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金人的故事(精选10篇)
传说,历史上的某一个朝代,一个小国向大国皇帝进贡了三个金人,这三个金人形状、大小、重量都一样,做得惟妙惟肖,都很可爱。但是小国使臣却给大国皇帝出了一道难题:他问皇帝,哪一个金人的价值最大?并且说,如果答不出来或答错了,他将把金人带回去。
皇帝发愁了,文武大臣也都面面相觑。这时一个年老的大臣微微一笑,他让人拿来三根稻草。他拿起2:金人-人生哲理故事
金人-人生哲理故事
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
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故事大全《人生哲理小故事》。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3:励志故事:金人
。可是进贡的人很不厚道,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请来珠宝匠称重量、看做工,结果三个金人一模一样。最后,有一位老臣说他有办法。老臣拿着三根稻草,先是拿一根稻草插入4:三个故事
三个故事
广西区桂林市 桂林小学五年级 韦倩晗 这三个故事,虽然有的虚构有的真实,但每个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善(善良的善)、情(情感的情)、理(理念的理),这三个字,作为人类中的每个人都是不能缺少的,而且必须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
“善”的故事。在远古的时候,印度有一位老者有三个姑娘。突然一天老者得一种怪病,民间郎中疹断后说:你的病好治,但药引子难掏。老者问那是什么药引子?郎中说:那是你亲生孩子的一只眼和一支手。这时老者犯了难,看到三个如花似玉的孩子,怎么也舍不得。他每天饭不吃茶不进,闷闷不乐。孩子问他,他也难以出口。结果三天之后,那位郎中来到家中,问老者你与孩子商量好了没有?当时孩子奇怪的问朗中,商量什么呀?郎中只好说明了真相。当时三个姑娘互相看了看,大姑娘低下了头,二姑娘也随之低了头。只有三姑娘妙善看到了大姐和二姐都不太情愿,她就果敢的走进厨房,用尖刀挖出了左眼,又剁下了左手,用盘子端到了郎中面前,当时把郎中
其结论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不到。
“情”的故事。在三国时期,蜀国有一员大将叫邓艾。一次作战途中,当走到一棵大树下时,树上扔下一个干果,正好轧在马头上,马一惊,差一点把邓艾掀到马下,
篇5:《金人铭》全文翻译
《金人铭》全文翻译
《汉书·艺文志》有《黄帝铭》六篇,今已亡。《金文铭》据学者考证,即为《黄帝铭》六篇之一(王应鳞《〈汉书·艺文志〉考》)。《金文铭》载刘向《说苑·敬慎篇》:“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左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名其背曰”云云,《孔子家语·观周》所载与此大致相同,很可能就抄自《说苑》。刘向在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以光禄大夫之职受诏校经传诸子诗赋,遍览皇室藏书,所著《说苑》保存了大量先秦史料。1973年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有先秦古籍《儒家者言》,许多内容见于《说苑》,足以说明《说苑》之真实可信。道家向来被称为黄老之术,以《金人铭》对照《老子》,亦可知其为《老子》的思想源头。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
无多事,多事多患。
安乐以戒,无行所悔。
勿谓何伤,其祸将长;
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勿谓何残,其祸将然。
勿谓莫闻,天妖伺人。
荧荧不灭,炎炎奈何;
涓涓不壅,将成江河;
绵绵不绝,将成网罗;
青青不伐,将寻斧柯。
诚能慎之,福之根也
口是何伤,祸之门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盗怨主人,民害其贵。
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
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
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
人皆趋彼,我独守此。
众人惑惑,我独不从。
内藏我知,不示人技
我虽尊高,人莫害我。
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戒之哉!戒之哉!
译文:
古人是很慎重发表言论的。警惕啊!警惕啊!
