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完整版(精选6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2: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完整版

       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完整版

       目录

       3:的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2023最新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4: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办法

       

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最新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家庭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家庭法(草案)全文

       第一章 通则

       第一条【调整范围】

       本法是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婚姻家庭法调整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及其他近亲属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二条【婚姻自由】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缔结婚姻和解除婚姻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第三条【一夫一妻】

       任何人不得同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配偶。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同居。

       第四条【男女平等】

       男女在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中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

       家庭成员在享有民事权利时,不应受到任何基于性别的差别对待。

       第五条 【弱者利益保护】

       妇女、儿童、老人的婚姻家庭权利受国家特别保护。在处理涉及儿童的家庭事务时,应当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首要考虑。

       收养应当有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遵循平等、自愿、合法原则。

       禁止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禁止借收养之名买卖儿童。

       第六条 【善良风俗】

       维护善良风俗,提倡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本法有规定的,适用本法;本法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婚姻习俗,但不得违背善良风俗。

       第二章 亲属

       第七条【定义】

       亲属是自然人之间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发生的身份关系。

       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姻亲。

       第八条 【配偶】

       男女因结婚互称配偶。配偶关系因一方死亡、双方离婚、婚姻被依法撤销而终止。

       第九条【血亲】

       血亲是因自然的血缘联系或因法律拟制的扶养关系而产生的亲属关系。

       自然血亲关系因出生而发生,因死亡而终止;拟制血亲关系因收养或者继父母与继子女形成扶养关系而发生,因一方死亡或者养、继父母子女关系依法解除而终止。

       第十条【血亲的亲等】

       亲等,是表示血亲间血缘联系远近的单位。亲等的计算方法:

       (一)直系血亲的亲等,从己身上数或者下数,以其间的世数而定,一世代为一亲等。

       (二)旁系血亲的亲等,从己身数至双方同源的直系血亲,再从同源的直系血亲数至计算亲等的对方,一世代为一亲等。

       第十一条【姻亲】

       姻亲是以血亲的婚姻为中介形成的亲属。姻亲包括:

       (一)血亲的配偶。如儿媳、女婿;兄嫂、弟媳、姐妹夫等;

       (二)配偶的血亲。如岳父母、公婆等。

       姻亲关系因作为中介的婚姻当事人离婚或者婚姻被依法撤销而终止。婚姻当事人一方死亡后,姻亲关系是否终止,由双方商定。

       姻亲的亲等,依己身与血亲的亲等,或者从配偶与其血亲的亲等。

       第十二条 【近亲属】

       下列亲属为近亲属:

       (一)配偶;

       (二)四亲等内的直系血亲;

       (三)四亲等内的旁系血亲。

       同居一家共同生活的直系姻亲,在扶养关系上视同近亲属。

       第十三条 【亲属的法律效力】

       亲属之间有关禁婚、扶养、监护等婚姻家庭法上的权利义务,适用本法规定。

       亲属在其它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依照其他法律的规定。但其他法律规定与本法规定抵触的,适用本法。

       第三章 结婚

       第一节 结婚的条件和程序

       第十四条【结婚能力】

       自然人均具有结婚的权利能力。

       自然人达到法定婚龄并符合本节规定的其他条件,始得结婚。

       第十五条 【合意】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者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十六条 【结婚年龄】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十七条 【禁止重婚】

       无配偶者,始得结婚。

       一人不得同时与两个以上的人结婚。

       第十八条 【禁止结婚的亲属】

       有下列亲属关系之一者,相互间不得结婚:

       (一)四亲等以内的直系血亲;

       (二)四亲等以内的旁系血亲;

       (三)四亲等以内的直系姻亲。

       拟制直系血亲间的收养、扶养关系终止后,亦不得结婚;但养子女与收养方的旁系血亲辈份相同者不在此限。

       第十九条【不宜结婚的疾病】

       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疾病的人,应当根据婚前医学检查医师的建议,决定是否结婚。

       第二十条 【结婚登记】

       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

       第二十一条 【事实婚姻】

       男女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其相互关系为事实婚姻关系。

       事实婚姻关系,符合本章各项结婚实质要件的,可以补办结婚登记,成为有效婚姻。

       第二节 婚姻的无效与撤销

       第二十二条 【婚姻的无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存在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婚姻当事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确认婚姻无效。

