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方案怎么写(范本)(锦集19篇)

实验设计方案

       药品:

       半枝莲、95%乙醇、盐酸小檗碱对照品、蒸馏水、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碘-碘化钾试剂

       仪器:

       72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数据超声波清洗器、微型植物粉碎机、PH计、加热板、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实验方法:

       超生波提取法、半仿生法、正交实验、生物碱的鉴定方法

       实验步骤:

       一、药品、仪器的准备

       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波长的测定、标准曲线的制作、推算出回归方程

       三、样液的制备

       四、用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莲中生物碱

       1、单因素实验

       (1)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酸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碱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4)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因素、水平的确定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

       由单因素温度、酸度、碱度和料液比作为正交试验的四个水平

       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半仿生法中最优的提取条件

       五、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莲生物碱:在上述半仿生法得到的最优提取条件下进行超声波提取

       1、单因素实验

       (1)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酒精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因素、水平的确定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

       由单因素温度、提取次数、酒精浓度作为正交试验的三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中的最优条件

       六、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的最优条件下提取半枝莲中生物碱

       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提取到的生物碱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计算出生物碱的量及产率。

       八、生物碱的鉴定:

       生物碱沉淀反应

       1、碘化铋钾试剂反应 取渗漉液1ml,加碘化铋钾试剂1滴~2滴,生成棕色至棕红色者为阳性反应在。

       2、碘-碘化钾试剂反应 取渗漉液1ml,加碘-碘化钾试剂1滴~2滴,生成棕黄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3、硅钨酸试剂反应 取渗漉液1ml,加硅钨酸试剂数滴,生成淡黄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篇2: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训目标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集中实践环节。

       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指导学生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学会调查研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并在论文写作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善调查、懂研究、能说会写的合格的毕业生。

       二、论文设计指导小组

       组长:

       组员:

       三、论文设计(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在校所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技能工具与方法等,研究和探讨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它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1、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分析报告。

       3、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有独创性;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准确、通顺流畅。

       4、毕业论文按统一版式的规范化要求(参见系部统一格式),正文字数要求10000-15000字。

       四、论文设计实施环节

       1、组织动员

       时间:20__年4月27日

       地点:二教(501)

       对象:国贸08级全体同学

       方式:集体动员会

       班主任(辅导员)要协助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2、学生报名分组

       毕业论文为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11届毕业生要在5月1日前提交报名申请。根据报名情况对其进行分组。每位指导教师指导一组学生,原则上每组不超过18人。

       3、指导教师聘任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以对口专业,具有本科学历,且实践能力较强,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职老师来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全程指导工作。

       指导教师的职责有:

       (1)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组织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

       (2)指导教师对论文的选题方向、思想观点、结构格式及文字质量负指导责任,并负责在论文定稿的指定位置按要求签署评阅意见;

       评阅意见包括的主要内容有:选题是否恰当,论文主题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表述是否准确、流畅;选用资料是否恰当、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论述的逻辑性是否合理等。

       (3)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及时与老师联系,按时提交写作提纲、初稿、修改稿和正稿。

       (4)指导教师须将指导意见记录在工作纪录本上;

       (5)指导教师对每学生的论文指导时间不低于5学时/周。

       4、学生设计(撰写)论文

       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确定选题。选题要求:

       (1)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应结合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思考,鼓励解决实际问题;

       (4)选题一经确定,一般不再作变动。

       在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帮助解决学生在设计(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须写出符合整个论文设计过程情况的初评成绩与评语。

       5、时间安排(共5周)

       布置动员、确定选题阶段:4月27-5月10日;

       拟定论文大纲阶段:5月10-24日;

       设计(撰写)论文初稿阶段:5月25-6月24日;

       修改阶段:20__年6月25日-20__年6月

       提交论文及论文成绩初评、答辩阶段:20__年6月底-7月。

       五、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百分制体现,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优(90分以上)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2)论文选题明确,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独到性与现实性,并有一定的新意;

       (3)论文中心论点突出,论据充足,论证过程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合理,表述流畅,层次清楚。

       2、良(80-89分)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

       (2)论文选题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3)论文中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证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通顺。

       3、及格(60-79分)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欠充实;

       (2)论文的论点较明确,尚能联系实际经济工作;

