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英语人教版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5篇)
Teaching Procedures
Pre-task
A. Greetings
Hello, everyone. I’m an English teacher from No. 4 Middle School. My name is Han Guili. You can call me Miss Han. Today I’m going to be your English teacher.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 10 Section B together. Now let’s begin our class. Stand up, please. Good morning, class. How are you today? I’m OK.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B. Explain “resolution” by listening to a song.
We all know New Year is coming. Today I have a gift for all of you.Do you like music? Great. Let’s enjoy it together. If you can sing it, you can follow it.(在听歌时教师板书课题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Section B )
Do you like the gift ? I’m happy to hear that . I’m going to learn it next year and then I’m going to sing it for you. Do you like listening to me? This is my New Year’s resolution. “resolution” Are you clear? Follow me ,please. “resolution” From group 1to 6. “New Year’s Resolutions” From group 1to 6.(同时板书resolution New Year’s Resolutions)
(设计意图:通过新年礼物--周杰伦的歌曲“稻香”引出主题。歌曲具有时代气息,内容激励学生心存梦想并努力去实现它。)
Now let’s look at some New Year’s Resolutions. What are the meanings of the resolutions.
Discuss in groups. First translate and then read them. The others follow him or her.Go! Are you ready? Volunteer. (叫几名学生回答,学生领读时教师写板书instrument最后教师领读生词instrument)Now we have known the meanings of the resolutions. Please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resolutions. Answer it together. Let’s check the answer.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翻译短语并由学生领读。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小组探究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图片与短语的搭配有助于学生对短语的理解和记忆。)
C. Now let’s guess some famous people’s resolutions. Look! Who is it? What’s his resolution? Guess.(几名学生回答)Are they right? Let’s check the answer. Yes, they are right. Who can right it on the blackboard. Volunteer. (学生写板书时教师问)What is he going to do ? Answer it together.(这一步骤共五幅图片采用相同的方式训练学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趣味性强,对学生有吸引力。通过对名人决心的猜测,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练习了对2:十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Teaching aims of unit eleve
Ⅰ.Teaching article:(教学课题)
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
II.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教学目的和要求):
1.Knowledge Objects
Learn to ask for permission.and reading and writing practice.
2. Process and method
By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and writing.
3. Emotion and attitude
Training the student’s hobbies of studying.
III. Teaching importance (教学重点)
Learn to ask for permission.
IV.Teaching diffculty(教学难点):
How to Learn to ask for permission.
V. Teaching ways(教学方法):
Revision, learning, practice and reading.
V.Teaching tools(教学工具):
Tape-recorder and Lattern.
VI.Teaching time(教学时间):
Six periods八 年 级 英 语 教 学 设 计
总计:3:《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梁平县柏家初级中学秋季公开课教学设计(修订稿)
上课年级:初级1班
上课教师:邓厚甜
《陋室铭》教案设计(修订稿)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
2. 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3. 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1. 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内容
2. 理解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背诵并默写课文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3分钟)
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二)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 听示范朗读。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
2. 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 齐读。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三) 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过渡:读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陋室”真的“陋”吗?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可能对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为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具体操作:本文共计九句话,全班12个小组,前9组,每小组翻译一句话,其余三组做评委。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释重点字词,再翻译整句话。
(四) 抽丝剥茧,感悟情思
经过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现在能回答老师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吗?(ppt展示问题)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陋”吗?请说说理由。(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陋室环境清幽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闲,同时也看出较清贫,但却苦中作乐,体现出的安贫乐道。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
(五) 远观全文,探究写法
问: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在写物,可真实情况是写物还是写人呢?答:写人。
问:主要写人的什么?
答:品德高尚
问:那同学们,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什么?
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达了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六) 回顾全文,归纳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 以“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志趣。
(七) 当堂背诵
比一比,看谁背得准又快
具体操作:以大组为单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一组最流畅、清楚、快速。
(八) 拓展延伸
(PPT展示两组寝室图片,一组是巴蜀中学的,另一组是本校的。前后豪华与简陋相对比)
教师:虽然我们住得没有其他学校豪华舒适,但我却希望这简陋的屋子因为有了优秀的同学们而绽放无限光彩。老师期待有一天你们能成为柏家中学的骄傲。让我们深情齐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九) 板书
陋 斯是陋室
主人品德高尚
陋 环境清幽 安贫乐道
室 不陋 交往之雅
铭 情趣之雅 高洁傲岸
反问引用
托物 言志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最大优点在于朗读环节,每一次朗读都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其次是重点较突出--翻译课文。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改进。首先,课堂整体气氛不活跃,尤其是在翻译环节的发言,形式过于单调,没有充分发动大部分同学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在翻译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本课较简单,可以让学生只看原文自行翻译,有疑问时看课后解释,若不能及时解决,可提出来让同学们一起讨论,若还是没有结果,老师再进行点拨指导;再次,本课采取小组逐句翻译的形式,这不适用于简单的文言翻译,不妨大胆让学生自行翻译;最后,本堂课最大的弊病是教学时间掌握不当,内容不够精当,故导致教学任务没有按时完成。今后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希望能在各位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大进步。
邓厚甜
[《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4: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UNIT7教学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1) Be able to pronounce and master the words.
