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影评(通用8篇)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
所以今天约了两个好友去电影院看了心向往已久的《八佰》。看完后对我的冲击非常之大,我一个大男人泪目久久不能停歇。
《八佰》由管虎导演的,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是由近八佰名中国军人坚守四行仓库的故事。
看完后我有几个感想:
1,因为刚开始的抗战,国军的不作为导致了我国军队溃败得一塌糊涂。
2,连续的战败把一些军人都打怕、打怂、打得没有血气了。
3,国民因为连续战败也对军人失去了信心,对国家被占领也麻木了。
4,在四行仓库中奋战的是一群保家卫国,心怀家国、心怀信仰的真正军人、英雄。而隔壁租界中的百姓过着自以为安逸的生活,“歌舞升平”活脱脱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国家强大的力量;剧中记者还有一些外国人因躲在英国国旗下而能安然渡桥,走过战区。反观《战狼》中吴京因手持中国五星红旗渡过外国战区。这时才更感国家强大带来的民族尊严与安全感。
6,每个人的奋战都有意义;虽然坚守在四行仓库的军人并不多,但在他们不屈的浴血奋战后,终于激起了民众心中沉睡的雄狮。
7,战争就是政治的手段;至于为什么,你们看完便知。
8,我为生长于华夏而感到自豪,我为那些因抗战而失去生命的中国军人感恩。
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2
大概五六年前,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几个纪录片界的好友曾经花大力气重走抗战路,其中也包括寻访正面战场的遗迹,而淞沪会战作为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后来正面战场的拍摄计划搁置,但是筹拍中搜集到的那些悲壮故事却深深印刻在好友们的心中,即使是聚会时偶尔谈及,也让闻者泪目,感佩那些曾经付出过巨大牺牲的人们,为我们民族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面战场上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备受激励。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经说过,“中国在
篇2:关于电影《八佰》观后感影评
七尺之躯,既许国,何以许家!
生活在和平年代,难以想象战争是怎样的残酷。尸横遍野、枪林弹雨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个普通的词语。我们没有经历过生死只在一瞬间的残酷和无奈,断然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同身受!
《八佰》这部电影,导演管虎通过小人物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在遭遇外辱时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历史上记载,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士兵单兵作战能力远远不如侵华日军,因此,国军的胜利,往往是以几倍于日军的牺牲换来的。这种差距,可能有诸多原因造成:如:中国士兵训练差;单兵装备配置差;陆空协调差或者说没有;军事指挥不统一等等。但在四行仓库保卫战这场战役中,400中国守军,十几次打退进攻日军,打死打伤日本200人。这种战绩充分说明了中国军人不比日本侵略者差,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精神远远要比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强大。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日军企图通过爆破楼梯的方式进攻,在千钧一发之际中国守军身披炸药纵身一跃,以血肉之躯与日寇同归于尽,日军多次组织进攻,均被守军以这种方式阻止。那些纵身一跃的军人,他们也是父母生养,在赴死之际仅仅留下一句遗言:不孝了!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因为正是那一部分人保护了我们绝大多数人;因为正是历史上有那样一部分人,中华民族才能延续数千年不灭,在近代曲折又多难的历史中重新崛起。