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通用9篇)

陈太丘与友期

       地点:元方家大门外

       人物:来客、元方

       幕启

       来客:(知道少年就是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抬起头来一看,心想:他不就是那个跟爸爸失约的叔叔吗?哼!现在到来了,高中生优秀作文《陈太丘与友期》课本剧作文》。可他还是出于礼貌)您好!叔叔,我爸爸跟您约好了正午到,可已经过了正午了您还不到,他就先走了。

       来客:(生气地)哼!真不是人哪!与人约好一起同行,现在却丢下别人先走了!

       元方:(气愤地)您与我爸爸约好是在正午碰头,可您却过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将信用;您对着儿子骂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幕落(剧终)

       教师点评:《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言课文是一文言短文,但也是练习写课本剧的好材料,本文以独幕剧的形式编写了这篇课本剧,应该说也达到了练笔的目的。本课本剧在开头作了一些场景说明,说明小还是懂一点剧本知识的。如果在课本剧中间和结尾再加一些想象出来的内容,文章会更好。

篇2:陈太丘与友期

       文章选段,完成小题(共8分)

       陈太丘与友明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就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知识与技能:积累这篇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并能结合解释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过程与方法: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重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多角度拓展思维。

       难点:试着评析两个咏雪佳句。

       1.作品填空。

       《咏雪》选自 , ,东晋人。

       2. 结合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俄而( ) 雪骤( ) 差( )可拟 ( ) 无奕( )女

       太傅( ) 谢道韫( )

       3. 参考解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 儿女 俄而 雪骤

       欣然 何所似 差可拟 未若

       4.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请你分别列举出来。

       2.文中将雪比喻为“ ”和“ ”(用课文原句回答),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② 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 俄而雪骤 () ④ 与儿女讲论文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 未若柳絮因风起。

       3.在这篇小短文里,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文字可以看出来?

       4.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短文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5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陈太丘与友期

       知识与技能:积累本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能说出等词的含义,并能结合解释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在朗读中培养语感,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1、知识与能力:读顺文意、读进情境、寻读思辨。

       2、过程与方法:以读文为线,以思辨为点,寻读纠错以顺文入境;人物评说以探究思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评论中学会做人,在思辨中感悟“礼信”,培养创造性阅读的思维品质。

       1、在纠错中把握重点词,在点读中串接关键词,走近故事,会意故事。

       2、在审读中纵横思辨,在评论时反观自我,透析故事,穿越故事。

       1、朗朗三读,走进故事;

       2、解关键词,读懂故事;

       3、悟关键词,评说人物;

       4、反观自我,续编故事。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活课堂

       同学们,就在今早我刚要出门的时候,我两岁的小女儿突然从奶奶的床上跑了下来,拉着不放我走。昨天晚上,为了哄她睡觉,我和她作了一个约定:早晨给她讲小猫釣鱼的故事。那一刻,我非常震憾:一个两岁的小女孩,能够把昨天的约定记得如此牢固。

       那么,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来看待和处理约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

篇9: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我们品味了两个少年关于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处。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小故事,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

       板书课题: 陈太丘与友期 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事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要求: 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解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合作、探究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无对文章进行评论?

       既然未进行任何评价,那我们就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

       1.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友人和元方?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 ——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 人:去后乃至 尊君在不? 怒 非人哉! 惭,下车引之

       ——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元 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入门不顾 (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可提示,如:“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元方如何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错误?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夙惠(天资聪慧)、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你认为应选自哪一门?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个人物的言行都围绕信、礼展开。虽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核心。可见是借元方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礼”重要性。

       ——可见,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积累有关成语、名句。

       五、自由朗读,力争当堂成诵。

       六、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