(2) Be able to use the key structures to talk about annoying things.
能力目标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skills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情感目标
(1) To learn to communicate in good manners
(2) To be able to help others in trouble and find the correct solutions to the complain.
2. 教学重难点
(1) Learn how to correct solutions to complain.
(2) Master how solve complain.
(3) Make correct sentences using the key structures.
3.教学手段
主要以现代化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4.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 and revision
1.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greet each other.
2. Rivision of key structure.
Step 2 Presentation
(1). The teacher shows six pictures to students and asks them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s.
(2). Let students make the conversations after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in pairs.
(3). Ask several pairs of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4). Explain the six sentences and then get students to check the most annoying thing among the six pictures.
(5). Ask students to make a list of at least five things that they have complained.
(6). Play the recording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carefully and number the sentences in the order they hear.
Step 3 Practice
(1).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three column heading.
(2).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 second time and fill in the chart and pause the tape from time to time to allow the students to write the answers in their book.
(3). Check the answers.
(4). Ask the students to repeat after the recording.
(5). Let students work in pair to practice the dialogue using the sample dialogue in 2c. Then ask several pairs to perform in front of the class.
Step 4 Consolidation
Task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seven sentences
Let the students finish Task1 individually.
Task2:
Group work (four students): talk about these questions above and find out new ways.
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篇5:A Teaching Plan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Textbook:Go for it!(2B) Teacher:Zheng Jinshen
Content: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e topic of this unit is about interesting events. It deals with something interesting about the UFO and aliens , so it can arouse the students’ special attention easily . In this unit , students will learn to talk about the past events and tell a story with the Simple Past Continuous Tense ,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grasp the structures and usages of these two tenses. Students will also learn the Adverbial Clause led by when and while , and mastering their differences is very important . In the Reading , students will know something about some important and interesting events which happened in the history . They will be taught to be good at looking back the days in the past and cherish the good time at present by recalling and describing the past events .
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is unit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past events and tell a story ; learn and master the ways to express the Adverbial Clause led by when/while ; learn and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imple Past Tense and 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listening , speaking , reading and writing ;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ng skills .
2、Processes and methods
With the studying strategies of Using context and Role playing , get the students to do pairwork to learn to talk about past events and tells a story by using the teaching courseware , pictures , flashcards or objects . At the same time , enable the students to tell a story and master the use of the Simple Past Tense and 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 by writing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 drilling sentence patterns, describing real events and role playing conversations .
3、Emotion , attitudes and value
The content of this unit is close to the students’ life and the topic is about talking about past events and telling a story , so it can arouse the students’ special attention easily and inspir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exert their potential. At the same time , get the students to look back the days in the past and cherish the good time at present by recalling and describing the past events , enable the students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 help each other and complete the tasks together by going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
Difficulties and Focuses:
1、Learn to talk about the past events and tell a story with the Simple Past Tense and the Past Continuous Tenes;
2、Learn the Adverbial Clause led by when/while;
3、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imple Past Tense and 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 ;
4、Train students to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correctly in speak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Periods: 6 periods
The first period: Section A la-1c and Section A 2c
The second period: Section A 2a-2b 含 Grammar Focus and SectionA 4 Section B 4 b
The third period: SectionA 3a-3b and Section B 1 and Self check 2-3
The fourth period: Section B 2a-2c and Self check 1 含 Just for Fun!
The fifth period: SectionB 3-4a and Reading Section
The sixth period: Reading Section2-4
Teaching Plans
The First Period
Teaching content: Section A la-1c and Section A 2c
Teaching objectives: Talk about the past events
Target language:
Words: UFO barber barber shop bathroom bedroom kitchen get out take off while land alien
Sentences: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teacher came in?
I was talking/reading/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What was he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took off?
He was sleeping when it arrived.
He was riding his bike when it took off.
Language skills:
a、To get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pictures and listening materials, and quickly deal with the information.
b、To learn the structures and the usage of 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 by answering the reporter’s questions.
c、To get the Ss to learn how to express the statements with 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
Self-learning ability:
To learn how to express 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
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eaching by listening and practicing
Teaching aids: small pictures, a small blackboard and a recorder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l. Leading in
1.1 Greetings and duty report.
(Organize the beginning of this class and have a student on duty to report.)
