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0第四季》观后感(共16篇)

《44002:《44003:4:最强大脑5:6:7:8:最强大脑9:最强大脑第四季观后感

       近日,谷歌机器人“Master”持续在网上挑战顶尖围棋高手,60胜0负的战绩震惊世界,人工智能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人类究竟能不能战胜人工智能?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比拼到底公不公平?今晚,这档在江苏卫视播出的节目,将直面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记者在昨天的北京看片会上发现,人机对战中,人类的弱点被无限放大,可以说是对选手尊严的一次考验。

       打破“高智商圈子游戏”

       《最强大脑》走到第四季,还能怎么玩,还有什么人能参与,一直是外界最为关心的焦点。记者在昨天的看片会上注意到,这档挖掘人类潜力的高智商节目的确困难重重,仅仅是选人,就无奈遭遇“圈子文化”——在记忆能力的比拼中,参赛选手是擂主的学姐,台下的主席是选手的学长;首期节目中,只有一位选手是自己主动报名来的。

       对此,制片人桑洁解释,选人一直都是节目组的难题,“圈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保障了节目现场不会出现选手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本来就是人以群分,最后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小圈子,比如玩魔方的,他的圈子都是玩魔方的。如今媒体发达,邻居家的小孩有什么特长,很快就会被人知道,人在深山无人识的太少了。”

       也是因为这样,节目组在第四季决定放出“人机对战”的新玩法。“再找什么样的选手?该看的观众都看过。再开设什么脑力项目?算数你看过,记忆你看过。这档综艺节目已经做到高龄了,不能总是简单重复或是消费情怀,我们必须要拿出新鲜的`东西,因此决定人机对战。”

       对此,记者在现场随机的采访中发现,观众对“人机智能”的概念反应不一。观众李先生就认为,人机大战很可能没有悬念,“人工智能人脸、声音识别可以,下围棋打桥牌也许行,因为那都是不同算法的综合,就是编程。但人工智能能打麻将吗?赢面肯定没有围棋和桥牌胜面大,因为麻将中有配合有假招。”

       选手面对机器人一度怯场

       正如“Master”连胜各国围棋高手之后,古力等顶尖高手表现出震惊与感慨,记者在观看首期《最强大脑》时,也直击了很多选手怯场的画面。可以说,观众将在这期节目里,直面人类面对未知时的恐惧与迷茫。

       比如,在首期节目中,图像识别方面的顶尖高手——“川剧辨脸”项目挑战者李威与“超级找茬王”郑才千,就要迎战智能机器人“小度”。但面对人工智能实力未知的压制,两人都显得十分犹豫,不敢贸然上前,场面一度陷入无人出战的僵局。这也令现场的评委嘉宾十分失望,章子怡急切地表示:“我觉得这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我以为你们会是拿着枪上战场的状态,而现在你们却有点怕似的。”刘国梁也不禁训道:“你们是‘最强大脑’,但是连直面挑战的勇气也没有,干脆别比了!”

       对于如此画面的呈现,制片人桑洁坦言,在人机对战中,计算机只是计算,但人类却不一样,选手也会有情感变化。为此,节目组曾考虑把选手心生恐惧的画面删去,不愿影响选手的形象,但鉴于真实呈现,最后还是决定保留。观众汤小姐在看完首期后也向记者表示,这或许是对选手尊严的一次考验,“相对来说,人工智能和人的比拼是不公平的,他们不在同一个量级,你不能把矛和盾放在一起比谁更锋利。”

0:最强大脑第四季观后感

       除了在新一季中引入“人机大战”,把人工智能结合进电视综艺,《最强大脑》第四季还在打分模式上做了升级调整:在“脑力名人堂”中挑选一名选手担任轮值主席,与其他嘉宾共同打出预判分,决定新选手去留。作为《最强大脑》前三季从无败绩的绝对“脑王”,王峰最终坐上了第一期的评审席。

       在节目中,本季首位轮值主席王峰就现场放话:“我是一个选手,我比选手更了解项目,我比Dr.魏更了解选手。我会按照世界级比赛的标准选拔,我坐在这将会是你们(选手)的灾难。”主持人蒋昌建则不禁感叹:“这一季,无论是来挑战的选手,还是能坐进‘名人堂’的选手,他们都要翻越两座‘大山’。过去只有Dr.魏,这季还要翻过王峰这一座‘大山’。”但王峰在首期为两位选手打出2分、3分的超低预判分,也着实震惊了在场的其他“名人堂”选手,大家纷纷表示:“这个项目怎么可能就值2分?”

