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随笔(通用15篇)

中秋节随笔

中秋的随笔1

  微凉暗淡的风雨刚刚结束了这个短暂的我们所期待的中秋,现在大家有开始忙碌的投入工作中。虽然这个中秋有许多同事们没有回家与家人团聚。但是在我们这个芯片大家庭里,我们已然过了团圆中秋,现在依然如此。

  刚刚结束的中秋博饼聚餐,让我们整个芯片大家庭在一起共欢畅饮。其中的博饼活动更是让大家期待。看着大家满载各式各样的礼品回来,看着大家满怀喜悦的笑脸,我也是由衷的欢喜。还有目前正在进行的微信博饼活动,大家也是满怀期待。夜里出去吃饭,出去休息时都能看到同事们在摇着手机博饼。呵呵,我当然也不例外了。

  去年中秋,我没有回家,在公司上班。今年,我特地回了家,与家人们过中秋。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雨,可是这并不能影响我喜悦的心情。看着回家的马路两旁的柏树在风雨中摇摆,似乎是在欢迎我回家呢!我也感觉到家里的空气是格外的清新舒爽。虽然在家的两天里几乎是在雨中度,但是我没有感觉什么不好,看着家里庭院中盛长的花花草草,其中有一部分还是我上学离家前栽种的`,看着那四面垂吊的吊兰,清脆挺拔的宝石兰,肥硕饱满的芦荟……我的心情也就不是那么沉闷了。在家里,和爸妈一起吃个家常饭,饭后聊聊家常。我感受到的是满满的温馨。

  短暂的中秋结束了,我又返回到我们这个芯片大家庭里来。上班期间看到大家,和大家一起工作、聊天、吃饭。看着大家的笑脸,我又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虽然,这两天雨天没有看到美丽的圆月,可是在家里和家人们相聚,在公司和同事们相融。我能感受到那美丽的圆月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

中秋的随笔2

  农历八月十五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关于中秋,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听奶奶讲有关于七夕的神话故事了,当时听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觉得好悲惨,奶奶也向我介绍了天空中的牵牛星与织女星,他们好像真的在中秋节那天晚上依偎在一起了。中秋因处于秋天的中间,故得名。我国民间把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中秋节作为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中秋也叫团圆节。

  我爱太阳,但我更爱月亮,那种白玉盘似的月亮。在我眼里,太阳是个豪放,热情的男孩,而月亮则是个温柔,恬静的女孩。我爱这种恬静也爱这种优雅。再望着那轮明月,我感觉她如同天空中镶嵌着的一颗硕大的明珠,光泽艳丽,闪闪发光;她如同一块无与伦比而又价值连城的玉盘,纯洁高雅,讨人喜爱。瞧,天空飘来了朵朵淡云轻轻地遮住了月亮,只看见在云层中穿行闪光。她挤啊,使劲想钻出来。一阵阵凉爽的晚风吹来,云散了,月亮重新露出了她清丽的脸蛋,像小女孩撩开了披在额上的乌发向大地露出微笑。我却觉得那穿于云层的月亮似乎更蓬勃而又富有诗意。我又发现月姑娘正用月光铺成一条小道,直延伸到我眼前,好像是在邀请我到她的家里去做客呢!

  中秋节夜晚,我们一家人来到院子里,一人搬了把小椅子,静静的`坐着,悄悄的等着,一轮明月的升起,终于,这个小女孩露出了小脑袋,看着人们,好像还有些羞涩,渐渐的,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她,呵呵,也胆大了起来,不停地爬向天空,我们一家人看着她,像看着一块宝玉似的,一刻也不想将眼神儿转移。

  这是,姥姥拿出一盘月饼,给大家分开来吃,每个人都笑眯眯的,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心里美极了!

  周围依旧是那样的寂静,我也渐困了,悄悄进入了梦乡,唯独只有那轮明月依旧散发着那优雅,温柔的光,依旧是那样纯洁、恬静。好美丽的月色。

  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中秋节的夜晚啊!

