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学术论坛的学术信息交流研究
基于网络学术论坛的学术信息交流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已成为最先进的一种文明传播工具,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信息技术对学术领域的全面渗透,引发了网络阅读、数字化科研(e-science) 、数字化研究(e-research)等以网络为基础的学习、科研方式的蓬勃兴起,网络学术应运而生。网络论坛作为网络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文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系统)的缩写,也称BBS,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的网络电子信息服务系统,最初是给计算机爱好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换软件和信息的空间(1)。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BBS成为参与者广泛的自由交流信息的新型空间,用户已经扩展到各行各业。依托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持,用户在BBS站点上可以获得各种信息服务,如下载文件、发布信息、讨论交流等等,因此BBS被称为“理想的公共领域”,显示出巨大的传播力量。网络论坛的主题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学术论坛是其中的一种,已日渐成为用户进行学术信息自由交流的新空间。
1 网络学术论坛及其特征
网络学术论坛是指公众交流及发表议论的、较系统的、专门的学问平台(2),即综合性或专业性的网络学术社区。比较有名的多学科、综合性网络学术论坛见表1:
表1 部分综合性学术论坛
序号
名称
网址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
2
博研联盟
http://bbs.myboyan.com/
3
研学论坛
http://bbs.matwav.com/
4
零点花园论坛
http://.soudoc.com/bbs/index.php
5
星荧学术论坛
http://.ifstar.net/bbs/
6
诺贝尔学术资源网
http://bbs.ok6ok.com/
7
红军长征论坛
http://.hjcz.org/bbs/
8
阿果资源网
http://.agpr.net/bbs/
9
子午学术论坛
http://.ziwu.org/bbs/
10
卓虎学术资源网
http://.zohu.cn/
1
鸭绿江文献检索论坛
http://forum.e2022.com/
12
萍萍家园
http://.pet2022.cn/
13
网上读书园地论坛
http://.readfree.net/bbs/
14
heart论坛
http://.lwheart.com/bbs/
15
愚愚学园
http://.yuyucollege.cn/
这些论坛的注册人数都在万人以上甚至数十万,由此可见参与者之众。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专业学术论坛也非常有名,见表2:
表2 部分专业学术论坛
序号
名称
网址
丁香园
http://.dxy.cn/
2
生命科学论坛
http://bbs.bioon.com/bbs/
3
中国病毒学自由学术论坛
http://bbs.virology.com.cn/
4
生命经纬学术论坛
http://bbs.biox.cn/
5
中国生化工程论坛
http://bbs.bio668.com/
6
中国化学化工论坛
http://.ccebbs.com/
7
数学爱好者论坛
http://.mathfan.com/
8
博士数学论坛
http://.bossh.net/
9
数学研发论坛
http://bbs.emath.ac.cn/?fromuid=363
10
纳米科技论坛
http://.nanost.net/bbs/
1
百思论坛(建筑工程)
http://.baisi.org/
12
水论坛
http://bbs.cjk3d.net/
13
北大中文论坛
http://.pkucn.com/
14
国学数典论坛
http://bbs.gxsd.com.cn/
15
育路教育社区
http://bbs.yuloo.com/index.php
现实学术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给了网络学术论坛一定的发展空间。与传统学术交流相比,网络学术论坛具备以下优势:
一、互动式交流,反馈及时。只要上网注册成论坛会员,就可以在论坛里发帖、回帖,参与话题讨论,也可以就某一具体问题和其他会员进行个人交流,互动性强;二、非经营性免费论坛。网络学术论坛多为爱好者或志愿者创办,具有非营利性和公益性的性质,对用户没有门槛限制,有“平民的论坛”之称;三、言论宽松、自由。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论坛倡导最大限度的言论自由,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力图创设一种宽松的学术讨论氛围,促进学术观点的自由表达;四、学术信息高度集中。论坛按照学科进行板块设置,以类聚合,快速、广泛地反映最前沿的学术动态。这种知识分类机制使具有相同兴趣的用户更易于彼此分享信息和进行交流,推动学科的迅猛发展;五、以积分制为基础自由共享学术信息资源。免费和资源共享推动着网络学术论坛的发展,论坛为会员提供方便、快捷获取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渠道。基于对于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论坛多采取积分制加以限制,只要积极参与论坛活动就能够获取积分。
网络学术论坛也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缺憾,比如因创建者的主观因素而引发不稳定性,为可检索、可核实、可引用带来困扰;因公共性强、自由度高而导致信息无序;因网络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使用户在发布或转载他人学术成果过程中容易产生侵权风险;尚未融入主流媒介、被主流媒介认可,对学术界的影响有限等等。
2基于网络学术论坛的学术信息交流
网络环境下,学术信息交流的模式和过程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图书馆不再是唯一向终端用户提供学术信息的中介;二、学术信息交流途径多种多样;三、学术交流周期缩短(3)。网络学术论坛作为非主流的一种学术信息交流渠道,在学术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1 学术信息交流
