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15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教学目标:

       1、会认“新、市、店、深、未”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初夏时节,田园生活的无限情趣。

       教学重点:会认5个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古诗使学生体会初夏时节,田园生活的无限情趣。

       教学过程:

       七、情景导入,激趣。

       八、范读古诗,激趣。

       九、粗读古诗,识字。

       5、自由读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的音。

       6、再读古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要求会认的生字做上记号。

       7、同座合作,互相读一读生字。

       8、反馈识字。

       读生字卡,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字,游戏识字,送生字宝宝回家。

       十、逐行读诗,品味。

       3、指导朗读1、2行。

       (7) 出示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8) 老师相机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9) 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成荫,多美的景色。

       (10) 谁能再读一读这两行诗?全班读。

       (11) 现在,你和诗人就在小路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

       4、指名朗读3、4行。

       (4)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3、4行。

       (5) 谁想把后两行连起来读一读?说一说。

       (6) “急走”、“追”是快速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而“无处寻”给我们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7) 再读这两行。

       3、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连起来读读吧!

       十一、诵读比赛,展示。

       5、分小组演读。

       6、小组代表展示。

       7、师生评议。

       8、全班齐背。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篇2: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春、走、冬、百、瓜、果、谷、北”8个字;会认“季、歌、唱、种、行、园、粮、食”10个字。认识偏旁春字头、折文。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一年四季中大自然及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从心底里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学习重难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二(4: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ai ei ui(5: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ai ei ui(6: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ie üe er(7: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an en in un ün(8: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an en in un ün(9: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书包(小韵文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说了什么?

       (1)学习第一句话。

       ①“宝贝”指什么?为什么称为“宝贝”?

       ②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句话。

       ①这句话讲了什么?

       ②学习“课”字。“课”是左右结构的字,上课要用语言来交流,所以是“言字旁”。

       ③这些是小书包里“宝贝”的代表,其实还有好多“宝贝”,我们没有说出来。你们能用书包里的其他宝贝来替换这句话吗?(给学生创造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3)学习第三句话。

       ①这句话说了什么?

       ②“静悄悄”是什么意思?(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那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是“静悄悄”的?

       预设:夜里静悄悄。大山里静悄悄。大人没回家,家里静悄悄。站队时要静悄悄。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句话。

       ①学习“早”字。出示图片,体会日出的时候就是早晨。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早”字。

       ②学习“校”字。“校”是左右结构的字,是形声字。

       ③这句话讲了什么?

       ④指导朗读。

       3.齐读韵文。

       4.做课间操。

       设计意图:通过随文识字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识字方法,采取多种方法朗读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创编体会用语文的乐趣,实现教学目标。

       三、实践操作,有序表达

       1.教师引言:小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是我们的好宝贝。你们会使用这些宝贝吗?

       2.说一说怎样削铅笔。引导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话。

       3.小组合作说一说怎样在桌面上摆放学习用品。引导学生用方位词。我把( )放在( )的( )边。

       4.汇报展示摆放的结果。

       设计意图:创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想说、能说、抢着说的意识,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语言文字的使用者。

       四、指导写字,认真细致

       1.学习书写“早”字。

       (1)引导学生观察“早”字在田字格中的大概位置。“日”字的字形略扁。“十”字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2)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一边看一边说笔画的名称:竖、横折、横、横、横、竖。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2.学习书写“书”字。

       (1)引导学生观察“书”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字的横折钩的“横”写在横中线上,左边略低,右边略高,竖写在竖中线上。

       (2)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一边看一边说笔画的名称,讲解书写规则:从上到下。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每一笔每一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讲解起笔、收笔和笔画的轻重、长短以及占格等情况,这样,学生的第一印象会比较深刻。教师示范和学生反复练习结合起来,才会写出美观大方的字来。

       五、布置作业

       1.读两遍课文。新学的生字读3遍。

       2.自己整理书包,收拾自己的书桌面。和家长介绍自己是怎样摆放的。

       设计意图:巩固识记生字,引导学生整体回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理、自主,与家人分享学习的快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以谜语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记字,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增添了快乐。以多种形式的阅读及扩词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0: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

       一、我爱积累

       1.导语:同学们,你们学过了哪些数字?让我们一起数一数。你们知道哪些带有数字的词语呢?(学生自由交流)汉字很丰富,不仅有带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带数字的七字成语呢!让我们一起去积累吧!