中秋的随笔3

  一、

  我因为工作的缘由,不能回家伴陪着二老度过中秋团圆的节日,古人说的好: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也不例外的,父母逯龄体弱,弟兄几个皆是这个原因那个理由,没有一个能在父母身边的陪着父母聊天,度过这美好的节日良辰。今年是双节莅临,双节毗连的中秋不多,据有关专家说十九年一遇的,但我只记得九三年是个双节毗连的日子。因为那是个孩子的生日的,也是恰临中秋国庆相连的,所以记忆格外的刻骨。我不能和父母同桌相共餐,同饮祝贺。远在老家的父母,只好听到我在手机里的问候了,这毕竟是唯一能够与父母沟通的通信语言了。我在工作岗位上,夤夜,围坐一室,静览圆月,品月饼,赏节日的月亮,只能与工友共叙节日氛围,话未来锦绣,聊天南海北生活风情,砍人情世事,凝望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星空,心中的思绪在杂乱肆意的飞翔。

  幼时候的中秋,用现在的话去说是极其寒酸磕碜的。用网络时髦的语言来形容那是最为奥特啦,无法媲美现在的中秋,但在我的心目中,颇有另一番浓重的滋味!在煤油灯的锅屋(我们老家的厨房过去全部叫做“锅屋”,因为屋里长期被烟熏火燎的,满屋子全部是魆黑魆黑的,只有两口地锅和一个烙煎饼的地鏊子在屋里,另一个是做饭的大锅,还有一个炒菜的小锅,其余的就是一堆柴火)里,微弱的灯光莹莹的,母亲和着面,在面里装些红糖(红糖还是要糖票的,生产队里每年都发布票、糖票、粮票等生活用品,母亲积攒不知道多长时间了在小瓶子,弆藏在柜子底层,把柜子锁好,钥匙就栓在腰带上,只要叫我弟兄几个发现了总会悄悄地偷吃干净的)在地锅里,烧上柴火,拉上风箱(风箱,过去农村家家用来烧火做饭吹风的箱子,里面是鸡毛做制,风箱底部有个口,风箱有个把,一拉一推,风就是从底部口里出来吹到锅底,使柴火燃烧的更旺),把锅烧热了,贴上饼子,一会儿在用铲子翻过来煎烤,外头都煎黄糊了,里面才熟透,我们弟兄几个就围坐锅台边蹲着,被烧锅的烟火熏得不住地咳嗽,母亲叫上堂屋去,我们弟兄几个口头上是应许身子不见动弹挪窝,唯恐月饼熟了自己捞不着吃,有时候呛得两眼直流眼泪才不得不出去一会,喘息两口,然后赶紧跑到屋里占着窝蹲着,就等待着吃上母亲特制的“月饼”,蹙额的眼睛全神贯注地直盯着锅盖,脸上一直挂着亟盼的笑容,似乎要穿透锅盖,神奇的先吃为快。其实在没有熟之前,锅是用秫秸串成的箅子罩盖着的,我们弟兄几个就一会叫母亲掀开锅盖看看熟了吧,母亲却十分淡定得说,掀一掀,烧半天,不到火候是不能掀的,那样既浪费柴火,又浪费时间。我们弟兄几个口里馋的不断地留着口水,用胳膊不断地擦拭着,有时候母亲看到我们弟兄几个脸上用口水擦拭的一道一道黑杠杠,母亲露出粲然的笑声。我们弟兄几个你觑我,我看看你都咧着嘴言笑晏晏起来。煎好了一个饼子还不能叫吃的,用毛巾捂着,放到小秫秸筐里,我们直起身颔首晃脑的,直直的跺脚。母亲是等待够弟兄几个能摊上一人一个的时候才能吃得,母亲害怕我们弟兄几个互相争阋。每当母亲掀开锅翻腾月饼的时候,我们都起立探头细看,这个时候,我们弟兄几个还用双手在一个不经意间的时候,猝不提防地捂着另一个人的双眼,不叫看,哥弟之间都互相嬉戏大闹,母亲在这个时候,总是出来当裁判,制止喧闹,弟兄几个总是在母亲的呵斥中停止,恢复原来的地方蹲着,有时候蹲着脚麻了,就站立跺一跺脚,只要有个跺脚的,紧接着都起立跺脚,母亲故意板着脸叫去屋外院子里溜达溜达去,弟兄几个有时候也乖顺地在院子里蹦跳着一阵子,然后突然地争先恐后的挤到屋里又一声不吭地呆着。当我们我们弟兄几个一人一个的时候,吃得好香好香的,热饼子,母亲叫用碗盛端着吃,不要烫着,我们弟兄几个哪里管那些,小手来回倒换着吃的,烫着手,烫着嘴,舌头来回的倒腾着,裂开嘴哎吆哎呦的还是吃的香,来不及细嚼品味,就一口一口的抿着舌头硬硬的给送进了肚子里,都想赶快吃完随笔。

