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身残志坚的故事:邰丽华的故事(精选8篇)

身残志坚的名人邰丽华的故事

       身残志坚的名人邰丽华的故事

       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没过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那以后,她陷入了无声世界,自己却茫然不知。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的游戏,她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伤心地哭了。为此,父亲带她辗转武汉、上海、北京等地求医问药,只要听说哪里有一线治疗希望就不会放过,但始终不见好转。眼看要满7岁了,父母将她送人市聋哑学校学习。

       舞蹈使邰丽华品尝到无穷的欢乐,但她知道,在现代化的今天,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17岁那年,她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上大学。于是她又将自己练舞的倔劲放在学习文化课上,1994年如愿以偿地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如今,邰丽华成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的.台柱子。她不仅担任了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队队长,出任了中国特殊艺术协会的副主席,同时她也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形象大使”,先后在40多个国家巡回演出,她的演出剧照总是出现在艺术团宣传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篇2: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法国有一名记者叫博迪,年轻时上天赋予他的只是四肢瘫痪,唯一庆幸的是他的左眼还可以动,虽然口不能言,手不能动,但他还是决心要把自己在病前就构思好的作品完成。

       博迪只会眨眼,所以就只有通过自己眨动左眼与助手沟通,逐个字母地向助手“背”出他的腹稿,然后由助手抄录出来,助手每一次都要按顺序把法语的常用字母读出来,让博迪来选择,当她读到的字母正是文中的字母时,博迪就眨一下眼来表示正确。由于博迪是靠记忆来判断词语的,有时不一定正确,他们需要查词典,所以每天只能录一两页,可以想象两个人的工作是多么的艰难!几个月后,他们历经艰辛终于完成了这部着作,为了写这本书,博迪共眨了二十多万次眼,这本不平凡的书共150页,它的名子叫《潜水衣与蝴蝶》。

       史铁生二十岁残疾了双腿,而他却用“笔”走了世界上最远的路;贝多芬双耳失聪,却用心创造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史蒂芬。霍金患了运动细胞瘤,不能动不能说,却用思维走进了宇宙,去探索星系。黑洞。夸克……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却写出了最伟大的着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着中外青年投身到革命中去……

       在这个世界上,有着健全的四肢,聪明头脑的人不在少数,却很少有人有如此成就,而世人缺少的正是他们这种永不服输的精神与坚忍不拔的毅力,世人总是在明日复明日中忙忙碌碌,又总是在等待机会中错失良机,总是在抱怨牢骚中荒费时光,在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中迷失自己……他们的成功,在于不苛求条件,不是在等待机会,而是在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

       我们也有许多的理想和抱负,目标与追求,可不付注行动,就是无法实现的空想,一切将是枉然。灯下阅读不如电视机前舒适,唐诗宋词不如电子游戏迷人,劳碌奔波不如麻将桌棋牌室安逸,我们常常抱怨命运的不公,条件不如人意,我们却忘记了因内起主导作用,外因只是辅助,没有自身的努力,在好的环境条件也只能是摆设,面对困难我们常常放弃,所以我们会痛失良机,不是我们没有机遇成功而是我们缺少成功必备的毅力,坚持不懈不放弃才会到达目的地。

       也许经过努力我们达不到预期的目地,也许我们最后成不了作家、诗人、商人、老板……,但只要我们经历过就不后悔,困难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失败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坚忍让我们面对一切淡定自如,胜不骄败不馁,而且这一路的风景是安逸时无法享受到的,这一路的快乐是吃喝玩乐所不能体味的。

       一只眼睛能出书,失聪的耳朵能奏乐,没有脚却能走世界上最远的路……,这是何等的奇迹,何等的不凡,而我们,健全的人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朋友,努力坚持吧,相信自己,我能行!

篇3: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杨琴,一个身残志坚的名人,通过养殖珍珠鸡走上创业的道理,今天我们中国鸡蛋网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这个身残志坚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对她表示佩服!

       3月4日,成都下着绵绵细雨,在双流县胜利镇云华社区,一个女孩却冒着雨点,早早起床赶到自家鸡圈打扫卫生。女孩名叫杨琴,今年23岁的她患有残疾和重大疾病,但凭着自己的坚韧不拔,自主创业,要为家人生活顶起一片天。

       花样年华突遭横祸

       ,杨琴年满16岁。花样年华的她,却在这一年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挫折。那一年8月19日,职业中学毕业的杨琴骑着电动车外出找工作,却不幸遭遇车祸,造成身体多处骨折,脑部严重受损。经过治疗后,她虽然勉强捡回了一条性命,却不幸患上了四级智力障碍,记忆、反应能力都出现了较大问题。

       然而,车祸只是这个家庭悲剧的开始。杨琴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务工收入有限,杨琴还有一个妹妹也在读书。为减轻家里负担,车祸后杨琴仅在家休养了数月,便开始找工作。几经挫折,5月,杨琴才在双流当地的一家电子装配厂找到一个工作机会。可公司的体检报告却再次让她和她的家庭遭受重创……

       “查出来是患上了丙肝。”至今谈及此事,杨琴的母亲朱加秀仍会伤心落泪。由于丙型病毒性肝炎会导致患者肝脏慢性炎症坏死、纤维化,甚至可能发生肝硬化、肝癌,杨琴不得不放弃努力找来的工作,再次住进了医院。杨琴的这次住院治疗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后续治疗每个月都要花费5000多元,面对生活上的'重重打击和经济上的入不敷出,初杨琴父母离了婚,杨琴姐妹俩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

