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科学家的小故事(精选9篇)

科学家小故事

       爱因斯坦在与同事朋友的交往中,谈吐幽默诙谐,语言生动,深受大家的尊重和喜爱,但不修边幅。她的后妻艾尔萨生性开朗、喜欢打扮。两人刚刚结婚时,爱因斯坦还勉强带着艾尔萨硬塞给他的梳子,偶尔梳一下头发。后来,他就对梳头不胜其烦,干脆让自己的头发蓬乱着。他还认为,没有必要穿着擦得锃亮的皮鞋,“因为那仅仅说明你擦过皮鞋”。他从不为自己的不加修饰感到难堪,有时身上发出异味他也不在乎,甚至在给朋友的信中还提上一笔:“你的脏乎乎的爱因斯坦从柏林问候你!”

       爱因斯坦对上流社会的规矩也毫不在乎,不戴硬领,不着短袜,穿着破旧的上衣和便裤。1929年,比利时国王、王后邀请爱因斯坦,他乘着三等车厢到达,下榻三等旅馆。老板看着这个邋遢的中年房客,听说他是国王和王后请来的客人,以为是在开天大的玩笑。有一次,荷兰女王威廉娜邀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借了同事的一件皱巴巴的礼服就去赶赴盛典了。

       爱因斯坦朴实无华,也表现在生活起居上,他在柏林和莱顿大学执教时,只要求有牛奶、饼干、水果,再加上一张床、一把小提琴、一张写字台和一把椅子。他异常满意地说:“有了这些东西,人还需要什么呢?”

       爱因斯坦不修边幅,还有两个有趣的故事呢!有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走在大街上,一个富翁看见了,嘲笑道:“爱因斯坦,你脑袋上是什么东西?是帽子吗?”爱因斯坦回敬道:“您帽子下是什么东西?是脑袋吗?”在他还没有成名前,朋友曾劝告他说:“爱因斯坦,你该换套像样的衣服了。”爱因斯坦耸耸肩说:“没有必要啊,反正这个城市没有人认识我。”过了几年后,爱因斯坦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个朋友又提出了相同的建议。爱因斯坦笑着说:“现在就更不必要了,反正人们都认识我。”其实他把精力都用得工作上。

篇2:科学家小故事

       人类一直在思考自己生活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直到二百多年前,才有一位叫康德的德国哲学家提出了

       6.关于科学家费曼的小故事

       7.科学家发明时的小故事

       8.科学家严谨的小故事

       9.爱迪生科学家小故事

       10.科学家的小故事三则

篇3:科学家小故事

       达尔文小的时候,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土.妈妈说:“泥土是个宝,小树有了泥土才能生长.别小看这泥土,是它长出了青草,喂肥了牛羊,我们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吃,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

       达尔文问:“妈妈,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

       “不能呀!”妈妈笑着说,“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

       达尔文又问:“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姥姥生的,对吗?”

       “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

       “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

       “是上帝!”

       “那上帝是谁生的呢?”

       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

       达尔文自幼喜欢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上学以后,他仍然保持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石、捕捉昆虫、钻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对达尔文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问号,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察边沉思,甚至忘记了危险.有一次,达尔文在一个古代城堡上散步,像往常一样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脚步,突然一脚踩空,从城垛上跌了下来.这时候,达尔文的神智非常清醒,头脑还在思考.

       1.科学家励志小故事

       2.关于科学家的故事

       3.科学家名人励志小故事(200字)5篇

       4.科学家成功的小故事

       5.3个科学家的小故事

篇4:爱迪生科学家小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有名的“发明大王”。他一生发明的东西大约有两千种,像留声机、电灯、电影、蓄电池等等。爱迪生对人类的贡献可大啦!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他的名字好像一颗明亮的星,永远闪耀着光辉。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市。

       他小时候,身体比较瘦弱,也不爱讲话,很文静,爱动脑筋,爱思考问题,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总是充满着一种好奇心。他常常一个人坐在村庄的十字路旁,看大榆树怎么冒出了绿芽,看秋风怎么染红了枫叶。他还久久地思索着:为什么清晨太阳总是从东方慢慢升起来,傍晚又躲到西边的山后去?为什么蓝色的天空里会有朵朵白云在飘浮……

       在他5岁那一年,有一天,爱迪生突然不见了。爸爸急得四处寻找,最后发现他在鸡窝里蹲着呢!