中秋的随笔9

  清冷的气息席卷着一切思绪,不知不觉低头呆呆凝视,偌大的心房充满了苦的愁绪,溢满全身,滞留了空气,有太多太多的回忆,哽住呼吸。

  满身泥泞的你,有着凹凸不平的皮肤,黄褐色的朴质不停流露着你广博的胸怀,星星点点,疏疏密密的青色装点着你年轻却憔悴的面庞,似母亲的你让我永远是苦的。

  犹新记得,小时我爱与伙伴在路上玩闹,一双双小脚丫在你松软的身上轻轻压过,给了你多么有生机的妆容,你总是摇着青色的装饰,无奈的轻声叹息,却又默默地欢悦。哦,你还记得吗?那晚,夏夜的晚风吹拂着万物的烦躁,白日里你的汗也被吹尽,留下一地的芬芳与凉意,我总会拍拍你的松软,卷着席子,散在你的身上,依旧清晰记得那夜月光有多么轻盈,犹如光的舞者,旋转于枝叶间,我双手撑着席子,与你一起仰望月亮,是十五吧!

  我那时也许是想着不在身边的父母,而你呢?在想些什么?我躺下身,侧头望着白日不知疲倦的你,树影的交错下,昔日的你犹如光影交织的画卷,泥土的朴素扑面而来,带着白日的暖意,泪水猛然间涌上眼眸,无法控制的落下,还有被泪水浸湿的我,泪水止不住就由他去吧,何必强求。我笑着望着滴落的泪水慢慢的在席子上散开,苦涩的味道荡在胸口,那是你的泪还是我的泪,还是.....晶莹的泪珠折射着如神韵的光芒,一层一层渲染着我的心,我禁不住抬起头,借着幽深的月光,我看清了,是的看清了,却忍不住颤抖起来,这,是你吗?妈妈!

  眼前的女子拖着行李箱,脸色苍白,眼中还带着好些血丝,嘴唇因长期干燥而裂出了口子。头发有些微乱的她仿佛一阵风吹就会把她那憔悴的弱不禁风的身子给吹起来。但那双清眸却柔情似水,紧紧望着我,让我有从未有过的幸福,那是多么温暖的光芒啊!

  在我心间跳跃,环绕。我一个飞跃,扑进妈妈的怀抱,紧紧抱住这抹柔软的'倩影,一瞬间我看到了惊喜了一幕,一抹高大的身影伫立于一旁,如深邃的星空般璀璨的双眸深深地望着我,挺拔如树,高大如熊,如同山峰静静为我遮挡一切。晚风摇曳着清辉,我深深望着你,你褐色的皮肤闪着银光,是你召唤他们来的吗?你静语,忽然感到一阵悲哀,不知是从哪来的感觉,瞬间将我吞噬于无边的黑夜,这是怎么了?我走了,来向你道别了,你说,走吧,走吧和父母一起,走吧!

  多年后,你几曾何时换了装束,又是谁夺走了你的装束,憔悴如你,虚弱如你,粗重的喘息下武装了厚重的冷漠吗?记忆如纷飞的蝶,无论何时或是何种存在,都是永远割不断的牵挂,你伴我度过的每个中秋的等待是最深的牵绊。如果云知道,托它送给你一份我的记忆。

中秋的随笔10

  大地的八月,秋高气爽,在艳阳高照下,瓦蓝瓦蓝的天空像洗过一样明净,棉花团似的云朵就像绣在蓝色绒毯上的大花,中秋。瑟瑟的秋风吹熟了田里的庄稼,大白杨的叶子变黄了,爬山虎的叶子已经变红,小草,不像夏天那样精神抖擞,果树上那累累果实由青变黄,由青变红,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散发出一阵阵清香。成熟的气息荡漾在秋天的空间,丰收的喜悦流淌在人们的心田里。

