焦核心产品,砍掉繁枝冗叶;突发危机事件,产品被迫下架……很多时候,事发突然,正像“病来如山倒”一般,一个企业,一只产品瞬时间就能轰然倒下,团队人员立马各奔东西。没有资金、没有人员,自然也就没有为产品“退市”做营销宣传的可能,
“退市营销”,同样重要
一定意义上讲,只要企业仍然要经营下去,品牌仍有市场价值,产品的“退市营销”就应该引起重视。
从消费者角度,企业不能忽视消费者的感受。产品上市初期,对外界来讲,产品是新面孔,很少有人知晓。但在后期,尤其是之前销路不错的产品,聚集了相当数量的产品使用者,其中不乏忠实消费者。如果品牌悄无声息的“下市”了,对这部分消费者、对渠道经销商和企业的相关业务伙伴来讲,都是件不负责任的事情。试想姚明如果不是在公开正式的场合,而只是轻率的,默默地就选择了退役,又如何对得起广大球迷的一直以来的支持,只会伤害所有关心他的人的感情。
在这方面,国际品牌做得也未必多好:可口可乐强推了三年的茶饮料品牌“茶研工坊”,在2023年夏天,工厂停产了,终端货架很快断货,品牌就此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一款名为“原叶”的全新产品隆重上市;康师傅方便面曾经推出一款名为“汤王”的产品,主要诉求在汤头浓厚,营养美味,但不知什么原因,产品上市没多久,促销推广活动停掉了,产品很快也不见踪影。在网络上,我们能够发现很多消费者怀着同样的疑惑,他们发帖询问求解。可口可乐和康师傅算是快销行业的大鳄,但很遗憾,在产品退市方面,企业始终未能给消费者一个为何退市的合理的交待。
从品牌角度,企业需要善待品牌资产。任何一个产品、品牌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都需要经历漫长的品牌树立过程。企业往往投资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品牌,刚才提及的“茶研工坊”,可口可乐公司以梁朝伟、舒淇为男女主角,分别代表“清本”、“清颜”两款产品,还拍摄了电视广告;康师傅“汤王”也请了黄晓明做品牌代言,地面推广活动频繁而又密集。可以说两家企业在推广品牌时都是不惜重金的。但很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产品下市了,品牌宣传也就中断了,之前的花费全都付之一炬。品牌资产没有得到有效地延续和再利用,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