       (3)论文资料尚充足、具体,但比较陈旧,缺乏新意,论证不够充分,缺乏说服力。文章有一定的条理,文字尚通顺。

       4、不及格(60分以下)

       凡具有以下条款之一者均为不及格。

       (1)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或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缺乏写作技能;

       (2)论文选题不当,缺乏中心思想和论述主线,结构混乱,层次混淆不清,无逻辑性,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

       (3)论文严重抄袭他人文章、成果、著作,或直接摘自网络文章。

篇3:实验设计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20__年,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的全面调查后,认为:“学生的肺活量、体能等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24%,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其中中小学生为62%;由于缺少足够的体育运动,中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日益下降,超过了50%中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各个学校切实贯彻“健康4:实验设计方案

       池塘鱼菜共生实验设计实施方案

       发展节水型水产养殖、种植模式,进化水质节约用水,清除鱼池中有机质带来的污染,绿化池塘有效提高池塘利用率,把池塘效益最大化除了优化水产品的品种结构外,还可以开发利用水面及水面以上的空间。这是未来池塘养殖的发展趋势。利用池塘养殖空间,水下养鱼,水面种菜,是发展水池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的方向之一。鱼的生存生长产生的废物,恰好是水生蔬菜所必须的营养。精养鱼池的肥水实际上是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在池塘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的结合中,要根据重庆地区池塘养殖的模式和特点,结合当地的气候季节变化,如何因事利导,趋利避害,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搭配采取相适应的种养技术,是我们鱼菜共生实验成功的关键。根据上述思路制定设计方案如下:

       一、设计目标

       我场位于璧山县城与狮子镇之间,养殖水源已严重污染,河水无法使用。其净化池水水质减少循环已成头等大事。

       1.鱼菜共生池全年不因养鱼投饲料污染水质而换水(确因天旱池水枯竭,只能适当补给)。利用蔬菜汲取池中氨、氮、磷等多余元素净化水质达到不换水的目的。

       2.鱼产量1000公斤/亩、蔬每亩500公斤。

       3.对比池鱼产量1000公斤/亩。

       二、设计方案

       由于该实验在重庆地区属初试,在全国也没有完全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在种植蔬菜的浮床用材方面,既要考虑浮力,又要与就地取材、低成本原则相结合考虑:

       1.浮床:

       ①用竹子做浮筐,在浮筐上用聚乙烯网布作浮床的面和底。使其面、底中空高度在10cm左右、面部开孔植菜,底部透水供菜营养、并防鱼吃菜根。

       ②用塑料管做浮筐,其他同①。

       ③用板房填充泡沫作浮床开孔植菜,但下部分需网布防鱼吃菜根。

       ④利用竹块定型,同样用网布上下隔两层,然后在四角用竹棍定植在池中,靠四角竹棍支撑重量,成本最低。

       2.植菜的品种:适应水生的品种。

       ①空心菜:生长期4-10月,时间长、产菜期长。

       ②水芹菜:生长期10-来年3月,有效利用冬季延续空心菜的产量。

       ③丝瓜:需大水大肥、可搭架立体利用水面以上的空间。

       3.池鱼放养模式:结合当地养殖习惯,不回避草鱼。

       4.种植面积不超过养鱼水面的20%、不低于15%。

       三、实验场地

       试验池安排在18号鱼池、对比池与气幕增氧为同一池塘。及16号池。

       1. 试验池18号为直角梯形,面 积亩。

篇5:实验设计方案

       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双语教学是在以母语作为主体教学语言的背景下,通过发挥英语的教学媒介语作用,在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并逐步形成学科英语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双语教学是遵循小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为小学生运用双语进行交际交流,并为用英语进行理解和思维打下基础。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英语是当今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现代权威的论文和著作90%以上用英语发表,70%以上的信息由英语传播。双语教学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造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责任。

       我校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在最近几年,经济全球化对我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也有力地推动着现代教育的全球性。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着力提升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切实推进双语教育实验,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快建成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市。我们将认真贯彻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进实验,取得经验;不断总结反思,为培养国际化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__年上海小学英语国际论坛认为:“尽可能增加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学习英语的环境,促使学生提高习得能力。双语教学怎么个说法并不重要,实质是最重要的。”上海市百所小学进行双语教学实验,并取得良好效果。