1.2 Ask and answer.
T: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I came in?
S1:….
(Help the student to answer the question and then write the answer on the Bb.)
T:What about you?
S2:….
T:And you?
S3:….
(Ask the same question and have the Ss answer it. Of course the answers are various .While the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 , write the real answers on the Bb.)
1.3 Look and learn.
Show some pictures and introduce the UFO and aliens , teaching new words UFO and alien. After that ask the Ss if they have heard of the UFOs.
(Get the Ss to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tell them that the UFO is a strange object that some people think they have seen in the sky and that may come from another planet. The UFO is short for“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 As for alien , it is a person or an animal that comes from another planet in space. )
1.4 Have the Ss read a passage about the UFO ,showing a small blackboard.
Step 2.Look and match (Section A 1a )
2.1 Show another picture and talk about it with the Ss.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1:….
T: Can you see the UFO?
S2:….
T: Who is in the UFO?
S3:….
T: What else can you see? etc
S4:….
2.2 Books open at page 18. Look through the picture in activity la.
(Discuss the picture with the Ss .Point out the experience of each person when the UFO arrived , teaching new words.)
2.3 Match the statements with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Step 3. Listen and circle (Section A 1b)
3.1 Read the instruction to the class .(Writing the title of this unit on the Bb.)
3.2 Talk about the people’s actions in the picture.
T: What was A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S1: He was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library.
T: What was B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S2: He was sleeping in his bedroom.
……
(Help the Ss answer the questions. Pay attention to the structure and the usage of 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 , writing the structure on the Bb.)
3.3 Listen to the reporter’s questions and circle the correct responses.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only listen. For a second time , ask the Ss to circle the correct phrases.)
3.4 Books open at page 88. Listen and repeat the conversation.
Step 4 . Practice (Section A 1c)
4.1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eg T: What was D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Ss: He was getting out of the shower.
Have the Ss do like this.
4.2 Ask and answer according to the real actions.
T: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y talked?
S1: I was listening to them.
T: What was A doing when B answered my question?
S2: He was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etc
4.3 Make a survey.
Get the students to do pairwork like activity 1c to talk about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y talked?
(As the Ss talk , move around the room and check their work .Offer language assistance as needed.)
Step5 Grammar Focus (Section A 2c)
5.1 Talk about the picture in activity 2c .Ask Ss to say what each person is doing.
5.2 Ask and answer.
eg. What was the girl doing when the UFO took off?
She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5.3 Present two more ways of saying.
The girl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when the UFO took off .
(a) When the UFO took off , the girl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b) While the girl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 the UFO took off.
5.4 Point out the Adverbial Clause led by when/ while.
5.5 Ask the Ss to work in small groups like the sample dialogue in activity 2c.
(Move around the room checking the progress of the groups and offering assistance as needed)
Step6. Homework
Make some sentences including the Past Continuouse Tense and when or while.
Writing on the Bb
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I came in? UFO alien bathroom kitchen
I was doing my homework/reading/resting. get out of the shower cut hair take off /land
What was A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be (was/were) V.ing
He was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library.
The girl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when the UFO took off.
(a)When the UFO took off ,the girl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b)While the girl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the UFO took off.
Teaching Backthoughts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三个,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其一;学会讲故事,其二;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其三。作为本单元的6:unit6 Reading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教学内容 Unie6 Reading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执教者 田海燕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一篇阅读课,介绍了一位名叫利奥的澳大利亚人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边任教边学中国历史的经历,表达了对中国的热爱的感情。旨在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法和对课文宏观把握的能力,以及了解中国各朝代的英语表达。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语言基本功,比如:-Whth’s your hobby?-I like… -What sport do you play? – When did you start?等句型都已学过,在这基础之上再去学习新的目标语言,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乐于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为英语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Knowledge Object 1.Vocabulary: capital,European, Russian ,Jewish ,Jew, more than, thousand,emperor,quite,certain,miss,the Olympic Games
2.Reading a passage.
Ability Object:1.To train students’reading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2. To train students scan the passage .
3. Aims of emotion and evaluation:
To b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about Chinese history and western history.
三、重点难点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Vocabulary:capital,European, Russian ,Jewish ,Jew, more than, thousand,emperor,quite,certain,the Olympic Games
2.Key structures: It iswas adj. for sb. to do sth. The more... the more …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train students’reading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1. To train students scan the passage .