       2.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3.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试着认读七字成语。

       4.班内指名读词,教师正音。

       5.多种形式读成语,读中感悟,了解其含义。(教师领读、同桌赛读、班内抢读、开火车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指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它强调了春季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一日之计在于晨”意思是在早晨要做好一天的打算。比喻对要做的事应该及早地做出准备。也比喻要珍惜清晨的大好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意思是一寸时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比喻时间十分宝贵。“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思是一寸黄金也难以买到一寸光阴。形容时间非常宝贵,应当珍惜。

       6.比一比谁的记性好。引导学生背诵积累这四个成语。

       7.结合课外知识,比一比谁了解得多。

       8.运用:从教材中的七字成语中任选一个说一句话。

       9.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带数字的词语?(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或积累的其他带数字的词语。)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主旨是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日积月累”内容的教学都是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的。教学时,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充分地、多种形式地认读数字成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并适度拓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为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良好的语感打下了基础。让学生一课一感悟、一课一收获、一课一提高,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我爱读书

       1.导语:读书使人进步,读书让人快乐。让我们一起读书好吗?

       2.导读:我们一起读书得做到什么呢?

       3.学生讨论后明确:大家一起读书时,尽量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向他人请教问题时要小声。

       4.课件出示“和大人一起读”内容--《小松鼠找花生》。

       5.师生一起读。(教师也坐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拼读,一起感受读书的乐趣。)

       6.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后,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插图,交流读书心得。

       (1)过渡:静静地读书,美美地享受。这种感觉好吗?你从《小松鼠找花生》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也可以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2)学生自由交流读书的收获或感受。

       预设:

       生1:小松鼠很有耐心,一直在等待花生长大。

       生2:但是它不知道花生是长在地下的。

       生3:我知道了,要多观察才能得到结果。

       生4:我还知道土豆、红薯这些植物供我们吃的部分也长在泥土里。

       ……

       7.提出倡议并小结。希望同学们以后每天中午都能和老师静静地读书10分钟,吸取书中的精华,感受读书的乐趣。就要下课了,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点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小结,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读书的好处不言而喻。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创设师生一起读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和大人一起读书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小结,培养了他们做事有始有终的意识,激励了他们参与的兴趣。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童话形式讲授知识,是活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好方式。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营造游戏式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师通过“展示台”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了参与的乐趣,享受收获的快乐。通过“和大人一起读”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静静地读书的快乐。交流分享读书的收获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分享的快乐,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进入自主读书的行列中。

1: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anɡ enɡ inɡ onɡ(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创设“小兔采蘑菇”活动情境:出示情境图,上面画着美丽的树林,绿油油的草地上“长”了许多蘑菇,这些“蘑菇”后面写着含有后鼻韵母的音节,请学生戴上小白兔的头饰来采蘑菇,然后带领大家读。

       2.过渡:在这美丽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做运动呢!我们去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二、巩固拼读

       1.请看插图,说说图上都有谁呀?他们在干什么?你能用几句话说清楚吗?

       2.相机出示图中的音节和词语:游泳yóu yǒnɡ、骑自行车qí zì xínɡ chē、打乒乓球dǎ pīnɡ pānɡ qiú。

       3.你能读一读吗?

       (1)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拼读,开火车读,齐读。

       (3)你能试着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同桌之间练习说,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设计意图:利用插图辅助教学,叙述图中内容,找出音节,采用自由读、指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巩固拼音,给学生以足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车。这个生字你认识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记住呢?