因为正是现在和将来都需要更多的像那样一部分人的中国人,中华民族之辉煌才能亘古不灭。我不能记住这四百壮士每个人的姓名,但是这段历史确实是被铭刻在历史上。至今,我仍然对中学时,历史书中关于这段历史铭记在心。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放弃使用武力强取豪夺!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侵略与扩张从未停止,战争伴随着文明而来,不管近现代以来世界各国如何标榜文明,世界3:关于电影《八佰》观后感影评
这两年这种红色爱国情怀片太多了,真的是有些疲劳,再加上网上的各种好评,搞得我真的落差有点大,让我在出影院的那一刻有点傻,但我认为电影的魅力不在于内容上的精彩,而是在影片背后对于现实的思考,而八佰的迷惑剧情之下,确实有值得反思的问题
抗战的胜利来之不易,它的的确确是无数的抗日英雄舍弃生命所换来的,他们所希望的并不是得到人们的纪念,他们更希望自己的生命可以为后代换来太平的生活,对于我们,不应只是纪念和尊敬,在这个和平年代,能感悟生活、独立思考才是对先烈生命最好的尊重
有时候理智,会被所谓正义所埋没,就像影片中,所谓的“逃兵”,他们知道这场战斗的胜算,在危机情况下作出自保的选择,却被战友坚持舍生忘死的革命当场击毙,到了最后,他们也逃回了租界,并美其名曰战术撤退,在桥上无数牺牲感动租界人民,可回想之前的“逃兵”,只是比他们提前一步做出了这个撤退的决定而已。更加值得悲哀的地方就是,我们撤回一个本属于自己的土地,却需要外国的同意。
整个影片中我认为唯一可能催泪的情节,是战士们自报家名的同时,身披炸药从楼上跃下,确实体现出了我们军人的无惧死亡,他们值得尊敬。租界中姚晨饰演的富家小姐说了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为”这句话说到关键点上了,但可悲的就是,说这句话的人,本身也并无什么作为,到最后也没有像唐艺昕饰演的女兵一样,做出实际的有效行动,这也证明了国人并非皆“如此”
对于本片我最想说的就是升旗,人给我看傻了?既然知道升旗会惹怒日本人导致失守为何还要升,问谁不想然后臭骂一顿,最后为了护旗,死伤无数,结果用众多战士的尸体,供起了那一面国旗,这个情节看着很感人,可实际上这分明是没必要的牺牲,为了那可笑的正义感和士气而升旗,这不就是现实中形式主义的表现吗?既然为了坚守,何必要惹怒对方,旗子固然是信仰,但和战士们的生命相比,到底哪个更加重要
尽管如此,我却不认为这是一部烂片,仔细想想,这部影片的情节也许也反应当时的真实情况,倒是很讽刺现实,我们抗战的胜利,真的是很值得炫耀的一件事吗,我们所谓的胜利,并不是战术的优势,而是众人用鲜血堆积出来的,那些我们纪念的英雄,在战斗中唯一的信念就是献出生命,这是无畏,但有句话说“无知者无畏”,我们通过这场悲壮的战争中应该思考、反思,为何我们几千年的大国,当年会任人宰割,连日本这种小国都敢随意侵略,试想,如果没有美国珍珠港事件导致美国参战,我们真的有把握取得抗战的胜利吗?闭关锁国,自认强大,古时的教训,放到现在仍需要引以为戒。
爱国,不应该只是关注国家的强大,赞扬国家的繁荣,我们更应该透过外在,去深入找到问题,理智的去看待,找到问题并解决才能促进发展,而不是盲目自信,自我封闭,最后将国家命运交给“义和团”们,历史值得我们去纪念,更值得去思考,这个时代需要的是真正理性的思考,一味的“勇”只会最后被当作杂牌兵去垫后,这个时代从不缺聪明的人,真正缺少的是有想法的人,看待事情有属于自己的理解,才不辜负了那些战士的英勇牺牲吧。
篇4:电影《八佰》影评观后感
电影《八佰》毫无疑问将成为影院复工复产后的爆款,仅8月17日的点映,票房就突破了五千万,上座率34.9%(8月14日起影院上座率限制将放宽到50%,取消120分钟片长电影中间休息的规定)。
先下结论,《八佰》是一部合格的战争片或商业片,但不是优秀的历史片。因其设置的高光情节,几乎都属于胡编乱造,至少是有严重的夸大。本文所采用的历史资料来自网络,不可尽信,仅做参考。
电影《八佰》在叙事上大致按照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时间顺序,并设置了十数个高光情节,本文将基于观影记忆和史料来探讨一下这些情节。
其一,杀俘虏。国军将士俘虏了数名日军,试图用杀俘虏的方式来训练新兵。虽然考虑到侵华战争中日军泯灭人性的行径,本人对于杀日军俘虏并无反感,现场的观众似乎也只觉得痛快。但此事并无史料记载,也在互联网上引起了颇多争议。
其二,日军泅渡偷袭仓库。电影中,日军穿短裤衔短刀通过水路试图偷袭四行仓库的守军,被逃兵和对岸租界的民众发现后警示守军,经过激烈的短兵相接后,四行守军击退了日军的进攻。这段战斗场景是电影浓墨重彩的一部分,但并无史料记载。
