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中国教学设计(共8篇)
《我爱你中国》教学设计
五年级:《我爱你,中国》教学设计
《我爱你,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
能力: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和习惯,培养与其他民族成员友好交往的能力。情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了解并认同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自觉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语:(见教材P14页导言部分)
2、板书标题:我爱你,中国
二、讲授新课
1、可爱的祖国
(1)祖国的壮丽河山 情境活动一:《江山如此多娇》
在人民大会堂里悬挂着的巨幅画卷——《江山如此多娇》,生动地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在这幅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东西南北的地域和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它体现了我们祖国的辽阔广大。
观察《江山如此多娇》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景象写下来。近景:。中景:。远景:。
搜集歌颂祖国山河壮美的图片、文章、歌曲等,与同学分享交流。教师讲述:
(教师可按教材P15页正文讲述。让学生从中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情境活动二:览胜祖国大好河山(见教材P15图片材料)①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高的大河之一,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在中国境内长2057千米。雅鲁藏布江的上游是高寒地带。这里河谷开阔,大部分是平浅谷地,水流缓慢,多湖塘沼泽。原始的大面积草场是天然的动物乐园,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野牦牛等许多野生动物。中游地带,河谷宽窄相同,一放一束,呈串珠状分布。下游地区,江水绕过喜马拉雅山东段的高山,折向南流,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它呈马蹄形,以雄伟、险峻和奇特闻名于世。雅鲁藏布江流域是藏族文化的发源地,有拉萨、日喀则、江孜和林芝等重要文化和旅游城市。
②桂林山水: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③三峡美景: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长二百零四公里。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江面狭窄曲折,江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一,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总长八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但最为雄伟险峻。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可以说处处有景,景景相连。特别是巫山十二峰,千姿百态,其中神女峰最高。神女峰宛如一位少女,婷婷玉立于云雾缥缈之中,时隐时现,给人间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两岸风景优美,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陆游等都曾游此留诗。西陵峡东起香溪口,西至南津关,约长七十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以滩多水急闻名。解放后,经过多年的整治,航道已大为改善,从而结束了"三峡千古不夜航"的历史。
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曾经闪耀着大溪文化的异彩,诞生过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三国时代,这里曾是吴蜀相争的战场。唐宋以来,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苏轼、陆游等许多诗圣文豪,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诗章。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今天我们优秀的人民,将以创造性的劳动,开发三峡,建设三峡,把它装点得更加美丽多姿!
④雄伟长城:
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建筑工程,是中华民族艰韧不拔、不怕困难和集体智慧的体现。其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堪称世界之最和奇迹,因城墙修筑逾万里,故名万里长城。长城像一条奔腾的巨龙,蜿蜒飞驰在北国的群山峻岭之中。它东起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之山海关,向西横跨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7省、自治区、直辖市,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的嘉峪关,全长12700多里。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前后间歇修筑持续2200多年。其中修筑规模最大的要算明代,从建国初年的洪武起至万历年间,先后经过18次修筑,历时200多年,最终完成了浩大的长城全部工程。现在看到的长城就是明代长城。雄伟的长城城墙是用巨大条石及砖土砌成的,有的条石长达3米之多,重约1千斤,这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其艰巨性、复杂性是可想而知了。长城的雄伟磅礴不仅表现在它的浩大艰巨,据说登月球的宇航员从月球看地球的建筑物,就能看到伟大的万里长城。长城的防御建筑体系也是较完备和科学的。它根据战略地位和地形的特点,分别筑有碉堡、峰火台、关隘、城台等设施,对当时保卫北部边陲的安宁和中原经济、文化等的发展都曾起过重要作用。
自己游览过祖国的哪些名山大川?想一想:
下面的诗句反映的是祖国什么地方的景色?请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地名:(见教材
P15页)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
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
过渡:我们的祖国不仅有壮丽的河山,而且还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2)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①悠久的历史
情境活动三:回顾与思考(见教材P26页)
说一说:通过中华文明的世纪回眸(huimuo),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近4000年。)
②灿烂的文化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突出表现在“文字典籍”、“艺术创造”和“科技发明”等方面。
文字典籍
艺术创造
科技发明
“文字典籍”: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之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优秀作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链接:(见教材P17页链接材料)“艺术创造”:(见教材P17页正文)“科技发明”:(见教材P17页正文)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17页
说一说:说说你知道的从古到今,反映我国科技领域趣的突出成就的科技发明? 过渡:祖国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以及勤劳勇敢的人民不由得让人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祖国的文化产生一种热爱之情!产生一种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
(3)热爱祖国的表现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后思考问题)
热爱自己祖国都有哪些表现呢?(见教材P18页正文划线部分)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18页材料)说一说:
①自己熟悉并能背诵的中华文化经典篇目有多少? 我们该如何对待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有着十分丰厚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我们应该充分地肯定并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②以“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班级演讲活动。(可让学生以此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过渡:我们的祖国不仅有着壮美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华夏文化,共同书写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历史。各民族之间结下了密不可分的兄弟情谊。