       3.给这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

       4.你能用这个生字说一句话吗?和你的同桌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在学生拼读的基础上识字,注重扩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知识面,指导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使之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并形成能力,提高学习普通话的效率。

       四、学习儿歌

       1.谈话激趣:我们把汉语拼音全部学习完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借助拼音读更多的诗歌和故事啦!

       2.老师现在就有一首很有趣的儿歌,你想读吗?

       3.学习儿歌《两只羊》。

       (1)出示儿歌,学生找出认识的字母和音节,自己读一读。

       (2)学生看图听老师范读儿歌。

       (3)领读、齐读、表演读。(适当地加上活泼的动作)

       (4)小朋友,你从儿歌中读懂了什么呢?

       (5)引导思考:这两只小羊做得对不对?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认识生字:羊、走、也。

       (1)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吗?

       (2)给这几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

       (3)你能用这几个生字各说一句话吗?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借助拼音读儿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一谈读懂什么,有什么看法,让学生通过读,有所感悟和思考,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反思

       1.由扶到放,注重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不仅要注重知识与能力,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努力做到了能扶的扶,能放的放,采用了“先扶后放”逐步放手的方法,按照“发现-探究-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保持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品味到了成功的喜悦。

       2.学以致用,走向生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结束时,还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说说音节,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实践,这些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2: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对形近的复韵母能正确区分。(重点)

       2.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熟练认读。(重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汉语拼音儿歌,增强拼读能力,丰富语言积累。(重、难点)

       4.复习会写的生字,熟练掌握。

       5.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课前准备

       1.课件。(教师)

       2.实物投影仪。(教师)

       3.字母卡片。(学生)

       4.小组汇报单。(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孩子们,秋天到了,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生自由发言)

       2.同学们的想法可真不少,这节课,再次跟随老师去秋游吧!

       (播放音乐:《一同去郊游》)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将枯燥的拼音学习设计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秋游活动,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读读比比--激趣观察巧分类

       1.出示课件:郊外美丽的景象,蓝蓝的天空下,一群孩子有的在草地上追逐玩耍,有的围坐在一起玩游戏,还有的在草地上欢快地跳着扇子舞。

       2.孩子们,你们看,他们多开心哪!瞧,那扇子上还有拼音呢!你们愿意去读一读吗?

       3.那可要睁大眼睛仔细瞧了,请大家认真观察扇子上的音节,你能正确拼读哪一对呢?(课件出示扇子上的音节,学生自由选择拼读。)

       4.区分前、后鼻韵母in-inɡ。

       (1)教师强调:在读in的时候,舌尖要向上齿龈移动,抵住上齿龈发鼻音n,在读inɡ的时候,舌头逐渐后缩,舌根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通过。

       (2)如果在他们前面加上生母y,一声,大家还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3)yīn、yīnɡ是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读出来,同学们可要记住哟!

       (4)我们把这几对扇子上的音节再读一遍吧!

       5.区分yǎn和yuǎn。

       大家注意观察:yǎn与yuǎn这两个音节又有什么不同呢?

       强调:一个是两拼音节,一个是整体认读音节,在读的时候要注意,整体认读音节要直呼。

       6.区分平、翘舌音节。

       (1)出示zuān、zhuān。谁能准确地读出这两个音节呢?边读边思考有什么区别。(指名读)

       (2)要注意平、翘舌音的发音规律,谁还能列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7.区分介母i、ü。

       (1)出示jiǎn、juǎn,读音时,应该注意什么?

       (2)生试着读一读。

       8.区分综合音节chán、chuán、chuánɡ。(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比一比、读一读--我们长得不一样(区分形近韵母)

       1.区分ie-ei,iu-ui,根据发音方法区分:先发第一个字母的音,再滑向下一个字母。

       2.男女生比赛拼读这三组音节。

       3.出示拼音卡,试着再拼读几组。

       设计意图:除教材上的音节外,又补充一些类似音节让学生拼读区分,扎实巩固这部分内容。

       四、我会选--直呼音节练拼读

       1.看到小朋友玩得那么开心,孩子们,你们是不是也想参加呀?快想想,告诉老师秋游时你想带什么物品?