       残疾女孩自强不息

       眼瞅着母亲朱加秀独自肩负家庭重担,杨琴暗下决心要为母亲分担,自主创业。

       经过多番考察和学习,她最终决定养殖珍珠鸡。“这个品种的鸡粮草兼食,非常节约粮食,而且肉质好、适应性强,饲养管理也不难。”202月,杨琴怀揣着向亲戚借来的一万块钱,独自一人前往简阳学习珍珠鸡的养殖技术。“虽然决定做养殖后,我身边有不少人反对,但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成。”杨琴告诉记者自己虽然有智力障碍,但胜在手脚齐全,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创业为母亲分担重担。也正是带着这份坚强的信念,她很快学成。一个月后,杨琴回到双流把家里的4亩菜地改成了鸡圈。而她订购的500只珍珠鸡鸡苗也很快到货,她的家禽养殖事业就此正式启动。

       为了减少饲养成本,并保证鸡肉质量,杨琴采取了放养的方式,将所有的珍珠鸡都放养在自家鸡圈的围网里,让其自己觅食,每天只是扔些菜叶和玉米、红薯粒等粗粮作为补充。“珍珠鸡野性十足、非常好动,喜欢到处飞,这也是为什么这种鸡的营养价值比其他鸡高的原因。”杨琴说。

       销路不畅期盼帮助

       一年来,在杨琴和朱加秀的精心饲养下,她们的珍珠鸡长势良好,昔日的小鸡苗而今纷纷长成了均重近4斤的大鸡,可母女俩却犯了愁。

       “主要是找不到销路。”杨琴告诉记者,由于缺少销售渠道,加之人们对于珍珠鸡的了解甚少,最初她们以每只鸡均价80元的价格出售,但销量还是有限。而今眼看着就要过了最佳销售期,这些鸡都还没有销售完。

       “这些鸡都已经长大了,每天都要喂粮食,每天开销总费用300多元。再拖下去成本越来越高,最后肯定要亏了。可是,初次创业的我以及我们这个贫困家庭的确输不起啊。”杨琴无奈地说,原以为付出努力攻克了技术关卡就没事了,不料如今鸡的销路又成了难题。

       “这种鸡骨头细,内脏小,全是瘦肉,口感极佳,25元一斤,比土鸡还便宜。”杨琴的邻居告诉记者,与普通肉鸡相比,珍珠鸡肉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这位吃惯了土鸡的邻居,对这种既好看又好吃极富营养价值的珍珠鸡特别偏爱。“但是,我们一家最多也只能够帮助她买几只。”

       据云华社区居委会主任黄忠介绍,他们获悉此事后。已经向胜利镇以及县残联等相关部门反映,相关领导表示将按照相关政策,把“杨琴珍珠鸡生态养殖园”纳入今年的“残疾人创业项目”给予扶持,安排创业导师上门指导,在技术和营销技巧等方面帮助她。“我已经帮助杨琴销售了几十只鸡,但这只是零头。大批量销售的话,还希望各农家乐、餐饮酒店和广大的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个家庭走出困境。”黄忠说。

篇4:的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的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 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 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 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 这是5: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桑兰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张海迪

       5岁的时候,张海迪 因患脊髓血管瘤 造成高位截瘫 ,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 、日语、德语和世界语 ,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团 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 ”称号。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 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 ,获吉林大学 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获得全国劳动模范 称号。

       霍金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能够不因缺废而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上进,所以最后才有卓绝的成就。我们平常人既聪明又健康,假如还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话,真是很对不起自己啊!

       你相信奇迹吗?你相信既盲又聋又哑的人也能成为作家吗?有的,这个人便是伟大的海伦凯勒女士。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她了解每个人都很爱她,所以她不能辜负他们对她的期望。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

       几年以来,当她的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 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 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 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篇6: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集锦

       1.张海迪

       张海迪这个勇于与疾病顽强搏斗的身残志坚的女性,她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偶像,是当代的“保尔·柯察金”。

       五岁的张海迪因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只能在轮椅上进行。从那时起,张海迪便开始了她特殊的人生之路。她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背着书包去上学,只能在家里坐着轮椅,自学那些正常的孩子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 不久,她做了一次手术。这次手术之后,她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了,甚至连脖子都不能扭一下。她请妈妈在桌子上支一面镜子,这样她就可以从镜子里面看书了。

       就这样,张海迪系统地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本,后来又开始自学英语。她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定:每天背熟10个英语单词,如果背不全,忘了几个就狠狠地咬几下自己的手指。 因此她的英语进步得非常快,渐渐地,她开始替有关单位翻译英语资料。有一次,她翻译了一部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捧着厚厚的翻译稿来到出版社时,老编辑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亲自为她书写了序,题目是: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并始终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2.桑兰

       桑兰,浙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年进入国家队,19获得全国跳马冠军,年7月22日,参加7: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海伦?凯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 (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18,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最后于19,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从19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8: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1.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 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 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 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 这是)

       4.关于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贝多芬

       5.关于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霍金

       6.2023关于坚强的的名人故事精选

       7.崇德向善的名人故事汇编

       8.现代名人励志小故事:爱迪生

       9.爱国名人故事--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