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整理4篇)
(一)事故原因调查报告。
经调查认定,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在温州南站上道使用。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雷击也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区段内停车。由于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导致其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受阻,7分40秒后才转为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温州南站缓慢行驶,未能及时驶出5829闭塞分区。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采集到前行D3115次列车在 5829AG区段的占用状态信息,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次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上海铁路局有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二)事故性质调查报告。
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三)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
1.通号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在列控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
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研发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设计存在严重缺陷,设备故障后未导向安全。经事故调查组对采集驱动单元测试,以及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检测机构组成的联合测试组对列控中心主机和采集驱动板(PIO板)软件进行测试,并经动车组实车模拟试验验证和反复分析论证,查明:从软件及系统设计看,温州南站使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保险管F2熔断后,采集驱动单元检测到采集电路出现故障,向列控中心主机发送故障信息,但未按“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处理采集到的信息,导致传送给主机的状态信息一直保持为故障前采集到的信息;列控中心主机收到故障信息后,仅把故障信息转发至监测维护终端,也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继续接收采集驱动单元送来的故障前轨道占用信息,并依据故障前最后时刻的采集状态信息控制信号显示及轨道电路。从硬件设计看,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PIO采集电源仅有一路独立电源,未按规定采用两路独立电源设计,一旦电源失效,PIO机柜中全部 PIO板将失去采集电源,当列控中心保险管F2熔断后,造成采集驱动单元采集回路失去供电;两路输入采集来自一个源点,无法构成输入信息的安全比较。这两处硬件设计缺陷导致设备不符合安全防护要求。具体问题如下:
(1)通号集团的问题。
通号集团履行合武线、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职责不力,未按照职责要求提供安全可靠的列控中心设备。未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标准;对通号设计院的科研质量管理工作监管不到位,集团领导及其有关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未对通号设计院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未能及时发现科研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将中标的系统集成项目完全交由下属通号设计院等企业负责,监督管理缺失,对相关重点设备研发情况不跟踪、不过问,致使先后向合武、甬温铁路提供了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使用。
(2)通号设计院的问题。
一是决定研发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不慎重。通号设计院领导在未全面了解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研发过程、进度的情况下,仅凭列控所负责人口头汇报,即同意启动升级平台研发工作。
二是对列控中心设备研发设计审查不严,未能发现设备存在的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未能发现列控中心设备的PIO板未经评审的问题;管理和监督列控所的研发工作不力,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管理混乱、文档缺失等问题失察。
三是科研质量管理责任不落实,对下属企业列控所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失控。未认真执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检验的相关规定,未对产品研发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把关、管控,未能保证提供的信号产品达到“故障导向安全”的根本要求。