四、教法选择、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质疑解疑的能力。
五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室及相关教学资源。
六、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及资源准备
Step
Organization
Warming up
( 5minutes)
Show some questions:
1. Do you like history?
2. Do you know any dynasties in Chinese history?
3. How many famous characterrs from Chinese history can you think of ?Make a list.
4. Can you think of famous characters from the history of other countries? Make a list.
Ss talk about these questions.
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对朝代的英语表达法。
Step2
While you read
(12minutes)
1.Introduce
reading strategy-scan
2. Scan the text for
information to complete 3a. Do 3a.
检测学生对阅读技巧的运用。
Step3 Key phrases.
(8minutes)
Show key phrases and structures. 1. Understand key phrases and structures.
2. Use them correctly. 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它们。
Step4 Read.
(10minutes) Let studens read each pragraph and summary main idea. Read each paragraph and summary main idea. 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宏观上把握课文内容。
Step5 Practice
( 8minutes) Let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again, then fill in the blank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Fill in the blank. 加深对课文重点词的运用。
Step6 Time travel
(5minutes) If you have a chance to live in one of Chinese dynasties, which dynasty will you choose(选择)? What kind of person will you be? Where will you live? What will you do?
Talk freely in groups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及用英语表达的能力。
Step7 homework
( 2minutes)
1. Read the passage again to understand it better.
2. Memorize the words and phrases.
3. Do exersises.
4. Find something you are interested in about Chinese history and write them down.
Choose 1. 2. 3.
(优等生做2、3、4题。) 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作业分层要求,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
七、板书设计
Unit6 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
Phrases and structures:
(be) in…style more than It is was adj. for sb. to do sth.
The more... The more… with a very colorful history
设计理念和思路及反思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 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诱发学生内部学习的动机,激活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通过交流讨论、感悟、反馈等自主实践活动,获得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习创新,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就需要合理的使用教材,合理的整合教材,所以我把SectionA1b,1c,2a,2b,2c,Grammar Focus做为阅读材料,我们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究竟应该怎样讲?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可见教师并不是不能讲,而是要“精要地讲”。再说,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词析句,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因此,阅读课不同的地方要注意不同的讲:
1、自读之前启发讲: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
2、重点地方着重讲: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该挖掘处必挖掘,该品味,该讲深讲透的地方必须讲深讲透。
3、疑难问题明确讲:当学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难时教师要鲜明地讲,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
4、合作中提示讲: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能抓住要点进行有效合作时,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总结时补充讲:在总结一节课、一篇材料的阅读情况时,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以进一步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使总结更加完整、准确。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将传统与现代的有效的结合起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求实、求新、求变;同时注意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突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拓展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可取之处就是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的每一步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作业也彰显了分层布置的特点,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互动、对话、交流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在活动中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学生,学生每天都有不同的想法与问题,学习的内容也不断地变化,教师所面对的是动态场面而不是静止的画面,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一成不变,而应随着学生思维的变化、对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变换而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内容及时调整和改变教学策略,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是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改进和调整教育教学行为,使教育教学实践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也有缺憾和不足。有待改进的是个别的设计环节。例如本节课最后的课堂设计是比较有新意的,但在具体的操作中有些学生因为词汇量的限制,不能准确的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勉强表达出来了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因为时间限制,教师在这里简单的总结几句。与预期效果有些差距。这是我今后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要对每堂课的设计与效果做及时的反思,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总之,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教学目标。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结合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钻研符合自己学生的英语教学法,运用新课程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使得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的世界,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注重“教学反思”,写好教学后记,重视学生反馈意见,做好自我评价。我将不断的学习新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践当中,为成武的初中英语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7:人教版观潮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三、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课文。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寓情于景,通过对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二、指导学生朗读,感受雄奇壮美的景象,深化感情。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的表达感情,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我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然后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抓住文章重点,整体感知教学,体会感情。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思考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钱塘江潮雄伟壮观景象的?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小组讨论交流后师明确。由于导入新课时,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通过读、思、议,明白了“仅如银线”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插图之后,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四、赏析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达。
教学中设计品文析句的环节,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的思路,学习的表达方法。因此,在教学8:人教版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课文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人教版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课文《草原》除了让我们领略了神奇秀美的草原风光,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这就是本课我们的学习任务。
2.出示自学要求:
①默读课文2-5小节,想想主要写什么?