不要多讲话,多讲话多败事;
不要多生事,多生事多祸患。
身处安乐之中一定要防备无善行造成的灾祸所带来的悔恨。
即使你不对人说什么又有什么损伤,虽然祸患将要形成;
即使你一句话也不说又有什么伤害,虽然祸患即将发展变大;
即使你不说什么又怎能使你的]德行残缺呢?虽然那意外的祸患已经形成;
如果舆论中听不到你不合礼仪的言论,那么连神仙都会帮助你的。
小小的火苗不及时扑灭,不久熊熊的大火就将会象决口的黄河一样。
细小的溪流没有阻塞,最终将汇成江河。
微小的东西如能连续增加,将来也可能成为一张大网。
细小的恶苗不及时拔掉,将来只有用斧头来清除。
你果能听进我的教诲,并谨慎去做,这才是幸福的根源。
到处乱讲话会带来怎样的伤害呢?那简直就象走到灾祸的门口,而不自知。
凶暴、强横的人是没有好结果的.,争强好胜的人最终将碰到敌手。
包藏盗心的歹人无不嫉妒拥有财富的主人,人民有怨恨往往归咎于君上。
古代贤明的君主,知道普天之下谁都不愿别人处在自己上边,所以能礼贤下士,屈已而尊人;知道天下的人都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所以后来贤能的圣王虽身处显位而能待人和气恭敬、做事谨慎,以减少自己德行的缺失,最终得到人们的爱戴和仰慕。常常保持柔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下面的人,就没有人能超越你了。
人常争名逐利,我独守此左道,人们对这种行为都迷惑不解,我却独自坚信不移。
智慧和技能深藏内心不显露炫耀,我虽处在尊贵的高位,人们也都不会伤害我了。
有谁能在这方面下功夫,那就象江河,虽然表面笨拙、凝重,而能以宽大的胸怀容纳百川,是因为它处在低下的地位。
高高在上的天空,幽深渺茫,人的思想无法穷尽它的边际。
天道悠远,无亲无私,人们的所有无不来自它的恩赐,而天却能屈居人下,做为常人的我们,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一定要时刻警惕啊!
篇6:三个经典故事读后感
三个经典故事读后感
小马过河之后
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很自信地、很轻松地便趟过了河。这以后,他记住了一句话:任何事都要靠自己,听别人的没用。
这天,他在山林中嬉戏,忽地发现了一包雪白雪白的粉末。他很好奇,走过去,嗅了嗅,张嘴准备试一试这粉末的味道。就在这时候,那只死了兄弟的松鼠又跑了过来,告诉小马这粉末有毒,吃不得。小马开始还有点害怕,不过他转念一想:这松鼠说话,只怕又是骗人的,上次他就骗了我。于是,他望了松鼠两眼,又低下了头,张开了嘴舔了起来。“嗯,味道真好,还好没……”话未说完,他就觉得肚子好像火烧一般,全身的力气都消失了。只几下,他便双眼一黑,一命呜呼了。可是,直到死的前一刹那,他还不明白:自己听妈妈的`话,做事都靠自己,怎么还会这样就死呢?
刻舟求剑之后
话说那刻舟求剑的楚人在意识到做了愚事之后,懊恼不已,便苦习游泳之术,成了楚国境内的水中蛟龙。
又一日,楚人复渡此河,这次他格外小心,十分害怕又把什么东西给掉河里了。可天不遂人意,他越小心越倒霉——把传家之宝给掉到河里去了。不过这次他没刻舟了,而是脱去上衣准备把东西给捞上来,他自信这条河他游过是没问题的。可这时不知谁说了一句:“年轻人,这河里都淹死了几个人了,你一下去,没准命也没了。宝贝可没命贵重啊。”他一听,觉得有几分道理,便又放弃下水了,眼睁睁地看着剑躺在河底。回到家里,他父母见他遗失传家之宝,便大骂了他一顿。他又来到河边,才知道那宝贝早已被人捞起,卖到别处了。河边的楚人望着河水,只得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坐井观天之后
听了鸟儿的话,青蛙想了许久。他觉得与其在这儿一无所获,倒不如出去瞧瞧。于是啊,他又请小鸟将他带出了古井。“哇,外面的世界真的好大哇!”刚出古井青蛙就感叹到。同时,他又十分感谢小鸟,没有小鸟的话,他只怕永远也不知天高地厚吧!
他很庆幸听了鸟儿的话,别了小鸟,青蛙就想到处游历。可没等他离开古井百步远,就看见另一只青蛙正准备往古井里跳。他很惊奇,就跳过去问那只青蛙。他说:“兄弟,世界如此美妙,你为何要往那井里跳?”“世界美妙,别见鬼了,我老婆给人抓了吃了,我的儿子女儿被人拿出做实验了,还有蛇呀什么的要吃我们……这世界糟糕透了,我还不如一个人在井里自在!”那只青蛙气愤地反驳道。青蛙听了,有些不解:为什么他和鸟儿说的不一样呢?我到底听谁的呢?后来他一想:得了,相信自己吧!反正在井里没有前途的,还不如在这管他美妙不美妙的世界闯闯。便不管了那只青蛙,独自一人上路了。
后来听说,在某个皇宫里,一个美丽的公主吻了他,他成了一位帅气的王子,和公主一起幸福地生活。
结束语
如果小马听听别人的劝告,他也许就不会死了;如果楚人相信一下自己,传家之宝便不会遗失无踪。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是听人言,还是信自己?我想,我们应如那只曾坐井观天的青蛙,视事而定,视时而定,视人而定,既纳人言又不失自己,用一颗正确的心去决定正确的路,去决定正确的人生!
