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路漫长随笔散文(集锦14篇)

回家之路漫长随笔散文

       回家之路漫长随笔散文

       六十多公里路长吗?说长就很长,说短也很短,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可对60年代当时的我们路很长、很长。特别是冬季暴风雪的天气,那就是一条漫漫望不到尽头的长路。

       记得1969年冬天来临,大家企盼回家的心情一天天加重,又是一年全家团聚的春节就要到来,人们都在准备年货回家过年,特别是下乡后,2:回家之路散文

       回家之路散文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手机闹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四点半了,快起来!”母亲走入卧室开始催促我。我揉了揉了干涩的双眼,迷迷瞪瞪地穿衣,洗脸,吃饭。四点五十分光景,母亲同我准备出门,因为我和客运司机约好了五点到小区门口接我们娘俩回岛上扫墓。

       母亲走到门口,回头望了我一眼,说:“你里面的羊毛衫穿反了,前面的穿到了后面。”“哦,反了就反了,乌漆麻黑的谁会注意。”我嘟哝了一句,换上鞋子,关了客厅里的灯,同母亲一前一后往楼下走去。好冷!我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噤。母亲跟在我身后,继续N啵N啵地唠叨:“你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似的?上次带我们去杭州,走到地铁上才想起动车票忘在家里了。去年带你姑子到岛上玩,还硬把人家往男厕所领。”“还不是让尿给憋急了,看错牌子了。上次去盐城出差,也上错厕所了呢,那就是个废弃的厕所,根本就没有牌子,看到一地烟头我才知道上错了。”我急赤白脸地同母亲争辩,好像还带着显摆的口气。

       车子很准时地停在了小区门口,我同母亲挑了两张并排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母亲同驾驶员闲聊着家常,我则靠在椅背上,把头扭向窗外,马路上暗沉沉的,偶尔见有行人躬肩缩背地在夜色中独行。成家以后,我很少回岛上了,只有每年的清明是必定回去的,因为父亲的墓在岛上。

       遥想我刚到上海那几年,每隔十天半月,必定回岛一次,看望父母以及那熟悉的乡野村庄。周五晚上,坐上两三个小时的`轮船,到岛上已经是夜晚八点多了,再乘半小时的公交车,才到乡村公路上的一个小站。在那宛若奶黄流泻的月光下,我开始疾走狂奔,一路畅吸着麦苗蚕豆花散发的清香,快要临近家门了,我径直从麦田里奔去,为的是少走几十步路,快点到家。看到房间的玻璃窗上还印着灯光时,我打心眼里激动。父母还没有睡,是不是在等我?那个时候没有手机,电话也很少,很多时候我都是与父母用书信的方式保持联络。敲开屋门,父母喜出望外,母亲吩咐父亲马上去灶膛生火,她来做饭。他们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为我解除饥饿,增添营养。

       那年月最揪心也最开心的事就是回家。经常满心欢喜地跑到吴淞码头,却被告知船票卖完了或者迷雾、台风,轮船停航。望着黑压压的人群以及白茫茫的江面,我是欲哭无泪。多少个节假日,一大半时间蹲守在码头上,就是为了那张回家的船票。有时,能从黄牛手里花个高价买张回家的票,也兴奋得如同发了奖金一样,恨不得挥臂高呼:我买到船票了!有了船票,心逐渐安定下来,感觉回家的路已经离我越来越近。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就在码头附近的吴淞老街逛上一圈,为父亲买上一条好烟或者给母亲挑几样水果。我记得那时父亲一直抽那种一元七角的大前门,一天能抽三包,我曾劝阻他烟抽好一点也抽少一点,但他总是不听劝。

       从吴淞码头开往横沙岛,中途还要停靠长兴岛马家港,再加上一天仅有四班轮渡往返,所以客流量很大。无论你是商贾贤士,还是贩夫走卒,统统混为一舱。到了夏天,舱内各种气味混于一室,汗脚味,家禽粪便味,厕所酸腐味,海水咸腥味,夹杂在一起令人呼吸困难,因为回家心切,对于这种气味我早已产生了强大的免疫力。遇到风平浪静,天气晴朗时,走到甲板上则是另一种心境,朝阳下的江面上微波泛鳞,沙鸥欢唱,汽笛低鸣,清新的江风调皮地吹起衣袂与裙摆,那种闲适与恬淡令人瞬间忘却尘世的烦恼。