②把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
③遇到读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
3.组织交流自学心得、质疑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此时此刻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2-5小节,联系上文体会诗句情感。
③展开想象,能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题目字拟。
④写前辅导:我们可以写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景色、话别、引用诗句)
⑤练笔
⑥用老舍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修改小练笔。
三、总结课文,整体把握
补充板书:( )美
板书:
风光美
草原
人情美
课后反思
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点,作家在描写草原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二是精笔细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这些描写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三是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的痕迹,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为使学生能准确把握文章中心以及了解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特制定和设计了以上教学目标和弹性化的教学方案。从实际教学来看,我认为以下环节较好地体现了真实有效、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观。
一、课时衔接真实自然
在9:《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沂市特殊教育中心 高媛媛
教学内容:新沂市特教中心语文校本教材九年级下册 ,文章从图画开始,又到图画终止,是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课文中四个“讲究”,也是对以下章节的概括。
具体讲解:
A、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思考:用什么方法突出本节中心的?--以古代宫殿特点与苏州园林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
B、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思考:文中哪一部分与这一句话相对应?章后半部分介绍池沼,是分几层写的?--指生回答,突出一个“活”字,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趣。
C、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学生自学,本节是紧扣哪几个字来描述的,从哪几个字可以看出苏州园林的自然美,本节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例如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应用?
D、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学生自学,用自己的话叙述层次的远近。
过渡:苏州园林的设计们在追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时,不但从大处着眼“讲究……讲究……讲究……讲究……”,而且也注意细小处,哪些细小处?引导:建筑、门和窗的雕刻、建筑的颜色。
自读课文,找出7、8、9节的中心句,及介绍的中心。
小组讨论:本文是规范的说明文,你能根据《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中所介绍的说明方法,说说文中用什么方法介绍苏州园林的色彩特点吗?
引导学生说出说明方法,并举出例子。
4、指导朗读:朗读全文,在脑海中感受苏州园林的层次之美,自然之趣,用语言表达对苏州园林的美的感叹,对园林设计者智慧的感叹。
5、引申:用我觉得“苏州园林”真美,美在 句式练习说话。
思想教育:苏州园林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艺术杰作,虽然你们有耳听不见,有口不能说,但是同样有对美的感受,同样可以创造出让人震撼的艺术作品,比如陈聪艳的美术、周亚伟的书法,只要用心,持之以恒,你们也一定可以成功!
四、课堂练习,拓展延伸(发放练习纸)
1.在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A.修建 一直 期望 B.修建 一致 唯愿
C.修建 一致 为使 D.修建 一直 唯愿
2.在文中a、b、c、d处依次填进的一组词应是( )
A.布局 映衬 层次 配合
B.布局 映衬 配合 层次
C.布局 配合 层次 映衬
D.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3.这段文字在课文中是总括性说明,其作用是( )
A.概括苏州园林的概貌
B.概括苏州园林的修建情况
C.概括苏州园林的分布情况
D.概括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下定义 B.分类别 C.打比方 D.作比较
5.文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一句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
B.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C.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
D.设计中“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6.根据下面的释意,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1)花木的掩映衬托。( )
(2)出于自心的创新和裁断。( )
(3)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
(4)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
7.文中“布局”的含义是指________。“层次”的含义是指___________。
8.这段文字几次用到“图画”一词,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五、课外练习
苏州园林美吗?不仅是园林的建筑美,叙述者的语言也美,用《苏州园林》观察的顺序和方法,介绍一下你的校园。
六、课终总结
苏州园林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彰显着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希望大家既能引以为豪,也要引以为鉴,将这种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克服残疾障碍,你们的人生也定会有所成就!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讲究……讲究……讲究……讲究……
惜缘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0:《行路难》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瓯北五中 谷雪雅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准确认读多音字塞、行,理解羞、直、歧路、济等词义,初步理解诗意。
2.过程和方法:品读诗歌,了解李白在失意和迷惘中仍不失洒脱乐观的形象。
吟诵诗歌,入情入境地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仙悲愤中不乏豪迈的气概,学习失意中仍怀希望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品读诗歌,理解诗人曲折有致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体贴入微,感受诗人抉择的艰难和可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
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填空,并说说你从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学生思考:好酒,有才,狂放,傲岸
这是李白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他在他的超级粉丝杜甫眼中的形象。此时,李白正接受了玄宗皇帝的邀请,来到长安任翰林学士,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可是,不过短短两年之后,李白竟写下了一首诗歌,题为《行路难》(生读题目)。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不禁会猜想--
学生回答:李白在仕途上遇到了困难?李白的心情很郁闷?
生再读题目,读出感觉。
二、 初读诗歌,感受诗意
1. 自由放声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诗中能印证我们猜想的诗句。
2. 学生朗读。个别展示,注意正音(塞、斗、箸、行等);齐读。
3. 诗中哪些语句证实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李白怎么了?
PPT插引写作背景:李白怀着治国安邦的理想来到长安,却发现玄宗皇帝早已年老昏聩,不理政事,他不过想借李白的诗才粉饰太平而已;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更是同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
于是,谗言纷纷而至;
于是,皇帝旨意又下:赐金放还!
