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认真聆听了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作的工作报告。通过在收看中收获、在搜索中思索、在感受中感悟,有以下几点感悟。

       我的高扬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信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彰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作为党员,确保这面旗帜始终高高飘扬,一是要筑牢理论根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经典理论学习,做到源流结合、融会贯通,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二是要保持思想敏锐。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错误政治观点;在敏感问题面前不迷惑,防止被敌对势力的蛊惑所蒙蔽;在复杂环境面前不麻痹,确保个人不犯政治性错误、不出政治性问题。三是要始终保持一致。对党忠诚是具体的、有实质内容的,不能表起态来调门挺亮,较起真来变形走样。要体现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落实中央部署、正确对待利益得失,以具体行动践行对党忠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我的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使命意识,始终恪尽职守。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联系我们的工作实际,就是要做好以下三点:一个是,振奋一心干事业的精神状态。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文化品格融入到社区工作之中,多做实事、多想群众,心无旁骛、恪尽职守。当前就是要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多解决群众关心的急事、难事,多改进本职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另一个是,增强勇于负责任的工作魄力。强化职责就是使命、权力就是责任的意识,时刻牢记组织重托,时刻牢记岗位责任,时刻牢记群众信任,做到差距面前不推诿,矛盾面前不回避,风险面前敢担当。力争做负责任的人、干负责任的事,在主动担责中对岗位负责。再一个是,保持创新谋发展的工作状态。瓷器街社区作为老城区,全面贯彻落实“作示范,勇争先”指示精神,要发挥小社区有大作为的工作目标,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围绕市委“五新战略”区委“三大会战”工作部署,全力做好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等中心工作,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我的贯穿着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清醒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党性意识,始终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作为党员干部,既要自觉依靠制度筹划、指导和开展工作,又要自觉接受组织、群众、纪律的监督,做到行动先于群众和一般干部,要求严于群众和一般干部,防止和杜绝学习上的“双重态度”、言行上的“双重标准”、落实上的“双重规则”,增强制度执行的示范力。二是在清正廉洁上做好表率。坚决落实《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的要求,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中共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向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其中新提法、新思想、新论断俯拾即是,需要我们入脑入心,持续为功,精研透悟,以高质量的言行,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牢记“三个务必”,坚定不移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一伟大号召,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坚定的战略自信和高度的战略清醒,这是既符合时代需求又符合历史发展的科学警示和思想指引,更是具有强大历史生命力的激励和鞭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自始至终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执政的根本宗旨和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以人民为中心,甘做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人民群众一道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新的赶考路上,务必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方能慎终如始,从新的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从新的的辉煌走向新的辉煌。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但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任务还任重而道远。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随时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思过去,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向全党同志提出了“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看今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尤其是中共十八大召开至今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蓝图已经绘就,“三个务必”的提出,正是我们每一位新时代赶考人需要注射补充“清醒剂”和“钙质”的时候。不仅仅全党同志要深刻领悟其中要义,做到同心同德,民主党派和全社会的各界人士,更要深刻领悟“三个务必”的宏旨奥义,做到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定跟党走,埋头苦干、奋勇前进。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说到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风雨不易、亘古流淌的民族基因和根脉。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我们也只有做到文化自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开枝散叶,开花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显而易见,已经作为营养思想指导思维的“良药”,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只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才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翼。我们有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将我们的文化高度重视起来,充分应用起来。通过各种实践,充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宣告,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蓝图和新任务面前,全国各族人民必须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