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虫草的养殖方法是什么(精选10篇)

人工虫草的养殖方法是什么

       人工虫草养殖原材料要求

       1.选用菌丝洁白、适应性强、见光后转色、出草快、性状稳定的速生高产优质菌种,是栽培成功和高效的关键。初学者应选购菌种量多的固体原种,有栽培经验者可购买斜面试管种或液体菌种。

       2.选用新鲜无霉变、无污染的大米或碎玉米。

       3.选用厚度0.05毫米以上,规格为15厘米×30厘米或17厘米×30厘米,薄厚均匀、无破漏、韧性强的优质聚丙烯塑料袋为栽培容器。

       4.为防止污染损失,可选用集营养、防污、助长功效于一体的虫草专用防污剂,如食用菌专用特效防污剂。

       人工虫草养殖栽培方法

       1.培养基配方:大米1公斤,虫草专用防污剂35克,水1.5公斤。

       2.配制方法:大米按每袋50克或100克分装入塑料袋。将1.5升50℃的热水倒入干净盆内,将虫草专用防污剂放入热水中,搅至完全溶解即成营养液。按料水比(即大米与营养液的用量比)1克∶1.5毫升称取营养液倒入装好大米的塑料袋内。分装完后用塑料绳将每个塑料袋中部和口部各扎1道。

       3.灭菌:灭菌锅内加适量水,把培养料袋放入灭菌锅,升温至100℃,保持1小时。取出,冷却后移入接种室。用优质气雾消毒剂或常规方法密闭消毒30分钟,即可穿戴消毒衣服进入接种室接种。

       4.接种:进入接种室应迅速关好门(防止含有杂菌的空气进入)。接种工具、菌种外壁、操作人员双手等,用75%酒精擦拭或浸沾消毒。

       5.培养:北虫草属中低温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0℃,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15~25℃,子座最适生长温度为18~22℃。最初将温度保持15~18℃遮光培养。当菌丝生长至培养基1/2~2/3时,可将温度升至20℃,20天菌丝可发满袋。几天后,当培养基上部出现菌丝突起时,给予10~15℃的温差刺激,并增加光照刺激转色。7~10天转完色后对培养室消毒30分钟,然后解去培养料袋中部扎绳,用手把袋折成直筒状,为子座生长提供空间。当子座长至1厘米,及时对栽培袋通气,温度保持18~22℃,空气相对湿度80%~90%。

       6.采收:子座呈橘红色或橘黄色棒状不再生长时,打开袋口用小刀或剪刀将其从基部采下,放入洁净器具内及时烘干或晾干,勿暴晒以免褪色。干燥后存放在密闭塑料袋内或出售。

       冬虫夏草的功效与作用

       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系统相当于人体中的军队,对内抵御肿瘤,清除老化、坏死的细胞组织,对外抗击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感染。人体每天都可能出现突变的肿瘤细胞。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人体可以逃脱肿瘤的厄运,免疫系统功能出现问题的人,却可能发展成肿瘤。冬虫夏草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像是在调整音量,使其处于最佳状态。它既能增加免疫系统细胞、组织数量,促进抗体产生,增加吞噬、杀伤细胞数量、增强其功能,又可以调低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

       直接抗肿瘤作用

       冬虫夏草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确的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冬虫夏草中含有虫草素,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成分。

       提高细胞能量、抗疲劳

       冬虫夏草能提高人体能量工厂--线粒体的能量,提高机体耐寒能力,减轻疲劳。

       调节心脏功能

       冬虫夏草可提高心脏耐缺氧能力,降低心脏对氧的消耗,抗心律失常。

       调节肝脏功能

       冬虫夏草可减轻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伤,对抗肝纤维化的发生。此外,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对病毒性肝炎发挥有利作用。

       调节呼吸系统功能

       冬虫夏草具有扩张支气管、平喘、祛痰、防止肺气肿的作用。

       调节肾脏功能

       冬虫夏草能减轻慢性-病的肾脏病变,改善肾功能,减轻毒性物质对肾脏的损害。

       调节造血功能

       冬虫夏草能增强骨髓生成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能力。

       调节血脂

       冬虫夏草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提高对人体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其他功效