三、 品读诗歌,走进李白内心,感受李白形象
1. 吟读这些诗句,你能从中感受到李白此时怎样的心情?
2. 学生品读,发言。
预设:
“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
“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以宴席之精美来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并与下句“停”“投”“拔”“顾”形成对比。
(“拔剑”这一动作,是否显得特别突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即将迈向自己的理想;“冰塞川”“雪满
山”比喻理想受阻。
(李白真有渡河登山的行程吗?)
“行路难------今安在”
反复、疑问的修辞,感叹号的强调,短句的紧张急促,表现内心极度的迷惘与失落。
(“多歧路”,李白到底有哪些路可以选择?如果这时再给李白一个选择的机会,他会怎样选择?)
(品读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发言,抓住其闪光点加以肯定,然后一定要品与读结合,以品促读。)
3. 师朗读,小结过渡:食不知味,酒难入喉,长吁短叹,彷徨四顾,这,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洒脱的诗仙吗?难道他真的被打倒了吗?
引入“闲来济沧海”两句。
品读,说说你在这两句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吕尚八十终遇文王,伊尹奴隶竟成国相(年老位卑,仍成大业)
本意解读:垂钓碧溪,泛舟日边,感觉悠闲自由,温暖清新。
(隐逸与进取,矛盾的选择纠结于同一句。读时注意语气略轻松,带期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信)
“济”:同舟共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词的多义解读,坚定的理想,自我的勉励)
(品读时,应注意前句隐隐的希望与后句坚定的自信这种感情的区别,朗读处理时应努力表现情感上的层次。)
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诗仙,在痛苦的深渊中仍能将自己打捞,在俗世的尘埃里也能开出青色莲花。
仰望诗仙,有情诵读。
4. 引入录音范读,听后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一句来试读。(先同桌互读,再推
荐班中展示,最后再次齐读。)
四、 结合情境,诗意拓展:
1.多年以后,我们可能不再会背诵这首诗,但我们绝不会忘记这一句:--
你会在什么时候想起这句诗?你会把他送给谁呢?
当我陷入困境时,我在心底轻轻地勉励自己:--
当朋友遭遇挫折时,我会深情地鼓励他:--
当整个世界都背对着我时,我也一定要面朝大海,大声地喊出--
2.李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辗转流浪,倏忽十二载--
756年,安史之乱,受聘入永王李璘军中
757年,获罪,流放夜郎
759年,遇赦
761年,欲投李光弼军,因病未果
762年,病殁(mò)于安徽当涂
他,是凄凄长夜中最孤独的行者--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他的生命,就是歌唱,就是行走,因为他坚信--
行路难,难路,行!
五、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诵读此诗,并默写。
2.课外研读《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六、 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教学反思:
《行路难》描述的是诗人被“赐金放还”之后,京城好友为其设宴饯行时的场景。廿年颠沛,赢得天下诗名,终于得近天颜;理想近在咫尺时,却因不甘献媚于权贵而黯然被逐,其间的心理落差何啻天渊!面对着“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诗人食不甘味,酒难入喉,这是他此时忧闷茫然的心理直接在生理上的表现。理想破碎的痛苦幻灭和内心深处的孤傲自许纠结、挣扎,刹那间心灵的丝丝颤动,体贴入微的捕捉和解读,正是走近诗人的不二捷径。
教学过程中,故设疑问、巧妙追问、还原解读,各种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捕捉诗人刹那间的心灵颤动,一步步贴近诗人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诗人茫然中仍藏希望,绝望中依旧昂扬的浪漫主义形象。还原本真,从字里行间寻求诗人的心灵颤动,解读诗人的心灵密码,这,才是读诗的正道啊。
“诗缘情”、“情动而辞发”。如何去轻叩诗歌们,让诗人汹涌澎湃的情感激流汩汩地流淌进读者的心灵呢?其秘诀就是朗读,在反复的浅斟低唱中进入了诗歌的氛围与美好的意境。
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的设计和展示是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最有效渠道之一。朗读的指导亦是随机应变,巧妙多样。或通过学生自评理解,或通过朗读展示直观体会,或通过字词赏析细细落实,或通过聆听教师范读揣摩模仿,不同的指导却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出发点的,注重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心灵来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以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所以,诵读不是让学生在别人的作品里机械地抒情,而是要让诗歌成为引发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源泉, “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与筋肉里”(朱光潜语)。
李洪波
[《行路难》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背景中,
教师:父母亲是伴,当我们逐渐成长,有了自己的思想与主张,能力与阅历,忙于去建造属于我们的一片天地时,往往忽略了一直支持着、鼓励着、伴随着我们的父母却已不再年轻。在文坛上,表现父母为子女付出一切的题材数不胜数,却以母爱居多。古人云: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ppt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设计意图: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真谛,收到蓄情的效果。]
二、反馈预习,知人赏文。
1、学生完成预习单。
2、教师反馈预习单中“知人赏文”板块。
(详见预学案)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本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
三、整体感知,感受亲情。【我眼中的父亲】
过渡:提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背影》。他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个主题。现在,请你谈谈读完这篇文章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是啊,《背影》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
1、速读课文,并作圈画,重点批注。
思考主题:
我看见的父亲,重点关注父亲的一言一行,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细致入微)爱。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父亲劝我
嘱咐茶房
亲自送我
忙讲价钱
拣定座位
嘱托茶房
为子买橘
远行回头
惦记儿子 )
并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人物描写的方法并板书:
如:语言、动作、神态、肖像。
[设计意图:在实践中发现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四个背影,四次眼泪的模式来教这篇文章,学生不仅不能全面把握文章,连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都不能很好的代入并感同身受。因此,设计了一个主题讨论:讨论父亲在我眼中的形象。“从父亲言行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是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希望能够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在读中求得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这样的阅读由学生自主完成,企图能够强化并帮助他们梳理阅读经历。]
过渡: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一句质朴的话语,一个孤立的背影,一处离别时的回眸,都深深地打动了。在这些细致入微的一言一行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是什么,为什么?