2、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传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8图文材料。从中感受各民族兄弟团结友爱,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然后阅读教材P19页:我爱你,中国教学设计(材料)
1、《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写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创作一首诗。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学情分析:
《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歌的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博大辽阔、美丽富饶以及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本文是诗歌,教学时切忌横讲解竖分析,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好诗歌,在读中体会、感受到祖国的伟大。面对不太出家门的农村孩子可运用一些音像、语言资料来让他们身临其境般地领略祖国的山河的壮丽、物产的丰富、历史的悠久。
:《我爱你,中国汉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5、体会文中采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带着自豪、激动的情绪朗读课题和课文,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
2、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搜集和了解有关汉字的知识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我爱你,中国》教学案设计
《我爱你,中国》教学案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一、教与学目标
1.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能够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和风俗习惯。3.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难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法:
自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新闻分析法、启发式教学。
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体验,使知识从学生的感知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合作探究使学生们在交流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突破本课的难点。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与学过程 课堂序曲:时政播报
1、学生或教师叙说本周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并作简要记录。
2、指导学生针对时政大事谈感受,或立足学科知识谈认识等。
3、适当情况下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使用。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歌曲欣赏】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并出示歌词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
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 我爱你青松气质
我爱你红梅品格 我爱你家乡的甜蔗
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 我爱你中国
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 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
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 我爱你森林无边
我爱你群山巍峨 我爱你淙淙的小河
荡着青波从我的梦中流过 我爱你中国
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 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啊...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
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教师:听了这首《我爱你,中国》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那么,祖国可爱表现哪些方面?我们怎样热爱我们的祖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二课:《我爱你,中国汉字》教学设计
《我爱你,中国汉字》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浏览课文,以“魅力”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品读感悟这些句子后在书的旁边做批注,给足时间学生,引导他们合作探究,体会感情。
全文语言优美,在教学中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中国汉字的魅力以及对中国汉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内容】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是我国当代诗人刘湛秋的一篇散文。课文紧紧围绕着“汉字的魅力”,尽情抒发着对汉字的喜爱之情。赞美它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赞美它能给使用它的人带来诗的灵性,赞美它维系了一个统一大国的存在,赞美它在科学发展中焕发了青春。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汉字的特点和魅力,体会对汉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欣赏本文语言的特点,品味、积累语言,学习表达方法。
1 【教学重难点】
感受汉字的魅力,体会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散文。全文语言优美,对汉字特点及魅力的描述栩栩如生,非常适合于感情朗读,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找出“魅力”这个词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通过重点品读、体会,回归课本感悟这几个环节来体会汉字的魅力及对汉字的喜爱与赞美。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高的,通过朗读、品读在课文里走了几个来回之后,对汉字的特点和魅力都有了解,并且深深地被钟爱汉字,赞美汉字的情怀所感染。有的同学甚至拿着书法作品琢磨、欣赏,似乎对平时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的汉字有新的感觉,我想,这正是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吧!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当代儿童确实应该多读类似的好文章,从而了解、学习自己祖国的文化,从小潜移默化受到熏陶,做一个“魅力”十足的中国人。
《我爱你中国汉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对汉字的喜爱。
2.从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中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比喻、排比、拟人、反问修辞手法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3.通过重点段的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增强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刘湛秋发表在《读者》上的一篇文章——《我爱你,中国汉字》。
2.课前同学们作了预习,请自己浏览一遍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抽学生讲述课文主要内容,教师点评强化“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就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为什么爱中国汉字?)