1:《守护明天》第四季观后感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学习的是《守则》《规范》;当我成为教师的时候,学习的是《教师法》。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今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修订新的教师法。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近日,我又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2:《守护明天》第四季观后感心得

       有些东西你就是不能做,有些事情你就是不能试,一碰就再也难回头,就是这样。

       我们平常都认为样子明显,见了躲开就行了,谁知道的类别五花八门,常常一不小心就误食了呢!

       像那些饮料、彩虹糖、贴纸都是平时朋友与朋友之间传递的一些东西吗。说不定那糖豆很甜,那饮料挺好喝,那贴纸很好看,可谁知道那就是新型呢?

       第二个视频中,4个18岁的优等生吸毒也告诉我们,不要认为在外国不犯法的来中也免刑,不要让好奇心冲昏了头脑。

       18岁这个见证未成年人变成成年人的一天,多多少少会干一些脱轨的事情,但决不能违法犯罪。

       愿我们练好自控力,让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糖果”远离我们身边!

       《守护明天》第四季观后感心得5

       今天是10月28号,《守护明天》第三季的开播。今天的节目,主要讲的是“我的青春沾了毒”。

       一开始,一位身穿蓝色制服女检察官出现在了讲台上,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北京的一个高中,一个名叫小静的女孩,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里,在她初二的时候,她的爷爷奶奶因为生病需要做手术。于是,她的爸爸妈妈除了工作就要去医院看望,没有时间照顾小静。小静从尖子生,一下子坠落到班级的后几名,在她想要去广场玩的时候,忽然她看见了小学同学小云……后来小云只要已约她出去玩,她就准时赴约。有一次聚会时,她们感觉没劲,于是,小云就拿出了几粒“彩虹糖”分给了他们,小静回家以后感觉自己上瘾了。于是她问了小云还有没有卖这个的?小云说,有一个就姓孙的老板卖的,你可以去买一些,但的价格是小静承担不起的。老板孙某说道,可以让别的同学来买,就可以免费让她吸……

       第二天早上,当她准备去找同学的时候,忽然警察停在她们家的门口,就把小静带走了。当时她妈妈,不相信自己懂事的女儿会吸毒,就求警察把她放了,但是小静说了三个字,她的母亲彻底崩溃了,就是——对不起!

       因为小静,吸毒的次数不算多,就没有让她受到法律的制裁,警察让她戒掉毒瘾,调养了几个月,后来当她回到校门口时,热泪盈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不遵守法律的规定,受到制裁的永远是自己,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过瘾而悔恨终生。

3:第四季最强大脑观后感600字

       作为最强大脑的铁粉,从第一季到现在一集没拉下,对于第四季的最强大脑,只能说特别特别失望,道具出错,广告太多,比赛流程设置不合理,叨叨魏开始正常了,王峰又开始发飙了,但这也不能怪王峰,前三季可以看出,英国,美国,日本实力确实很强,也只有老队友德国疯狂送人头。道具华而不实,挑战项目的难度因评委的挑选差别太大,不能充分展现选手的实力,效果大大不如前三季,对选手要求太苛刻,啃老族现象尤其明显,新一季选手的实力完全的`重复,展现不出新的能力,最强大脑的桂冠浪得虚名,如果新选手的实力是别人完不成的,那么也就不需要名人堂,名人堂必败!选手犹豫不决,对人机大战准备的相当不充分!对不起第四季营造的如此大的噱头!难以担当大任!表面团结!实则内乱!自己找虐!偶像包袱太重!国际挑战赛外国派出来的是二队,三队,而中国是最强战队,最多也就55开,能力不全!前途堪忧!新人何在?!水哥不在!何来最强?!!!!

       不管怎么样,生活还是要继续,依旧会支持,期待更高!