       加拿大“浸沉式”双语教育模式、美国“过渡式”双语教育模式以及新加坡“学科式”双语教学模式等十分强调学生英语习得的环境、情境并正向学科双语发展。

       我们认为,小学双语教学目前值得研究的已不是赞成还是反对,而是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创造条件,营造浓烈的双语学习氛围,更多的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并解决好相应的教材和师资问题。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措施

       以汉、英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促进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对两种文化的积极适应与沟通,协调互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为学生拥有两种语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创造思维,成为国际化双语人才,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对本国和国际社会的服务价值。

       研究内容及措施包括:

       (一)双语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1.双语学科课程构建研究

       (1) 学科课程三种课程并存

       (2) 学科课程以双语教育向三----五年级延伸,向音、体、美、计算机、科学学科扩展

       (3) 建立学科双语教育的评价标准

       (4) 举行学科双语教育展示交流

       2.双语活动课程构建研究

       (1) 开展英语诗歌朗诵、歌曲演唱、自我介绍、讲演、课本剧、小品等课外比赛

       (2) 开展节日英语活动

       (3) 举办金桥双语节

       (4) 开展中外学生联谊交流活动

       3.双语隐性课程构建研究

       (1) 校园环境“逢语必双”

       (2) 午间双语广播

       (3) 师生校园交流双语操练

       (二)双语教育评价激励机制研究

       (三)双语师资培训研究

       (四)双语教学与双文化教育研究

       四、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本课题理论价值在于:1.双语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双语教育适应无锡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培养双语人才的战略意义。3.适应新课改要求,发展了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本实课题践价值在于:1.以双语教学为办学特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2.提高学生语言素质,促使他们从受教育起就跨进世界语言的门槛,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并为用英语进行理解和思维打下基础;适应时代要求,以语言为载体,吸收继承和创新世界优秀文化。3.培养一批高素质双语型师资。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在双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健康推进双语教育实验

       双语教育的实质是双文化的教育,只有在双文化教育的背景下,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1)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2)捍卫汉语的使用与规范,构建双语教育的和谐平台,学科双语限于非语文学科,用双语教,而不是教双语;

       (3)重在语言习得和感受,语言输出听其自然;

       (4)重在环境与操练。

       2.准确把握小学双语教学的“度”,促进实验健康发展

       小学双语教学有其基础性,是为学生熟练运用英语交际交流和进行理解思维打下扎实基础,其次又应注意其整体性,加强英语教学的同时,在非语文学科双语教学中,既学学科知识,又练英语听说能力,课外活动加强英语操练,校园家庭生活也尽可能渗透英语口语。

       3.构建双语课程体系,提升双语教学质量

       双语课程建设是双语教学实验的价值核心,融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于一体是我校双语教学实验的基本模式。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论文获全国一等奖,并分别发表于全国核心刊物,课堂教学在全国省获奖。无锡市委书记批示肯定。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培养了一支素质和较强能力的教科研队伍,形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浓厚氛围。公司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专家就课题研究的规划、实验各阶段及学术理论具体指导。促使研究和实验不断攀登新的台阶,健康进展。

       我们与上海的一些双语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借鉴上海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推进我校的双语教学实验。

       本课题组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各教研组一批教研、教学骨干组成,他们都具有专科的学历,大多为高级教师,都参加了“十五”课题的研究工作,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开拓创新精神。

       “双语”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学校领导一向十分重视双语课题研究工作,无论是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还是研究时间、研究成果的保障等方面都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和保证。

       九、课题组主要成员

       主持人: 诸向阳

       副主持人:尤淼、王晓虹

       学术指导:卫拯民

       组 长: 强科峰

       副组长: 刘 霜、肖敏

       组 员: 赵红飞、朱晓文 、吴逸 、顾楠 、王敏、方敏、倪晓燕

       潘向梅、蒋乃君、王吉敏、朱宁静

篇6:实验设计方案

       __年初中毕业生科学实验操作终结性测评

       实 施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科学探究实验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重点考核学生实验操作、方案设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科学探究能力,使每个学生在评价中都能获得成功和自信,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考核技能要求:

       (一)操作技能的要求必须达到3个层次:

       1、模仿水平;2、独立操作水平;3、思维迁移水平。

       (二)需要掌握的仪器、工具和技术:

       1、仪器:刻度尺、天平、秒表、温度计、显微镜、放大镜、镊子、解剖器、试管、烧杯、量筒、滴管、漏斗、玻璃棒、铁架台、杠杆、钩码、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地图和地球仪、星图、普及型天文望远镜等日常仪器工具。

       2、实验操作技术:主要包括测定某种气体、溶液、配置溶液、分离混合物、加热、探索物质变化、研究平衡条件、组装电路测定数据、显微镜观察、制作简单标本的技术等。

       三、具体实施:

       (一)测评时间:过程性测评在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内进行;终结性测评时间为__年4月12日(原则上半天完成)。

       (二)测评内容:以初中科学必做的实验为范围,由瑞安市教育局实验操作命题小组于4月8日将3组考题在瑞安教育信息网上公布,然后在4月9日确定其中的2组考题(2组考题难度基本一致,难度系数控制在0.8左右),测评时让考生自主选择其中1组题作为考题。各校按考题要求布置考场和准备考题所需的全部仪器、药品和材料。

       (三)测评组织形式:

       1、在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抽调专门考核人员,统一组织安排在同一天时间内完成。学校按考题内容布置实验室,考生按照顺序到指定位置就坐,15分钟内(准备5分钟,测试10分钟)完成测试实验的操作。

       2、4月9日上午各教育学区到教育局领取科学实验操作测试卷,下午乡镇初中学校到各自的教育学区领取测试卷;直属、民办初中学校于4月9日下午直接到教育局领取科学实验操作测试卷。

       3、乡镇初中学校的科学实验操作测评巡视工作由各教育学区负责,直属、民办初中学校的科学实验操作测评巡视工作由教育局负责(巡视记录表见附件1),同时教育局还将派出3个巡查组到测评学校进行检查。

       (三)评价的标准:

       1、实验操作满分为100分。

       2、考核人员根据考生实验操作情况做好考核记录并打出实验操作得分,最后由考生签认可。

       3、等级评定:测评学校根据考核人员打出的实验操作得分,按规定评定a、p、e三等,其比例每班a等为40%,p等为55%,e等为5%。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上下浮动比例。

       四、纪律要求:

       (一)本《实施方案》由瑞安市教育局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二)对在测试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附件1:瑞安市__年初中毕业生科学实验操作终结性测评巡视记录表

       __年2月21日

篇7:实验设计方案

       一、研究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综合本事提高的作用

       二、实验处理:

       比较性实验:普通班与实验班的比较

       等组实验:普通班与实验班的比较

       三、实验变量

       1、实验自变量

       X=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

       2、实验因变量

       Y1=获取信息的本事

       Y2=合作学习的本事

       Y3=对信息评价的本事

       Y4=反省认知的本事

       Y5=自我评价的本事

       3、干扰变量及其控制

       干扰变量:(1)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技术水平的不一样

       (2)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使用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3)学生与他本事的变化发展对这五种本事的影响。

       干扰变量的控制:

       (1)为了确保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是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使用的作用而不是其它因素的作用,本实验研究过程中采用等组比较实验。

       (2)为避免由于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不合理而对实验效果产生影响,在进行实验前应由教学设计专家、学科带头教师和学生对设计的任务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布尔什确保任务的合理性。

       (3)为降低其它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先对学生的确基本学习本事、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它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作预测分析,最终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时加以研究并予以排除。

       四、试验程序设计

       1、实验假设

       (1)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获取信息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2)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3)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对信息评价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4)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反省认知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5)任务驱动教学法对自我评价的本事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2、实验对象

       在附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选取高二(3)、(4)班和8:实验设计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1.实验假设

       2.理论依据

       三、实验目标

       1.科研目标

       2.育人目标

       3.工作目标

       四、实验对象、方法及手段

       1.实验对象

       2.实验方法

       3.检测手段(数据统计)

       五、实验原则

       六、实验资料

       七、实验过程(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起止时间)

       具体做法:①②③

       2.实施阶段(起止时间)

       具体做法:①②③

       3.总结阶段(起止时间)