“为子买橘”
品读比较父爱情深
(1)请男生朗读课文章。看到这篇文章,我们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你也一定被父亲深深地打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五、体验落实,技能拓展。
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写一写你自己关于父亲的印象,谈一谈你对父爱的理解。(当堂练笔)
[设计意图:在教学环节三中学生能够通过把握关键字词,强化并明确自己的阅读过程以获得一定阅读体验和情感基础,在教学环节四中通过重点分析儿子内心对于父亲的情感变化,将前一步的阅读体验作为基础引发更强烈的内心共鸣,唤起学生内在的对于父亲角色的抒情冲动。同事在写作过程中,轻声播放萨克斯音乐《奇迹》,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的手法,在和谐的气氛中练笔,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结语:
同学们,我们不应该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从现在起,我们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去安慰父母那颗“可怜”的心,因为面对父母的养育和爱护,一切豪言壮语都显得如此的苍白与无力。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是教师对学生表述的概括和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父母对子女是无所求的,但是,作为子女应该明白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侯晓旭
[《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陋室铭》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文言文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散文。“千般教法读为本”,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读课文。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过去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本课教学,既要积累重要文言词汇,理解内容,又要解读“铭”的特点,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从而更好的感悟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
4、感悟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的节操情趣。
教法:点拨引导法、朗读品味法;
学法:探究归纳法。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描述陋室情景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每一个文本的导入都有一定的艺术性,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之中,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文本,感知陋室:
1、一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穿插生字读音)按照朱熹的要求:①自由练读课文两遍;②指名一生朗读,师评价;③全班齐读课文。
2、二读:读出节奏
出示划分节奏的文本,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停顿。
3、三读:读出韵味
解读“铭”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到韵脚,根据骈文特点指导读出语气。
(设计理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教学尤其要重视朗读,通过反复有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获得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情感体验。)
三、赏读文本,走进陋室:
1、由题目,问:文中直接出现“陋室”“陋”的地方有哪两处?
斯是陋室 何陋之有?
2、引导学生思考辨析:这是陋室,可使人却说不简陋,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具体诗句理解诗人眼中的陋室。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归纳: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概括出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架空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应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
四、品读文本,走进:
1、结合以下几句体会的高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引导学生明确以“仙”、“龙”自喻,表达高洁的追求。
2、结合以下几句体会的傲岸: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导学生理解以“诸葛庐“子云亭””自比“陋室”,表达自己傲岸的节操。
3、出示背景,了解高洁傲岸的节操。
4、总结归纳托物言志的写法。(课中微课)
(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通过对刘禹锡背景资料的导入,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个人的独特情感体验。)
五、总结评价,背诵文本。
刘禹锡一生安贫乐道,保持着高洁傲岸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其精神令世人敬仰。让我们带着敬仰之心齐诵课文。
陋室铭
刘禹锡
惟 吾 德 馨
安 高
贫 陋? 洁
乐 不陋! 傲
道 岸
潘德超
[《陋室铭》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3:八年级政治上册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本P43,找到并说出政府的含义和具体要求,能够在合作探究和选择题中做出正确判断,准确率达90%。
2.阅读课本P43-44,找到并记住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能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依法行政的意义。
3.阅读课本P44,找到并说出政府权力行使的环节及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要求和防止决策失误的措施,能在合作探究和选择题中做出准确判断,准确率达90%。
4.通过演讲,能够培养自身的法治和责任意识,感悟政府的依法行政,自己也能为其贡献一份力量。
教学重难点
1.政府的含义和具体要求。
2.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依法行政的意义。
教学过程
1.自主回答预习检查问题:
⑴依法行政的含义——针对学习目标
⑵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针对学习目标
⑶权力行使的环节——针对学习目标3
2.情境导入:
观看《投其所好》的反腐题材的小品,感悟出国家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不能滥用,应该依法行使!