4:第四季最强大脑观后感600字

       作为《最强大脑》的“最强代言人”,“小公举”周杰伦与《最强大脑》的“一季一约”令无数粉丝期待不已。第四次登上节目舞台,早已是轻车熟路的他出题过程“套路”满满:不仅学会虚晃一枪混淆选手视听,更是在“一眼辨山”项目中主动避开特点显著的例图,选择地形相似的地点出题,为选手增加难度,老搭档Dr.魏不由得称赞他:“现在越来越专业了。”

       此番“坤伦组合”再度合体,两位老搭档默契程度不减。本期录制中,现场音效组因操作失误打断了Dr.魏的发言,一向好脾气的周杰伦反转发飙,批评节目组“不礼貌”。“冲冠一怒为坤琳”的举动,不仅很“爷儿们”,更是满含对Dr.魏的爱护。

       而钟爱“中国风”的周杰伦,对这场出现的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皮影戏,十分痴迷。他表示,曾经写过一首歌就叫《皮影戏》,所以对皮影艺术略有涉猎。不仅到后台与表演皮影戏的老艺术家们合影,拱手表示恭敬,还主动向他们求签名。看到自己在电影中的形象被做成皮影,玩心大发的周董更是上台亲自表演了一段皮影戏。

       “辨音神童”孙亦廷迎战人工智能

       “水哥”王昱珩惊喜出山

       继人脸识别之后,本周人机对决转战语音识别。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目前“百度大脑”的语音识别准确率达97%,在语音合成方面甚至可以做到原音重现;而“辨音神童”孙亦廷曾在第二季中,听水球坠地破碎的声音来成功判断其落下的高度,一战成名。作为“名人堂”成员中年龄最小的队员,这位天才少年本次回归年龄见长,辨音能力也有所提升,他自信地表示:“两年后,我的耳朵也提高了!”

       上周,在首轮“人机大战”中,名人堂轮值主席王峰首战遗憾落败,出人意料的结果让观众唏嘘不已。与此同时,不少网友提出让“水哥”王昱珩出山,为人类的“最强大脑”挽回尊严,瞬间引发热议,“王昱珩”这个名字一时制霸热搜榜。

5:第四季最强大脑观后感600字

       今晚21:10,“小公举”周杰伦将正式回归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在线观看)。面对熟悉的舞台,周杰伦显得游刃有余,不仅出题思路逻辑性强、角度刁钻,还表示:“名人堂有几位高手,我还蛮想看看我挑的新选手和他们激烈PK。”本期前两位选手挑战皮影关节记忆与庐山实景图定位,前者与“光影控梦者”申一帆现场互呛,火药味十足;后者则是“蜂巢项目”选手鲍橒苦等两季的对手,以“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力挑,令王峰首次打出了4分的预判分……

       钟爱“中国风”的周杰伦,对这场出现的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皮影戏,十分痴迷。他表示,曾经写过一首歌就叫《皮影戏》,所以对皮影艺术略有涉猎。不仅到后台与表演皮影戏的老艺术家们合影,拱手表示恭敬,还主动向他们求签名。看到自己在电影中的形象被做成皮影,玩心大发的周董更是上台亲自表演了一段皮影戏。

6:综艺节目《最强大脑》第四季第二期观后感

       综艺节目《最强大脑》第四季第二期观后感

       20**年1月14日10点17分,观看完了期盼一星期的《最强大脑》第4季第二期的节目。整期节目所出现的挑战先后顺序如下:1.谢超东挑战皮影元素;2.于湛挑战庐山等高线识图;3.听音神童孙亦廷和机器人小度PK。

       首先说第一个挑战项目,谢超东需要找出嘉宾出的三道题,但谢超东只完成了两道题。根据规则,三道选对二道,即挑战成功。这里面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其中一道题出现了错别字,由此引出了,选手到底算成功?还是挑战失败?的争论。

       作为屏幕外的观众,我对这个很纠结。如果按照完美主义者的评判标准,肯定会选择选手失败。值得肯定的是,选手谢超东确实拥有很强的实力。因为在后面的加试中,他报出了皮影部件所对应的编号。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他报出的编号,不仅仅是他回答正确的两道题,还有那道他没有回答上来的部件对应的编号。这说明,他确实把皮影的部件进行了深化记忆。实力还是可以值得肯定的。至于,到底应该说他成功?还是挑战失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件事情,肯定会存在极大的争议。