其三,数名战士前仆后继,身缚手榴弹纵身跃下,与试图安放炸药的日军同归于尽。历史上确有此英雄,名叫陈树生。在10月28日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日军一组十几人的小分队潜至四行仓库楼下,企图安装炸药,进行爆破。陈树生身上捆满手榴弹,拉响导火索后,从六楼跳进了日军突袭小队之中,与十几个日军同归于尽。陈树生牺牲时年仅21岁。陈树生在仓库里给他的母亲写了一封遗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向英雄致敬,这一点电影里体现得很好。但并无数名战士受此鼓舞,前仆后继的记载。
其四,国旗保卫战。10月28日夜间,杨惠敏将一面12尺长的中华民国国旗裹在身上所穿着的童军服底下,冒着战火危险自公共租界出发成功泳渡苏州河,并获得谢晋元的接见将国旗送至四行仓库。这一段情节电影并未做明显夸大。但电影设计了守军列队升旗,日军出动飞机扫射国旗,守军以血肉之躯誓死护旗,守军将日军飞机打冒烟等情节。这些情节的故事张力都很足,但均属捏造。
其五,也是电影最后的高潮,守军撤回英租界。在守军坚守四夜后,由英军将军斯马莱特出面,联络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上海警备司令杨虎谈判,试图让守军离开四行仓库。蒋介石也认为四行仓库的死守已经没有价值,让这300多名战士死守牺牲没有太大意义,同意四行守军撤退。撤退途中,他们刚走到新垃圾桥上,无耻之极的日军居然向他们开枪射击,当场打伤了10人。直到英军将军斯马莱特亲自站到桥头怒骂日军背信,并且命令英军用平射炮朝天开炮威慑,日军才悻悻的停止开枪。
而电影则将这段撤退刻画成了一次及其惨烈的突围,仅在撤退过程中倒在桥上的国军将士就超过了史料记载的四行守军伤亡的总数(一说三十余人)。
其他不合理情节设计不再赘述,最后再谈几处我个人不太满意的地方。导演似乎过于浪漫主义,设计了很多诗意化的意象。如以戏剧中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类比守军,如白马意象,如“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般而言,这些设计不能算不好。但正如前面夸张的情节设置一样,真实的历史不够吸引人吗?
当然,对历史的夸大和“改编”是中外战争片和历史片的通病,我们也无法要求电影还原成历史纪录片。前不久热议的反潜艇电影《灰猎犬号》,“抗德神剧”《狂怒》,狗血爱情《珍珠港》,这些电影都是不错的商业片,但不免对人们的历史观产生极大的误导。
篇5:电影《八佰》影评观后感
《八佰》去年四月份上映被延迟,今天终于可以公开上映了。
电影还没开播就受到了很多的争议,一个叫“平原公子”的一篇“为什么要抵制《八佰》?”的公号文章对电影先开炮。文章论述核心是88师师长孙元良是个逃跑将军,行为不点,企图强奸前来慰问四行仓库的女学生,而且他还大发国难财,把一部分慰劳物资变成现金转给他老婆。然后管虎放着真正英雄谢晋元的后人不管,去拜访孙元良之子——秦汉,被视为恶臭营销,要坚决抵制《八佰》。这篇文章反响极大,阅读量十万加,底下的评论也是一路喝彩,仿佛是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之后又相继写了一系列文章,“淞沪会战为什么惨烈”、“依旧反感《八佰》”等,以示态度之坚决。揭开底裤,每个人都是臭的。
四行仓库保卫战国民党军队是不是抵抗了4天?是。
陈树生是不是抱着手榴弹跳向日军?是。
战斗期间,四行仓库是不是升起了青天白日旗?是。
这就够了。如果是抱着看记录片的心态,那不用看了。如果是看我们民族历史的一部电影,那真心推荐你,不要错过。
《八佰》的故事就是描写淞沪会战末期,国民党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420人留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狙击日军的故事。为壮声势,对外号称800人。
上海四行仓库和英法租界只有一河之隔,租界里灯红酒绿,赌场、戏院正常营业,街道上熙熙攘攘。河对岸团附谢晋元告诉大家,这里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是我们的坟墓。
谢团长接到上峰的命令,要死守四行仓库,仓库的对面就是英法租界。死守的目的就是死给你看,换取英美等国际势力的同情。战斗很惨烈,英美也很同情中国,各大国际报纸的记者纷纷架起设备在对岸拍摄,报导战况。同时更多的是河对岸的中国看客。他们把战斗当戏看。而我坐在荧幕前看着他们,我心里怒斥这些看客。然后电影里飞艇上的外国观察员指责中国看客的冷漠。
