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课件

地理教学课件

       地理教学课件

       好的地理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好的地理教学需要有好的地理教学课件。下面地理教学课件是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地理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

       1.在熟练绘制《中国地形图》的基础上,学会经纬网定位中国地形单元的方法; 2.学会提取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3.使学生掌握联系知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入手分析我国区域地理要素分布情况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准确定位地形单元的范围和位置。

       2.根据地形单元的区域特征,结合具体区域分析相应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几年来,浙江省文综高考的:高中地理教学课件反思

       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接下来为你带来高中地理教学课件反思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面对这样的教材,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该怎样上课?……需要冷静、积极地思考,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经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并谈谈几点体会。

       1.多交流探讨,备课要充分,优化课堂结构

       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而备课充分也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在上每一节课之前,先备课,然后在去请教探讨并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得以解决问题。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并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师生互动

       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要是师生不互动的话,自己都很难把课上下去,感觉他们都没有在听,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吸收,我上课的时候非常怕学生太安静了,你问什么他们都没有反应,这堂课就上得很不舒服,虽说这样你就能把课时完成,但是这样上课,不只学生没有劲,老师也没有劲了,好像在走过场似的。尽量让学生动起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指导、引导他们。

       3.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地图册以及地球仪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教者,我想过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比如在讲到气候类型时就要将几种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进行比较。在讲到气温时有冬季最冷月气温、年均温的比较,降水有年雨型、季雨型的比较。

       4.创新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才可能顺利进行。搭配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我很大的触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西双版纳地理课件

       西双版纳地理课件

       西双版纳地理课件可以让学生熟悉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下面为大家带来的西双版纳地理课件,欢迎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西双版纳的位置;

       2、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二)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四、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投影片及录像。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云南)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傣族)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西双版纳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风景旅游资源美丽诱人。)

       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读图观察:在展示西双版纳景观照片的同时,穿插一些热带沙漠照片。之后,出示投影《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同学读图析图后,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云南南部,北回归线以南,缅甸、老挝等国。)

       提问: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却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呢?

       投影:引导学生分析边探讨,然后派小组代表将本组分析的结果告诉大家,其他小组代表可作补充回答。

       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着重指出: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

       投影:“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确定其气候类型。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年5月;降水受季风影响很大,全年明显地分为两大季节:雨季和旱季。每年5~10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较多,为雨季;每年11月~次年4月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季风,降水很少,为旱季。因而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在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

       过渡: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这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西双版纳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投影: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两个问题分组讨沦,派代表发言。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

       (1)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有着独特的景观特征:雨林植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成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等都是高温多雨、湿热气候的产物。

       (2)植物分布是制约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热带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共同构成了西双版纳特有的生物群落。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过渡:美丽诱人的西双版纳之所以每年能够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人前往观光旅游,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十分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还因为它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提问;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泼水节)

       教师:回答得很对!这是傣族的一个什么样的传统节日呢?请阅读材料《欢乐的泼水节》并观看投影。

       欢乐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也是傣家人最欢乐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相互泼水,相互嬉戏,传递真诚的祝福。傣家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欢乐的“圣水”把傣家人一年的烦恼和忧伤冲洗得干干净净。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敬爱的周参加云南傣族泼水节时的情景录像以加深印象。

       提问: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分组讨论)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傣族人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傣族特有的文化生活习俗,深受西双版纳自然环境的影响,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傣家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形状很像孔明帽的屋顶斜度很大,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这与当地降水丰富,气候湿度很大有关;傣家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与当地多美丽多姿的孔雀有关;傣家人喜吃竹筒大米饭,与当地竹林茂密,广种水稻密切相关。西双版纳如此丰富、如此美丽、如此诱人的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哪能不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呢?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板书: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引导学生阅读并观察《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观察一下西双版纳与邻国的通达状况,思考并回答这种规划对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有什么好处?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与邻国的相关位置及与邻国的交通通达性,可使西双版纳旅游业形成规模效益,开辟更广泛的旅游空间,获得可持续发展。

       投影:《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引导学生观察后,想一想说明了什么?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说明了近年来,西双版纳地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旅游促发展,不仅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而且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本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提问:西双版纳地区原来以农业为主,为什么现在它的旅游业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呢?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已学知识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激励评价并点拨:西双版纳长期以农业为主,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崛起,首先得惠于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和云南省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其次得惠于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独具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西双版纳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了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如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线路。:高中地理课件

       【高考经典】2022四川文综卷3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指出图中甲阴影区与图10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