(3)通号设计院列控所的问题。
一是草率研发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武线建设合同约定的列控中心设备难以满足合肥站工程建设需要,以及现有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采集轨道电路继电器信息模块、PIO板研发未完成的情况下,不负责任地向通号设计院领导建议开发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即后来定型使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
二是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管理混乱。未组织正式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设计团队,仅靠列控所有关负责人口头指派相关人员研发;对设备研发设计过程管理控制不严格,导致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编制、审核研发文档不规范,且部分文档缺失。
三是违反程序开展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未对列控中心设备特别是PIO板开展全面评审,也未进行单板故障测试,未能查出列控中心设备在故障情况下不能实现导向安全的严重设计缺陷。
2.铁道部及其相关司局(机构)在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上存在问题。
(1)铁道部的问题。
铁道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不认真,在铁路建设中抢工期、赶进度,片面追求工程建设速度,对安全重视不够,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不完善;铁路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工作管理不力,规章制度和标准不健全;设立的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和系统集成办公室,未建立相应工作制度,造成集成办公室、项目组与客运专线技术部、基础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削弱了有关部门正常职能;相关职能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在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多个环节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进行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使用(总共在包括甬温线在内、广珠线、海南东环线的 58个车站、18个中继站使用,根据事故调查组提出的整改建议,铁道部于8月19日全面整改完毕);对上海铁路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规章制度、标准执行以及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
(2)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司局级机构)的问题。
一是对合宁、合武、甬温铁路客运专线列控中心设备招标投标工作审查把关不严。在铁路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相关技术标准不系统、不完整的情况下,草率对合宁、合武线列控设备定标选型,造成两线列控设备接口不统一,无法互联互通,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引发了合肥站、合武线列控中心设备型号的变更,导致后续一系列工作操作不规范;指导、协调甬温铁路招标时,审查同意在温州南站等18个车站招标采购仅经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
二是跟踪督促合肥站列控中心设备设计比选工作不力。在组织召开合宁铁路CTCS-2级列控系统集成方案研讨会议,要求合肥站按合宁铁路相同类型的列控中心设备进行设计比选后,跟踪督促不力,未发现通号设计院在合肥站进行列控中心设备换型的违规行为,对通号设计院在合肥站进行列控中心设备换型的违规行为失察。
三是推动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工作。运输局客专技术部推动科学技术司、运输局基础部对不具备技术审查条件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技术预审查,并会签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线上道使用。
(3)运输局基础部(司局级机构)的问题。
一是信号新产品上道使用管理存在漏洞。未按照职责要求制定系统完善的信号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审查、试用和上道使用管理制度及办法,未对信号新产品评审、试用期间保证安全生产方面作出特殊规定。
二是作为信号设备的业务主管部门,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审查把关不严。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审查资料不完善等情况下,会签同意科学技术司起草的技术预审查意见。
三是违规同意合武线全线改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组织召开合武铁路列控中心设备类型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经过技术预审查及合肥站开通使用、尚未进行现场测试的情况下,未经严格试验、审查,草率同意合武全线改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