  此刻,中华民族的古老而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也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温馨,带来了希望。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除了春节,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八月十五这个月圆之夜,皎洁的明月“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人们思念什么?思念的是远方的亲人,小学生作文《中秋》。虽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无论怎样,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总希望能和远方的亲人团圆。这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也是东方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亲情是什么力量也无法阻挡的。所以中秋便成“全家团圆”的象征节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们一大家子又围坐在大圆桌旁一块儿吃饭,满桌子的菜各式各样的.,味道鲜嫩极了!真是好久都没有吃到过这么美味可口的饭菜了。大家都吃得很起劲,渐渐兴高采烈起来,都相互祝福着干杯。“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饭后,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面前放着许多月饼,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觉就好像今儿个和家人聚在一起高高兴兴的感觉一样。“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日里的确实不一样,那圆圆的样子不就像我们这围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吗。就在人们与家人团圆时,一定也有人身在他乡而没能与家人团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圆月托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单的你不要伤悲,抬头看看那仑明月吧,说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着它呢。

中秋的随笔11

  千古中秋悲明月,一袭相思话团圆。

  佳节临近,思念浓,归乡情切,心似箭。

  每逢佳节倍思亲。曾几何时,中秋,以她别样的风韵,赋予人们多少美妙的畅想。

  临近中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一轮圆月。看那圆圆的月亮,似乎满载着亲人团聚的其乐融融,也怀揣着远隔千里的离愁别绪。如鼓满了诗情画意的帆,遨游在广袤、幽蓝的中秋夜空。

  古今的人们,已习惯了将满满的思念与祝福,遥寄于中秋的故乡或有着自己牵念的远方。隔着遥远的时空相互对月倾诉。这一天,人们对着圆圆的月亮,品着圆圆的月饼,吃着圆圆的汤圆,连那思念的情怀也是圆圆的。圆圆的月亮,寄托着人们多少美满生活的梦想。

  ——于是,人对于月亮,总是情有独钟。

  俗话说:年怕仲秋月怕半。寓意到了月半或中秋,那一月或一年所剩下的光景不多,稍纵即逝。

  年年中秋过,一岁一中秋。寒来暑往,我已于人世间渡过了几十个中秋节了。而中秋留给我的,既有其乐融融的温暖,也有掠人心肺的寒凉。那一轮一轮的印迹,似年年不变的月光,重叠一处。岁月寒暖有痕,而月亮丝毫不改当年。

  小时候,每个节日对我们来说都是新鲜的。那种节日特有的气氛让人很容易从中捕捉到一种舒服的感觉,那是一种温暖和幸福。一如中秋,除了有皎洁的月光,香甜的月饼和汤圆,最让人陶醉的还是一家人围坐一起有说有笑的情景。

  记得那一年的中秋节,赶上连阴雨天气。我和弟弟都上中学了,那天刚好是星期六。上午最后一节没上课,老师就放假让我们回去过中秋。和所有的同学一样,我们冒着绵绵细雨赶路,衣服湿了,心里却充满了节日的欢快。走在已离家不远的田间小路上,我发现沉甸甸的稻穗站在田里却冒出了长长的嫩芽,白乎乎的像一个个白胡子老头儿。因下雨无法收割,许多熟透的稻子倒伏在泥水里,长成了青青的秧苗儿。看见这些,我乐滋滋的心在下沉,高兴劲儿一下跑到爪哇国去了。回到家里,已经快过中午饭时刻了,辘辘的饥肠早按捺不住那美美饱餐一顿的渴望,伸手揭开锅盖,竟是一片冰凉。心情也跟着降到冰点。弟弟一屁股做到小凳子上,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我一转身,见门后边堆着一把老豇豆。o(︶︿︶)o唉,只好开始整理,准备做饭。虽说路上见到的情景让我已有思想准备,但多少还是有些失落。不一会儿,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父母,先后回来了。父亲背着把铁锹,母亲兜着一兜儿没能曝出棉花的棉桃。他们的脸色也像这天色一样阴沉,似乎忘了今天是中秋节了。

  到了晚上,母亲还是煮了包馅的汤圆,又煮了些花生,我们帮着忙乎,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心情一轻松下来,我和弟弟一边帮助做事情,一边讲些学校里的小趣事,虽然因丰收无望,父亲的心情有些沉重,听到我们说的高兴时,也不觉露出微笑。就这样,在煤油灯下,我们一家人谈笑风生的渡过了这个没有月亮的中秋节。

