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锦集10篇)
“对不起体”为2月4日14:18开始,加多宝的官方微博连发了四条主题为“对不起”的微博,并配以幼儿哭泣图片的形式。其隐晦抗议广州中院关于加多宝禁用相关广告词的裁定,加多宝通过微博“喊冤”,一经发出随即引发了上千网友的转发和评论,其中“对不起,是我们无能,卖凉茶可以,打官司不行”被网友们转发次数最多。然而有网友也立即反击,利用同样的格式,做出王老吉的四张“没关系”图片。
品观君点评:加多宝败了官司,赢得了民心,又一次极成功的营销案例。
篇2: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
可口可乐换包装卖萌迎合中国市场。在可口可乐瓶子上写着“分享这瓶可口可乐,与你的_________。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卖萌”可乐共有闺蜜,氧气美女,喵星人,白富美,天然呆,高富帅,邻家女孩,大咔,纯爷们,有为青年,文艺青年,小萝莉,积极分子,粉丝,月光族等十几个品种。
品观君点评:在此80,90后的年代,可口可乐又紧紧的和粉丝走到了一起。
篇3: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
猎豹浏览器借着抢票这件事彻底的火爆了,在上大一的那年冬天,猎豹浏览器推出了抢票专版,并借着12306这个“比较烂”的网站火了一把。后来的铁道部约谈猎豹浏览器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也使得猎豹的市场占有率直线上涨。
品观君点评:事件营销的借势标的可以很多,就看你敢不敢用!
篇4: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
北京下暴雨,杜蕾斯选取了一个小号,也就是鞋子主人的微博@地空捣蛋在下午5点58分发布这一图片,当时@地空捣蛋大约有接近6000粉丝。两分钟后帖子已经被一些大号主动转发,并迅速扩散。大约5分钟之后,@杜蕾斯官方微博发表评论“粉丝油菜花啊!大家赶紧学起来!!有杜蕾斯回家不湿鞋~”并转发。
短短20分钟之后,杜蕾斯已经成为新浪微博一小时热门榜5: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
陈欧用自己的行动上演了一场屌丝的逆袭。其广告节奏郎朗上口,通俗易懂,条理清晰,体现出为了自己代言的决心,其语言传递出无穷的正能量。这股能量能吸引你,并触动你的内心,也让众人内心受到极大鼓舞。
品观君点评:陈欧体是事件营销的又一里程碑!
篇6:成功营销案例
成功营销案例分享1:药品市场营销
一、方式创新:创始了讲座访谈节目类专题方式
九味参茸胶囊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式呢?缘由有二:7:成功营销案例
啤酒与服装、房地产与奢侈品、可乐与音乐……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产品通过跨界实现营销双赢,得到强强联合的品牌协同效应。这些经典的跨界营销可谓“老鼠嫁给猫”,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跨界营销就是指依据不同产业、不同产品、不同偏好的消费者之间所拥有的共性和联系,把一些原本没有任何联系的要素融合、延伸,彰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或者价值观念,以赢取目标消费者好感,从而实现跨界联合企业的市场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新型营销模式。
本文中,便力图梳理产品跨界、渠道跨界、文化跨界、营销跨界、交叉跨界几类经典营销案例。
渠道跨界,中国邮政贺卡触网
营销渠道一直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环节,是产品占领市场的必要条件。对于快速消费品而言,占领了商超,就占领了市场。渠道跨界是指产品或者品牌跨越不同于常规的发行渠道,获得不同领域的消费者。
来看下中国邮政贺卡渠道跨界的案例。中国邮政贺卡其特殊的产品属性决定了其营销渠道具有两大特点。8:成功营销案例
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而在职场挣扎、奋斗,偶尔停下脚步看看周围的人,有的人混的挺好了,但大部分人还在继续挣扎。所以,很多人在综合因素下会选择冒险走上创业的道路,或开店或创办公司,可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获得成功,赚得大钱,门庭冷落是多数人的现状。所以干货、可复制的模板套路成为很多人所渴望的。
其实,商业,就本质而言,是一场关于幸存者的游戏。”单纯性信奉创业成功故事是不理智的。原因很简单,它们大都是公关公司和媒体 “合谋”的产品,企业需要传播品牌,媒体需要一个好故事,于是市面上就有了包装成功的创业故事。虽然励志,但不真实。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不过是句口号,真实的情况却是“海底捞你学不会”。在整个创业企业中,所谓的成功经验大都是事后总结,更多是精神上的促进和抚慰。虽然这么说,但并不意味着成功的案例没有可学习的地方,相反,我们在摒弃照搬商业模式套路的时候还是要多学习一些成功案例,仔细研究背后蕴含的商业哲学,并结合自己所开店或者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出改变。
下面是一个小店获得成功的案例,3平米的小店,一年就赚了3亿,靠的是什么?