(4)科学技术司的'问题。
一是未制定明确规范的技术审查规定。未按照职责要求制定程序明确、内容具体、要求严格的有关技术审查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致使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技术审查无依据、不规范。
二是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了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在合宁线建设工期要求紧迫、有关司局催办和LKD2-T1列控中心设备在合肥站已经进场安装的情况下,根据通号设计院、合宁公司提交的CTCS-2级列控系统技术审查的申请,会同有关部门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了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
三是违规同意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线试验和上道使用。会同运输局基础部、客运专线技术部印发文件,同意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客运专线工程现场试验和上道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该文件印发上海等路局及相关单位参照实行,客观上对仅通过技术预审查的 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甬温铁路上道使用提供了依据。
3.上海铁路局及其下属单位在安全和作业管理及故障处置上存在问题。
(1)上海铁路局的问题。
上海铁路局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基础管理薄弱,执行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作业标准不严不细,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力;相关单位(部门)安全管理不力,对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和遵章守规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上海铁路局有关负责人在事故抢险救援中指挥不妥当、处置不周全,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2)车务系统的问题。
一是调度所行车管理、应急处置不力。调度所列车调度员虽然不知道信号升级的情况,但未进一步了解电务人员维修下行三接近“红光带”情况和工务人员检查线路情况,未及时了解前行D3115次列车在下行三接近运行的详细情况,没有及时提醒D301次列车司机注意运行,违反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高速铁路调度暂行规则》的有关规定;调度所值班负责人对有可能影响行车安全的突发情况处置不及时、处置措施不得力,对列车调度员没有及时提醒D301次列车司机的问题监控检查不力。
二是宁波车务段温州南站职工岗位责任制不落实,行车组织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温州南站值班员在发现D3212发车时上行出站信号机故障关闭、发现CTC 终端显示与现场轨道电路占用状态不符等设备故障情况后,虽然不知道信号升级的情况,但未严格执行《上海铁路局行车簿填记标准》和《车机联控作业》的有关规定,没有及时与D301次列车执行车机联控;车站盯岗负责人在车站转为非常站控后,没有提醒行车室值班人员及时与区间运行列车有效执行车机联控。
三是宁波车务段对本单位和所属车站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及行车业务工作指导不到位,对温州南站执行车机联控作业规章、制度、标准的情况监督检查不力。
四是运输处对调度所执行有关调度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标准情况监督、检查、指导不力,对车务系统专业监督、检查不到位。
(3)电务系统的问题。
一是杭州电务段温州车间和瓯海工区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组织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力。电务值班人员虽然不知道信号升级的情况,但没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和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得知出现轨道电路故障后,未对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三接近、温州南站至瓯海站上行一离去轨道电路故障登记停用即进行检查确认,未经登记联系就对除5829AG之外的轨道电路设备进行插拔更换,违反了《铁路信号维护规则》的有关规定;现场值班负责人对应急值守人员的违规行为未及时制止。
二是杭州电务段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设备故障应急管理不力,对电务值班人员遵章守纪情况监管不到位。
三是电务处对电务系统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设备故障应急管理责任和措施不落实,对电务值班人员遵章守纪情况和应急处置工作监督检查不力。
(4)工务系统的问题。
温州南线路工区有关人员未按照《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0-250km/h部分)的规定,向列车调度员申请上道检查的调度命令,擅自打开防护网通道门上道检查作业,属于违规作业行为。