盲目自信的人注定是失败的人,缺乏主见的人绝不是会成功的人。一句名言望大家铭记:三思而后行!
篇7:短篇鬼怪故事三个
短篇鬼怪故事篇三
晨日初升,薄薄白雾已遮不去缕缕新晖,屋内却是阴暗如昔。不时几声刺耳的鸟鸣,恰又逢窗隙中袭入一股凉风,却也多了一分意味。
从心坦言,虽然经历繁多,但若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世界上还会有这样的人。
身居密林,与鸟兽为伍;貌若潘安,身却遍布琼羽;目光深邃,仿佛看透了一切。然而,终只是弱冠之龄,许久,却又露出一丝苦笑。
“你是我这十几年来见过的8:短篇鬼怪故事三个
真正成功的恐怖小说,会让读者一翻开封面就感到恐惧,连阅读9:三个哲理故事
三个哲理故事
做事先做人,事业成功的人,必定是做人成功的人。能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是由你的处世方法决定的。
1、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挎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感悟:
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2、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
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感悟:
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3、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感悟: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0:三个历史故事
1.黄河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之内,指哪里射哪里,分毫不差。每天早晨日头一冒红,黄河就骑马出去打猎了。每次他都经过一家员外的花园。这天打猎回来,他又经过那花园,看见墙头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着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只手镯就躲到墙后去了。
黄河跳下马,拾起手镯,以为刚才碰到的是仙女。从此,每次经过那个花园他总要抬头张望。可是,墙头上除了摇摆的花枝,再也见不到那个姑娘。半个月后的一天,黄河打猎回来晚了,月亮已经升起。快到花园那里,忽然道边闪出一个人来。黄河一看正是那个姑娘,高兴得不得了。姑娘说自己是背着父亲跑来和他相见的。两人谈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第二天到了约会的时间,那姑娘没来。以后一连十多天,黄河再也没见到那姑娘。一打听,原来是那员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儿关了起来。黄河听说后发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来。”那员外怕得罪黄河,便出了个难题,让人们在门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个铜钱,并四处张贴告示:谁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进铜钱眼里,就把女儿嫁给他。消息传出,穿绸的着缎的纷纷而来。但谁也没能把箭射进钱眼里。
黄河走了出来,挽弓塔箭,只听“飕”的一声,箭像流行似的飞了出去,不左不右正射在铜钱眼里。员外又要求黄河的第二支箭必须将前一支箭顶出,黄河也办到了。员外再出难题,要黄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铜钱,还要将钱接住,不许铜钱落地。这时,连看热闹的人都知道员外在存心耍赖。黄河怒火烧心,一扭身子,“飕” 的一箭向员外飞去。员外年轻是练过武,头一偏躲过那箭,并连声喊手下人去把黄河抓起来。大家都替黄河抱不平,忿忿地嚷了起来。
黄河挤出人群来到山上,他并不是怕员外来抓他,自己从来是箭不虚发的,这次没有射中,他觉得老大的丢脸。他决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练武艺,练好后再去救姑娘。过了一年,黄河把武艺练得更好了,于是动身去救那姑娘。中午时分觉得肚子饿了,一箭射下个大鸟。大鸟开口说:“好汉你不要害我,我能告诉你那姑娘的情况。”黄河一听,忙把箭从大鸟身上拔了下来。
大鸟告诉黄河,员外逼着他女儿跟财主成亲,那姑娘气得跳楼了。临跳时,她大叫着:“黄河!黄河!黄河啊……”黄河听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泪珠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
大鸟吓得飞到天空,往下一看,黄河的眼泪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滚滚向东流去,黄河成了“黄河”啦!黄河的水,总是浪滚翻天。人们说,那是黄河心里忿恨,老想靠近那个村庄去救那个姑娘。
2.庐山云雾茶的传说