  那个中秋节,虽然没有丰收的憧憬,没有圆圆的月亮,但有亲人团聚的欢声笑语,心里就有个圆圆的梦想,梦里依然有月光皎洁。

  往昔岁月里,那些有月的中秋,总能赋予节日以别样的滋味。

  辛劳的父母亲还在田间忙碌。我领着有些睡意朦胧的弟弟妹妹,走在迎向父母的田埂上。圆圆的月亮在我们的头顶上晃悠悠的,像是喝醉了酒。一个趔趄,我险些跌倒,吓走了瞌睡,我带头唱起了儿歌:月亮走,我也走,我帮月亮提巴篓,巴篓巴,捡棉花,棉花壳,磕菱角,菱角弯,弯上天······。调皮的小妹接着改了词儿的唱下去:······巴篓巴,捡棉花,棉花壳,扎我脚,哎唷哎唷疼死我······惹到我们都笑了。

  光滑的打谷场上,父亲赶着老牛正打场。圆圆的月亮下,圆圆的石辗随着老牛转着圆圆的圈,在一大片铺撒成圆形的厚薄均匀的稻把子上,一遍又一遍,一圈又一圈。父亲走在中间抖动着牛绳儿不时的催赶。他一会儿抓起一把稻穗摸索着,那眯缝的双眼似乎在陶醉于一个圆圆的梦里。

  门前的空地上,我们和母亲围坐一圈,中间的一张凳子上放着圆圆的簸簯,我们边说笑边掰棉花。一会儿母亲拿来她自己没吃的月饼掰开几瓣分给我们,其实我们都已经吃过了,只有父母亲没顾得上吃。我知道母亲自己吃什么都舍不得,就说:“听说吃月饼就是讲究团圆什么的,那就不能分开吃的啊。”母亲笑了:“你们一人一瓣,就得要大家的合起来才是团圆的”。

  多年来,母亲的话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在父母亲的心里,一个人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大家的美满才是他们心里的圆满。儿女们能够聚在一起,享受天伦是他们最大的`欣慰。

  若干年后,作为他们的儿女,我们已各自离开了父母,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儿女,做为父母的我们,更加感受到儿女绕膝的那份天伦之乐是多么的珍贵。中秋,也是可以让人铭记和寄托着无数美好愿望的、那么一个曼妙无比的形式。

  其实,阴晴圆缺,月本无心,有心悲欢的,依然是人。月亮,每个月都圆,圆了又缺。她的圆缺有序,绝不会因人的悲喜而改变。而出于人的某种情节,中秋的月圆,被一厢情愿的人们赋予了更多人为的感情色彩。

  中秋夜,又是那漫长思念之路上的一个灯火通明的驿站。多少疲惫的思念,于今夜爬出沉睡的窗口,在如水月光下被点燃,任伤口泛出嫣红,复苏着钻心蚀骨的疼······。

  那一年的中秋,月光下,我再也不能看到小女儿那圆圆的笑脸儿。我的心被残忍的掰了一个豁口,鲜血横流,而月亮依然圆圆的,圆圆的高挂头顶。在别人的眼里她是圆满的、美丽的,而在我看来,她是那么的冷漠,像一个风干泪水的眼睛,那么焦灼,心被刺得生生的痛······。

  记忆被翻得一片凌乱,多事之秋的往昔,不堪回首。小女儿天真烂漫的年华里,有关于她的中秋,屈指可数。我努力的搜寻,寻找哪一处的中秋月华,留下了有关于她的故事。一做起事来就会废寝忘食的我,甚至不曾在月光里,给她讲一段关于中秋的神话······

  如果可以···,现在的她,已经是豆蔻年华,许多中秋的故事,有关思念,她该会懂。明月千里寄相思,可这一份思念,我该寄往何方?因为那是月光也去不了的地方啊!······一句淡淡的“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涵盖了多少撕裂的心痛,和多少无奈的感伤。人圆心圆,月才更圆。心若缺,即使明月高挂,也只是一地月光惨淡······。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人们心里早已不再奉颂那种“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似的孝道。好儿女志在四方。为了学业、为了事业,儿女们终有一天要有他们自己的天空。为了生活,夫妻们不得不天各一方。为了不同的理想,朋友们也会各奔东西。可是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是月光照得到的地方,我们就能够得知彼此安好。天涯海角,无须朝夕相处,有月光照耀的地方,我们同观一轮明月,虽人隔千里,息息相通的心,却是圆如满月。