3.问题探究一——针对学习目标2
⑴探究问题:暴力执法泛滥下去,会有什么危害呢?
⑵学生活动:1.自主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探究展示
⑶展示内容:
小组1展示:暴力执法泛滥下去,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如人权。
小组3展示:暴力执法泛滥下去,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不利于树立政府的威信。
小组5展示:暴力执法泛滥在全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不利于推动全社会尊法重法守法。
⑷师点拨:各组展示地都很有道理,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公民、政府、法制建设。
4.问题探究二——针对学习目标
⑴探究问题:分析三组镜头分别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哪个具体要求?
⑵学生活动:1.自主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探究展示
⑶展示内容:
小组2展示:第一组镜头体现了合法行政。
小组3展示:第二组镜头体现了程序正当。
小组6展示:第三组镜头体现了权责统一。
5.问题探究三——针对学习目标3
⑴探究问题——材料中政府是如何决策的?
⑵学生活动:1.自主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探究展示
⑶展示内容:
小组4展示:“通过网络调查、走访社区等形式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民主决策;
小组6展示:“聘请专家对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体现了科学决策;
小组8展示:“政府法制部门要负责对决策内容进行合法评判”体现了依法决策。
6.检测反馈——针对学习目标1.3
学生活动:5分钟完成【课堂探究学案】中的【当堂检测】5道选择题,做完自对答案,学生自主讲解错题,教师点拨。
7.演讲展示——针对学习目标4
演讲主题:《我的中国梦》
学生活动:卜令剑、王杰、韩祥行三位同学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中国梦。
8.总结反思
学生活动:根据屏幕上的【总结反思】自主整理笔记,完善体系。
课后习题
1.某市城管执法人员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露天烧烤摊主讲明道理,劝其离开。对那些劝说不听屡教不改者则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这一做法坚持了
A.合法行政 B.权责统一
C.廉洁高效 D.高效便民
2.《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受其委托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当遵守法定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和高效的原则。如果你就这一原则拟一主题,最合适的是()
A.依法行政 B.科学执政
C.高效便民 D.民主决策
3.下列做法体现科学民主决策的是()
①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③让公民成为直接决策者
④坚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5月,广东省河源市公布第一批行政权力清单,今后,市民可通过上网点击了解某项行政权力的依据、运行等相关情况。市民、企业等在接受处罚时,能查询到处罚机关是否拥有这项行政处罚权,“该不该罚”变得有章可循。上述措施()
①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行政管理权 ②有利于促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 ③能够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④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仔细观察漫画《放心肉》(见下图)。该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是( )
①部分经营者缺乏市场规则意识 ②部分经营者缺乏良好的形象 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效能差 ④某些政府部门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不到位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画作品中的形式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导入 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 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新授 出示作品,提出问题。
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
正反方发言。
三、总结 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5: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术可以再现生活的真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与过程:(l)通过分析、评述,从不同画种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把握美术作品形象与现实生活形象的区别和联系。(2)通过师生互相讨论研究,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提高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
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欣赏和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
2.老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画种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出示课题。
3.请学生谈谈感受。 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发表意见。
三、知识要点讲解 1.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
2.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神兼备。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要真实生动地表现外部特征,还要表现对象的精神、性格和气质。
3.再现性美术作品强调“情”的感受和“美”的体现。任何艺术作品都要以情动人,再现性美术作品也是如此。
4.老师讲述并板书:1.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形神兼备3.“情”的感受“美”的体现 欣赏并谈感受,使学生主动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征,并在一开始就通过讨论营造出一种氛围。
四、分析和讨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特征及艺术效果 1.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蒋兆和的《流民图》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流民图》是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再现形体、质感,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该作品创作于1942年到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的苦难激发了画家创作这幅中国画长卷。《开国大典》是油画,以丰富的色彩层次,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通过课件展示中国花鸟画和油画静物,让学生来谈体会。 学生可以就课件上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共同探讨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
五、学生讨论研究 要求学生把握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及再现性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重点分析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
六、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思想感情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而成。
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谈一谈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 自主探索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搜集美术作品图片,注意区别哪些属于再现性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和评述,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区别及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欣赏、理解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