       偶尔,会有一两个闲夫莽汉上来搭讪几句:“小妹,现在几点了?”而他的手腕上却很醒目的露出一只表。对于这种人,只好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那种一露齿,就能清晰地看到牙缝中残存的菜叶,你无需顾及他的自尊。你如果一和他搭讪,他就会无休止地跟你扯下去,甚至会打听你的住址,要求和你交往。

       当然,在上下船的时候也不乏一些不义之徒乘乱打劫,你得好好看住你的钱包。那一次,我从船上下来,准备坐五十一路公交车的时候,猛然发觉我的钱包已经不见了。小偷往往运用人们着急下船赶车的心理,悄悄地伸出3:漫长之路作文

       漫长之路作文

       “叮铃铃,叮铃铃……”烦死了,什么呀!烦人,烦人。我一下就把闹钟给关掉了,继续睡觉。

       随着“咚咚咚”的敲门声,门渐渐打开了。“哎,哎起来了……六点半了啊,快点!”妈妈的声音又魔鬼般地响起。我迷迷糊糊地爬了起来,晃晃悠悠地走向卫生间,边上厕所边瞌睡。“嘿,干嘛呢?”妈妈的声音打破了我的“美梦”。我揉揉眼睛,一看马上七点了,完了,完了!我连忙刷牙洗脸,急急忙忙吃了两口面,便整装出发了。

       刚一出大门,我就被雨的气势给吓着了,拿出雨伞,心想:恐怕要迟到了啊。上了妈妈的.车,一看已经七点十分了。What!我拍着妈妈的肩膀喊道:“老妈,快开啊,来不及了呀!”

       路上,红灯连连。我真担心一不留神就迟到了。车子走走停停,在大阳桥时,就一动不动了。当时,我真想我们家的车能在天空中飞起来,那该多好啊,可惜这是不可能的。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车子又开始慢慢移动了。我们在车流中缓缓前行,总算过了大阳桥。造成这拥堵的状况的,原来是一辆车停在了转弯口的马路上,当时,我恨不得把那辆车给砸了。

       一段通畅后,我们的车子在学校门口又堵上了。这时的时间已经是七点二十八分了,还有十二分钟就要迟了。坐在车座上的我见车子一动不动,便向妈妈提议道:“我下车走过去吧,好吗?”“外面下雨呢,不急那两分钟。”妈妈的话我欲出无泪啊……五分钟又过去了,车子还没动。妈妈在无奈之下,把车停在了路边,步行送我到学校。我们一路狂奔,当我到学校时已经七点三十六分了。“呼,还好,没迟到。”我和妈妈说了声再见后,就又继续向教室跑去。

       平常八分钟的路程,今天我们用了半个多小时。这可真是一条“漫长之路”啊。

篇4: 启程回家之路散文

       启程回家之路散文

       每天我们都忙忙碌碌,为了工作和事业,为了家庭和生活,为了老人和孩子,为了自己的梦想辛苦劳累打拼。到了年终岁尾,每个人心里都有最想要说的话。我最要说的就是感谢我的老公,感谢这些年,他对我毫无保留的付出和支持、理解和包容。在我辛苦工作和外出的时候,是他默默的毫无怨言的承担这个家的责任,在工作之余还要忙里忙外的帮着我做家务,照顾年迈的公婆。我还要感谢我的公婆,特别是婆婆这么多年一直把我当作她的女儿一样看待,无论我怎样,她从不说一个不字,望着她日渐苍老的.容颜和不再灵活的身躯,感受到她对我的依赖,我只能祈求上苍,让时间在她那里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好让我能多些时间来陪伴她,能再多给我几次牵着她的手过马路的机会。我还要感谢我的亲人们!是他们给了我浓浓的亲情,我珍惜亲情。亲情,是世间最圣洁、最美好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没有别的可以超越这种与生俱来的伟大。亲情也许是平凡的,没有友情的豪气冲天,没有爱情的轰轰烈烈,正由于他的平凡,亲人一个问候,一句叮嘱,一声呼唤,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深情。春节将至,朋友们,请和我一起启程,那条温暖而幸福的回家之路!