       2.请大家小组内讨论,并在小组汇报单上,每人用拼音写一样物品。

       3.小组选代表汇报,实物投影仪上显示汇报成果,集体订正错误音节。

       4.刚才大家在思考的时候,老师也想了一些,看有没有和大家重复的。(出示教材上的词语音节)

       5.自由读,小组内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在这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营造发挥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通过情境的创设,开展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五、伴乐下课,布置作业

       1.孩子们,在你们的建议下,现在老师已经备齐了物品,让我们唱着欢快的歌儿继续前行吧!(播放《一同去郊游》)

       2.宣布下课,布置任务:把你在操场上看到的物品或景色用拼音写下来,如果能用一两句话写出感受就更棒了!

       设计意图:由课堂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寻知探宝”,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兴趣、价值与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用拼音表达的能力。

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anɡ enɡ inɡ onɡ(第一课时)

       设计说明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而,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应把目光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了教师的关注。本课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拼音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都有和同学交流的时间。教师在每个学生的自我表现中,还能时时发现学习落后者,进行查漏补缺。

       课前准备

       1.部分声母、韵母卡片,生字卡片,图片。(师生)

       2.制作相关的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语文课咱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2.开火车认读前鼻韵母an、en、in、un、ün。

       3.指名说说前鼻韵母的发音要领。

       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学拼音,今天拼音娃娃还要带你们一起去拼音乐园中玩。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

       设计意图:富有童真童趣的复习导入语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教师导入:看,拼音乐园到了,我们跟随拼音娃娃一起去看一看吧!

       1.看图认识事物,进行说话练习。

       (1)出示情境图,问:你在图上都看到了什么?(墙上有猫头鹰形状的钟表、窗外有弯弯的月亮、婴儿的妈妈正坐在床上哼唱着歌曲哄婴儿睡觉、床边点着一盏台灯。)

       (2)相机出示音节chànɡ、dēnɡ、yīnɡ、zhōnɡ,告诉学生:这些音节中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四个新的韵母ɑnɡ、enɡ、inɡ、onɡ。

       (3)请你仔细瞧瞧这四个新韵母,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nɡ)告诉学生这叫做后鼻韵母。

       (4)指导学生学习nɡ的读法:嘴巴张开一点,舌头平平地往后缩,鼻子出气。

       (5)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同桌互读。

       2.学习复韵母ɑnɡ。

       指导读音:看教师的口形变化,先发a,再发nɡ。

       (1)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

       (3)学习anɡ的四声:出示ānɡ、ánɡ、ǎnɡ、ànɡ,学生自由练读,随机抽读。

       (4)拼读含有anɡ的音节:bānɡ、zhuànɡ、qiánɡ、chuānɡ,教师范读,教给学生拼读的方法,学生自由练读,指读,齐读。

       3.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步骤。

       4.四人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学习enɡ。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读准enɡ的音。

       不知不觉天色暗下来了,伸手不见五指,妈妈急忙打开台灯(台灯)。

       ①“台灯”的“灯”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

       ②发现enɡ与“灯”的韵母发音的联系。

       ③读好enɡ的发音。(先发e的音,紧接着发nɡ的音。)

       (2)学习enɡ的四声。

       引出游戏:拼音娃娃又要和大家玩游戏了,游戏规则是读准一个拼音就亮一处灯,想玩吗?

       课件出示:ēnɡ énɡ ěnɡ ènɡ

       (3)出示含有enɡ的音节:rēnɡ hénɡ fēnɡ dēnɡ。学生尝试着拼读、指读、开火车读。

       (4)四人小组反馈合作学习的情况。

       5.学习inɡ。

       (1)引出谜语游戏:小朋友们真厉害,拼音乐园的大厅里所有的灯都亮了,我们准备回家了,可是拼音乐园的大门不开,一定要我们猜对谜语才给我们开门。听老师读:

       家住青山顶,常在蓝天飞,嘴巴似铁钩,爱吃鸡和兔。

       (2)学生猜谜语(谜底:鹰)。

       (3)读准inɡ的音。

       ①看墙上挂的钟表是什么形状的?(猫头鹰形)读准鹰(yīnɡ)。提问:鹰(yīnɡ)的韵母是谁?