这400人并不是想当英雄,也不想撑英雄。四百壮士英勇抵抗日军,意思没错,但进到历史现场确不是这样的。他们有些是农民,稀里糊涂被抓来当兵。张译演的文职军官也只会打算盘,不会打枪。他们心念的是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影片的6:电影《八佰》影评观后感
电影《八佰》在正式上映了,上映首日票房突破三亿,影片中战争的残酷和军人的英勇,都给人很强的代入感。
蝼蚁尚且贪生,在战争的巨大威胁下,老鼠也要求一个生。正如预告片中,闸北的大批难民正在涌向灯火辉煌的租界。
有人求生,有人却在赴死。
上海郊外的田野中,一群军人正在艰难地行军,操着湖北口音问离上海还有多远。这个细节很带感,因为该团其实之前已经打残,一半士兵是从湖北保安团补充的。
而远处的上海城,已经在连番战斗之后遍地烽烟、残垣断壁。
一座仓库,四百多人,四天四夜,淞沪战场的血肉磨盘,已经将整个城市化为废墟。当谢晋元站在楼顶远望南岸,那一片灯红酒绿的繁华气象,越发衬托得北岸宛如地狱。
预告片有一点非常有趣,至今没有出现任何一位主演的正脸,但这或许就是电影的本意:没有个人命运,只有家国;没有个人生死,只有八佰。
电影的历史考据也做得很好。因为怕重武器打到对岸的租界引起国际冲突,当时的日军也只能用轻型坦克和步枪攻击四行仓库,双方大多数时候都是短兵相接,而预告片里短兵相接的镜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包括后面,几名战士在楼顶牢牢抓住一杆千疮百孔的战旗,这应该就是四行仓库战斗著名的护旗之战。电影中将如何呈现,非常值得期待。
从预告片来看,管虎导演一贯的手持写实画风和快节奏叙事依然得以延续,电影可看性极强。那种血火之间的残酷与忠诚,得以一览无余地表达。
对应片头的偷生老鼠,预告片结尾也是动物,一匹雄壮的白马从残破的战场中一跃而起,飒沓飞驰,其中的隐喻意味令人无比亢奋。
没说的,《八佰》,必看!
篇7:关于电影《八佰》的观后感影评
的中国,多灾多难。疫情好不容易接近尾声了,电影院也终于开放了。
感谢奋战一线的医务工还有其他战士付出的努力。
所以今天约了两个好友去电影院看了心向往已久的《八佰》。看完后对我的冲击非常之大,我一个大男人泪目久久不能停歇。
《八佰》由管虎导演的,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是由近八佰名中国军人坚守四行仓库的故事。
看完后我有几个感想:
1,因为刚开始的抗战,国军的不作为导致了我国军队溃败得一塌糊涂。
2,连续的战败把一些军人都打怕、打怂、打得没有血气了。
3,国民因为连续战败也对军人失去了信心,对国家被占领也麻木了。
4,在四行仓库中奋战的是一群保家卫国,心怀家国、心怀信仰的真正军人、英雄。而隔壁租界中的百姓过着自以为安逸的生活,“歌舞升平”活脱脱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国家强大的力量;剧中记者还有一些外国人因躲在英国国旗下而能安然渡桥,走过战区。反观《战狼》中吴京因手持中国五星红旗渡过外国战区。这时才更感国家强大带来的民族尊严与安全感。
6,每个人的奋战都有意义;虽然坚守在四行仓库的军人并不多,但在他们不屈的浴血奋战后,终于激起了民众心中沉睡的雄狮。
7,战争就是政治的手段;至于为什么,你们看完便知。
8,我为生长于华夏而感到自豪,我为那些因抗战而失去生命的中国军人感恩。
篇8:电影《八佰》600字
8月22日老师组织我们班的部分同学在德百的影院一起观看《八佰》这部新上映的抗战电影,时长大约156分钟。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一九三七年的凇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章。十四年的抗战中中华民族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
《八佰》这部电影让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激动和感动,兴奋与悲壮。我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全程精神紧绷,一分一秒都不想错过,苏州和隔开的或许是两个世界,但中国人的心不会被分割,会更加团结,这震撼人心的战斗必将唤醒更多的中国人投入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