       考点:气候(气温、降水)对农业的影响分析

       答案

       甲区以畜牧业、园艺业为主,乙区以种植业为主。

       • 甲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乙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同季),适宜谷物生长。

       高考经典】2022天津文综

       36.下图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读图,回答问题。

       (3)填表说明黄河、恒河部分水文特征与气候的关系。

       考点: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影响分析

       (2)雨热同期;地势平坦;人口稠密。

       【高考经典】2022全国Ⅱ36.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6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12分)

       考点:气温时间变化原因分析

       • 36.(36分)•(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2分),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4分);日变化(日较差)较大(2分),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4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考点:降水原因分析

       (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2分),集中于夏季(1—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2分)。

       【高考经典】2022全国文综 3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考点: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影响分析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高考经典】2022北京文综

       3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考点:1.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影响分析

       2.降水量分布特征描述及原因分析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答案:(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高考文综试卷中气候部分题型

       【高考经典】2022新课标海南卷

       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3,完成7题。

       7.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考点:降水原因分析

       答案:A

       【高考经典】2022新课标海南卷、宁夏卷

       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 更长,为什么?(14分)

       考点:降水(大雾)原因分析(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

       水汽较多(靠近河流)

       (易产生浓雾)。

       乙路段

       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

       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高考经典】新课程

       2022江苏卷

       28.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气候特征

       相同点

旅游地理课件

       绪论

       人文地理学与文化地理学

       :地理课件的制作

       关于地理课件的制作方法

       从70年代中期起,计算机技术开始与教育相结合,产生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isted Instruction),CAI是教学手段演进的必然结果,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教育科学相互努力的结果。CAI是一种高级程序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硬件、软件和课件是它的三要素。如今许多学校在硬件设施和软件都具备的条件下,优秀地理课件的缺乏以及地理课件的自制有一定难度,成为影响许多学校发展地理多媒体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地理课件需要地理教师自己、或和计算机教师合作共同设计与编制,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下笔者就地理课件的制作过程做一些探讨。其流程图如

       下图:

       一、确定课题。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适合用多媒体,也有很多不适合多媒体教学。其选择的一般原则为:

       1.常规实际演示或教学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2.在现实实验中仪器设备太笨重、太昂贵时; 3.常规真实情景不可能长时间稳定时;

       4.通过多媒体手段能很好解决而且有优势,并能使学习者有切身的体会,例如:四季的形成、地壳运动等抽象的内容,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动画、视频等功能,进行显示、模拟,使之直观、形象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设计。以传播学和学习论的理论为基础,利用系统理论的原则和方法,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实施的计划,以便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三、系统设计。即按教学设计的要求来确定计算机课件的基本结构及实施的方案。包括:

       1.要确定软件的类型。课堂演示型软件:能针对某一课题内容,按一定顺序呈现教学信息,能按照学生的反应和请求而变化,既适应学生的能力和基础,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适用于地理知识难度偏小,地理表象陈述较多,地理规律含量不高,学生活动相对较小的课型。‚个别交互软件:它设计了多层次分支结构,同一课题的不同分支教学流程,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适合于学生自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适于地理规律性强、难度较大,以单因素为动画演示、多因素为控制模拟方式表现教学内容,学生的主动性很强。ƒ测试题库型软件:它可以调动题库中大量静态、动态图像、音频模块进问题的设置,通过人机对话,及时作出客观反馈,能促进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联想,有利于学生形成习惯性的技巧。„游戏型软件:通过一种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能训练学生的一定地理技能或智能,达到一举两得,寓教于乐的目的。„工具资料型软件:此类型软件通过建设数据库,存储了大量的地理信息,便于学生查找和咨询。†综合性软件:该类型软件编制较复杂,但软件内容种类多样,且功能强大,能灵活服务于地理教学。不管哪一种类型的软件,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都须具有以下特征:知识的准确性;‚图、声、文的交互性;ƒ画面的生动、形象、趣味性;„操作的灵活性(界面的友好性);„网络性(能在网上发行)。

       2.要设计封面和界面。界面是信息交换的通道,通过键盘、鼠标等物理设备对屏幕作出反应,完成人机的交互作用,好的界面除了交互性强之外,还应考虑到界面的美观程度。例如:颜色的搭配是否协调,背景是否合适,按钮是否美观等。笔者曾与微机教师合作共同制作一课件,技术上没遇太大阻力,倒是在背景的选择、颜色的协调性以及版面的设计上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最终还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得已搬来了“救兵”——一位美术教师,所有的问题引刃而解,由此可见,课件的制作是多学科合作的共同结果。3.划定知识单元和知识点。