       ②根据后鼻韵母发音的方法,猜猜inɡ先发哪个字母的音。

       ③练习发音。出示后鼻韵母inɡ并告诉学生猜得很对,它就是我们要学的后鼻韵母。学生自己练习发音,同桌相互练习。

       ④检查自练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⑤小组赛读inɡ的四声。

       ⑥出示含有inɡ的音节:jǐnɡ bǐnɡ tīnɡ qīnɡ。小组同学互相读、指读、齐读。

       6.不知不觉,已经很晚了,小宝宝还不睡觉。墙上的钟丁零零响了起来,谁来读一读?(zhōnɡ)

       (1)这儿有个后鼻韵母onɡ藏了起来,老师把它找出来了,一起读onɡ。

       (2)读准onɡ的四声。

       (3)学习含有onɡ的音节:zhōnɡ hǒnɡ sònɡ qiónɡ。学生练习读,同桌互相读,跟读。

       (4)拼音宝宝看小朋友们学得这么认真,还教大家一首儿歌,请跟老师读:

       课件出示

       nào zhōnɡ dīnɡ dōnɡ xiǎnɡ

       闹 钟 叮 咚 响,

       qǐ chuánɡ qù shànɡ xué

       起 床 去 上 学,

       jiàn le tónɡ xué wèn shēnɡ hǎo

       见 了 同 学 问 声 好,

       jiàn le lǎo shī jū ɡè ɡōnɡ

       见 了 老 师 鞠 个 躬。

       (5)这首儿歌里还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后鼻韵母呢!谁来把他们找出来?

       (6)你来当当小老师,听听你的同桌读得对不对。

       7.巩固练习。

       谈话:我们认识了4个后鼻韵母,现在来做两个游戏吧!

       (1)做“送信”游戏:请一名学生将四张后鼻韵母卡片分给四个同学,再请这四个同学上台来带读。(配读儿歌: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来送信,送的是什么信?送的是表扬信。)

       (2)听音组合:将单韵母a、e、o、i和尾音nɡ发给学生,师发音,生做组合游戏。

       8.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1)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inɡ。问:谁会读这个音节?告诉学生这也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他跟后鼻韵母inɡ的读音差不多。

       (2)学习yinɡ的四声。

       设计意图: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不久,注意力比较分散,40分钟学习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漫长的。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的特性,在教学中穿插了“送信”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由扶到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当小老师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指导书写

       引言:同学们,你们能准确地拼读这些音节吗?(mínɡ liànɡ)

       1.说说他们是由哪些拼音组成的。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线格里的拼音朋友都占哪一格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课件出示拼音写法,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写一个音节的几个字母要靠紧一些。

       3.学生自己试着在四线格中进行书写,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执笔方法。教师提醒学生要写紧凑。(提示:同学们写字时,身要正,肩要平,臂放开,足要安。)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写得好的给予鼓励,写得不好的给予指正。

       5.修改自己书写的音节,同桌互查书写是否正确规范。

       设计意图:本环节指导小学生在认读的基础上进行书写的练习,有张有弛,有静有动,使课堂充满了灵气。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成果,引导小学生自我评价,开放互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最佳体现。

       四、布置作业

       1.制作关于anɡ、enɡ、inɡ、onɡ、yinɡ小卡片。

       2.在四线格上书写anɡ、enɡ、inɡ、onɡ、yinɡ各两个。

4: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江南(第一课时)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本课内容浅显,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读起来心情愉快,便于陶冶儿童的审美情操。

       本着“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原则,本教案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而后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

       1.(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荷叶、荷花、小鱼头饰。(教师)

       2.(1)预习生字、新词。(学生)