       第二十三条 【婚姻无效的后果】

       被确认无效的婚姻自始不具有法律拘束力,当事人之间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当事人同居期间所得财产,准用本法关于公同共有的规定,但有证据证明为一方所有的除外。人民法院分割当事人同居期间财产时,应当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

       当事人同居期间所生子女的权益问题,适用本编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 【婚姻的撤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一)因欺诈、胁迫而结婚;

       (二)结婚时一方未达到法定婚龄;

       (三)结婚时一方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的疾病。

       第二十五条 【撤销权人】

       (一)因欺诈、胁迫结婚的,受到欺诈、胁迫的一方享有撤销权;

       (二)早婚的,双方享有撤销权;

       第二十六条 【撤销权的消灭】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因欺诈、胁迫结婚的,撤销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六个月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该期间从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计算。

       (二)早婚的撤销权人已达到法定婚龄的。

       (三)撤销权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的。

       第二十七条 【婚姻撤销的效力】

       婚姻被撤销的,从撤销之日起婚姻关系消灭。

       第二十八条 【离婚规定的准用】

       可撤销婚姻被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后,当事人间财产分割,子女监护、扶养和教育,准用本法第五章第三节和第四节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 【损害赔偿】

       因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而受到损害的无过错一方,有权向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

       第四章 夫妻关系

       第一节 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条 【地位平等】

       夫妻互为配偶,在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中地位平等。(参人大版)

       第三十一条【婚姻居所】

       婚姻居所由夫妻双方共同决定。

       夫妻一方自愿成为对方家庭成员的,以对方的居所为婚姻居所。

       第三十二条【人身自由】

       夫妻双方均有选择职业、接受教育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自由,一方不得对他方加以限制或者干涉。

       第三十三条【生育权】

       夫妻双方平等地享有生育子女的权利。妻有权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第三十四条【家事代理权】

       在日常家庭事务范围内,夫妻互为代理人。

       夫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司法解释一第17条)

       夫妻一方滥用此项代理权时,他方可予以限制,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三十五条【扶养、扶助与维持家庭生活的义务】

       夫妻应当相互扶养、相互扶助,按各自能力,共同承担维持家庭生活的义务。

       第三十六条【对未成年子女的照顾权】

       夫妻平等享有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扶养、教育、监护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七条【遗产继承权】

       夫妻享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第二节 夫妻财产制

       第一目 法定夫妻财产制

       第三十八条【适用的原则】

       夫妻双方没有订立财产约定,且不存在依法适用非常财产制情形的,应当适用法定夫妻财产制。

       第三十九条【婚后所得共同制】

       法定夫妻财产制,实行婚后所得共同制。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所得的财产及权利,以及一方婚前财产的孳息,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夫妻另有约定外,属于夫妻双方共同共有。

       第四十条【共有财产范围与推定】

       下列财产,为夫妻共同共有:

       (一)工资、奖金及其他收入;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及其收益;

       (四)双方共同继承或者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

       (五)婚前财产在婚后的孳息;

       (六)不属于本法第四十二规定情形的其他财产。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取得的财产,不能证明为夫妻一方所有的,应推定为夫妻共有财产。

       第四十一条【共有财产的享有】

       夫妻对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管理权、使用权和处分权。

       第四十二条【特有财产】

       特有财产,是指夫妻一方婚前或者婚后依法取得的享有完全所有权的财产及权利。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所有:

       (一)婚前财产;

       (二)依法属于一方所有的具有人身专属性的财产,如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人身保险金、复员转业费等。

       (三)一方继承或者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衣物及其他生活用品;

       (五)一方从事职业必需的专用物品,但用夫妻共同财产购置且价值较大的除外;

       (六)其他应当归一方所有的财产。

       夫妻可以在婚前或者婚后,约定一定的财产为夫妻一方所有。

       第四十三条【特有财产的享有】

       夫妻对各自所有的特有财产,享有完全的所有权。但作为婚姻居所及基本条件的房屋等财产,所有权人不得自由处分。

       第二目 约定财产制

       第四十四条【夫妻财产制契约的内容】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编有关共同财产和特有财产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订立的时间】

       夫妻有关财产制的约定,可以在婚前订立,也可以在婚后订立。

       第四十六条【方式和登记】

       夫妻财产制契约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且在结婚登记时,一并登记于婚姻登记档案。

       婚后订立财产制契约的,应当到原婚姻登记机关办理财产制契约登记。

       第四十七条【有效条件】

       夫妻双方订立、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制契约,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结婚的行为能力;