       “你在这儿干什么呀?”爸爸奇怪地问。

       “我在孵小鸡呢。”爱迪生认真地回答着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300字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300字。原来前一天,他看见母鸡卧在鸡蛋上孵出了小鸡,就想自己也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孵出小鸡来。

       爸爸又好气又好笑地拉起他来,对他说:“傻孩子!你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快走吧!”

       小爱迪生皱起眉头,不满意地问:“为什么我不能孵出小鸡,母鸡能呢?”

       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好奇的孩子,他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

       还有一次,他发现花园的篱笆上有一个野蜂窝。啊,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他小心翼翼地探头往里看了看,似乎蜂儿都不在家。真是好机会!他想:今天我倒要看看野蜂窝里部有些什么东西。他抄起一根棍子就往里边捅。这下可糟啦!一群野蜂“嗡”的一声从窝里飞出,直向他扑来。顿时,爱迪生的脸就肿得跟面包一样,痛得他丢了棍子就跑。

       他常去邻近的锯木厂、船厂,对那里的各种工具特别感兴趣,他总爱缠着工人师傅问这问那,有时问得别人无法回答,只好说“不知道”。他还不罢休,非追着问“为什么你不知道”。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爱迪生7岁的时候,全家搬到密执安州的休伦港。在那里,他上学了。

       当时学校里只开读书、写字、算术三门课。在课堂上,老师讲得枯燥无味,却常用木板惩罚学生。偏偏爱迪生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经常问得老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老师恼羞成怒,常常当众骂他是“傻瓜”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300字故事

       爱迪生受不了这样的侮辱,眼泪汪汪地回到家中,向妈妈诉说自己的委屈,并表示再也不进学校的大门了。

       他妈妈当过教员,比较懂得教育方法。她很同情儿子的处境,生气地说:

       “老师不能这样对待学生!”她拉着儿子的手,找到学校,责备老师说:“你教不好这样的学生,只能说明你自己无能!我要自己教育他,让你看看,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妈妈一怒之下,给爱迪生退了学。从此,爱迪生就离开了学校。

       回到家里,妈妈叫着他的小名,严肃地对他说:“汤姆,从今以后,我教你读书,你有没有决心学好?”

       妈妈的话深深地打动了爱迪生的心。他以少有的严肃神情,回答说:“妈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

       1.科学家求知小故事

       2.科学家费曼的小故事

       3.科学家的小故事

       4.科学家废寝忘食小故事

       5.科学家的小故事七篇

       6.关于科学家费曼的小故事

       7.科学家发明时的小故事

       8.科学家严谨的小故事

       9.关于科学家的小故事

       10.科学家的小故事三则

篇5:中外科学家小故事

       赵承嘏,字石民,1885年12月11日(阴历十一月初六)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北门一个中药铺主家庭。自幼努力学习经史之义,清末考中秀才,国学根基深厚,毕生喜爱书法。

       19,赵承嘏刚好年满二十,他弃文从理,官费留学。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瑞士日内瓦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曼彻斯特大学有机化学首席教授小潘金(William Henry Perkin, Jr.)非常赏识赵承嘏的学识和才能,指导赵承嘏从事萜烯类化合物合成研究作为硕士毕业论文,19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会志,这3页的长文可能是中国学者在西方科技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日内瓦大学著名有机化学家毕诞(Amé Pictet)教授指导下,赵承嘏完成了紫堇碱(延胡索甲素)的全合成,并于19获得博士学位。据考证,赵承嘏是我国6:古代文学家小故事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古代文学家小故事]

篇7:哲学家小故事五年级

       一句“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他的至理名言。那尖尖的鹰钩鼻是他的代表性标志,再加上他那高大的身材,这就是我们的数学老师,老师的“哲学家”!

       我们的“哲学家”教我们数学也有不少时间了。他来学校穿着的服装基本上都是天天一个样,一件深绿的外套加上一双整洁的运动鞋。我想他也是个很爱干净的人吧,在上课前,我看到潘老师的u盘总是用塑料袋细心地包起来。如果是额哦,能放哪儿就放哪儿,哪里会想到这些呢!