  唯如“但愿人长久”,方得“千里共婵娟”。月满中秋佳节夜,愿普天之下的人们,心有明月长团圆。

中秋的随笔12

  故乡。老屋。东、北、西三面都有小河。河水清澈,微波荡漾,游鱼嬉戏其间,活水终年流淌;古老的河堤,垂柳拂岸,小树葱郁,大树茁壮,老树遒劲,永远那么充满活力。绿树掩映中,老屋静立。

  小河永远,大树依旧,老屋苍老。但是……

  “村里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年轻人少得很了啊”!母亲一接电话,就这么说,父亲一接电话也是这么说,村里的老人只要一接电话,都是这么说,“村里什么都不缺,就是年轻人太少啊!”

  是啊,自从改革开放,经济搞活以后,年轻的人们纷纷走出小村--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城里的钱容易挣啊!自那些年以来,村里大凡是经济头脑出格的,有一点门路、本事的,这么说吧,只要是自认有那么一点文功武略的……反正是没有几个年轻人愿意在家里待下去的,他们纷纷告别本土,一任孔雀四面八方到处飞,四海闯荡,五湖为家!

  好在一个个都很争气,混不了几年,活路打开,成家立业,养儿育女,比在家时风光多啦!

  “儿女们争气啊!有本事啊!”那个时候,村里的老人们常常不时伸出大拇指称道、羡慕对方,甚或是在别人跟前扬扬自得,“来电话了”、“有汇款了”云云;如果儿女回家重修旧房,翻盖楼房,那就更惊了天的喜啊!

  ……小河的水依然静静流淌,河岸的树木依然那么茁壮--日月依旧,不知不觉,几十年弹指间,但见得老人们渐渐禁不住岁月,一个个不中用起来了。

  “知道你要来电话,已经等了好久了!”一阵絮絮叨叨以后,老辈们就会诉起苦来,“路也走不动了,饭也做不成了,地也种不来了”,已经是“嘴来身不来,口动手难动啦!”……所有都是实话,可是“远水难解近渴”。在外的儿女何尝不明白这些?只是苦于他们已是心来身难到,思念腿难行了。天涯海角之处,他们业已事业有成,有家有口,甚至孙儿绕膝,创立了另一番新天地!让他们如何舍弃这一方,顾及另一方?现在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割弃哪一方都无法忍受”啦!

  山不转水转,树挪死,人挪活。老辈人的心很开通,天下父母心都一样。他们深明大义,只要儿女们有奔头,都是倾力支持,为了儿女可以舍弃一切,甘心受苦受累,缰绳放得开开的,放手让他们出去闯荡,而绝不扯后腿!中秋节作文800字

  我们应该感谢祖辈父辈,是他们让我们有了一条新的生路,让我们开创了一方新天地,我们怎么能忘怀?怎么能不刻骨铭心地牢记?月缺月圆,我们依然眷恋故土;天阴天晴,我们依然记挂家乡!每时每刻,我们都想依偎在父母身旁!“每逢佳节倍思亲”,远方的儿女何尝不是心揪肠连,时刻牵挂故土的`白发双亲?啊,当初实在是生活所迫,生计所为,生存所需,只要有一点办法,也不愿离乡背井,抛下祖地,流浪他乡的啊!

  ……小河之水依然汤汤流淌,河岸树木依然郁郁葱葱。中秋圆月,倒映水中。此刻,老屋中已经电话铃声丁令,是远方的子辈孙辈已拨通了老家的电话,他们候在话机旁,等待父辈祖辈的音讯,祈愿祝福他们安康幸福!

  天边的游子,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亲人,天边的游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中秋月圆,亲人团聚。千山万水,佳音难隔。有线、无线,线线紧连。远方的游子们,请揿响话机,敲动机键,给远方的亲人打个电话,因为,月下,母亲正在等候你倾诉衷肠!

  愿铃声长久叮当!

  愿圆月长圆,世代吉祥!

