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试题(精选12篇)

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试题

       文章中说: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阎,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钾,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20.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台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21.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22.自1962年世界上2: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试题

       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图8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1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

       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1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17.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9和图10分别是19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图9 图10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19.“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

       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图11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图1

       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

       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C.19世纪中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22.在美国3: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

       2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D.主题上是一致的

       3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4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4: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试题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A B D A B C B C D C B A

       37.(36分)

       (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3)①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

       ②观点及论述:(略)

       40.(18分)

       (1)原因: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文章,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为刘贺。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葬规制分别于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综合来看,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

       41.(26分)

       (2)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

       原因:中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政治变革;政治变革需要新的理论指导;西方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政治变革的理论武器。

篇5:高考文综试题解答技巧

       高考文综试题解答技巧

       历史:做选择题要一步到位

       最后几天,把课本拿出来,特别是必修的三个模块,再从头到尾走一遍,包括目录、各单元的导言、正文大小字、图示、相关的解释等,对今年新增加的考点更多地关注一些。尽可能全面一点。

       考场上,做选择题尽量一次到位,不要给自己留退路。实在不会做的题暂时丢开。近几年高考题目尚没有涉及的内容,如商鞅变法、戊戌变法、梭伦改革、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孔子、克伦威尔、秦始皇、唐太宗等,复习时要注意。

       政治:教你四审五排法

       考前要查漏补缺。书本知识,不仅要看正文的掌握情况,还要注意名言专家点评相关链接以及综合探究中的'路径参考和理论评析等。

       上考场要注重方法,如做选择题的基本要求四审五排法:四审:①审题干:把握关键词(时间、方位、核心、根本等)明确题目主旨意思。②审设问(正向或逆向选择)。③审题肢(正确或错误)。④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五排:①排谬法(排错法)。②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③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④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⑤排乱法:题肢的共性或个性,与题干共性或个性不符。

篇6: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试题分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A正确;B、食用油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B正确;C、高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杀菌消毒,C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判断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