       (2)读熟课文。(学生)

       (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图片或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谈话,分享快乐。)

       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

       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预设:

       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

       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

       (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后在班内展示拼读。

       (3)导学: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4)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办法。

       预设:

       加一加:氵 工=江。

       字谜:工人在水边--江。

       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

       (5)在电视上或班级的点名册上认识“江”。

       (6)导学: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是怎么演变的。(课件出示“江”的汉字演变过程。)

       (7)课件演示书写过程,学生跟着课件演示书空。

       (8)引导学生扩词并说一句话。(如,江水:我看过江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边:小孩子最好不要在江边玩耍。)

       2.学习“南”。

       (1)提出自学要求:先读准字音,然后看清字形,再想一想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2)学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地自学“南”。

       (3)交流自学情况。重点交流识记方法。

       设计意图:在重点指导“江”的读写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自学“南”,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生字的方法。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

       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

       2.导学: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贴图片。

       3.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

       4.学生自由介绍。

       预设:

       生1:我知道莲花在夏天开放。

       生2:我昨天上网查过,莲花有好几种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生3:莲花可以结出莲蓬,莲蓬里面有许多莲子。

       生4:我还知道《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写到了江南的荷花。

       ……

       5.感知内容。

       (1)过渡:是怎么写江南的荷花的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吧!

       (2)导学: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4)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5)导学:你感觉江南怎么样?(学生自由说出读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江南并不了解,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感知诗文的主要内容并展示收集的资料,增加了学生对江南及荷花的了解。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

       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预设:

       谜语:(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卡片并组词。

       4.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教师随机正音。

       5.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在识字环节教师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本环节通过学生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小老师领读识字、赛读识字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与识字的积极性。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顺和笔画占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6.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强调练字应在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了书写指导。

       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

       1.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

       2.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1)引导学生说说生字的组词情况。

       (2)组织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

       (3)组织学生试着表演读。

       (4)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质疑,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内、班内汇报学习成果,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5: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j q x(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设计说明

       陶行知曾说过:“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为了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本课教学设计在各个环节贯穿情景教学法。教学时,创设一个畅游拼音王国的教学情境,创编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通过优美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片及朗朗上口的儿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j、q、x的音和形,会拼读j、q、x做声母的音节。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关于声母j、q、x的图片和拼音卡片、生字卡片,自制教具空心b。(教师)

       2.汉语拼音四线格本。(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复习引入

       1.创设情境: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再一次走进拼音王国,在前面的几次旅行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好多拼音王国中的小伙伴,你们还记得它们吗?那一会儿遇到了它们可一定要打声招呼啊!好了,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课件出示:拼音王国,青青的草地上,卡通形象的拼音字母正在玩耍。)

       2.复习巩固:瞧,我们的老朋友来迎接我们了,快点喊出它们的名字吧!(课件出示前几课学过的声母:b、p、m、f、d、t、n、l、ɡ、k、h。)

       3.引入新课:刚刚和老朋友打过招呼了,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认识几个新朋友了?不过,这几个新朋友可不会轻易和大家见面,我们要先找到它们,它们才会出来和我们做朋友,你们有信心找到它们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主动地去学习,就一定要激起孩子的学习欲望,而情境的创设、精美课件的配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无疑是最好的途径。孩子们在生动的情境中复习旧知,在教师富有挑战性的语言中走进新课程,学习起来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二、欣赏图片,整体感知

       1.过渡:原来,拼音王国里马上要开联欢会了,我们去看看会场布置好了没有?

       (课件出示:联欢会的场景,并将书中关于j、q、x的情境图分散出现在课件中。)

       2.引导学生看图:喜欢这样的场面吗?能不能把你看到的和大家说一说?