       (二)亲自订立,变更或者撤销,不得由他人代理;

       (三)意思表示真实;

       (四)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善良风俗。

       第四十八条【效力】

       婚前订立的夫妻财产制契约,自婚姻关系成立时起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婚后订立的夫妻财产制契约,自依法成立时起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夫妻财产制契约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四十九条【变更与解除】

       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解除财产制契约。

       夫妻财产制契约的变更、解除,未向原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变更、解除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三目 非常夫妻财产制

       第五十条 【非常夫妻财产制】

       法定事由出现时,依法律规定或者经法院宣告,夫妻共同财产制变更为分别财产制。

       第五十一条【当然的非常财产制】

       夫妻一方受破产宣告时,其财产关系适用分别财产制。

       第五十二条【宣告的非常财产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夫妻一方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宣告解除原共同财产制,实行分别财产制:

       (一)夫妻一方的财产不足清偿个人债务,或者其在共同财产中的应有部分已被扣押;

       (二)夫妻一方的行为危害他方利益或者妨害婚姻共同生活;

       (三)夫妻一方拒绝向他方报告其收入、财产及债务或者共同财产状况;

       (四)夫妻双方因感情不和连续分居一年以上;

       (五)继续实行共同财产制,将使夫妻一方利益受到严重侵害的其他事由。

       在第(一)项情形,除夫妻另一方外,债权人也有权申请撤销共同财产制,宣告实行非常财产制。

       当事人应当依据人民法院宣告解除原共同财产制,实行分别财产制的判决,向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第五十三条 【共同财产制的恢复】

       改采分别财产制的法定事由消除后,经夫妻一方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宣告恢复原共同财产制。

       当事人应当依据人民法院宣告恢复原共同财产制的判决,向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第五章 离婚

       第一节 登记离婚

       第五十四条【登记离婚的定义】

       登记离婚,是指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合意离婚,符合法定条件,而由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的离婚方式。

       第五十五条【登记离婚的条件】

       夫妻双方合意离婚,符合下列条件的,适用登记离婚程序:

       (一)双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双方离婚的意思表示真实;

       (三)婚姻关系为合法缔结;

       (四)双方已经就离婚后的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清偿、对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一方的经济帮助,以及对一方家务劳动补偿等达成书面协议;

       (五)协议内容有利于保护妻和子女的合法权益,并不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

       第五十六条【离婚登记的程序】

       要求离婚登记的夫妻双方必须持法律、法规规定的文件,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离婚申请。

       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在审查期间内审查双方是否符合登记离婚条件,经审查符合登记离婚条件的,应于审查期间届满后予以登记,向双方签发离婚证,并注销结婚证。

       前款审查期间为一个月,从婚姻登记机关受理离婚申请之次日起算。

       审查期间内,当事人双方均有权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审查期间届满后的一个月内,当事人双方未请求婚姻登记机关签发离婚证的,视同双方撤回离婚申请。

       第五十七条【离婚登记的效力】

       当事人双方从婚姻登记机关签发离婚证之日起,解除夫妻关系。

       第五十八条【离婚协议书的变更】

       登记离婚生效后,当事人双方就变更子女的监护与扶养,或者财产的处理等事项达成协议的,应当签订协议书,到原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离婚协议有关子女监护与扶养,或者财产分割内容得,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当事人一方不按照离婚协议书履行义务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或者提起民事诉讼。

       第二节 诉讼离婚

       第五十九条【诉讼离婚的定义】

       诉讼离婚,是指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一方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由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判的离婚方式。

       第六十条【调解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

       经调解夫妻双方和好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准予原告撤诉;经调解夫妻双方达成离婚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离婚调解书。离婚调解书与离婚判决书具有同等效力。

       调解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作出准予离婚或者不准予离婚的判决。

       第六十一条【准予离婚的标准】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查明有下列情形之一,致夫妻关系不可挽回地破裂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一方被依法宣告失踪;

       (二)患有严重精神病或者传染病经治不愈;

       (三)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或者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分居满一年;

       (四)重婚或者与婚外异性同居;

       (五)对一方或者其他家庭成员实施暴力、虐待或者遗弃;

       (六)有赌博、吸毒等违法行为,屡教不改;