篇5:回家随笔散文

       回家随笔散文

       写在前面:

       王同学十年后的回家,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孤独,是因为周围容不下我们,还是我们不愿意去融入。无论如何,我还是希望王同学开心快乐,十年后,做一个温暖的人,活在温暖里。

       正文开始:

       我以为我已经忘记了什么是家。

       前些天才接到父亲的电话,问我今年过年回家不,本想又告诉他不行,但想了想,硬着头皮说:“回。”“那好,我给你买你最爱吃的肝儿!”那头语调升高,充满着喜悦。

       赶着天破晓,匆匆忙忙地记录好数据,脱下白褂,收拾几件衬衫,带着一头晨光回家去。我摸着行李,鼻尖一酸。

       我已是十年未回到家乡了,不经意发现,回忆里,竟只剩下了点零星的记忆:大学毕业后,我成功得到了进入中国天眼的机会。父亲那天很是尽兴,破例去了家乡最高级的酒店,带着哥俩儿喝珍藏的白酒。6:回家之路

       回家之路

       首先要声明的是,这篇文章中的“我”,并不是笔者本人,而是集中了众多知青弟兄的经历.之所以说明这一点,一是不想贪别人之功据为己有,二来得费些口舌:我先前写过一篇“冬行高原”,讲了自己插队时徒步过黄河的事,登在云南的.《大家》杂志上,母亲看到了,哭得不行,说想不到儿子当年吃了这些苦.以后再写文章,便不敢叫母亲看见,老人家年过八旬,若看一篇伤心一次,身体怎受得了.索性在这里先告诉她,这都是别人的事,让她当一般的趣文去读,也就罢了.

作 者:陈幼民  单位: 刊 名:青海湖文学月刊 英文刊名:QINGHAI LAKE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 

篇7:破格之路不漫长

       做的永远比承诺的更好

       大学毕业的时候,余红先后经历过几次应聘,但是都失败了,终于有一家公司通知她面试,面试完后,老总说:“你家在通州,你来我们亚运村上班,就是坐地铁,你还得倒两次公交车,每天也得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公司8点半上班,你能保证不迟到吗?”余红立刻回答:“我保证每天都能准时到达!”

       为了保证自己每天能准时起床,每天晚上临睡前,她给自己定三个闹钟。每天早晨5点,铃声大作的时候,余红赶忙起床,洗漱完毕后,她5点半准时从家里出来。这样,基本上她每天都是8:我的回家之路散文

       我的回家之路散文

       我参军到上海空军部队,一干就是。可我对家乡的眷恋,那魂牵梦绕在我内心长长的乡情乡思,始终不曾一丝改变。20年来,不论部队转战何方,只要有回家的机会,不管回家的路程多远,旅途多艰难,我都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家。

       我家在四川万县(如今为重庆万州),是一座美丽的山城,万里长江,波光粼粼,川流不息的江轮,为这个江边小城带来了人气和繁荣。早年在四川有“成渝万”的美誉。然而,进出万县的交通十分不便。只有轮船和汽车。记得9:艰辛而又漫长的圆梦之路散文

       艰辛而又漫长的圆梦之路散文

       翻阅着手中的《天中山》创刊号,我不由得感慨万千:你终于诞生了!这一天,我们等得好苦哟!

       说起我与《天中山》的因缘,还得从多年前的那个冬天说起。冬天,一个暖意融融的上午,接到一位恩师的电话,让我到他家去,说要为我引见一位文学前辈。当时我是一个怀揣着文学梦想的学生,在中文系几位老师的教导和帮助下,也往外发表过几篇小文章,遗憾的是,一直没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前辈的指导。所以,接到恩师电话后,我火速跑出学院,奔上了恩师家所在的楼层。我的心跳得很快,举起手激动地敲击着恩师家的门。门开了,恩师拉着我对站起来笑着向我伸出手的、一位看上去有五十岁左右的先生介绍说:云轲,这位是汝南县的崔书记,你以后称呼他为老师就行了,他是文学大家,你以后要多向他学习。

       崔老师笑着与我握手:你好,小老弟!在文学这条路上,咱们都是并肩走的兄弟们,老师这个称呼,我实在是不敢当。咱们还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吧。

       通过接下来的交谈,我才知道这位崔老师竟然是时任驻马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共汝南县委书记崔流先生。他与我聊起了他的文学梦想,也谈了将来退休后的写作计划,但是说得更多的是勉励我趁年轻多读书,向文学大家学习,一定要把文学写作坚持下去,只要能坚持下去,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最后,他邀请我抽时间到汝南去玩,另外,他还谈起了泌阳县办的《盘古风》,西平县办的《西陵风》(《西平文学》前身),汝南也计划办个刊物,为文朋诗友构筑一个温暖的巢穴,为培养文学新人做准备,为振兴汝南文化做贡献。

       后来,通过恩师,我为汝南县即将创办的刊物投了稿。等了许久,不见回音,心想:肯定是自己写的东西不好,没被采用吧。暑假后,我回到新蔡老家一所私学里实习,从一位老家汝南的同事嘴里得知,崔流老师已经不再在汝南任职了。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投稿石沉大海的真正原因。惋惜,痛惜!