这家名叫小竹的点心店位于东京吉祥寺商业街,只出售“羊羹”和“最中”两种点心。
有一种矜持,让排队的情况持续了40多年
小店的羊羹每天限量150个,每人限购5个,为了买到这种梦幻羊羹,许多人早上四五点就来排队,要是赶上节假日,甚至有人半夜1点就来排队,这种排队的情况居然持续了40多年。
这家店从来没做过广告,也没接受过采访,店面小而朴素,门前也没有停车场,但店门前排了四十年的队,年销售额3亿日元,实在让人惊叹。
匠人精神成就品牌的“道”
羊羹随禅宗传至日本,由于僧人不吃肉,就用红豆与面粉或葛粉混合后蒸制,制作方法很简单,把红小豆煮熟、碾碎,再和砂糖和琼脂混合熬煮,然后冷却成型即可。而这家店却把制作羊羹这样的事当作毕生的事业,用心去体会,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几近于道。
日本是一个崇尚道的国家,各行各业做到极致都可入道,比如花道,香道,茶道,道就是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
这家点心店的店主稻垣女士跟随父亲学习羊羹的制作,她有五个兄弟姐妹,别人都受不了她力求完美的父亲在制作羊羹中的苛刻。
学习的过程中,不知做了多少羊羹,但每次父亲品尝后都说不行,直接丢进垃圾箱。
然后她再不断学习和改进,慢慢就能吃出为什么每一天有细微的差异,有时候是因为火候,有时是因为清洗小豆的方法,这样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尝试,才最终做出完美的羊羹。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稻垣女士培养三个外甥做羊羹时,年青人经常说,这次和以前的温度不一样了。
稻垣女士说,因为四季气候有微妙的变化,煮红小豆的温度就是随当天气温而变化的,味道会因温度和湿度的微妙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必须用身体感受温度的细微变化。
这也就不难理解3平米的小店为什么能年销售3亿日元,为什么店门口每天四点就有人排队,持续了40多年。
匠人文化的本质,只是二个词:一是敬业、一是认真。更重要的是相信当匠人文化被全社会所承认,被整商业市场接受和发扬成为“常识”,更多产品会被消费者接受。
限量是对品质的追求
为什么限量150个羊羹呢?这也是有原因的,并不是饥饿营销,而是对品质的追求。
稻垣女士这样解释,一锅3公斤的红小豆,做50个羊羹,红小豆超过3公斤,就做不出那么好的味道了,每天做三锅要花十个半小时,已经是极限了,所以一天只能卖150个羊羹。
客人们希望能保证口味,因此能理解他们一天限量150个的原因,出于对小竹点心店的喜爱,许多客人自发成立了“小竹会“,相约一起排队,并提出一些建议。
比如每人每天限购5个的建议就是由顾客们提出的,如果不限制,一个人一下全部买走了,后面的人就买不到了。
这就是现在许多互联网企业都说的社群模式啊,有这么一群忠实的顾客,自发组成社群,给企业提建议,帮企业宣传,生意怎么可能不好?
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品牌,必将受到人们的尊敬
更让人尊敬的是,这家店还承担起社会责任,他们10%的员工是残障者,点心中饱含着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照和温情,这也是一种独特的味道吧。
被许多企业家和产品经理人景仰的乔布斯,和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小竹点心店的稻垣女士,都有共同的品质,追求极致的完美主义。
篇9:成功营销案例
他进入公司后负责北方地区的电力系统。提出的几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了,但值得一提的是设计的事件必须与品牌自身的诉求具有强相关性,否则就有生搬硬套的感觉,进而达不到预期目的。以下将通过某地级市A品牌啤酒的案例来展示该品牌啤酒如何借助世博会这一事件,针对该地级市场运作的一个事件营销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