       四、脚本创作。由熟悉写作工具软件的专业人员根据教学和系统设计的内容结合创意进行脚本设计(即屏幕设计)。脚本是制作课件的直接依据,是一项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包括:

       1.交代该课件讲什么。先设计一个框架,要能体现屏幕界面的方向。

       2.根据内容描述对等信息:即设计媒体信息的一个呈现手段。如用文字、动画、声音等类型表现。对于文本,凡能标明字形、字色的都应尽量标明;图形要尽量注明线型、线色,对于动画,要绘制出动画的初始状态,包括背景在内,对每个动画要画出它的典型位置„„还要考虑课件界面、屏幕对象、风格等艺术性设计要求。

       3.多媒体信息关系的设计。即交互设计,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生命所在,交互的途径通过课件的“用户界面”得以实现。该界面必须告诉使用者它有什么以及它能干什么,通常有超文本和热点的形式。

       超文本(Hypertext):一个以文本为主的课件经常会用到超文本。采用超文本时,每个词都是“活的”——选中它,你可以直接跳转到你想去的任何一页。‚热点(Hotspot):热点通常是屏幕上的一个按钮、图片或热对象,当你选中它时,它会把你带入该课件的另一部分。

       五、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加工。这是多媒体信息合成前的最后一个准备阶段,工作量较大、且内容繁琐。包括: 1.文本的制作:文本的输入固然容易,但设计者还要在它怎样出现在屏幕上以及使用者怎样与它进行交互等方面费一番脑筋,在一些特定的环境里,如能作一些特效字,应用到标题或说明性的文字中,则效果更好。例如:在讲地震的内容时,可将“地震”二字做成破碎状的动画字;讲湖光山色等旅游风光时,可利用水面倒影字的特殊效果;讲火山喷发时,可将文字做成熊熊燃烧的燃烧字等等。这些特效字可利用一些常用的软件如:PhotoShop、Cool 3D或3D Max Studio等完成,凡是你能想到的特殊效果,它们几乎都能做到。2.图像的收集与加工。地理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它的许多内容用文字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用大量的图像资料。图像素材的收集可来源于一些现成的CD-ROM、扫描的图片,或自制的图片,另外网上下载图片也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有了图片,再利用一些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PaintShop、CorelDraw等对图像进行特技处理,得到自己满意的效果,如图像的翻转、旋转、颜色的调整和一些特殊效果等。

       3.动画制作。动画适宜表现教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可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利用Animator Pro软件可制作出许多令人满意的二维动画效果,如分锋面雨带的移动,四季的形成,巴拿马运河船只出入的过程等。三维动画制作的软件有3Dstudio,只是难度较大,九八年在深圳评比的全国一个优秀地理课件——等高线地形图即用三维表示,在一张二维的等高线地形图上,一座立体的山拔地而起,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测,山谷、山脊、鞍部等部位均用高亮度表示,一目了然,效果极佳。但笔者还是认为能用二维解决,表达清楚的内容,决不用三维来表示。

       4.视频制作:视频信息可以大大丰富课件的内容,利用影皇(Video King)视频捕获卡等硬件设备可方便的对视频信号数字化,并进行编辑处理。5.音频设置:多媒体课间一般都会用到大量的音频信息,如背景音乐,解说等,音频的使用不仅能起烘托视觉体验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强交互性,例如在测试题中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正确还是错误。

       六.多媒体信息的合成。即将已准备好的文本、图形、视频信号、动画等多媒体素材或各个节点,根据课件设计的要求,进行链接,形成多媒体课件。在众多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中,笔者认为Authorware和PowerPoint比较好。PowerPoint易学易用,适用一些小型课件,交互性要求强的用Authorware较好,它具有跨平台兼容性,可创作、编辑、发送通过不同平台(Windows 95, Window NT等)播放的应用程序,这种兼容性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也十分重要。

       七.调试及教学测评。看你设计的每一个功能是否能达到目的,教学效果如何,并根据需要修改设计,重新调试,直到课件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八.形成教学产品(教学课件)。将修改好的课件,通过刻录机载入光盘,便于长时间的使用和保存。由此可见,一个多媒体课件的形成往往凝聚了群体的智慧,这种富有现代教育思想、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创作活动艰苦而有卓效。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不断完善,多媒体课件开发中的制作技术将会越来越简便。另外我们通过网络可方便地下载世界各地学校的优秀的课件,将其引用,修改,通过资源共享来缩短课件开发的周期,提高制作的效率。

       苏州市景范中学 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