       暑假后,经恩师力荐,我来到汝南一家企业做文员。这时候这家企业尚处于草创阶段,各方面工作尚未步入正轨,闲暇时间较多,我就认真读书写作。那时候几乎是天天晚上写,写了就扔进柜子里,几天后翻出来改改,然后向外边投稿,但是大多投出去后没有了下文。每当此时,我就想:倘若崔老师在汝南时就已经把刊物创办了,现在我搁上边发几篇文章,应该没有多大的难度吧?可是……

       7月中旬,通过网络,我有幸认识了在汝南县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新蔡老乡胡天翔哥哥,之后又结识了邵永刚老师、张湘花老师、李成祯老师、李月琴老师等热爱文学的师友,并与王新立老师重逢(204月,在驻马店市作协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中,我就已经与王老师认识)。文朋诗友一聚会,常常遗憾汝南缺少一个文学交流平台,认为汝南应该向泌阳、西平、确山、遂平、平舆等县学习,也办一个文学刊物。但是,又谈何容易!大家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四处奔走,费心费神了许久,也没见到希望的曙光在哪里闪现。

       到了春节后,恩师王新立告诉我:云轲,咱汝南也准备办刊物了,你得付出点劳动呀!

       听此,我兴奋地说:好事啊!中!中!中!

       可是,这一等又是两年啊!在我对此事等得几乎要绝望之时,寒假期间,李月琴老师来电,说:云轲,咱的《汝南文学》要创刊了,你抓紧时间发动你认识的汝南文友投稿啊!

       我一跃而起:真的吗?好!好!好!

       后来,县里有关领导建议将《汝南文学》改名为《天中山》,因为文学的范畴狭隘,既然是文联主办,那就须是文艺性刊物,另外取名为天中山,亦可向外宣传汝南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示汝南的发展成绩。

       为了办这份刊物,大家确实都没少费心费力。尤其是恩师王新立先生,为了此事跑前跑后,四处奔走,不辞劳苦地去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弄得身心俱疲。其中的`艰辛与苦楚,诚如他自己说的那样:里面的困难与辛苦,是无法用言语说清楚的,有无数个“然后”在里面……

       创刊号组稿期间,中共汝南县委宣传部长李峰、副部长兼文联主席牛志华等领导多次过问并亲自把关,王新立、邵永刚、李月琴、王继伟等老师放弃了休假时间,加班加点审稿、选稿、编稿,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辛劳。大家这都是为着一种纯粹的爱好和梦想在默默奉献、义务劳动啊!等几位老师将最终的定稿交到我手上,让我最后再校对一遍时,已经到了4月上旬。历经波折的汝南县,一共七篇。我想不过就是七篇摘抄嘛,又没什么。当天就做好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打算明天再写。于是,我躺在床上看了几本书,就开始胡思乱想:到舅妈家里,我就可以无忧无虑的'玩了,反正作业都快做好了,有什么不可以的?妈妈说我可以自己一个人坐车回去,这可是我作文呢……

       第二天仍然处于兴奋的状态中,压根就忘了作业的事。也所谓“乐极生悲”吧,那一天非但没有让我自己一个人坐车回去,还要跟着老爸绕来绕去去接客人,早饭竟然就买了个豆沙包了事,真的是越来越气愤。到了舅妈家,我趁着舅妈和老爸在聊天,哥哥在打游戏的空,把剩下三天半的作业补好了,可是唯一的证人哥哥却因为网络信号不好走进了房间,于是谁也不知道我在舅妈家写过作业,都以为我在说谎。于是传到了妈妈耳朵里,就成了我从来不做作业成天只知道玩游戏,回到家还因为这个被骂了,活生生的一个悲剧啊。

       想象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下次再也不积极写作业了。

2:回家之路作文

       回家之路作文

       告别了学校,我一头钻进了那辆小轿车,回家的喜悦萦绕在心头,不记得作业有多少,不记得父母的叮嘱,不清楚外面有多吵,只知道“回家啦,回家啦!”