       说道数学课,这潘老师的课总是让我有兴致,很轻松的。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他在上课时会时不时地开点玩笑。碰到不听课的学生,他也尽量不发怒,也会用带点幽默的语气来解决这些事情。除了这些,潘老师上课时非常认真、负责的,对于我们的学习是一点也不马虎!

       而说他是一位数学老师中的“哲学家”,是因为他在教授数学时,总是加上一些富有内涵,有哲学思想的句子。最经典的句子就是这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事赏识的过程。”每想到这些,总觉得里面包含了许多知识和道理。我认为,这些话的创造者也应当算是个哲学家了吧!

       这些潘老师的一言一行,在我看来,是非常的具有特点的。上课下课,同学们也总是模仿潘老师非常形象经典的动作。拿起中指和食指,点两下,说:“数学,是赏识的过程!”这还真是惟妙惟肖啊!

       潘老师在我们心中的印象是多么的深刻。尤其在我心中,他永远是一个高大的数学“哲学家”!

篇8:哲学家小故事五年级

       当春风再度吹拂大地;当树木又多了一圈年轮;当太阳再度升起,你是不是会感到日子的匆匆忙忙?

       着名的作家萍闻言说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壮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昨天却一去不复反了。时光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既不会少给你一天也不会多给你一天,重要的是看你怎样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创造出无限的价值,中国古时候有许多科学家都想尽一切方法炼长生不老药,迷恋,于长生不老的神话中,却不知自己最想留住的时间,从自己的身边毫不留情的溜走了,留下的只有遗憾,难道这不让人为他们感到可悲吗?其实尽管时间是很快的,是挽留不住的,但你只要把握好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做有义意的事,让自己的昨天没有留下遗憾,自然你就会以一个更好的心态去面对明天,着名的作家说过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现在正在干的事无论是在干什么,只要全心全意去做每一件事,并把它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你会发现时间流的更慢了。

       时间是匆匆的,是无情的,我们可以去荒废它,也可以去珍惜它。但时间是可贵的人的一生只有一条命不要去浪费它。

篇9:民间传说故事故事精选3个

       民间传说故事大全故事精选 谢能舍一筊卓立

       谢能舍的父亲姓谢名琏,是明朝一位探花.在未中举人之前,家境十分贫穷,他只好当教书先生,以舌耕为业,设塾第于漳州杨老巷,和一座伽蓝庙做厝边.由于他的工资仅能应付三顿稀饭,没有余钱买好料吃,他就用小木头削了一支木鸡腿,用来醮豆油配稀饭,免得被人看寒酸,说他有饭无菜.

       有一天,他发现书匣中有许多白蚁在蛀吃他的书,就把书拿到路边当空晒.正好厝边有几知鸡看见白蚁,都来争着啄食,碰翻了书匣,被盖到书匣之中.不久,天落“饭勺雨”.谢琏急急忙忙把书往书匣里一堆,收好了回塾第,没有发觉书匣里的那只鸡.

       傍晚,厝边发现鸡少了一只,到处找寻,无从找回.有人议论说:教书先生一年赚无多少钱,却天天吃鸡腿配饭,敢是他惯偷人家的鸡来吃呢?厝边感觉有道理,就找谢琏查问.谢琏发誓“我是读书人,绝不会做这种卑鄙的事!”否认有偷抓鸡的行为.大家怂恿失主对他进行搜查,结果在他的书匣里搜出那只丢失的死鸡.谢琏顿时惭愧得无地自容.他一再申辩,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要不然,你跟大家一起到伽蓝爷庙去掷杯,如掷出圣杯就说明不是故意偷鸡,若掷出阴杯或笑杯,那就是有意偷鸡.谢琏无可奈何只好随大家到伽蓝爷庙中去掷杯.

       凑巧,这天伽蓝爷上天不在庙中,他的手下不敢决断,竟使掷出的杯不阴不阳,“一筊卓立”.大家都说:伽蓝爷不肯给你做证明,先生一定是故意偷鸡了.谢琏只好忍气吞声,卷了铺盖到别处谋生.后来,他刻苦读书,学问突飞猛进,连捷高中探花.回乡祭祖,骑马游街,显示荣耀.他为了报复伽蓝爷,把他的神像绑在马后沿街拖着走,游完街后又狠心地把神像抛入南门溪.说也奇怪,那木雕的神像一落水竟沉入水中,任人打捞都捞不上来.