       冬虫夏草还具有直接抗病毒、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调节性功能等作用。冬虫夏草能对人体起到如 冬虫夏草嗯呐此全面的保健作用,可谓神奇之极,也无愧自古以来“仙草”的美称。在现代社会,服用冬虫夏草已不仅仅是本身身体健康的保证,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极致健康生活品质。冬虫夏草的抗疲劳作用,疲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它可以分为疾病性疲劳和非疾病性疲劳两种类型,一般来说只要是非疾病性疲劳都可以籍由睡眠、运动、娱乐等来消除症状。而疾病性的疲劳就不行,我们只有靠通过药物治疗才能消除症状。然而,冬虫夏草的发现既对疾病性疲劳起到了预防作用,同时也对非疾病性的疲劳起到了防治的作用--人的身体在经过运动或劳累之后,肌肉组织内就会堆积大量的乳酸和代谢产物。而冬虫夏草能调节人体内分泌、加速血液的流动,进一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活动趋于正常,并迅速清除乳酸和新陈代谢的产物,使各项血清酶地指标迅速恢复正常,达到迅速恢复机体功能的效果。因此,冬虫夏草是有抗疲劳作用的。

篇2:金虫草养殖方法

       1.蝠蛾的饲养工具

       (1)蝠蛾卵的饲养工具。饲养蝠蛾卵可用两种方法,一是用直径15一20cm的玻璃培 养皿,垫上2一3层滤纸,皿内放一块吸水棉保持湿度,每皿可饲养200一500粒卵。此法利于观察,但难掌握湿度。二是用l0cm xX5一8cm的广口瓶或者25cm x 30cm的玻璃饲养 缸,内置3一5cm厚的过筛细腐殖土,种上1一2棵珠芽寥植物,把卵放养于土表至lcm深的土层中,每瓶可饲养300一1000粒卵;饲养时只要掌握住植物不枯萎,即可不加湿度。此法卵的孵化率高,但观察和移植幼虫对比较困难。

       (2)幼虫的饲养工具有以下4种。

       a.玻璃养虫缸:用18一25cmX30一35cm的玻璃缸,也可用标本浸泡缸,放置土壤15一25cm,种上幼虫取食的植物,把刚孵化幼虫移入缸内,每缸可饲养10一30头幼虫。

       b.地下养虫箱:箱一般高30一50cm,宽20一25cm,厚3一5cm。饲养箱骨架用钢筋 焊成,上面钢筋做成提手,便于提动;宽的两面用3一5mm玻璃,便于观察虫体活动;底 和两个侧面装上16孔目的铜纱网,便于水分渗入。然后装上土壤,种植饲料植物,每箱放养20一50头幼虫;在较坚实的地上挖一个比饲养箱体积稍大和深的槽,把养虫箱放入槽中,观察时将养虫箱提出地面,抹去外表玻璃上的土壤,即可清楚看到幼虫活动情况。

       c.大型养虫笼:在半自然的状况下,选择一块排水好、土质疏松的场地,挖长12一l5m、宽2一3m、深4Ocm的深槽,底部和四周垫上尼龙纱网(最好用双层,小虫不易钻出),再把疏松的腐殖土铲进填平,种上幼虫食物,放入幼虫饲养,每平方米可放养30一50头;该法有利于大规模饲养,但观察困难。

       d.用各类盆具裸露饲养:把植物饲料洗净放入盆中,放入幼虫饲养,盆口覆盖一层黑布或者黑纸遮光。此法利于生活史观察,但要注意勤换饲料和清除粪便。

       (3)蛹和成虫的饲养工具。制作长50cm、宽50cm、高55一60cm的养虫箱。底部用薄铁板或双层铜纱网封底;顶和四周用铁纱或尼龙纱封盖,前面可制成一道活动纱网门。在箱底放入10一20cm的土壤,种上植物,把蛹和成虫放养土中,此法可进行密植饲养。

篇3:金虫草养殖方法

       要获得纯正的冬早夏草菌种必须进行人工的分离、纯化、复壮、保存等工作。

       1.分离金虫草菌的技术与条件

       (1)材料要求。获得纯的菌种对材料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来说如果是进行金虫草的组织块分离法,最佳的分离材料是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刚开始冻结时期采的材料,这个时期金虫草菌刚感染蝠蛾幼虫进入僵虫期不长时间,嫩小的子座芽刚长出虫头部0.2一0.5cm,虫体内其他杂菌较少,最易进行分离。如果是4:金虫草养殖方法

       (1)土壤的选择。土壤是蝠蛾昆虫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土壤条件是否适合该虫生活是人工饲养成活率高低的关键之一。最适宜蝠蛾生长的是高山草甸土;次之是流石滩和草甸混合土;再次之是高山棕色、暗棕色林土,其他土壤对此虫生长不良。