       车子缓慢地发动了,回家的路总那么熟悉,一树一草都像是老朋友了。在红灯这道障碍前,再急切的心也得静下来,悠闲地坐在位置上,观赏着外面赏心悦目的风景:行道树笔直地站在路旁,他天天和清新的空气、太阳相伴;小花散发出清香,混着清爽的风迎面吹来,抬起头往北面望去,那矮小的房子就是我家吧,也许不是,也许还在千里之外吧……

       终于,红绿灯前壮观的车队开始前行,那心中的.目标也一寸一寸、一尺一尺地近了,不知过了多少个一寸,一尺,目标已在眼前,可是确不是我家。

       车两旁的建筑物迅速地离开了我,可我还是觉得车开得慢,。忽然。西山上的亭子映入我眼帘,不远了,不远了,西山那头就是我家了,整齐的屋子离我也愈来愈近,不一会儿,已经近在咫尺,亲切感油然而生。家,我回来了!

3:回家之路作文

       每当我闭上眼睛,脑海里总能浮现出一个画面。

       那天晚上,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妈妈便让我到附近的小店里买香烟和一些小零食,我握着五十元钱,慢慢地向门外的黑暗中走去,天上黑漆漆的,仿佛有人一不小心把一整瓶的黑墨水倒了,月亮和星星害羞得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路边只有几盏路灯,有的路灯坏了,一闪一闪的。让气氛变得更加恐怖、阴森。总感觉后面有人跟着我。我立即想到前几天的新闻,几个孩子被拐骗走了,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该不会真的有人盯上我了吧?我猛地回头,咦?没有,可能是我的幻觉吧。

       我若无其事地向前走着,其实心是砰砰乱跳,一阵风吹过,路旁的树沙沙作响,被灯光照着的影子,左摆右摆,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昨天看的鬼片。不禁毛孔一缩,真奇怪,以前总感觉从家到小店的路这么短,走几步就到,现在好像已经走了一个小时了。我不禁加快了脚步,一定快到了,一定快到了,不害怕不害怕。我自我安慰了一下。

       我又感觉后面又有人跟着我了,我又一转头,咦,又没有人?一定躲起来了。

       我跑了起来,看见了前面有一个小小的亮光——是小店!我以百米冲刺地水平向前冲,亮点越来越大,终于到了,我长叹一口气。

       我买好了东西,飞一般跑了回去,咦,到了?真快,吓死我了,我拍了拍自己。

4:回家之路作文

       寒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一辆辆公交车开过,人们来来往往,我穿着厚厚的衣服,站在公交站台,一双眼睛凝视着不远处的十字路口,行动时像是套了一层铁皮一般迟顿。

       我忽然转过头来,发现与我一起回家的`一位朋友正在小路上缓缓走来。我隔着铁栅栏门冲他笑了笑,几乎在同一时间,他也朝我微笑。他六年级了,和我是一个小区的,经常和我一起坐公交车回家。他常常戴着一副蓝色眼镜,穿着一件红色羽绒服,我们都叫他小左。

       我们俩聊了一会儿天,见车还是没有来,他偷偷对我说:“这车这么久还没来,要不我们坐地铁回家吧,我记得北大桥的地铁好像是开通了的。”我思考片刻,便答应了小左。

       我和小左说走就走,在路上,我们说说笑笑,指指这里,看看那里,好不开心。在快接近北大桥时,我们望去,那边有一片地方在施工,仿佛在造地铁。这意味着,如果地铁真的没造好,我可能要和小左走回去了。我心想:唉,真倒霉,地铁竟然没造好,完了完了。忽然,我想到了最近看的《老人与海》,心想:书里的老人经过坚持,终于战胜了大鱼,我坚持往那边走一走,说不定也会有“大鱼”。我又重拾信心,激动地对小左说:“我们往那边看看吧,说不定会有惊喜。”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肯定还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忽然,我们在施工不远处发现了一个公交站。我和小左跑过去,仔细地查看起这里的站牌。这时,我们发现,这里有好多车是通往5号线,我们欣喜若狂。一转头,就发现有一辆车来了。我和小左坐着这辆车,来到了地铁站,经过一番辗转,我们回到了家。

       这次冒险让我更加独立,学会了遇到困难不要放弃,找找身边有没有其它选择,也许路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