二、围绕主要问题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习文章的重点段落。
预设
1从学生的回答中抓“精灵”“灵性”(板书)这两个关键词,引导学习
(一)引导学生理解“精灵”:
(1)“精灵”是什么意思?人们常把精灵比作什么?(生:施展魔力;超自然能力的人)
在眼里,什么是精灵?(文字)在六年的学习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文字成了精灵?怕我们不和他同感,就专门举了几个例子(学习重点段二自然段)
(2)示例字段,几个汉字标红:仔细看举的八个汉字,有什么感受?说自己喜欢的字(生:“笑”咪咪眼,像小孩子在做表演,是讲外国人上课“笑”“哭”例;“重”,一望而沉醉;“幽”,生说不出来,师引领组词,然后出示图片,用师的感受做引领,问:有感受了吗?)齐读,指导带着想象读好“日”“月”后再齐读。重点再指导读好“幽”。
(3):我爱你啊,中国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你啊,中国 教案教学设计
1.我们爱你啊,中国阅读课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按要求写好这7个生字。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等词语说一段话。4.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说一段话。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1.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课件。2.恰当的录音配乐。
3.学生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
我们爱你啊,中国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土地富饶 历史悠久
精神高洁
令人骄傲、自豪 课文,体会,领悟。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交流朗读情况。3.出示生字词。4.交流字词的预习情况。
5.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提问: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8.小结: 渺——左中右结构,各部件要紧凑,不宜太宽。
脊——上下结构,上面部分要收紧。“人”的两笔要宽大一些。罩住下面的“月”字。
恢 魄 拓——同为左右结构的字,比过天地后,就有了区别。“恢”左右平齐,左瘦;“魄”右小,左部件居中;“拓”是右小祖斜孙的结构。9.当场描红习字。1.听,看图片。2.指名交流。3.指名补充。4.齐读课题。5.指名回答。6.指名回答。7.指名补充。1.按要求自读课文。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3.指名评议朗读。4.指名读字词。5.指名正音。6.指名领读齐读。7.指名交流。8.指名补充。9.齐读字词。10。指名交流。11.指名补充。12.描红习字。13.交流展示。
三.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指导精读课文第一小节。
三.指导精读课文。10.齐读生字词。
11.再次轻声自读课文,思考:祖国的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去热爱。那么,课文着重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的呢? 12.小结: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土地富饶
历史悠久
精神高洁
1.小结本课内容: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默写生字词;(3)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1.听写生字词。
2.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我们的祖国的? 3.谈话: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味吧。1.默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描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出示相关图片。提问:画面上是怎样的情景?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能描述一下吗?
3.朗读指导:把你们体会到的,用朗读来表现吧。4.提问:通过这些美丽的画面,赞美了我们祖国的什么美? 5.谈话:这么美丽辽阔的土地,正是我们的祖国。让我们满怀豪情地赞美她吧!
1.提问:我们刚才共同体会了第一节描述的辽阔美,我们是怎样体会到的呢?
2.小结:体会文字---观看图片——结合想象,感受美丽。14.齐读。
15.轻声自读课文,思考。16.指名回答。17 指名补充。1.指名交流。1.听写。2.指名回答。3.指名补充。1.默读,思考。2.指名汇报。3.指名补充。4.指名汇报。5.指名补充。6.尝试自读。8.指名读。9.评议。10.齐读。11.指名回答。1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1.指名回答。2.指名补充。
四.进行课堂练习3.自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出示思考题:
(1)这几节分别描述了我们祖国的什么美?
(2)用哪些事物来反映的?
(3)你搜集了哪些相关的资料,可以帮助大家来体会?能上来介绍吗? 4.组织小组讨论。5.组织交流。
6.提问:经过大家的交流,你有什么感受? 7.朗读指导:能把你的感受用朗读来表现吗? 8.谈话:多么美丽富饶地祖国呀!你们爱他吗? 9.默读第五、六、七小节,思考:祖国的今天又有着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呢?
10.提问:从所用的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 11.谈话:让我们大声地赞美她吧!(播放音乐)1.抄写并布置课堂作业。
(一)听写词语。
(二)组词:
渺()壁()拓()魄()缈()璧()柘()魂()(三)填上合适的词:的桂林山水的杭州西湖()的庐山的长江
()的龙井茶()的茅台酒()江南丝绸()的景德镇瓷器
(四)问答:
1.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祖国的美丽富饶的? 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自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思考。4.小组尝试讨论。5.指名汇报。7.指名补充。8.指名交流。9.尝试自读。10.指名读。11.评议。12.齐读。13.默读,思考。14.指名回答。15.指名回答。16.齐读
1.抄写并完成课堂练习。sunzho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