       (2)食料的选择。幼虫最喜取食圆穗蓼、珠芽蓼、黄芪、小大黄等植物的嫩根芽。由于蝠蛾昆虫是一类杂食性昆虫,在无上述植物的地方,可用禾本科 (如青稞、麦、谷芽等);十字花科、莎草科的嫩根饲养。在中、低海拔地区(适宜生活的温度下)用土大黄、胡萝卜、白萝卜、白薯 (红苕)、马铃薯、苹果等饲喂也能正常生长发育,最好为土大黄、胡萝卜和白薯三类。

       (3)温、湿度的选择。蝠蛾昆虫是一类耐低温而怕高温的昆虫。最适宜在15一19C中生活成长;此虫最适宜空气湿度75%一85%,土壤含水量40%一45%之间。

篇5:人工珍珠养殖方法是什么

       

人工养殖珍珠的方法

       (1)养殖有核珍珠:先用厚贝壳为原料制成球形的珠核,然后选择养育了1~2年的未成年珍珠贝,切取它的外套膜,随后把珠核插人一个成年的珍珠贝的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同时放一片外套膜的外表皮小片,使表皮细胞的一面紧贴珠核表面,等细胞增殖包围珠核后,就形成珍珠囊,并不断围绕珠核表面分泌沉积珍珠质,久而久之,就形成大而圆的人工有核珍珠。

       (2)养殖无核珍珠:只要把制各好的外套膜表皮小片用工具移植到另一软体动物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等细胞增殖后,就形成珍珠囊,随着珍珠质的不断分泌,就养殖成无核珍珠。

       (3)养殖附壳珍珠:是把一定形状的外来物,插人贝壳和外套膜之间,在外来物周围便分泌出珍珠质,附着在壳的内壁上,便可形成所谓佛像珍珠、半圆珠等。

人工养殖珍珠的过程

       大致可分成下列三个阶毁,现以河蚌人工养殖为例作简要说明。

       (1)准备阶段。首先要培养和选择产珠动物,由于各种产珠动物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必须选择适合于本地区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从淡水养殖来看,三角帆蚌生产的珍珠质量较高,海水养珠主要是马氏贝、白蝶贝、黑蝶贝等。在养殖场,由于需要大量的产珠动物,所以一般都是人工培养所需要的品种,从幼虫到可以使用的个体,一般需要养殖2-3年,而且必须选择健壮、无病、个体大的青壮年蚌,这直接影响nlJ采集细胞小片的分泌机能、个体的成活力和珍珠的质量。产珠蚌又可分为制片蚌和插片蚌,制片蚌是专门切取外套膜制细胞小片的;插片蚌是专把制好的细胞小片插人体内,生产珍珠的蚌,一般制片蚌的年龄比插片蚌小。

       (2)育珠手术阶段。分以下几种情况。

       ①育无核珍珠:手术操作分制片和插片两个步骤。制片是将制片蚌外套膜的边缘膜的外表皮部分取下,制成细胞小片,加工修理切成5mm见方的方片,把细胞小片洗净正面,并朝上摊丁玻璃板上,加上保养液以备待用。插片是把已制取的细胞小片插人育珠蚌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使小块的结缔组织与外套膜的结缔组织相愈合,外表皮细胞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珍珠。

       ②育有核珍珠:与育无核珍珠的区别在于需制备珠核。淡水养珠的珠核可用玻璃、玛瑙、大理石等材料,但以用贝壳作珠核最好。珠核的制作方法,一般先将贝壳锯成条状,然后切成正方体或圆柱体,夹在两个具有同心槽的砂轮中磨成球状体,这是粗胚,然后经漂白、抛光、洗净和消毒后备用。珠核制各好后,就进行插核和送细胞小片工序,有核珍珠所用的细胞小片只需2mm见方,与珠核同时送人,或先插核后送片或先送片后插核等均可。但不论哪种方法,细胞小片都必须薄而均匀,细胞小片大而厚则形成一个有尾巴的有核珠,小片的正面必须贴紧珠核在一个蚌体内,一般插大核8-10粒,小核可达20粒,而插核的数量与核粒的大小、蚌的体质、插核季节关系很大。在插有核珠的蚌中,还可插无核珠,一般插核后的蚌,如果蚌体内的外套膜没有被完全利用,可以补插无核珠的细胞小片。另外,如果蚌在插核后,发生吐核,也可以补插无核珠的细胞小片河蚌.

