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语录
1、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2、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3、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 心之所同然者何也 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6、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7、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8、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9、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10、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11、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12、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 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13、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14、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
15、圣人之行不一样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16、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7、人不能够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8、位卑而言高,罪也。
19、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20、仁者荣,不仁者辱。
21、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2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3、能够速而速,能够久而久,能够处而处,能够仕而仕,孔子也。
24、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25、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26、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27、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28、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9、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30、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由恶醉而强酒。
31、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3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3、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34、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35、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
36、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37、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
38、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
39、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40、仁人无敌于天下。
4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2、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43、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44、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45、焉有君子而能够货取乎。
46、不以规距,无以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47、能够仕则仕,能够止则止。
48、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0、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众也。
51、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52、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5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55、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
5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57、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58、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59、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60、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