中秋的随笔13

  中秋节快要到了,对于这个即将到来的传统节日,我总是心有所感,不知道为什么, 总好像有很多话想对这个节日说,所以我就随意的写了几笔。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除了春节,中秋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在八月十五这个月圆之夜,皎洁的明月“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思念,我也思念…。。”人们在思念什么呢?思念的是远方的亲人,虽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无论怎样,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总希望能和家人团聚。这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也是东方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亲情是什么力量也无法阻挡的。所以中秋便成为‘全家团圆’的.象征节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们大家又围坐在大圆桌旁一块儿吃饭,满桌的菜各式各样,我夹起一块热腾腾的鸡肉慢慢咀嚼着,味道鲜美极了!真是好久都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饭菜了。大家越吃越起劲,相互干杯、祝福。古人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晚饭后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面前放着许多月饼,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觉就像今天和自己家人团聚在一起高高兴兴的感觉一样。“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时的确不一样,那圆圆的样子,不就像我们围在一起的一家人吗?

  “八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竟放花灯”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热闹的景象更胜过往日,处处都洋溢着全家团聚的所带来的幸福气氛。

  然而我又想起了一句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就在人们与家人团聚时。一定也有人身在他乡而没能与家人团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圆月托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单的你不要伤悲,抬头看看那轮明月吧,说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着它呢!

中秋的随笔14

  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它与端午,清明,春节一样,都是亲人们团聚的好日子。如今中秋节已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按习俗,每到中秋节人们都会赏月,品尝月饼,那时,一家人团聚的时刻是多么幸福快乐呀!

  今年中秋节的晚上,我早早的趴在窗台上等待月亮的到来。等了好一会儿,月亮还是没有来。我心里备受冷落,就好像某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对方却迟迟未来,只有我傻傻地等待一样。真是八月十五盼月亮,盼来一片无月天!过了一会儿,我拿出一块月饼,走到了窗台上,自言自语:“这是爸爸的,这是妈妈的……”说到爸爸妈妈,我不免有些想念他们。因为他们平时上班忙,趁今天中秋节放假,一大早就到重庆办事去了,不知他们怎么样了,在重庆过得开不开心,在重庆吃饱喝足没有……望着窗外,我真想看透那一片片云,这样一眼就能看看他们办事是否顺利,望到在重庆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我面对着窗外,晚风向我轻轻吹来,好似在安慰我,安慰我这颗担心父母的`心。胡思乱想一阵后,我又抬头望了望天空,这时天还没有黒透,只是一片深蓝色。可这时我的心已经凉透,因为只有我独自一人在家中,不能与父母团聚,不能与他们在一起吃月饼……心中拥有的只是思念,我不禁低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

  啊!今年的中秋节对我来说是没有月亮相伴,没有亲人相随的中秋节,真是孤独寂寞呀!

中秋的随笔15

  我的家乡在福建诏安的一个小山村,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中秋是个好节日,因为可以吃到可口的月饼和水果。那个年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家庭经济相对拮据,大多数人都还在为果腹而奔波。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才会买些节日的物品祭拜用。??记忆中的中秋似乎都是月朗星稀的,晚饭过后,妈妈会搬张桌子到晒台上,放几个月饼在桌上。那时候的月饼没有馅,也没有包装,碗口大小,主要是用面粉做的,上面洒满白芝麻,饼出炉后做饼师傅用毛笔在每个饼上写一个红色的.“中”或“秋”或“月”或“圆”等字。这种月饼在我们当地叫“中秋饼”,当时物质相对匮乏,“中秋饼”要在中秋的前几天饼铺才有做,去买的时候都是刚出炉,还是热乎乎的,吃起来格外的香。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月饼赏着月亮,听妈妈讲古老而久远的吴刚伐桂神话故事。在我儿时生活过的那个小山村,人们还有个习惯——赏月吃月饼的时候,要拿着月饼邀请月亮娘娘下来一起吃。大人们还会特地交代小孩子不能用手指着月亮,不然睡觉的时候耳朵会被割掉。孩提时的我们竟信以为真了????后来,社会发展了,经济发达了,我们也搬离了小山村,住进了大城市。就这样,我再也没回过儿时的小山村过中秋赏月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节让远方游子思乡之意更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中秋节让恩爱之人情更切!??长大了喜欢中秋,喜欢中秋的祥和,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变迁;喜欢中秋的欢聚,喜欢在这样的节日里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的变化。又是一年中秋时,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祈祷我的亲人更加健康、我的家乡更加美丽,也祝福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