       下面继续的是第二项挑战,这个挑战和往期鲍云曾经挑战的项目蜂巢迷宫难度相似。说实话,做为一个观众,我对这两个项目完全无法进行评诂及比较。这两个项目都非常难,挑战者于湛,三道题答对两道,挑战成功。这个项目用出题人的话讲就是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二项挑战者较之于第一项挑战者,应该是没有争议的。挑战者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完成了挑战。第二项挑战,没有什么好回顾的,确实很厉害。

       接下来,就到了人机大战环节。这一期比的是“听”,看谁听的更精准。这个项目挑战的难度可以用变态来形容。我作为观众,采用的是上帝视角,但难度是实实在在摆在那里的。听这项能力,对于人类来讲都有极大的挑战。我们人类能听到的音频,本身就有限。像小狗小猫可以听到极细微的.声音,而人类就不行。再加上,出的题,太难了。出题者出题时,是念一段话,生成音频之后,通过随机裁切,然后让参赛方进行听这个声音。最后在合唱团中,挑出到底是谁说的这段话。合唱团并不是在念之前的话,而是合唱一首歌。

       这个项目用语言描述起来,都非常困难。观看过节目的朋友,应该知道其难度系数。合唱团众人在唱歌的时候,我尝试着闭上眼睛去听,觉得好像有一个人在演唱。她们的声音太像了。

       PK战结果是人机战平,这项比赛,普通人类很难完成。孙亦廷确实拥有超乎常人的能力。百度小度,在声音处理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同时也让作为观众的我,发现了一点。那就是,有时纯数据论证,也会存在偏差。由此可见,很多事情,即使标准卡的很严,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机器小度,在这一场PK战中,即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听一遍声音之后,可以生成数据音波。然后在后面进行无数次的比较分析。人类这方面就比较艰难了,对于孙亦廷来说或许他有自己的处理方式。但普通人,听声音,然后记住这个声音,去跟另外许多声音进行比较,想想都觉得难死了。听第二个声音时,都会对第一次听到的声音进行干扰。

       机器小度在这场PK赛中的劣势,其实就是它太数据化了。我无法想象如何用程序对声音的音色进行描述。人类自动就拥有音色判断的能力。程序在获取到声音之后,更多的是转化成一组数据,当然一组声音,有可能会生成多种数据。但不管生成多少数据来进行一个量化,在最终比较的时候,都是根据这些生硬的数据寻找最相似的。

       这就有了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同一个人,在念同一个字的时候,第一次念发出来的声音,和第二次念发出的声音,我个人认为,很难做到一模一样。其生成的量化数据值,应该是不一样的。

       这期的节目带给我的感受就是:意犹未尽。感觉还没过瘾呢,节目就结束了。

       在最后的人机PK战环节,百度派来的科学家代表,应该是最难受的。如果战胜了人类,说明自己的科研成果得到了证明。反之,如果比赛失败了,他如何回去见李彦宏。就算没有人会说他什么,他自己都过不去自己心中的坎。

       本期节目,遗憾的就是第一项挑战者出现的瑕疵,如果没有写错那个字,我相信所有人都没有争议。第二项挑战者,以绝对实力证明了自己,相信看过的人,都应该心服口服吧,挑战难度在那里摆着呢。人机PK,这是一项普通人无法参与和难以理解的比赛,声音太抽象了。我们每个正常人都能听到声音,但谁也没想过听到声音的准确度的问题。记得小时候,玩过一个游戏,十几个小伙伴,依次传一句话,最后一个听到的内容,与第一个人说的内容,往往是不一样的。

       节目最后,水哥宣布下次的人机大战,由他来与小度PK。其实在这一点上,我作为观众,有不一样的看法。为什么每次必须要派一个人去与机器PK呢?如果这个人发挥失常,也无法证明,机器就一定比人强。

       最强大脑名人堂里面,图像识别的高手不少,比如:水哥、李威、郑才千、黄政、谢超东。如果下次3个人类高手和机器一同比赛,4位参赛者分数分别记录。相信,人类高手当中的成绩,肯定也是五花八门的,任何比赛都有悬念,任何因素都会影响比赛以及参赛者。如果3个人类高手,都败给小度,才能说明一些问题。如果仅仅是一个人输给了小度,那只能证明是选手自身状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