专业知识的传播与交流是网络学术论坛最重要的职能。网络学术论坛不论在专业领域还是非专业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进而扩展、渗透到整个社会,将学术向大众化推广。主要体现为:激发相关专业领域用户群体的兴趣,吸引对该专业领域感兴趣用户的参与,引起不同专业领域研究者的关注。论坛相当于学术资料库,容纳各种学术思想,不同的用户可以分享不同的学术成果。网络论坛的学术交流机制首先释放了用户的学术言论自由,从而引发用户主动参与的愿望和继续探讨问题的兴趣,激活了研究者的思维,开拓了研究视野,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整合与创新,容易催生新观点;其次,论坛把相关学科领域的话题集中在一起,通过群体的参与使用户挖掘有效信息的时间成本得到控制,打破了信息的隔离与片面,易于研究者及时把握某一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 ;再次,论坛开放的模式使得知识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自由流动和自由使用,促进了知识的循环、更新,为专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条件;最后,网络学术传播客观上起到了把民间思想和自由学术成果向传统媒体疏通的中介作用,增强了网络学术与现实学术互动,加强了学术的“问题意识”,发挥了提出问题的作用。
2.2 科研经验交流
美国学者Kovacs认为,网络环境为学术交流所带来的益处尤为突出地表现在四个方面: 可检索到大量的非正式信息;迅速地与同行沟通,了解不同的反映和评价;短时间里与全世界范围内的同业者分享成果;发现新同行,寻觅与自己一样对某项研究有兴趣的人(4)。作为纯学术性质的论坛,网络学术论坛科研经验交流不可或缺,比如论文写作与投稿、课题申报、科研项目管理、项目基金申请、自然科学实验、研究方法、数据处理等等的经验交流。基于网络的交流消除了地域上的有形边界,降低了用户开展学术研究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使得有相同目标、兴趣相近的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取所需信息,激发创造性,从更高、更全面的角度进行学术研究。而且这种双向的交流建立在开放的、多对多的基础上,其魅力不在于盲目的赞同,而是理性的批判(5),很多不成熟的思想就是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交融、碰撞而日臻成熟。科研经验交流把用户带入了一个更加宽广、开放的境界,研究者不仅能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和高度上少走弯路,获得更大的研究动力,还能够了解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触发科研灵感进行科学创新。
2.3 检索知识、科研工具交流
网络环境下,信息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E-learning、E-search等以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学习、科研渐渐成为自主学习的主流方式。对知识信息的获取贯穿了学习、科研的各个环节,信息获取能力直接影响到学习、科研的效果。因此,掌握科学的检索方法和技能,灵活地利用信息检索工具,成为信息社会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信息检索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信息检索知识和技能已成为现代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学术论坛专门设置了文献检索、信息搜索、数据库知识,以及专业软件如:Ansys、cad,词典翻译助手等的交流版块,发布文献检索知识、文献检索教程,提供检索经验交流和检索技术探讨,帮助研究者避免重复劳动,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提高学习和科研的效率。
2.4 文献交流
学术论坛运作的基本思想是学术上的奉献和共享,提倡学术信息自由交流。在知识信息的获取、应用和共享方面,网络学术论坛打破了用户使用商业数据库的IP地址等限制条件。基于对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及遵循《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前提下,学术论坛一般都设有“文献互助”或“检索互助”版块,也经常发布各种免费资源。用户可以提出文献请求以获取资源,也可以响应其他人的请求上传资源“赚取”积分。情报学“齐夫(Zipf)最小努力原则”和“莫尔斯(Mooers)定律”指出:用户提出信息需求时,一定是希望在解决问题的前提下获取信息的工作量最小,学术论坛满足了用户的这一信息需求心理。尤其是对那些没有能力购买更多数据库的中小型高校的师生和小型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来说,文献交流的意义尤为突出。但是在论坛里获取一些具有特定价值或稀缺的精品资源有级别限制,级别越高享受的资源和服务越多,对问题的发现和探究就越深入。这就需要用户花费时间参与论坛活动,进行长久“修炼”。参与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能够促使用户不断有所发现,积累更多的知识信息。
除上述学术信息交流之外,很多论坛还设置了出国考试、签证指南、留学生活等出国留学交流版块,以及学术会议、会议资源、学术动态的学术会议版块,和包括“硕博”、公务员等的考试信息、考试经验、论文答辩的考试交流版块,内容十分丰富。
3网络学术论坛对突出学术信息交流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藏书不再是图书馆的专利,纸本图书一统天下的局面业已结束。网络媒介巨大的存储空间包容着各式各类的信息节点,容纳各种学术思想,可以说,一台连接网络终端的电脑就是一座包罗万象的“图书馆”。同时,开放的网络本身又不断动态更新,始终及时地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网络信息资源能够跨时空交流和共享,所以网络学术论坛又像一座可以移动的“图书馆”,从根本上实现了随时随地使用。基于网络学术论坛的学术信息交流支持用户进行随意阅读和即时互动,创设了一种自由、开放、平等的阅读环境,满足了用户对阅读内容理解的自由发挥(6),有利于用户之间进行知识的融合、共享、创造和转化,也使得信息传播呈现出“点到点”、“多向多”的交互式传播特征,拓展了研究者的学术视野,比起在有限的信息范围里做学问,优势更为明显。同时,网络学术论坛“自由、民主、开放”的信息传播形式扩展了网络学术的教育疆界,有效地补充了现实学术的不足,促进了学术和技术的交流与进步。
综上述,网络学术论坛作为一种新型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在学术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的出现延伸、拓展了学术空间,扩大了学术队伍,突破了传统学术的研究手段。从发展上说,网络学术交流与传统学术交流可以相互介入、相互借用,网络学术论坛的重要性必会日益被用户认识从而得到更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