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爱国运动简介(推荐10篇)
五四爱国运动简介
19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92: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历史知识点:五四爱国运动
(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也是导火线)。
(2)斗争中心:北京(前期) 上海(后期)
(3)主力:学生 工人(6月初)
(4)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5)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结果:取得初步的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8)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起了巨大的作用。)
初中八年级历史知识点: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7月
(2)地点:上海
(3)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成立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
(5)中共一大(中共诞生)的意义:中共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初中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胜利进军
(1)时间:1926年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6)胜利进军: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在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国民革命失败原因: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标志着3:五四爱国运动作文
19,有帝国主义列强所操纵的巴黎和会不顾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政府和国民的意志,与日本帝国主义相勾结,把山东问题交给日本支配。当时,北京和各地爱国学生为了维护国家民族利益挺身而出,他们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任务,与工人阶级的一起,在爱国精神的引领之下,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作了坚定的斗争,并取得了这次运动的光辉胜利。
5月4日那一天,学生界发起北京全体学生大会,并举行爱国游行,被捉学生达二三十人。可是,没有一个学生屈服。是什么让学生面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疯狂的侵略行为;面对军阀政府可悲的卖国行为;面对武装军警可怕的镇压和逮捕,表现得如此勇敢的呢?这是从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真纯而可贵的'爱国精神。在爱国精神的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
中国现代女作家、翻译家冰心说过:“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5月4日以后,北京被捕的学生,也越发的增多,城内的拘留所,都拘满了人,军警们把北大4:《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说课课题:《五四爱国运动》
课题选自:人教板《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历史上册》
邓志娟
本内容的教学设计遵循“问题——发现”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准备用1课时完成。准备从五个方面来阐述:1. 教材简析1.1本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五四爱国运动是发生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采用“问题——发现”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1.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和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目标分析2.1知识目标: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巴黎和会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五四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2能力目标:(1)通过五四爱国运动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原有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比较,五四爱国运动同以前的反帝反封运动相比有哪些不同,提高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加深理解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3情感目标:(1)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2)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3.过程分析提出问题→阅读课本及资料→分析理解→得出结论→练习巩固3.1新课导入:故事导入3.2请班级的团支部书记上台谈谈自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3.3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是否可以避免?为什么?
问题2:五四运动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依据是什么,结果怎样?
问题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问题4: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在哪里?4.教法分析4、教法分析针对高一学生对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和意义等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运用浅化机制和问题——发现教学法原理,采取“提出问题——阅读课本及材料——分析理解——得出结论”的方法,由浅入深地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史料,“论从史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其历史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 依据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情节性等特点,依据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述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时主要通过采取学生介绍、运用图片和材料等教学手段,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将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有机结合,培养学科能力。
5.板书设计一、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1、国际背景
2、国内背景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经过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5:五四爱国运动口号
人民小康乐翻天,举国共庆大中华。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爱家的人才能爱国。
爱国主义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位卑未敢忘忧国。
盛世共贺,举国同庆。
时光荏苒,爱国依旧。
志存九天,心系华夏;扬帆起航,为国争光。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笑看江山今朝醉,繁荣河山今日美。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我为生在中国而骄傲,我为长在中国而自豪。
爱我的祖国,爱我的妈妈。
团结起来,我们是一家人!
国富民强,国泰民安,我想自豪的说声:我是中国人!
国在心在,国强心强。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
爱我中华,建设强大人民军队,强我中华,维护世界和平。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我以我血荐轩辕。
爱国英雄给民族带来光荣,专制暴君给民族带来灾难。
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为了新中国,冲啊。
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我们的成长,您的富强,您是我们共同深爱的母亲。
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流逝年华无法还,长存唯有爱国心。
为中国喝彩,为祖国祝福!
我是中国人,我骄傲。
篇6: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一、课型:新授课
课时:1 课时
二、课程标准:
了解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五四运动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意义及如何理解五四精神。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
(2)通过五四爱国运动和以往革命运动的比较,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结合已学知识共同分析、概括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应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2)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全国人民团结斗争是胜利的保证。
(3)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认识到仁人志士为救国进行的不屈的探索与抗争才是中国不致灭亡的根本原因。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史实,包括发生的背景、运动的过程、结果和影响。
难点:理解五四精神?
四、教学方法:
1创设历史情景:利用电影资料使学生体会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温习五四运动的史实,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3课堂讨论:通过对五四精神的讨论,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授课过程
(导入)
师:在坐的各位包括我都是年青人,年青人充满的热情,充满着理想,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而且我们年青人还有自己的节日,什么节?(五四青年节)那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个历史事件呢?(五四运动)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五四爱国运动,大家翻开课本64页,看7: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过程、性质及历史意义等有关的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1、通过结合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判断其性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感受五四爱国运动所表现出的蓬勃气势,培养学生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教学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以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分析法、影视图片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五四爱国运动的电影片断
为了纪念电影中的这场运动,我们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那么,同学们能猜到今天我们将学哪一课内容吗?(五四爱国运动)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民族命运飘摇的岁月,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年代。
[板书] 8: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师:85年过去了,五四运动却成为我们永不退色的记忆,因为它是一场永垂青史的现代爱国运动,它具有杰出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指出)?
师:毛泽东同志指出:(出示材料)?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舀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舀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选集》
师:五四运动的“新”姿态有哪些?与辛亥革命相比还有哪些不同
生: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广泛的群众基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作为领导阶级。?
师:从某种意义上讲,五四运动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端。那么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又有哪些异同点呢? ?
师:为了纪念青年人觉醒的日子,我国将5月4日定为“五四”青年节。除了纪念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还在于纪念它留给我们的不朽精神,即五四精神。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请大家通过前面的体验结合教材概括一下。?