       3.引导学生认识新声母--j、q、x。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图片和拼音卡片。

       4.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设计意图: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拼音知识都不是零起点,在学前班、幼儿园时就已经有一定的接触了,所以,在教学之前一定会有一些学生已经认识这三个声母了,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整体感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起点,对学生的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结合图画,识记声母

       1.认读声母j。

       (1)引导学生对比图片与字母,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声母j。

       生(预设):这个图上是一只母鸡在追蝴蝶,形状很像这个声母。

       (2)介绍声母j的发音方法:声母j和母鸡的“鸡”读音很像,把“母鸡”的“鸡”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j的读音。

       生跟读,念口诀:声母读得轻又短,jjj。

       (3)开火车读,教师纠正发音。

       (4)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声母的经验给声母j编一首儿歌。

       生编儿歌:母鸡蝴蝶,jjj。

       2.认读声母q。

       (1)过渡: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声母j,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幅图片,(出示小女孩手拿气球的图片)请大家观察图片,小女孩手里拿的是什么?(气球。)数数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生:7个。

       (2)出示声母q的字母卡片,结合图片介绍声母q的发音方法:把“七个”的“七”读得轻短些,就是q的读音。

       生跟读,念口诀:声母读得轻又短,q。

       (3)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q。

       生1:左上半圆q。

       生2:q很像数字“9”。

       (4)编儿歌:七个气球q。

       (5)男女生拍手读。

       3.认读声母x。

       (1)过渡:认读了两个新朋友,老师现在有点口干舌燥了,你们是不是也一样?瞧,这个小朋友已经给我们准备了水果。他准备的是什么水果呢?(师适机出示切开西瓜的图片。)

       生(预设):西瓜!

       (2)引导学生观察西瓜被切成几块,刀切的印记像什么。

       生(预设):西瓜被切了四块,像个大叉。

       (3)(出示声母卡片x)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x。

       (4)编儿歌:刀切西瓜x x x。小组赛读。

       4.学习j、q、x的写法。

       (1)过渡:我们认识了这三个声母朋友,还要知道它们怎么写。请大家打开书翻到31页,观察它们在四线格中的占格及写法。

       (2)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师在黑板上范写。强调占格和笔顺。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5.游戏巩固。

       (1)变魔术,区分形近字母。

       过渡:同学们写得非常认真!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吧!

       ①拿出声母卡片i,请学生认读。折起钩钩,变成j,再次请学生认读。

       ②拿出剪好的空心卡片b,学生认读。翻个面,变成d,再让学生认读。倒过来,变成p,请学生认读。翻个面,变成q,请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卡(一)。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地有趣味性,为了避免学习汉语拼音时的枯燥无趣,教师要将汉语拼音的图、形、音联系起来,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而创编儿歌与游戏的引入更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故事激趣,拼读音节

       1.过渡:同学们刚刚认识了三个新朋友,我们的拼音宝宝们也想和它们交朋友,快看,第一个要和j、q、x交朋友的是谁?

       2.(出示i的拼音卡片)小i和j、q、x交朋友后就组成了一个个新的音节,你们会拼读吗?

       3.学生练习拼读j、q、x与带调i组成的音节。

       4.讲故事:看见小i和j、q、x玩得这么开心,小ü也来了,它也要和j、q、x交朋友,小ü特别有礼貌,见到j、q、x后,它马上把帽子摘了下来,然后彬彬有礼地说:“我可以和你们交朋友吗?”于是小ü就和j、q、x手拉着手,一起做起了游戏,而且嘴里边还唱着:“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就摘帽,小ü见到j、q、x,去掉两点还念ü。”

       5.课件出示儿歌,师生共同拍手唱儿歌,巩固新知。

       6.引导学生练习拼读j、q、x与ü组成的音节。

       设计意图:j、q、x与ü相拼,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是本节课的难点,死记硬背很难掌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用生动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学习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五、儿歌激趣,总结提升

       1.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我们不但认识了三个拼音朋友,还了解了小ü遇到j、q、x要摘帽子,最后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

       2.出示儿歌:

       jqx,jqx,三个朋友在一起,母鸡蝴蝶jjj,七个气球q,刀切西瓜--x,大家吃得甜蜜蜜。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总结梳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