       具体做法:①②③

       八、保证措施

       九、成果表现形式

       十、课题组构成

篇9:实验设计方案

       发展节水型水产养殖、种植模式,进化水质节俭用水,清除鱼池中有机质带来的污染,绿化池塘有效提高池塘利用率,把池塘效益最大化除了优化水产品的品种结构外,还能够开发利用水面及水面以上的空间。这是未来池塘养殖的发展趋势。利用池塘养殖空间,水下养鱼,水面种菜,是发展水池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的方向之一。鱼的生存生长产生的废物,恰好是水生蔬菜所必须的营养。精养鱼池的肥水实际上是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在池塘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的结合中,要根据重庆地区池塘养殖的模式和特点,结合当地的气候季节变化,如何因事利导,趋利避害,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品种搭配采取相适应的种养技术,是我们鱼菜共生实验成功的关键。根据上述思路制定设计方案如下:

       一、设计目标

       我场位于璧山县城与狮子镇之间,养殖水源已严重污染,河水无法使用。其净化池水水质减少循环已成头等大事。

       1。鱼菜共生池全年不因养鱼投饲料污染水质而换水(确因天旱池水枯竭,只能适当补给)。利用蔬菜汲取池中氨、氮、磷等剩余元素净化水质到达不换水的目的。

       2。鱼产量1000公斤亩、蔬每亩500公斤。

       3。比较池鱼产量1000公斤亩。

       二、设计方案

       由于该实验在重庆地区属初试,在全国也没有完全成熟的经验能够借鉴,所以在种植蔬菜的浮床用材方面,既要研究浮力,又要与就地取材、低成本原则相结合研究:

       1。浮床:

       ①用竹子做浮筐,在浮筐上用聚乙烯网布作浮床的面和底。使其面、底中空高度在10cm左右、面部开孔植菜,底部透水供菜营养、并防鱼吃菜根。

       ②用塑料管做浮筐,其他同①。

       ③用板房填充泡沫作浮床开孔植菜,但下部分需网布防鱼吃菜根。

       ④利用竹块定型,同样用网布上下隔两层,然后在四角用竹棍定植在池中,靠四角竹棍支撑重量,成本最低。

       2。植菜的品种:适应水生的品种。

       ①空心菜:生长期4—10月,时间长、产菜期长。

       ②水芹菜:生长期10—来年3月,有效利用冬季延续空心菜的产量。

       ③丝瓜:需大水大肥、可搭架立体利用水面以上的空间。

       3。池鱼放养模式:结合当地养殖习惯,不回避草鱼。

       4。种植面积不超过养鱼水面的20%、不低于15%。

       三、实验场地

       试验池安排在18号鱼池、比较池与气幕增氧为同一池塘。及16号池。

       试验池18号为直角梯形,面积亩。

0: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土壤中分离产生α-淀粉酶的菌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

       4、对简单鉴定后的微生物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并由鉴定结果查伯杰氏手册以确定分离出微生物的品种。

       二.实验原理

       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包含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能够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我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能够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教研论文。

       课题组成员各自承担任务

       ___“如何更好地进行合作互动互助小组设计完成实验”

       ___“互助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模式探讨

       2)、制作有一定质量的课件。

       三、课题实施设计

       研究分四个阶段:

       1、酝酿准备(__.11___.12) 组建课题组,宣传发动,印发学习有关资料,领会模式精神,确立方案,组织开展落实各项课题活动。

       2、尝试运行(__.1___.3) 按互助小组合作,自主讨论式教学模式进行实验。通过交流座谈、听课观摩,进行反馈总结,及时调整方案。

       3、持续发展(__.4-__.7) 积极完善互助小组合作,自主讨论式教学的教学模式,系统规范地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继续交流观摩等。

       4、结题总结(__.8___.12) 各项目承担人总结各自的实验经验,形成论文,汇总写出总体实验报告。学生成果展示。参加各种竞赛。专家鉴定结题。

       四、实验预期效果

       1、学生的互动合作、主体创新意识增强。

       学生们通过课内课外互动合作解决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主体的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形成良好的循环效应,逐步形成一个平等民主、积极上进、开放共享的学习新空间。学生的学习较以前自觉主动,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能够勤于思考,敢于发问、质疑。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物理中逐步掌握一定的物理学习技巧,从不喜欢到喜欢、由喜欢到热爱,物理成绩稳步提高。

       2、学生能够把课堂物理与生活中的物理巧妙的结合起来。

       学生们通过课内课外互动合作,真正认识物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谦虚谨慎的好作风。

       3、教师能在课题研究中团结合作,互相探讨,共同进步。能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加强自身的建设,使我们科组的物理老师在教学教研中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