篇2:动车事故逃生技巧
动车事故逃生技巧
当发生火灾后,首先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切勿盲目跳车。立即按动火灾报警按钮、紧急制动按钮。先尝试将现有明火扑灭,如果发现火势太大,应利用随身携带的手帕、餐巾纸、衣物等用品堵住口鼻、遮住裸露皮肤,有水或饮料请将手帕、餐巾纸、衣物等用品浸湿使用。必须顺列车运行方向撤离,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列车在运行中火势是向后部车厢蔓延的。
紧急逃生窗。
每节车厢中有4个紧急逃生窗(有红点的玻璃窗),旁边配备了安全锤。紧急使用时握住紧急破窗锤把手,敲击紧急逃生窗红色圆圈提示位置,出口的玻璃有特殊涂料,可以避免敲碎的时候四处溅射和尖角伤人,而且只会向车厢外侧方向倾倒碎裂。紧急时可用高跟鞋的鞋跟尖锐部分或其他尖锐坚固的物品。离开时大件物品行李一定要留在车上。必须下车时,要注意周边是否有危险存在,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防护网。
动车组列车为防车门故障无法关闭时,配备了防护网。遇到有列车运行或停留,且车门悬挂防护网时,旅客应呆在车厢内,不要靠近车门,以防跌落。
紧急制动阀。
在列车发生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况下,可将紧急制动阀向外、向下拉动,司机和乘务员室显示屏会立马显示报警信息,进行处理。紧急制动阀装在动车司机室,客室内若发生紧急情况,旅客可拉动紧急制动手把,实施紧急制动。
安全渡板。
主要用于将旅客从故障动车组转移至相邻线路的动车组。动车组在轨道上停稳后,启动车门,将安全渡板搭在两列列车对应车门之间,确认架设稳固后由专人进行防护。列车长马上通过广播让乘务人员疏导旅客换乘,通过安全渡板快速通过。
卫生间SOS按钮。
当旅客在卫生间(包括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内发生突发情况时,可以按下SOS按钮求救。很多人错把SOS钮当冲水按钮。千万要记得看标识。
应急梯。
动车组列车配备应急梯,用于列车出现特殊情况停靠于非站台处,旅客可以从动车组转移到地面上。使用应急梯时,旅客应该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排队有序通行。旅客若挤在动车组门口则易发生踩踏等事件。
防火隔断门。
列车一旦发生火灾时,旅客可手动操作门板侧面拉手把隔断门拉出,将相邻的两节车厢隔断。避免浓烟呛到其他车厢的旅客,也能集中区域扑灭火苗。
以上就是动车发生意外的.逃生技巧,重点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发生事故后一定要镇定、冷静才能做出最明智的急救措施。应该马上趴下来,抓住牢固的物体,以防被其他硬物击伤,最好的位置是在过道上面,方便逃离,又预防被车的冲击力抛动受伤。
篇3:动车发生紧急事故时如何逃生
动车发生紧急事故时如何逃生
一、发生事故时,应该马上趴下来,抓住牢固的物体,以防被其他硬物击伤,最好的位置是在过道上面,方便逃离,也可以预防被车的冲击力抛动受伤。
人在座位上:如果火车发生倾斜、摇动、侧翻,而且时间允许时,应该这样做:平躺在地上,面朝下,手抱后脖颈,等候事故发生后,再采取相应的逃生措施。
人在走道里:发生撞击时,让自己倒在地上,背部贴地,脚朝火车头的方向;双手抱在脑后;脚顶住任何坚实的东西,膝盖弯曲。
人在卫生间里:发生撞击时,如果有时间反应,坐在地上,背对着车头的方向。膝盖弯曲,手放在脑后抱着,尽力支撑住身体。
二、发生事故的时候一定要低下头,把下巴紧贴在胸前,以防止头部受伤。
三、动车经过剧烈颠簸、碰撞,停止不动后,这时应迅速活动自己的肢体,如有受伤先进行自救。车停下来后,车厢很可能起火,不要贸然在原地停留观察,应该打碎玻璃逃离车厢。
四、发生事故逃生时,用锤尖敲击车窗4个角的任意一个角近窗框位置,尤其是上方边缘最中间的地方,钢化玻璃砸中间是没有用的。手持救生锤,以90度方向锤敲玻璃,如果是带胶层的玻璃,一般情况下不会一次性砸破,在砸碎4:动车事故时基本逃生自救攻略
动车事故时基本逃生自救攻略
火车失事前通常没有什么迹象,但是乘客会感觉到急刹车,首先应利用这短短的几秒钟改变成比较安全的坐姿:
1、远离车门,甚至可以趴下。抓住牢固的物体,以防被抛出车厢。
2、低下头,下巴紧贴胸前,以防颈部受伤。
3、如果座位不靠近门窗,可保持不动,若接近门窗,则应尽快离开。
4、火车出轨向前冲时,不要尝试跳车。
5、火车停下来后,观察周围的环境如何,不要在火车周围徘徊,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6、列车在运行时遇到停电,乘客千万不可扒门离开车厢进入隧道,即使全部停电后,列车上还可维持45分钟到1小时的应急通风。
7、火车突然发生碰撞时可以借鉴航空中的做法,上身尽量向前倾,胸部紧靠膝盖,头靠在前排座位椅背上,双手置于头顶,手掌重叠在一起,前臂贴在脸颊上,这样的姿势在碰撞时能尽可能让自己减少伤害。
利用车厢过道逃
旅客列车每节车厢内都有一条长约20米、宽约80厘米的人行通道,车厢两头有通往相邻车厢的手动门或自动门,若火车发生意外引发火灾时,这些通道是被困人员利用的主要逃生通道。被困人员应尽快利用车厢两头的通道,有秩序地逃离火灾现场。
逃生时如遇到拥挤人群时选择到人群边缘,若不慎被推倒时应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不慎倒地时,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侧躺在地(见图)。在拥挤人群中,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以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
不慎被推倒后应对方法
砸玻璃敲碎动车车窗要敲4个角
有乘客反映列车的玻璃无法用安全锤敲破。对此,动车组福州机务段一动车司机告诉记者,动车车窗是由双层钢化玻璃制成的,中间还夹有PVC膜,不掌握一些技巧,不容易砸碎。一些旅客往往会敲击玻璃的中间部位,但那是最结实的地方,应该用安全锤的尖角击玻璃的四个角,玻璃会出现裂痕,再用安全锤的钝角继续敲击4个角,玻璃会出现更大的裂痕,然后再用脚猛力把玻璃踹碎。
