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应对《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合集6篇)

四招应对《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工商企业一片热议,政策一旦实施,对医药工业不是利好消息,工业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这个医改新政,笔者思考如下:

       一、提高出厂价

       7月1日即将实施的《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生产企业或者进口产品总代理企业,每年企业须向国家发改委价格评审中心网上申报平台申报上一年药品出厂(口岸)价格,并上传相关票据,对于不申报出厂(口岸)价格的企业,不公布中标零售价(即取消中标),并通报当地药招采购机构;就是说在限制了流通环节和医疗单位零售环节的加价率后,低底价总代理的模式将无法再运作,过票商业公司将逐步淡出,工业企业要想维持销售,只能让自己的产品价值回归,提高出厂价增加税收,应对监管部门对药品成本形成的调查。

       如果7月1日实施暂行办法,则还有几个月可以通过公关运作,提高出厂价,只是这样就增加了税收成本,但不提高意味着无法运作。另外提高出厂价要趁早,到了7月份才提就会来不及了。会因为提价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改变目前的价格额扣率政策。

       二、招安代理商,组建自己的销售队伍

       提高出厂价后,企业可以抛开过票商业公司(代理商),而是直接面对配送型商业公司了。只是一个新问题接踵而至:即谁来运作新的营销模式的问题!对于长期以来以低价招商模式运作的药企,就面临组建队伍、销售模式转型的问题。制药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而组建销售队伍和建立营销管理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原来的代理商有自己的商业网络、终端网络和地政关系和人际关系网络,这是他们最为有效资源,是有价值的,必须利用起来。因此工业企业应该收编优秀低价代理商,转变为自己想享受队伍。方法如下:

       首先,充分培训,说明国家对于医药营销各个环节的限制措施,和新医改的宏观走向,说明转型和转变模式的必要性,有些底价代理商对此不是很敏感的。同时要为把代理商转为自己的业务员描绘一个美好的前景,

       其次:设计好新的激励机制和销售运行机制,改原来的低价让利为佣金(或者底薪)和销售提成奖励,稳定人心,保证销售。

       2:“药价”降不了--《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的《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最后一次征求意见稿已经出台,业界不少人士“惊呼”:狼真的来了,甚至认为其杀伤力堪比“安徽模式”。同样,不少业界人士也对《办法》的出台保持了相应的从容与淡定。业内专家牛正乾表示“如果药品价格加成管制的思维方式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药价虚高的问题不会得到根本改变的。” 的确,笔者也认为,《办法》的出台降不了当前的高药价。

       3:药品价格管理规定

       

药品价格管理规定如下

       4:药品流通管理办法

       

药品流通管理办法具体内容

       5:江苏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6:《北京市商品房销售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本市房地产市场和商品房价格管理,规范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维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城市房产交易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和北京政府 《北京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若干规定》 、《北京市房地产开发行业管理若干规定》等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从事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经营、销售商品房的所有单位及有关管理部门,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 应当遵循公开、公平、诚实信用、正当竞争的原则。

       商品房销售价格就在以开发成本为基础,加合理利润,结合供求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定。

       商品房价格构成按物价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楼层、朝向确定的商品房差价,其代数各应趋近于零。

       第四条 商品房销售价格管理采取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保护正当竞争,禁止垄断价格。

       根据不同情况,商品房价格分别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第五条 安居工程住宅和国家征购住宅实行政府定价、由市场价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审批。

       第六条 普通商品住宅(不含公寓、别墅、四合院等高档商品住宅)实行政府指导价格,由市场价局、市建委会同市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计委)等有关部门定期发布。政府指导价每年第一季度未发布。

       普通商品住宅的政府指导价格是市物价局、市建委、市计委在掌握全市各区域商品住宅开发建设成本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面向全市发布的各区域商品住宅的销售指导价格。

       实行政府指导价格的普通商品住宅为平均每套建筑面积不大于120平方米的商品住宅。

       第七条 除上述第五条、第六条规定以外的各类商品房实行市场调节价格。

       第八条 实行政府定价的商品房,开发经营企业应在主体结构完工前同时向市物价避、市建委申报销售价格。

       市物价局、市建委在收到正式报告30个工作日内做出正式批复。

       第九条 实行政府定价的商品房,开发经营企业申报内容包括:

       ⒈项目总说明(包括项目地点、四至、建设规模、配套工程、综合环境及该商品房预售面积、预售价格、竣工交付日期等);

       ⒉商品房成本税费报价表;

       ⒊政府批地文件;

       ⒋建筑施工合同;

       ⒌市政管网综合图;

       ⒍详细规划总平面图(含附属和配套工程明细);

       ⒎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文件和资料。

       第十条 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商品房,开发经营企业在向市房屋土地管理局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前,须将预售(销售)价格向市物价局、市建委备案。

       第十一条 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商品房,开发经营企业备案内容包括:

       ⒈项目总说明(内容第九条有关规定);

       ⒉项目成本税费报价表;

       ⒊计、建两委批准的商品房建设计划文件;

       ⒋市规划局和市建委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开工证。

       第十二条 实行政府指导价格的商品房,销售价格在指导价格规定的浮动幅度内的,备案后可自行销售;特殊情况下销售价格超过指导价格规定的浮动幅度的,须经市物价局、市建委审批后销售。

       第十三条 实行政府指导价格和市场调节价格的商品房,其成交价格在发生首次交易后30个工作日内,应向市物价局、市建委备案。

       第十四条 商品房销售实行明码标价,售房者必须务有售房价格说明书并向购房者明示。售房价格说明书内容包括:

       ⒈商品房使用面积单价和建筑面积单价;

       ⒉楼层、朝向价格增减系数;

       ⒊坐落位置、房型简图、整套建筑面积(含比例分摊公用面积)和使用面积;

       ⒋商品房价格外代收代付的具体收费项目(含分摊性的项目)与收费标准;

       ⒌拟定的物业管理收费项目和标准。

       售房价格说明书文本由北京市物价检查所统一监制。

       第十五条 商品房价格构成外的代收代付费用,属于政府定价的收费项目,必须严格按规定标准代收;属于分摊性质的.,只能按实际发生的直接成本(费用)合理分摊,不得额外加收任何名目的费用。

       第十六条 凡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取的进入商品房成本和价格的行政性、事业怀收费标准及经营性收费标准必须按《北京市行政事业收费管理条例》和《国家计委关于禁止向房地产开发企业乱收费抑制商品房价格不合理上涨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报市物价局批准后执行。未经批准的收费项目及政府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商品房购买者应拒绝交纳,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第十七条 商品房销售合同应标明销售价格,其他涉及价格(收费)的内容应写入合同有关条款和附件。销售合同一经签订,售房者和购房者必须属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以商品房市场价格涨落、建筑成本变化等为由,擅自变更合同签订的销售价格。

       第十八条 未经市物价局、市计委、市建委批准,销售商品房不得冠以平价房、微利房、成本房、安居工程房、解困房等名称,误导蒙骗骗房者。

       第十九条 销售商品房不得有下列行为:

       ⒈不执行政府规定的价格(收费标准)擅自涨价或乱收费用;

       ⒉采取不公平竞争手段将应在商品房价格内包含的成本(费用),改为在价外别行收取;

       ⒊违反代收代交规定,牟取非法利益;

       ⒋不按规定实行明码标价,不按规定使用售房价格说明书,或者使用虚假手段、不规范标价手段蒙骗购房者;

       ⒌虚置成本、短给面积,进行价格欺诈的;

       ⒍不按规定申报备案成效价格、预售价格的;

       ⒎?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对价格违法行为由物价检查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进行查处。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1997年12月1日起执行。以往规定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