       插珠的最好季节是在春末夏初,因夏秋季正是河蚌一年分泌珍珠质的旺季。

       (3)育珠蚌的饲养。不论是无核珠还是有核珠,担好后,都要放回到育珠场去饲养,育珠场的环境与珍珠的成长速度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水流通畅、氧气含量丰富、饵料(浮游生物)繁盛、水温需在18℃~25℃之间和酸碱度在7~7.5左右的环境最适宜。在这种环境中,蚌的新陈代谢旺盛,分泌珍珠质的能力强,伤口愈合快,细胞小片不易死亡。在适合的环境中,插片10~⒛天就可形成珍珠囊,25~30天就开始分泌珍珠质。

       育珠蚌在育珠场中采用吊养、笼养或地插法等方法饲养。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管理得当,要预防蚌病和其他危害性事件发生。

       对养珠的年限,无核珍珠养殖2~3年为宜,它的成长以6:食虫草的养殖方法

       

食虫草的养殖方法

       光照:沼泽生植物,原生环境没有高大植物遮荫,喜阳光。家庭栽培时,春、秋、冬三季可全日照,夏季应加50%遮荫或置于室内向阳窗台上即可。或用40W灯管在距植物30cm的上方进行人工光照栽培,照射时间为12小时/天。

       水分:尽量使用纯净水、雨水等软水。以盆浸法(香港、台湾地区称之为“腰水”法)营造一个类似原生地的小环境,具体做法是:将捕蝇草的盆放置于托盘或玻璃缸内,注水至3cm深,并定期补水。

       湿度:大于50%,捕蝇草的原生环境算是沼泽型的草原,湿度相当高,若能以大水盘来做腰水,附近的湿度会高一点,您也可以在盆子的表土上加层水苔,也是有助于空气湿度的保持。

       基质:无添加肥料的泥炭,颗粒状质料(珍珠岩、沙砾等)为1:1或纯水苔,基质应于每年春天更换一次,要注意的是捕蝇草它比较喜欢酸一点的土质。盆栽时,盆底需垫碎瓦片。

       温度:生长温度15℃-35℃,适宜温度:21-35℃,冬季如想让其休眠,则须控制在5℃左右(0-8℃)。但根据多年的养护经验,不经过休眠对来年的正常生长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喂食:请不要强迫他们吃过多的东西,它们会自己捕食。最多只能在2片叶子上投喂节肢类动物(昆虫、蜘蛛等)。它们的消化液很难消化牛肉、鸡肉等人们日常食用的肉类。

       施肥:食虫植物的根系极不耐盐,直接将肥料施入基质中会导致植株的死亡,应叶面喷施低浓度液肥。如用市售的观叶植物肥料,可按推荐浓度的1/5施用,生长季每2周喷施一次。

       出苗:温湿度适宜时,食虫草的出苗最快只需要25天左右,最慢的话则要在两个月之后才出苗。

       苗期防病:食虫草幼苗生长比较缓慢,要注意预防病虫害,日常养护要注意通风透气,防止雨淋,还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定期喷雾。

食虫草的一年生长周期

       冬天的捕蝇草是会休眠的。休眠时,大部分的叶子会枯萎,植株看起来一副快挂的样子。但是,如果您挖起它的地下茎来看,可以发现它的地下茎仍然是白白的。(注:休眠温度须在0~8℃,大于8℃不会休眠。)

       到了春天,沉睡的捕蝇草受到阳光的召唤与温度的刺激,开始长出长长高高的叶子,经过冬眠的捕蝇草有时也会冒出许多的侧芽。过阵子,它会长出一支高达15到25公分的花茎,在顶端约有10个花苞。每隔一天开一朵花,花色白色。一朵花在未授粉前可以开几天,但若授粉成功,则花便会在隔天就谢了,之后子房便慢慢膨大,约数星期后果实就成熟。成熟的果实内含数十粒黑色、水滴状的种子。

       夏天来临,在夏天强烈的日照刺激下,捕蝇草夹子内部的颜色慢慢转红。这个时期的夹子通常是最大也是数量最多的!!您可以好好欣赏一丛向着天空的血盆大口!