若安全锤不在,该动车司机说,可以用女生的高跟鞋细鞋跟敲击,钥匙和皮带扣也可以,但是不太好用力。实在没有这些器具,可以两人抬着行李箱,猛力撞击玻璃的四角。
他提醒大家,动车上并非每块玻璃都可以砸碎,要砸安全锤旁的玻璃。一般情况下,动车上的安全锤位于列车车厢一头一尾的地方,左右各一把,共4把,也就是说,最好砸列车车厢一头一尾的4块玻璃。
现场急救衣服、报纸、笔都能成为急救品
意外发生后,难免受伤,比如出血、骨折。在发病前几分钟和发病后十几分钟,是抢救危重伤病员最重要时刻,医学上称为“救命的黄金时刻”。为此,昨日,记者特地采访了福州市红十字会急救培训老师吴金祝,他教我们用身边的物件急救。
他说,出现意外后,先判断病人意识是否清醒,可以高声呼喊:“喂,您怎么啦?”拍拍病人面颊或双肩,若其意识清醒,一般就有心跳和呼吸,问题就不大。然后马上拨打120或者呼救。
有心跳和呼吸,再判断是否有失血,然后判断是否有骨折,按照先急后缓原则处理伤情。
失血:用衣服布条包扎
在意外情况下受伤,四肢容易动脉大出血没,有止血带情况下,可用丝巾、毛巾、鞋带、衣服布条止血。
吴金祝说,上肢出血时,布条应该绑在上臂上1/3处,下肢出血应该绑在大腿中、下1/3交界处。以上肢出血为例,可以用布条围绕上臂上1/3处,缠绕几圈,用笔或者木枝等绞紧,要让手臂摸不到脉搏;然后再用另一条细布条或者鞋带绑紧。原则上,每小时要放松1次,放松时间为1—2分钟,免得肌肉因长期缺血坏死。
无呼吸:按压30次,吹气2口
若发现病人无呼吸,应该帮助其打开气道,然后捏住患者鼻子并用你的嘴盖住患者的嘴进行吹气,吹到你看到患者胸部隆起,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如仍无呼吸,就要胸腔按压。首先要找准心脏的位置,沿伤病员一侧肋弓向上滑行至两侧肋弓交界处,再往上两指头的位置就是心脏,然后以100次/分钟的速度下压30次,吹气2口,做5个循环后,可以观察一下伤病员的呼吸和脉搏。若心脏自动发出恢复跳动声音、瞳孔由原来的散大自动缩小恢复正常,说明人被救活了。
骨折:用报纸、杂志来固定
坠落很有可能出现骨折,比如四肢骨折、颈椎骨折、腰椎骨折等。发病伤员骨折,应先固定,后移动。前两者可用报纸、杂志、小木板固定,后者需要用门板或者木板等硬担架。
吴金祝说,四肢骨折可以用杂志或书本卷曲后裹在骨折处,再用布条或者毛巾捆扎好。杂志或书本长度要超过肘关节。
若颈椎骨折,可把报纸或者厚的浴巾,折叠成15厘米宽,垫在下巴下,绕脖颈一周,用布条捆扎好。
若是腰椎骨折,要把病人移至硬的担架上。
动车发生紧急事故时请这样逃生
一、发生事故时,应该马上趴下来,抓住牢固的物体,以防被其他硬物击伤,最好的位置是在过道上面,方便逃离,也可以预防被车的冲击力抛动受伤。
人在座位上:如果火车发生倾斜、摇动、侧翻,而且时间允许时,应该这样做:平躺在地上,面朝下,手抱后脖颈,等候事故发生后,再采取相应的逃生措施。
人在走道里:发生撞击时,让自己倒在地上,背部贴地,脚朝火车头的方向;双手抱在脑后;脚顶住任何坚实的东西,膝盖弯曲。
人在卫生间里:发生撞击时,如果有时间反应,坐在地上,背对着车头的方向。膝盖弯曲,手放在脑后抱着,尽力支撑住身体。
二、发生事故的时候一定要低下头,把下巴紧贴在胸前,以防止头部受伤。
三、动车经过剧烈颠簸、碰撞,停止不动后,这时应迅速活动自己的肢体,如有受伤先进行自救。车停下来后,车厢很可能起火,不要贸然在原地停留观察,应该打碎玻璃逃离车厢。
四、发生事故逃生时,用锤尖敲击车窗4个角的任意一个角近窗框位置,尤其是上方边缘最中间的地方,钢化玻璃砸中间是没有用的。手持救生锤,以90度方向锤敲玻璃,如果是带胶层的玻璃,一般情况下不会一次性砸破,在砸碎第一层玻璃后,再向下拉一下,将夹胶膜拉破才行;紧急时可用高跟鞋的鞋跟尖锐部分或其他尖锐坚固的物品。
五、如果发生火灾,首先要冷静,切勿盲目跳车,否则无异于自杀。先尝试将现有明火扑灭,如果发现火势太大,应利用随身携带的手帕、餐巾纸、衣物等用品堵住口鼻、遮住裸露皮肤,用水或饮料请将手帕、餐巾纸、衣物等用品浸湿使用。必须顺列车运行方向撤离,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列车在运行中火势是向后部车厢蔓延的。
动车发生意外的逃生法
紧急逃生窗。每节车厢中有4个紧急逃生窗(有红点的玻璃窗),旁边配备了安全锤。当出现意外的时候,乘客可以很快疏散。紧急使用时握住紧急破窗锤把手,敲击紧急逃生窗红色圆圈提示位置,出口的玻璃有特殊涂料,可以避免敲碎的时候四处溅射和尖角伤人,而且只会向车厢外侧方向倾倒碎裂。
紧急制动阀。在列车发生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况下,可将紧急制动阀向外、向下拉动,司机和乘务员室显示屏会立马显示报警信息,进行处理。紧急制动阀装在动车司机室,客室内若发生紧急情况,旅客可拉动紧急制动手把,实施紧急制动。
防护网。动车组列车为防车门故障无法关闭时,配备了防护网。遇到有列车运行或停留,且车门悬挂防护网时,旅客应呆在车厢内,不要靠近车门,以防跌落。
火灾报警按钮、紧急制动按钮。动车组内每节车厢两感应式内端上方各设有一个火灾报警按钮,一个紧急制动按钮。按下按钮,司机室和乘务员室的显示屏会立马显示报警信息,且蜂鸣器报警。在不涉及安全的情况下,旅客还是不要随意按动。
应急梯。动车组列车配备应急梯,用于列车出现特殊情况停靠于非站台处,旅客可以从动车组转移到地面上。使用应急梯时,旅客应该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排队有序通行。旅客若挤在动车组门口则易发生踩踏等事件。
安全渡板。主要用于将旅客从故障动车组转移至相邻线路的动车组。动车组在轨道上停稳后,启动车门,将安全渡板搭在两列列车对应车门之间,确认架设稳固后由专人进行防护。列车长马上通过广播让乘务人员疏导旅客换乘,通过安全渡板快速通过。
防火隔断门。列车一旦发生火灾时,旅客可手动操作门板侧面拉手把隔断门拉出,将相邻的两节车厢隔断。避免浓烟呛到其他车厢的旅客,也能集中区域扑灭火苗。
卫生间SOS按钮。当旅客在卫生间(包括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内发生突发情况时,可以按下SOS按钮求救。很多人错把SOS钮当冲水按钮。千万要记得看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