       后来,谢探花的老婆生了一个儿子,单字名能,家人都叫他能舍.能舍从小聪明过人,但行为浪荡,爱作弄人,做出了许多叫人哭笑不得的恶作剧.最后他将家败光,才跳入南门溪自杀,所以人们都在传说,是伽蓝爷忍受不了被拖着游街示众的冤气,投胎转世,变成谢能舍,来败谢琏的家伙.

       “一筊卓立”的大匾,还高悬在杨老巷伽蓝爷庙里.直到庙的拆除而毁.

       民间传说故事大全故事精选 漳州诏安猫仔粥

       猫仔粥是客人来现煮现吃的,特点是快速利落,味鲜可口。当食客在桌边坐定时,摊主连忙在小锅里放上清肉汤,再放进预先蒸熟的白米饭,配上鱼片、肉片、肝脏、虾仁、牡蛎、香菇丝等生料,煽起猛火,等清汤滚过,再调上胡椒粉、香菜、蒜油,不到五分钟,就煮成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猫仔粥”。为什么叫做“猫仔粥”呢?

       据说清朝年间,诏安城内有户官宦人家,祖母太夫人持家严谨,三对儿子、媳妇以及孙儿、孙女十几口,都谨遵家教,不敢逾矩,俨然有世家风范。长孙成婚后,新媳妇过门三日即下厨房,亲自动手料理全家膳食,自己却只能在厨下吃家人用餐后的残羹剩饭。

       长孙不忍心长期让爱妻受委曲,三餐尽吃那残羹剩饭,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买了几只猫仔来饲养。每天饭后总借口“猫仔粥”,到厨下用鱼、虾、肉等菜肴,快速地为新婚媳妇做好新鲜可口的饭食。

       有一回,长孙刚把新鲜可口的稀饭做好,放在桌上,老太夫人就走进厨房检查来了,一脸诧异地问孙子在厨房忙什么。长孙机灵地回答道:“做猫仔粥,把剩饭剩菜掺在一起给猫吃。”因为家中确有养几只猫,老太夫人也就信以为真了。由于做“猫仔粥”要抢时间,用滚汤涮鲜料和饭,加上好配料,香甜适口,新媳妇喜欢吃,小夫妻情意更深,恩爱无比。

       时间过得很快,三十年媳妇也熬成婆婆了。老人都谢世后,孙媳妇也当家做主,膝下儿孙成群了。当夫人做五十大寿时,做丈夫的问爱妻想吃什么,她回想起当年情景,沉思良久才说:“很久都没吃‘猫仔粥’了,还是‘猫仔粥’好吃。”做丈夫的欢天喜地说:“这容易,现在不用偷偷煮了,我就去厨下办来。”“猫仔粥”中注满了少年夫妻的情爱,自然鲜美可口,回味无穷。左右邻居听说“猫仔粥”好吃,都来打听怎么做法。就这样“猫仔粥”传出去了。

       从此,闽南民间美食就传下了这种用各种鲜料快速煮粥的“猫仔粥”。这种闽南老少都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

       民间传说故事大全故事精选 白氏郎

       泰山周围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据说他们还生了个儿子叫白氏郎。白牡丹原来也在泰山修炼,后来不堪众人的嘲弄,就和儿子搬到泰山南边的徂徕山去住了。

       白氏郎长到八九岁,生得伶牙俐齿,十分讨人喜欢,可就是没有个名正言顺的父亲,整天在外边被人打骂,受人欺负,

       这天,正是腊月二十三,白牡丹让白氏郎跟村里的小伙伴上山砍柴,自己在家里弄些水酒淡菜,准备打发灶王爷上天,去汇报下界一年的情况。

       白氏郎和伙们来到山上,领头的说要玩“做皇帝”的游戏,把几个草筐撂起来当作宝座,谁要能爬上去,谁就是皇帝,以后众人就都听他的,选他做头头。说完便把筐撂得高高的,一个个轮着往上爬。筐子没用绳子拴牢,一爬一晃,结果没爬几下就都滚了下来,最后轮到了白氏郎,只见他稳抓草筐,轻迈双脚,颤颤悠悠真的爬了上去。本来他们都看不起白氏郎,是想拿他取笑,如今他真的爬了上去,谁肯让他这个私生子做头头,便把他拖下来,打了一顿一哄而散了。