       秋意渐浓,.夹子不像春夏一样的向天空伸展,大部分转为平铺在地上的型态。日夜温差变大,刺激了夹子内部的腺体颜色变红,随着日照的变短,温度的降低,在秋末您可以开始减少水量的供给。但是注意。仍然不要让捕蝇草的盆土完全干透。

食虫植物的文化价值

       电影《恐怖小店》中虚构的食人植物

       但其中大部分的描述都极不准确。各种虚构的食虫植物出现于各类书籍、电影、电视剧和游戏中。通常这些虚构的描述包括脱离实际的巨大捕虫器等,并被作为噱头置于显眼处。在流行文化中最为有名的虚构食虫植物,包括20世纪60年代的黑色喜剧《恐怖小店(The Little Shop of Horrors)》,约翰·温德姆(John Wyndham)在《三脚妖之日(The Day of the Triffids)》中饰演的“三脚妖”。另一方面,电影《生物奇观(The Hellstrom Chronicle )》(1971年)中,对食虫植物进行了准确的描述。

       流行文化中已知最早的关于食虫植物的描述,来自于1878年一篇的报道。在报道中卡尔·里驰博士(Dr. Carl Liche)声称在马达加斯加亲眼目睹了一位年轻

       1887年,所谓来自美洲中部的食人树

       女人被一棵食人树吞噬。1881年,这篇报道被发表在了《南澳大利亚记录(South Australian Register)》上。在随附的图片中,这个女人被描述为来自于一个名为“Mkodos”的未开化的残忍部落。最后,这篇报道被事实揭穿,被认定为是一篇虚假的报道,其中的卡尔·里驰博士、“Mkodos”部落和食人树都是捏造的。

食虫草生长习性

       食虫草原产于热带,性喜高温多湿的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和强光,它的生长适温为25—30℃,冬季温度不低于16℃,并应置于向阳处养护,以利于越冬。食虫草生长季节要经常进行喷水,以保持高湿的生长环境。食虫草栽培以疏松肥沃的腐叶土或泥炭土为宜,最好用吊盆栽植,以凸显它的艳丽风姿。

篇7:金虫草的养殖方法

       (1)成虫期。成虫不取食任何食物,只要保持水分和适宜温度即能正常成活和产卵。但蛾子栖息环境与产卵量有关。成虫最喜选择有杜鹃和蝠蛾幼虫取食的蓼科等植物根旁产卵,所以在蛾子交配产卵前植上几株相关植物最佳;另外不能有强光影响。

       (2)卵期。要使卵能正常孵化,一定要掌握好适宜的温、湿度。

       (3)幼虫期。幼虫由于生长期长,而且虫体壁薄而易破,饲养时一定要细心,除了必要的观察、换土和换食料外,尽量减少翻动。幼虫的饲养关键是初孵的幼龄时期,初孵幼龄虫要给足细小鲜嫩、湿度不高的食物;土壤最好经过筛检,以免粗硬物擦伤主体。此外,为了延长食料和土壤不霉坏,更换前用紫外灯照射杀菌l5min,土壤也可在阳光下暴晒1一2h后再用。

       (4)蛹期。养蛹时,把养蛹器皿内的土壤压实,然后用与蛹粗细的木棍人工造一土室,土室略斜,深约2一3cm,每室放一蛹,放蛹时,蛹头向土表面,上用细土盖住。蛹的温湿度,可控制在大气湿度80%一85%,土壤含水量42一45%之间,温度18一22℃之间。

篇8:金虫草的养殖方法

       幼虫最喜取食圆穗蓼、珠芽蓼、黄芪、小大黄等植物的嫩根芽。由于蝠蛾昆虫是一类杂食性昆虫,在无上述植物的地方,可用禾本科 (如青稞、麦、谷芽等);十字花科、莎草科的嫩根饲养。在中、低海拔地区(适宜生活的温度下)用土大黄、胡萝卜、白萝卜、白薯 (红苕)、马铃薯、苹果等饲喂也能正常生长发育,最好为土大黄、胡萝卜和白薯三类。

篇9:食虫草的养殖方法是什么

       食虫草的生长习性

       食虫草原产于热带,性喜高温多湿的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和强光,它的生长适温为25—30℃,冬季温度不低于16℃,并应置于向阳处养护,以利于越冬。食虫草生长季节要经常进行喷水,以保持高湿的生长环境。食虫草栽培以疏松肥沃的腐叶土或泥炭土为宜,最好用吊盆栽植,以凸显它的艳丽风姿。

