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校提建议和意见怎么写才好

最近 群众教育活动,让学生家长和学生给学校提意见,我翻了翻高二文科两个班的学生的意见,每十份调查表,有6个提意见,这里的学生,不是农村中学,也不是市一高,更不是省实验中学。看看我们油田学生的心声和意见是什么,想吐槽一下。

第一类意见,学校的食堂饭菜质量太差,太贵,教室没有空调,宿舍住宿条件太差。这一类意见,反映的是吃,很正常,自古以来,好像没有那所学校的菜让学生满意,都嫌贵和差,赶不上妈妈做的饭,这是天生的,集体食堂,不可能是定制定做的妈妈菜,学生贪吃可以理解。然而,嫌没有空调和住宿条件差,有点要求太高,教室的空调可不是一笔很少的投资,光电费一年得多少钱,交的学费估计不够用,住宿条件,高中学校八个人一个房间,反正也是楼房,没有所谓的那么差,当然赶不上家里的儿童房。说好听,城市学生的娇惯的,想把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比,可能吗 这个永远不可能实现,典型的享受派。

第二类意见,教师形象差,素质低(教师素质低,动员学生学艺术),这类意见属于小众意见,肯定是受教师批评、指责、处罚较多的学生,因为被处罚,所以发泄不满,抱怨老师素质低,有的就因为考试作弊被抓骂老师素质低,因为在办公楼上抽烟被停课被处罚就骂老师,还有不就是在办公室楼顶层楼梯上撒了泡尿吗 (当然处罚没有几样是舒服的,要么受点累,要么受点煎熬,肯定有体罚的形式,要不怎么叫处罚呢 还想犯了错误,到办公室坐电脑前玩游戏 特别是错了又犯,犯了又错,N进宫的学生,没有点苦头,起不到教育效果)反正基本上属于这一类,我不知道谁的素质低 学生的教育,家庭,学校,社会,那个责任更大呢 我现在有点迷惑,反正,社会和学校,家庭,三方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动员学生学艺术,是大多数学校为学生寻找出路,而不得而为之的办法,如果一个学生考500分,老师们绝对不动员她(他)学艺术,如果只能考250分,那不学艺术,凭文化课高考考什么呢 以后再不会动员学生学艺术,自己的出路,自己和父母想办法。

第三类意见,360行,行行出状元,不要只看学习。呵呵,这个道理我们大家,全社会都知道,但是高考这一行,只能是360行中的'一行,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结束以后,就剩下高考这一关了,这一关就是靠科举和考试吃饭选职业的行业,在中国大部分社会精英就是靠这一行飞黄腾达,一日冲天的,即学堂-科班出身。如果你不是这一行,不喜欢这一行,不爱这一行,不善于这一行,大可不必在高二高三的课堂和学堂,你可以去社会上学理发,修车,美容化妆等等,这些都没有高考可以实现的,而且入行越早,学起来越快,创业越易;当然也可以去蓝翔技校,学驾驶大型挖掘机,助你早日学成中国当代的最年轻的技工,有些都是大学和高职高专没有的专业技能,但是都是吃饭的武器和专业技能。

第四类意见,考试太多,考试压力大。呵呵,古今中外,那儿不考试,那个人不经考试这一关呢,当然中国是多了点,但是只有考得多,才能淘出好成绩,好出路,上学有中考,高考,月考,大学有过关考,毕业考,研考,英语级考,将来有公务员考,编考,会计证考,驾考等等,估计美国也避免不了,有考就有压,要是你不学又想考好,那压力和抱怨不公平就来了。

第五类意见,教师偏向学习好的学生。想想这个问题,我们上学的时候都知道,曾经想过我当老师的时候,不这样,开始还行,但是做不到啊。因为老师的偏好,影响学生太大了,比如教师要喜欢不怎么学习,有点调皮捣蛋的学生,那班里有学生不爱学习,来溜须拍马了,引导和导向很重要;如果你有三个孩子,你是喜欢上房揭瓦,天天惹事的孩子,还是喜欢乖巧聪明能干的孩子呢 很显然,人的天性都喜欢品质好学习好的孩子,除非你只有一个孩子,没的选。父母和老师的角色是不同,教师的孩子有很多,不管按什么标准来评价,总有一二三四,当然学习和习惯有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啊,不要用父母的的眼光和目标来要求教师,那是不对等的,父母是感性,教师是理性的,父母的溺爱的,教师是专业的。

我不期待孩子和学生来理解教育,因为他们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是不可能理解的,但我希望社会理解教育,希望父母理解教育。不要让社会和父母“教育”教育,教育是专业技术,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和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