       (七)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

       (八)其他导致夫妻关系不可挽回地破裂的情形。

       第六十二条【抗辩理由】

       离婚对一方当事人或其子女将造成极其严重损害,而暂缓离婚有益于防止或减轻这种伤害的,人民法院可以中止离婚诉讼。

       (参德国民法典第1568条【苛刻条款】:“在特殊情况下,为保护未成年子女利益,或者为保护拒绝离婚的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如罹患严重疾病),即使婚姻破裂,也应当继续维持婚姻关系。”)

       第六十三条【离婚诉权的限制】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第六十四条【复婚登记】

       离婚后,男女双方自愿恢复夫妻关系的,应当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复婚登记。

       第三节 离婚后子女的监护,扶养和教育

       第六十五条【离婚后的亲子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监护,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父母离婚后对子女仍有监护、照顾、扶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十六条【离婚后的子女监护】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随母亲生活为原则。

       两周岁以上子女的直接扶养,由双方协商决定;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具体情况,按照未成年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判决。

       第六十六条【子女利益最大化的审酌因素】(参台湾民法第1055条之一)

       人民法院在确定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时,应当综合考虑下列因素,做出有利于子女利益最大化的裁判:

       (一)子女的年龄、性别、人数及健康状况;

       (二)子女本人的意愿和人格发展的需要;

       (三)父母的年龄、职业、品行、健康状况、经济能力及生活状况;

       (四)父母保护教养子女的意愿与态度;

       (五)父母子女间或未成年子女与其它共同生活者之间的感情状况。

       第六十七条【子女扶养教育费的给付】

       离婚后,不担任子女监护人的一方,应当负担子女扶养教育费的一部或者全部,给付费用的数额,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人民法院对子女扶养教育费数额的确定,应当考虑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必要时,子女可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第六十八条【给付方式和期限】

       子女扶养教育费应当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给付期限,一般到子女满十八周岁为止。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子女,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以停止给付扶养教育费。

       对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成年子女,父母有给付能力的,应负担必要的扶养教育费。

       第六十九条【探望权】

       离婚后,不担任子女监护人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其他近亲属有权与该儿童会面交往,但以有利其身心健康为前提。

       第七十条【探望权中止的事由】

       探望权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子女、直接扶养子女的父或母以及子女的其他法定监护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中止其探望权:

       (一)患有影响子女身体健康的疾病;

       (二)有赌博、吸毒或者酗酒等恶习;

       (三)拒付子女扶养教育费;

       (四)对子女有性侵犯或其它暴力行为;

       (五)教唆、引诱子女实施违法行为;

       探望权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依法恢复该方探望子女的权利。

       第七十一条【探望权的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对拒不执行有关探望子女或者中止探望权行使的判决和裁定的当事人,可以采取拘留、罚款等民事强制措施。

       第四节 离婚财产分割与救济

       第七十二条【共同财产分割原则】

       夫妻财产关系因双方离婚而终止。共同财产的分割,一般应当均等。双方有争议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以照顾女方、子女监护方以及无过错方原则判决。

       第七十三条【共同债务清偿】

       夫妻为共同生活、共同经营和履行法定扶养义务所负的债务,是共同债务。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以共同财产清偿;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以双方各自财产均等偿还;发生争议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七十四条【离婚经济帮助】

       一方生活水平因离婚明显下降的,离婚时有权要求另一方予以适当经济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七十五条【家务劳动补偿】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因扶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家务劳动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经济补偿。

       第七十六条【共同财产的隐藏、转移、变卖、毁损】

       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离婚后,另一方发现一方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第六章 父母子女关系

       第一节 父母与亲生子女

       第七十七条 【亲子关系的推定(一)】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胎或者出生的子女,以其母亲的丈夫为父亲。非婚同居期间受胎或者出生的子女,以与其母亲同居的男子为父亲。

       受胎期间为子女出生之前的第三百天到第一百八十天之间。

       第七十八条 【亲子关系的推定(二)】

       依法采用人工生殖技术生育的子女,以同意采取该方式生育子女的男女为父母。

       第七十九条 【亲子关系的推定(三)】

       数名男子均可被推定为子女的父亲时,依下列原则推定:

       (一)在母亲的丈夫与母亲非婚同居的男子之间,推定母亲的丈夫为子女的父亲;

       (二) 在子女出生时母亲的丈夫与受胎时母亲的丈夫之间,推定子女出生时母亲的丈夫为子女的父亲;

       (三)在子女出生时与母亲非婚同居的男子和受胎时与母亲非婚同居的男子之间,推定子女出生时与母亲非婚同居的男子为子女的父亲。

       第八十条 【亲子关系推定的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