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论文15篇

安全教育论文1

  1规范操作的培训

  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如果发生意外,要及时向老师报告,按照意外事件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2检验系学生进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知识教育

  医学检验系学生在校期间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学得较少,缺乏感染的途径及防护、职业暴露处理等知识。因此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存在的危险因素,掌握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掌握各种规范操作,以杜绝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习阶段,对常见仪器的危险性要有足够的认识。离心机:离心前标本要配比对称放到离心机内,盖好离心机盖后再离心,离心机完全停止后再开盖取出标本。标本破裂后应及时对离心机消毒,这样可以防止气溶胶的播散。酒精灯:每次使用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酒精灯内酒精既不能少于容积的1/4,也不要超过容积的2/3。同时要观察酒精灯有无小裂纹,否则,易致酒精灯爆裂,造成实验室事故。高压蒸汽灭菌器: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是微生物实验室常见的小型高压蒸汽灭菌器,为下排式。

  使用方法是,在灭菌器中盛水3000ml(4cm深),将拟灭菌的物品随同盛装的桶放入灭菌器内,盖好盖子,对称拧紧螺丝,勿使漏气;打开排气阀门;打开开关,加热至有连续不断的水蒸气排出时,关闭放气阀门,使压力不断上升,至121℃0。1mpa时,开始计时,维持20min。灭菌结束后,根据灭菌材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放气方式。每次灭菌前应检查灭菌器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否盛水,螺丝是否拧紧,尤其应注意安全阀门是否良好(安全阀如果大量漏气,会至温度、压力上不去,达不到灭菌效果;安全阀如果损坏,会导致温度、压力不断上升,至121℃0。1mpa时,仍然会不断上升,极易造成容器爆裂,导致重大实验室安全事故)。在消毒期间,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以防意外。紫外线消毒灯:每日工作完毕后应进行紫外线消毒30min。照射前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关闭门窗,保证在无人的环境下操作,照射后开窗通风。记录时间、地点、处置内容及执行人签名。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时应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以免引起眼炎和皮肤红斑。

  3医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实验感染的概率较普通人群高5~7倍。Pike对3921例实验室相关感染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已知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只占全部感染的18%,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却高达82%。根据对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认为是病原微生物形成的感染性气溶胶在空气扩散,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吸入了污染的空气感染发病的。Wedum认为实验室感染中65%以上的感染是由微生物气溶胶引起的'。可见个人防护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也很重要,它是个人安全和健康的重要防线。医学生在实验室内应养成戴口罩、帽子、手套的习惯,必要时戴防护镜,在工作服外穿隔离衣。对于洗眼器、紧急喷淋设备的使用一定要掌握;同时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食物。工作结束后,要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

  4熟悉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微生物实验室内所有废弃标本、培养基等,均需经过高压灭菌器进行灭菌后,置于专用的黄色感染性废物垃圾袋内,由专人收集,统一进行处理,并坚持做好登记。

  5医学生的安全防护知识的考核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增强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与危害级别,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以身作则,搞好带教工作。同时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建立培训、考核档案,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参加人员、培训教师及考核结果,以保证生物安全的培训效果。

  总之,医学检验系学生进入临床微生物室实习期间,要高度重视安全防护,提高生物安全知识的重要性,认真学习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全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只有掌握好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才能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教育论文2

  一、课前备课充分,提高预见能力

  备课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功。教师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能否上好课,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小学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教学前如考虑不周,课堂上就易发生损伤类的事故,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针对所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精心设计教授方式和方法,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对课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应急方案,这样才能掌握主动,预防和处理好偶发事件。

  1.器材的安全性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所选取的体育器材的危险性。如接力棒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体育器材,在体育课的接力跑中经常使用,学生在加速跑过程中如果摔倒,接力棒可能使其遭受挫伤或其他伤害。再如跨栏架是一种复杂的大型器材,跨栏架的高度如果调节不好或跨栏架缺乏稳定性,将会威胁学生的运动安全。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对体育器材在操作过程中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并结合教学内容选取适合学生的器材,在使用之前还要检查器材是否有损坏,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2.器材的正确使用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器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如学生操作不当,使用器材时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或者教师讲解不规范,动作指导不到位,都会导致学生在模仿和练习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例如,学生都很喜欢打布子儿,如果拿着布子随意乱投,将其直接打到其他人的身上,尤其是头部,很有可能造成伤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讲解体育器材的使用规则,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器材。要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就要不断变换锻炼的方式,配合使用不同的活动器材,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如学生分组练习时,教师由于注意力分散,不易观察到每个学生是否都按照要求正确使用器材。所以在确定使用器材后教师要考虑安排一些监督人员,通过引导增强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感,使他们起到教师的助手的作用。合作学习时学生可能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并想尝试一番,因此教师备课时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确定课堂讲授的一些要点内容,如告知学生使用器材时有哪些危险性,如何避免各种危险动作,以便扫除学生练习时的安全隐患。简言之,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认真周密,提高预见能力,预想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明确处理方法,而不要等到出现问题时才想办法处理。

  二、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因材施教

  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非常重要,它是教师顺利完成一节课的保障,既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能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各项运动当中。准备活动中要有效避免一般性的伤害事故发生,如扭伤、拉伤等,还要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重点加强某些部位的活动,如立定跳远,就必须特别加强下肢关节膝、髋、踝等部位的活动,在强化练习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学生受伤。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性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体育活动中容易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简单地跑都有可能摔跤,因此教师要谨慎选择活动项目,安排适合的教学内容;三、四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心强,使用任何器材都想尝试奇特的玩法,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必要时给予安全提示;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一些较难的动作和利用复杂的器材,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也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器材,并有效地利用好器材,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每个学期开学初,可以安排几堂体育室内课,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介绍所要使用的`体育器材,讲解安全知识,也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校园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提醒学生校园哪些地方有安全隐患,出现意外情况怎么处理。例如,我校校园里有绿化带和树林,学生如果进入绿化带或树林,那些坚硬的树枝会刺伤学生,甚至给学生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因此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体育器材不小心抛入树林该怎么办。此外,教师还要告诫学生,校园里有很多用来分区域的栏杆,学生活动时禁止跨越栏杆,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危险。上体育课时,有些学生经常带一些与体育课无关的物品,如书籍、铅笔、文具等,其中带铅笔上体育课是最危险的,有的学生将铅笔放在衣服兜里,教师很难察觉,当学生做运动的时候铅笔尖很容易刺伤学生。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如果发现学生带与体育课无关的物品,要及时提醒学生哪些物品不能带,或者带来后应该放在指定的位置,下课后再取。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体育教师都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学生能够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

安全教育论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