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推荐6篇)
泰州市实验小学英语校本教材
Unit 1 A new building (姜建宇)
主要任务:谈论学校及游乐场设施
重点句型:there be 结构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
Unit 2 Joe’s living room 主要任务:谈论家庭设施
重点句型:there be 结构和方位介词
Unit 3 Can you read it? 波)
主要任务:谈论各自的能力
重点句型:Can you…? What can you do? 及常用课堂用语
Unit 4 Easter 玫)
主要任务:学会购物,了解西方节日文化 重点句型:Do you like…?
Unit 6 A telephone call 静)
主要任务:学会打电话,询问对方正在做的事
重点句型:现在进行时特殊疑问句What are you/is he/she doing?及回答
Unit 7 A picture book 芳)
主要任务:谈论课余活动
重点句型:现在进行时一般疑问句Are you/Is he/she…?及回答
Unit 8 Camping 谭 静)
(吴 (王素 (翟 (苏艳 (齐 (
莎)
主要任务:谈论野营旅行
重点句型:What do you have? What does he/she have?
Unit 9 Shapes (林 莉)
主要任务:谈论形状,介绍物品制作过程
重点句型:What shape is…? Show us how to…
篇2:初中国学校本教材
初中国学校本教材
初中国学校本教材前言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在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荣辱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有利于养成教育,符合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精神,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
根据中学生学的理解能力,我们有着对性的从《诗经》、《论语》、《孟子》、《庄子》、《晏子》等名篇中选取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精彩片段,利用国学课对学生进行讲解,赏析,是学生从思想道德方面受到启迪。
以校本课程为主要平台,结合其他课程的渗透、班会教育、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全校学生中积极开展国学教育,希望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诗经。二首》
一。鹿鸣之什·常棣
常棣之华1,鄂不韡韡2.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3,兄弟孔怀4.原隰裒矣5,兄弟求矣。脊令在原6,兄弟急难。每有良朋7,况也永叹8.兄弟阋于墙9,外御其务10.每有良朋,烝也无戎11.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12傧尔笾豆13,饮酒之饫14.兄弟既具15,和乐且孺16.妻子好合17,如鼓瑟琴。兄弟既翕18,和乐且湛19.宜尔室家20,乐尔妻帑21.是究是图22,亶其然乎23?
译文:
常棣花开朵朵,花儿光灿鲜明。凡今天下之人,莫如兄弟更亲。
遭遇死亡威胁,兄弟最为关心。丧命埋葬荒野,兄弟也会相寻。
鹡鸰困在原野,兄弟赶来救难。虽有良朋好友,安慰徒有长叹。
兄弟墙内相争,同心抗御外侮。每有良朋好友,遇难谁来帮助。
丧乱灾祸平息,生活安定宁静。此时同胞兄弟,不如朋友相亲。
摆上佳肴满桌,宴饮意足心欢。兄弟今日团聚,祥和欢乐温暖。
妻子情投意合,恰如琴瑟协奏。兄弟今日相会,祥和欢乐敦厚。
全家安然相处,妻儿快乐欢喜。请你深思熟虑,此话是否在理。
【解释】诗经?雅?小雅?
1.常棣:亦作棠棣、唐棣,即郁李,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食。
2.鄂:盛貌。不:语助词。韡(wěi)韡:鲜明貌。
3.威:通“畏”.
4.孔怀:最为思念、关怀。孔,很,最。
5.原隰(xí):原野。裒(póu):聚。
6.脊令:通作“鹡鸰”,一种水鸟。
7.每:虽。
8.永:长。
9.阋(xì):争吵。
10.御:抵抗。务:通“侮”.
11.烝:终久。戎:帮助。
12.友生:友人。
13.傧:陈列。笾(biān)、豆:祭祀或燕享时用来盛食物的器具。笾用竹制,豆用木制。
14.之:犹是。饫:满足。
15.具:同“俱”,聚集。
16.孺:相亲。
17.好合:相亲相爱。
18.翕(xì):聚合。
19.湛:深厚。
20.宜:和顺。
21.帑(nú):通“孥”,儿女。
22.究:深思。图:考虑。
23.亶(dǎn):信、确实。然:如此。
【简析】
这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为一篇主旨。不过诗篇对这一主题的阐发是多层次的:既有对“莫如兄弟”的歌唱;也有对“不如友生”的感叹;更有对“和乐且湛”的推崇和期望。
《常棣》是《诗经》中的名篇杰作,它不仅是中国诗史上最先歌唱兄弟友爱的诗作,也是情理相融富于理趣的明理典范
二。鹿鸣之什·伐木
伐木丁丁1,鸟鸣嘤嘤2.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3,犹求友声。矧伊人矣4,不求友生?神之听之5,终和且平6.
伐木许许7,酾酒有藇8!既有肥羜9,以速诸父10.