       白牡丹在家里正为买不起酒菜犯愁,见白氏郎又从外面哭着回来,鼻子都让人打破了,十分难过,顿时来了气,就抓起烧火棍,把怨气照着灶王爷出开了:“灶王爷啊灶王爷,你都看见了吧,这还让我们怎么活?哼!我儿要是真做了皇帝,非把那些小崽子杀尽斩绝不可。”她越说越气,一边说,一边敲,几火棍下去,灶王爷早就鼻青脸肿了。

       灶王爷上天,不但没在白牡丹家吃好喝好,而且还挨了一顿棍棒,便一溜烟地跑到玉皇大帝那里告状去了。灶王爷一见大帝,便叩首禀报说:“不得了啦大帝,白牡丹发誓,白氏郎要做了皇帝,就要把村里的人斩尽杀绝。这不,白牡丹连我都 打了。望大帝为臣子做主,千万不能让白氏郎做皇帝。”玉皇大帝听了灶君的一面之词,便吩咐四员大将,到来年的龙节抽掉白氏郎的龙筋。

       再说白氏郎,从那次挨打以后,就每次独自上山,这一天,他一个人在山上打柴,迎面走来一个白胡子老头对他说:“你本是真龙天子,将来要做皇帝的,只因你娘不慎说走了话,玉皇大帝要在来年的龙节抽你的筋,现在已经没办法补救了,只有到时候你能咬牙挺过,保住你的龙牙玉口,还能说什么成什么。”说完便飘然而去。

       白氏郎像做了个梦,吓得不得了。回去和母亲一说,白牡丹得知是自己害了儿子,十分后悔,便把儿子搂在怀里痛哭起来。

       转眼龙节已到,只见几片黑云压在白家院上。这时,白氏郎正在院中劈柴,就听一个闷雷,白氏郎随声倒地,几员天兵天将便开始抽他的筋,那滋味简直比脱胎换骨还难受。可是白氏郎硬是挺了过来。

       从此,白氏郎恨透了灶王爷,恨透了所有的神仙。他发誓要把所有的神仙都扣押起来,以报此仇。可是,如此多的神仙用什么盛呢?他穷得连个箱子盒子都 没有,白氏郎回头见自己上山装水用的葫芦挂在灶旁,便顺手拿过来,恨得咬牙切齿地说:“灶王爷,亏你跑到大帝面前替我美言,你老人家辛苦了,到我这葫芦里来歇歇脚吧。”因为白氏郎有一张龙牙玉口,他的话便是圣旨,只听“嗖”的一声,灶王爷便化作一缕青烟钻进了葫芦。

       白氏郎告别母亲,提着葫芦走遍了全国的名山大川,见庙就进,见神就收。他想收完以后,全都把他们压在泰山底下,所以最后才来到泰山。

       刚过红门不远,迎面走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白氏郎觉得有些面熟,似曾相识,可一时又记不起来,便喊道:“来者何人,快快通名报姓。”那老人笑嘻嘻地答道:“在下便是小仙吕洞宾。”

       白氏郎闻听此言,突然想起以前给他报信的白胡子老头,原来是他的亲生父亲,不禁大吃一惊,将葫芦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这下可热闹了,各路神仙都 连滚带爬的向旁边的一个大石洞挤去,吕洞宾数也数不过来,就把它取名为“千佛洞”。后人又在那里起楼造阁,顺吕祖之意取名“万仙楼”。

       只有灶王爷的腿长,又跑回了灶堂。不过吕洞宾怕他再惹事生非,便在灶王的神像旁边写道:“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予以警告。

       白氏郎得知面前正是他的亲生父亲,便跪在吕洞宾面前,将母子多少年来的冷遇和磨难一一告诉了他。吕洞宾听后,也十分难过,将一柄断烦恼、避磨难、呼风唤雨的青龙宝剑交给白氏郎,嘱咐他照顾好母亲,与乡亲们和睦相处,把他又送回了徂徕山。此后,乡亲们得知吕洞宾如此宽宏大量,也都敬重他们母子,多方给予照顾,白氏郎也才用他的青龙宝剑为乡亲们做了许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