师:五四精神具体体现为什么呢?
师:1、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3、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最后用一段纪念词总结一下五四运动。?
八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它孕含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百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师:所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还是一次新文化运动。五四精神是战争年代的产物,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又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呢?大家可以分组讨论一下。(出示幻灯片,弘扬五四)?
四、弘扬五四
提问:我们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新时期的五四精神应该是“解放思想、勤于学习、开拓创新、勇于奉献”
篇9: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难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解法;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五四运动》。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仁人志士为救国进行的探索与抗争”的内容,引入本课主题。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教师首先放映电影资料剪辑《五四运动》,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和以前所学知识回答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下面几段材料:
材料一:军阀扩充军队数目:1920xx年全国陆军45万多人;1920xx年85万多人。
材料二:对人民的压榨:1912~1920xx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20xx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
材料四:据统计1913日本在华投资总和4.9亿日元;1920xx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20xx年增至4.47亿日元;美国对华贸易额从1920xx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20xx年1.08亿海关两。
材料五: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1920xx年日本对华借款3倍于前,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回答: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一战期间仍加紧对华侵略的是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段祺瑞政府以图实现其独霸中国目的的是哪一国?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出如下内容: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革命运动的爆发不可避免。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经过
关于“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建议教师首先简单提问学生: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背景、目的是什么?然后向学生展示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
最后介绍巴黎和会对于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予以拒绝,此时教师出示材料: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决议案。
关于“五四运动的爆发、发展和初步胜利”,建议教师首先依据教材小字部分向学生介绍5月2~3日的情况;然后让学生看教材相关内容;最后由学生分析五四爱国运动前后两个阶段各自的特点(从运动中心、领导阶级、运动主力、最终成果等方面考虑),教师做出相应补充。
三、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失败,分析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然后教师依据教材做出以下补充分析:
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过程中,青年学生喊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并且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比较以前的革命,在反帝反封建的要求中更坚决、更坚强。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五四”运动过程中,在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学生爱国运动后,全国的斗争形成新的高潮,正是工人阶级的巨大作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让步,“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第二、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五四”运动过程中,全国二十多个省,一百多个城市,尤其是工业相对集中的城市都爆发了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参预的群众超过历次革命,人们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空前的联合。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选择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振兴中华的革命理论,并为之积极行动。第四、“五四”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并成为当时社会主义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总括上述,“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有新的生产力、新的革命力量——工人阶级,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中国革命较之以前的革命,由于这些新的因素,进入到新的阶段。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比较五四爱国运动前后两个阶段、辛亥革命与五四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教师分析相关问题,补充相关材料,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五四爱国运动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经过
1.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
2.五四运动的爆发
3.五四运动的发展和初步胜利
三、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文章
0: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归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基本线索和历史意义2、能力目标*收集五四时期文化精英的生平传记和精辟论述,加深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理解*概括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和五四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五四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识爱国主义具有时代内涵4、重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重点)*五四运动的爱国进步意义(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合作、调查、交流、探究教学准备:1、历史大查阅:(制成资料卡片)A、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及其故事B、“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其经过2、投影片及教学图片教学流程:
一、导入(投影出示图片:“康有为、梁启超像”、“义和团旗帜”、“孙中山像”)提问:大家还熟悉这三幅图片吗?相信关于他们的故事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哪位同学能分别用一两句话概述一下。…… ……辛亥革命后,许多人都为推翻两千年的帝制而欢呼,幻想在此基础上建立民主的共和国,以实现中国人的强国之梦。但是,现实却是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专横。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民主共和体制显得羸弱无力,民主共和制并没有发挥其制衡作用,反而成为军阀、政客争权夺利的遮羞布。那么,挽救中国到底应该走怎样的一条道路,中国革命的曙光究竟在哪里?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的学习——五四运动。(板书)
二、交流探究 1、新文化运动(1) 简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2) 阅读教材,知识归纳:A、新文化运动的领袖B、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刊物C、新文化运动的口号(3) 资料交流:A、了解陈独秀、李大钊、《新青年》(投影图片)B、你还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其他一些人物吗? (4)通过以上资料的交流,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概括一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方法:在自主概括的基础上与同桌或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学习。)小结:(投影)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制度的孔教。(5) 在我国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之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阅读教材,了解十月革命) …… ……小结: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他们逐步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探究、讨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场运动前后期在思想宣传方面有什么重大变化?…… ……小结: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思想宣传方面,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1920xx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等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把新文化运动推向新阶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五四运动(1)课前同学们做了很多资料调查,相信对“五四运动”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现在就 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A、五四运动暴发的背景及原因B、五四运动的经过C、五四运动的结果小结:(板书 学生完成)口 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先 锋:学生主 力:工人阶级领导者: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结 局:初步胜利标 志: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免去运动矛头所指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想一想,哪些人参加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前后期有什么重要的不同,你怎样评价它?(提示: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进行比较:性质、领导者、革命的主力、运动的背景)小结:(投影)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生活链结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学生发生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爱国的具体表现,那么在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作为学生应该怎样体现我们的爱国思想?阅读教材,归纳整理资料交流(鲁迅、胡适)自主、合作、交流阅读,了解十月革命根据以上史料,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资料交流,走进历史板书小结,整理知识1、小组合作,讨论、探究2、归纳小结认识爱国思想具有时代内涵
三、总结:中国革命在负出了沉重代价,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后,终于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惊醒了国人,给先进分子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马克思主义道路,特别是五四运动的暴发,极大的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迎来了革命曙光,开始了中国革命新的征程。四、课后探究归纳中国走过的几条救国道路,想一想,为什么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五、板书设计:五四运动 宣 传:民主 科学新文化运动 传 播:马克思主义时 间:1919、5、4 爆 发:口 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