宁适不来11,微我弗顾12.於粲洒扫13,陈馈八簋14.既有肥牡15,以速诸舅16.宁适不来,微我有咎17.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18.笾豆有践19,兄弟无远。民之失德20,乾餱以愆21.有酒湑我22,无酒酤我23.坎坎鼓我24,蹲蹲舞我25.迨我暇矣26,饮此湑矣。
译文:诗经·雅·小雅·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
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解释】
1.丁(zhēnɡ)丁:砍树的声音。
2.嘤嘤:鸟叫的声音。
3.相:审视,端详。
4.矧(shěn):况且。伊:你。
5.听之:听到此事。
6.终……且……:既……又……
7.许(hǔ)许:砍伐树木的声音。
8.酾(shī):过滤。有藇:即“藇藇”,酒清澈透明的样子。
9.羜(zhù):小羊羔。
10.速:邀请。
11.宁:宁可。适:恰巧。
12.微:非。弗顾:不顾念。
13.於(wū):叹词。粲:光明的样子。埽:同“扫”.
14.陈:陈列。馈(kuì):食物。簋(ɡuǐ):盛放食物用的圆形器皿。
15.牡:雄畜,诗中指公羊。
16.诸舅:异姓亲友。
17.咎:过错。
18.有衍:即“衍衍”,满溢的样子。
19.笾(biān)豆:盛放食物用的两种器皿。践:陈列。
20.民:人。
21.乾餱(hóu):干粮。愆(qiān):过错。
22.湑(xǔ):滤酒。
23.酤:买酒。
24.坎坎:鼓声。
25.蹲蹲:舞姿。
26.迨(dài):等待。
【简析】
《毛诗序》云:“《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至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历代学者一般也都认为这是一首宴享诗。
综观全诗,理想——现实——理想,三重境界的转换,既生动地表达了顺人心、笃友情的愿望,又造成了诗歌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以意境的营造为手段的构思方法。此诗对友情的歌颂给后世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以致“嘤鸣”一词常被人用做朋友间同气相求或意气相投的比喻。
《论语。六则》
一
子贡曰:“如有博施①于民而能济众②,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③其犹病诸④。夫⑤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⑥,可谓仁之方也已。”
【解释】 ①施:(旧读shì),动词。 ②众:指众人。 ③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④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⑤夫:句首发语词。 ⑥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简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二
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③?”
【解释】 ①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②处:居住。③知:(zhì),同智。
【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简析】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三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③必于是。”
【解释】①恶乎:恶,(wū);恶乎,何处,怎样。②造次:仓促匆忙。③颠沛:颠沛流离。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简析】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四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②”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解释】 ①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②无违:不要违背。 ③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④御:驾驭马车。 ⑤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简析】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五
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解释】 ①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②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简析】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译文;
齐景公好射猎,叫烛邹主管禽鸟,然而这些禽鸟亡失了。于是景公发怒了,下令叫主管官吏杀了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一一指出,谴责之后再杀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召到景公面前谴责说:“烛邹!你给君王主管禽鸟而使禽鸟亡失了,这是3:校本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9月11日上午9:00——11:30,灵宝市的数学教师聚集在河滨小学,倾听了教研室教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与指导。薛艳云老师主要对小学四、五、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进行了分析,李夏蔚老师主要对小学一、二、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老师依据课标精神,准悟教材内涵,分析十分到位,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认为要用好、用活教材,首先要认真解读教材。下面是我在听两位老师在解读教材中的一些体会: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整编。新的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新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得出有关结论。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一方面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为我们教师指明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我们要把握特点,活用教材。新教材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活用教材。
通过教材分析的培训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要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数学课程的理念主要体现在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运用新学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灵活运用。结合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领学生贴近生活,走进自然,经历知识、能力形成的全过程。培养学习兴趣,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
总之,这次教材分析培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给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我将努力践行课标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灵活运用。结合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领学生贴近生活,走进自然,经历知识、能力形成的全过程。培养学习兴趣,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我将努力践行课标新理念。
篇4:校本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10月22日,人教版小学音乐新教材培训在县少年宫举办,参加培训人员为县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我也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为了让一线音乐教师更好的实施和使用新教材,县教育局研训中心特别邀请了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教研员欧阳涛为本次新教材培训进行讲解。
欧阳老师讲得细致、透彻,深入浅出,强调了新课标中的变化要点,针对新教材做了深入的分析和解答,并就新教材的几个教学案例与参加培训的教师们交流互动。通过此次培训让教师们快速、直观的学习并了解了新课标和新教材,及时跟上课改前进的步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整合与实践,更好的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服务。让大家感觉到新课程标准和以前的差别和优点,让大家明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紧紧地抓住新课标进行教学。
通过本次培训,我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利用培训的机会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学习与提高,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
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以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方面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篇5:暑假校本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暑假校本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我认为,做一名现代化不落伍的老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为人教师的重要内容。所以校本培训已成为我们教师每学年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学习活动,虽然只是课时量不多,但在每次学习中都使我们老师受益匪浅。
今年的校本培训,主要从观摩永威中学的课堂教学实例、学科经验交流以及学会试卷分析单个板块进行学习,我觉得很有意义。
先谈课堂教学实例的校本培训。且不说永威学校的教师素质如何,起码授课教师给我们展示的是一节常态课,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课文进行深入学习,充分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是十分重视语文素质培养的。6: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立足点
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立足点
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为目标,本文就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线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着力开发既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又能帮助学生长远发展的校本教材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作 者:朱磊娜 陈利军 单位:江苏省镇江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2023 ”"(7) 分类号:G71 关键词:校本教材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职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