追溯庐山云雾茶的历史,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从唐朝开始被列为“贡茶”,一真沿袭到清末。蒙山贡奈,袭到清末。蒙山贡奈,领乡绅僧众,祭拜神灵,然后按夏历周岁天数,采芽叶365片,精制成“正贡”茶,专供皇帝祭祀宗庙之用;“陪贡”茶则制28斤,只供皇帝享受。经过两千多年来的延续研制,蒙茶品质优异,深得古往今来品茗者的赞誉.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琴茶诗》中说:“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把蒙茶与古名曲并列称颂。黎阳王在《蒙山白云岩茶诗》”中,高度评价蒙山茶说:“若教陆羽持公伦,应是人间第一茶”,表达了对蒙茶酷爱至深的感情,北宋著名画家、诗人文同以“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诗句。赞美蒙山茶为茶中之最。清代名士赵恒的《拭蒙茶诗》,对蒙山茶则更生动,更形象地加以称道:“色淡香长品自仙,露芽新掇亲手煎,一壶沁入诗脾后,梦醒甘回两颊涎”。至于“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更是有口皆碑,无人不知。
世界银行高级工程师布伦南·肯尼迪,题词赞蒙山茶为“绝世佳茗”。瑞士经济专家雅克·叶尼,在品评蒙茶时题词说,“我被蒙茶迷着了”.这都说明,名山蒙顶茶在我国历史上和当今世界、均享有很高的声誉。
庐山云雾茶之所以享有经久不衰的盛名,首先在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蒙山位于名山县西部,与雅安接壤,由上清、玉女、井泉、甘露、菱角等五峰组成。诸峰回峙,状若莲花,山势巍峨,峻峭挺拔。主峰海拔1440米。年平均气温14.5℃,年降量2000~2200毫米,相对湿度85%,常细雨蒙蒙,烟霞满山。这种云雾弥漫的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有利于茶叶中合氮物质的形成,也增加了氨基酸、蛋白质、咖啡碱、茶素、维生素C的含量。
古籍记载:“蒙山上有天幕复盖,下有精气滋养”,“蒙山之巅多秀岭,恶草不生生淑茗”。此外,蒙山茶积两千余年的加工经验,从采摘、制作、拼配、包装等各个环节,都丝不苟,严格把关,因而品质上乘,别具风味。其特点是,形美色绿,汤碧清沏,味醇鲜爽,香郁幽长,实有饮茶解闷,闻香爽神之功。从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化学成份来看,水浸出物达到43%以上,茶多酚达到3O%以上,每100克庐山云雾茶中含有氦基酸7000毫克,维生素C202~259毫克。由于内含物质丰富。色、香、味俱全。
名山素称“仙茶故乡”,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为发展茶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人工植茶最早的地方,是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名山种茶起于西汉,蒙顶名茶唐始入贡,绵延至清,1200余年从无间断。“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千古绝唱使蒙山茶在中国茶文化中居于突出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蒙顶绿茶被正式列为国家礼茶,曾多次荣获国际金奖。全县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茶叶年产量600万公斤,主要产品有蒙顶牌“黄芽、石花、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在我县投资建设了“四川省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在我县实施了《名山优质茶产业化示范工程》、《名山茶叶标准示范区》项目;四川省技术监督局在我县建立了“茶叶检测中心”。我县正发挥庐山云雾茶优势,加快茶叶基地建设,推广优良品种,推进产业化进程。
如今,蒙茶早已垮越蒙山范围,周围的地区也广泛种植。争取到2023年使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达1000万公斤,成为全国产茶大县。
3.刮骨疗毒
中国汉朝末年,有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名叫华佗。他为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在民间传诵不绝。
传说有一次,关公和敌人作战时,右臂中了一支箭。回到军营,他的胳臂又红又肿,不能活动。军医们替他检查,发现箭头上涂了毒药。他们说,如果让这种毒药侵入人体,那就不可救药了。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把胳臂切掉。
关公听了军医们的话,说:“我是一名将军,没有了右臂,今后怎么打仗呢?我情愿死,也不能切掉手臂!”
正当大家在为关公的伤势担忧的时候,华佗提着药箱来见关公,要为他疗毒。他细心地为关公检查后,说:“箭毒已经进入了骨头,必须用刀割开皮肉,把骨头上的毒刮干净。这样,胳臂才可以保住,性命才不会有问题。”
大家听了,都觉得这样的手术太痛苦了。关公却哈哈大笑,认为这只是一点皮肉的痛苦,算不了什么,并且吩咐华佗立刻给他动手术。
于是,华佗拿出他发明的“麻沸散”,要关公服下,准备等他昏迷后才开刀。可是,关公却说:“不必了,你动手吧,我支持得住。”说完,他一面伸出了右臂,一面和朋友下棋。
华佗拿起尖刀,小心翼翼地剖开皮肉,刮着骨头上的毒,发出“刷刷”的声音。在场的人听着刮骨的声音,一个个吓得脸青唇白;可是,关公却连眉头也不皱一下,照旧和朋友下棋、谈天。
不到一会儿,骨头上都刮干净了。华佗替关公涂上药,又用线把伤口缝好。不久,关公的胳臂便像平常一样能够活动了。
关公向华佗道谢,并且称赞他说:“您不愧是位神医呀!”他叫人拿来一百两黄金,要送给华佗。华佗不肯接受,说:“我特地赶来替您疗毒,是因为敬佩您,并不是想得到酬劳哇!”关公听华佗这么说,只好收回黄金,再三向华佗道谢。华佗留下一些药,提起药箱,便向关公告辞,离开了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