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精选6篇)
2.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交响乐之父——海顿
炸 药之父——诺贝尔
活字印刷术之父——毕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产
世界光纤之父——高锟
飞机之父——莱克兄弟
中国原 子 弹之父——钱三强
两弹元勋——邓稼先
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3.反映人物良好品行的成语:精忠报国;碧血丹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公无私;克己奉公。
4.表达思念之情的古诗名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詹天佑》
1.《詹天佑》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者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长200公里, 是联接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3.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事迹,修筑京张铁路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依次写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事,赞扬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
4.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八达岭:中部凿井法。青龙桥路段:设计“人”字形线路。
5.赞美詹天佑的四字词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吃苦耐劳、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技术精湛。
6.赞美詹天佑的片段:
你的成功给了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你的努力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你的杰作将永远保存,你的精神将永远流传。我们永远不会忘了你——詹天佑。
《鞋匠的儿子》
1.《鞋匠的儿子》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2.林肯:美国伟大的民 主主义政治家,被公认为美国历最伟大的总统,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由于林肯在美国历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3.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国家总统,靠的是他超人的智慧、杰出的才华、宽容大度和谦逊的人格魅力。
4.课文3:六年级上册语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 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1、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句子从两个方面述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如此多的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我”向来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因为“我” 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 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2、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 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 “我”读书太马虎。
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 特点。
2、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个句子用比喻——暗喻的手法,抨击旧社会的黑暗和对鲁迅先生的迫害。
意思是: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人民失去了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到反动派的迫害,人民的革命斗争处处遭到反动派的镇压。表现了鲁迅先生恢谐幽默的性格 和乐观主义精神。
3、本课五个小标题依次是: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一面》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 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课文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 这六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的人》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 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 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 有价值的人。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 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 马。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 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 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 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3、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 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 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 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 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 “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
活: 4: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乐谱
一个背包 一群海鸥
七、积累句型
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5:八年级语文上册6: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第22课《愚公移山》
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2.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 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 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 以:凭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连……都…… 损:削减 丘:土堆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扛 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 叩:敲,凿 15、始龀 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 节:季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心:思想 固:顽固 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背
3、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4、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 指:古义: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 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古义:扛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 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0、惧其不已也 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 陇断:古义:山冈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苦:古义:愁,担心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
5、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 面:名作动,面向,面对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形作动,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作状,用箕畚装(土石)
6、一词多义
1、方:(1)方七百里(面积)(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3)方欲行(将要)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2)穷凶极恶(极端)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
4、许:(1)杂然相许(赞同)(2)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
(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
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3)政通人和(顺利)(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5)通计一舟(全,整个)
7、理解性填空
1、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其家人“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用原文回答)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8、重点语句翻译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样呢?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译文:用箕畚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译文:他苦于山北道路的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9、课文内容理解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2、“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1)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
(2)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
(3)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
(4)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4、鲜明的人物形象:
愚公(他大智若愚,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对克服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智者形象。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无所作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