       食虫草的养殖方法

       1、温度控制:食虫草播种最低温最好是在15℃以上,生长期越冬最低温度须在10℃以上,北方地区宜在温室内越冬,以免遭受冻害。

       2、育苗方式:食虫草需在育苗箱或穴盘内播种育苗,育苗箱或穴盘应该放入温室或小弓棚内,以增加发芽率,而不宜在露地育苗。

       3、基质的选择与配制:食虫草的栽培基质应选用比较疏松、肥沃、持水能力较强的基质,也可采用市面上销售的育苗基质。

       4、基质消毒:食虫草播种时要对基质进行消毒,以防止病虫害入侵,基质应晒干使用,播种后应使用消毒剂将基质浸透。

       5、播种方式:因食虫草种子细小,不便操作,最好将种子固定在吸水纸上,一个红圈内一粒种子,播种前将种子连同吸水纸一起剪下,用尖嘴钳夹住吸水纸,摆放在基质表面。播种量以每穴1—2粒为宜。

       6、覆盖:食虫草的种子具有好光性,需要适当的光照才能更好的萌发,所以播种后可不用覆盖。

       7、喷雾保湿:食虫草播种后,应时常保持基质湿润,可用细雾喷水,也可从盘底浸水,水要用强氯净或百毒杀消毒后使用,相对湿度宜保持在90%左右。

       8、遮阳:食虫草怕强光,播种后和幼苗期都不适宜强光照射,需要利用遮阳网进行遮阳,以利于食虫草生长。

       9、出苗:温湿度适宜时,食虫草的出苗最快只需要25天左右,最慢的话则要在两个月之后才出苗。

       10、苗期防病:食虫草幼苗生长比较缓慢,要注意预防病虫害,日常养护要注意通风透气,防止雨淋,还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定期喷雾。

       11、移苗:食虫草的幼苗一般长到5公分高后即可移入盆内培养,移苗的时候一定要带上护根,栽植最好深一点,每次比原土面深埋一公分。食虫草最好是进行两次移栽之后再上盆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苗比较健壮,而且叶片长而美观。

       食虫草的捕食

       猪笼草的捕虫囊内有蜜腺能分泌蜜汁引诱昆虫,昆虫进入捕虫囊后,囊盖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合上,但是捕虫囊的囊口内侧囊壁很光滑,所以能防止昆虫爬出。囊中经常有半囊水。水过多时,卷须无法承重还会会自动倾斜倒去一部分水。因为如果囊内盛满水,昆虫掉在水里后就容易逃出。捕虫囊下半部的内侧囊壁稍厚,并有很多消化腺,这些腺体泌出稍带黏性的消化液储存在囊底。消化液呈酸性,具有消化昆虫的能力。事实上囊盖是经常打开的,囊盖的主要用途是引诱昆虫,因为囊盖的内壁也有很多蜜腺。掉进囊内的昆虫多数是蚂蚁,也有一些会飞的昆虫如野蝇和蚊等。

0:蜈蚣的人工养殖方法是什么

       (1)箱的制作。简易的制作方法是用纤维板加1.5厘米厚的木条钉成长、宽、高分别为100厘米、40厘米、50厘米的板箱,箱的顶盖不用纤维板而是用方格的窗纱,既利通风透气,也利于防逃。另一种方式是:先钉一个高20~30厘米,宽30~40厘米、长度因地制宜得浅木槽,槽的上口四角及中间竖起多根长约10厘米的小木条,然后,用特定网眼的纱网围绕这些小木条在木槽的上方钉一个蚊帐式的网罩,在面向操作一面的网罩上留下多个操作门。将几个这种木槽放在长度与之匹配的多层木架上,组成立体多层养殖槽,这样既节省空间,充分利用养殖舍的面积,又利于蜈蚣栖息处的通风换气。同时,由于木料的吸湿作用,有利于维护饲养土的湿度。另外,这种结构还特别适用于冬季温室养殖。

       (2)饲养土堆放与内部布局。箱养法的饲养土堆积厚度为难10厘米厚,同时,每个养殖箱配备若干块弧形瓦片,将瓦片洗干净并吸足水分,4-5片一叠地放置在箱内壁四周,并使叠放的瓦片每层之间用厚约2厘米的海绵条垫起,供蜈蚣栖息。箱的中间不放瓦片,这里是蜈蚣摄食与活动的场所。

       该养殖法的优点是:设备制作简单,布置方便,灵活性大,节省空间,而且可以搬动转移。缺点是:饲养土难以保持稳定的湿度,受环境影响大,很难维持蜈蚣所需最适宜生态环境,只适合养殖商品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