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精选12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写在下表相应的空格内。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浮雕,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黄海大战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2、“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2: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A B A C B D C C C D A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C B A D C B B A B D

       二、非选择题

       26、(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言之有理即行)

       27、(1)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意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

       28、(1)80周年;会宁

       (2)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

篇3: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

       1.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上面的浮雕再现了中华民族近代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辉历程。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4: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A C D B A C D D B D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A A B C D C A C A B C

       二.21.(1)新文化运动 (2)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3)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思想

       (4)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22.(1)195月4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前期:北京 学生 后期 :上海 工人

       (3)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23.(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

       《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2)《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封建制度落后

       (4)落后就要挨打等等

       24.(1)197月 中国共产党5: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世界最早的统一国家出现在( )

       A.印度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长江黄河流域

       2.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①有自己的文字体系;②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③有迄今所知的6: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D B A A B C D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商鞅。法家 。(2分)

       (2)奖励农耕。允许土地自由买卖。(4分)

       (3) 通过变法,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秦国的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4分,要求结合材料)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____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①谁反对基督____,谁就要受到教会的打击迫害;②教会垄断教育和文化;③ 教士向人们宣读《圣经》,宣传教义,将基督____响传到城乡的各个角落。(4分)

       (2)阿拉伯人改造了 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并传播到欧洲。(2分,答案不唯一,举一个史实即可)

       (3)①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②帝国初期的1间,国势强盛,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十分发达。③首都巴格达位于东西方商业要道上,居民达到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之一,也是帝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2分,任意两条即可)

       (4)大化改新。(1分)

       日本民族具有善于学习的特点。(1分)我们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制度和文化,要 有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2分)

篇7:八年级上册英语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

       不少于80个词的短文,描述自己的好习惯。

       2、文中不得使用你的真实姓名,否则以零分计算。

篇8:八年级上册英语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

       一、词组互泽1----5 CACBB 6----10 BACCA 11----15 CBCAC 16----20 BACAB

       二、单项选择 1—5 ACBBA 6—10 DDACA 11—15 CCBDC

       三、完型填空 1—5 ACBDB 6—10 DCBBA

       四、阅读理解 A 1—5 FFTFT B 6—10 FFFFT

       C 11—15 CACCD D 16—20 CBDAB

       五、句型转换

       1.How often 2.What’s , with 3. shouldn’t , anything 4.Does , walk 5.No , can’t

       六、用括号里的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 French 2.going 3.different 4.first 5.to have 6.sightseeing 7.planning 8.wait 9.to rest 10.exciting

       七、补全对话

       1. What are you doing?\ Where are you going?

       2.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3. When are you going there?

       4. Yes, I am.

       5. Have a good \ great time Enjoy yourself \yourselves

       八、书面表达,略

篇9: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4分)

       1、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 )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2、《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 ②封建经济消亡

       ③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夏天,失而复得的国宝——圆明园生肖兽首铜像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这四件国宝当年流失海外与哪场战争有关

       猴首 猪首 牛首 虎兽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C.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5、1895――18,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 )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救国图存,变法自强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6、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7、是戊戌变法发生的110周年。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变法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 B.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是李鸿章 D.变法因光绪帝的镇压而失败

       8、19新文化运动掀起时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 )

       A.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的逆流 B.清政府的卖国行经

       C.南京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 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9、下列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

       (1)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3)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4)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A.(1)(2) B.(3)(4)

       C.(1)(2)(3) D.(1)(2)(3)(4)

       10、有只军队出征的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只军队是( )

       A.北伐军 B.八路军

       C.太平军 D.解放军

       11、20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2、“自鸦片战争发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6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13题8分,第14题10分,第15题8分,共2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材料一 61岁的关天培决意为国牺牲,与家人做了诀别,把多年积蓄的财产分赠给将 士鼓励他们英勇杀敌……他带领将士与英军展开了肉搏,最终壮烈殉国。

       材料二 “若x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秩,防不胜防,即直北关 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则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预为绸缪者也”。所以“时事之宜筹,漠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材料三 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他)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

       材料四 《辛丑条约》的签订

       (1)关天培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第一次较量中壮烈牺牲的,这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次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2分)

       (2)你知道材料二的内容是谁的主张吗?后清政府在x疆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

       (3)材料三中的“他”在哪次战争中牺牲?这次战争中对洋务运动起毁灭性打击的是哪一战役?(2分)

       (4)材料四是《辛丑条约》签订的情景,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2分)

       14、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战争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洋炮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罢,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来中国就变样呢…………后来国人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说中国历史》(1)材料中的学技术、制度、思想分别指近代史上的哪些历史事件?(4分)

       (2) 材料中学技术运动的口号是什么?(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产生哪些共同的积极影响。(2分)

       (4)中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是什么?(1分)

       (5)学了“近代化起步”这个单元,你有什么认识?(1分)

       15、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答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月战胜国代表在巴黎召开会议,中国政府也派出代表出席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收回青岛主权的正义要求,但遭到英美法的拒绝。

       材料二:北京学生举行游街示威,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沙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印刷、公共交通、码头等行业相继罢工。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件历史事件,和此事相关的节日叫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说说这一历史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1分)

       (3)从材料三看6月后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新特点?(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历史事件在近代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又有什么关系?(3分)

0: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C B B D B A C A D B

       二、材料题(第1题8分,第2题10分,第三题8分)

       1、①鸦片战争

       ②左宗棠 行省

       ③甲午中日战争 威海卫战役

       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分)

       ②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③自强、求富(2分)

       ④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或者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思想(2分)

       ⑤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变不了中国的命运(A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B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C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和斗争的精神)(1分)

       3、①五四运动,青年节 (2分)

       ②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分)

       ③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无产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2分)

       ④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阶级条件。(3分)

1: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世界最早的统一国家出现在( )

       A.印度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长江黄河流域

       2.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①有自己的文字体系;②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③有迄今所知的第一部成文法典;④首创七天一星期的制度。该文明是( )

       A.古代罗马文明 B.古代希腊文明 C.阿拉伯文明 D.两河流域文明

       3.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而点燃警报的烽火,引得各路诸侯火速前来营救。该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 )

       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礼乐制 D.分封制

       4.人们说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 期,是因为( )

       A.百家争鸣 局面的出现 B.战争频繁,诸侯争霸

       C.长达百年的变法运动 D.新旧制度的更替

       5.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一词由“人民”和“统治”复合而成,这体现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

       A.陶片放逐法限制权力过大 B.成年男性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管理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全体居民均有民主权利

       6.有一个欧洲人,他不出国,就能游览地中海沿岸 各地风光。你认为他应该生活在( )

       A.罗马帝国时期 B.罗马共和国时期 C.古代埃及 D.古代希腊

       7.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古印度与古希腊的早期文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说明( )

       ①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有着很大的影响;②人类文明有着多样性的特点;③文字、阶级、国家等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共同标志;④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在中古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 )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西欧城市的兴起

       C.丕平献土 D.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9.从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的原因可以看出,早期伊斯兰教具有的历史进步性是( )

       A.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B.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体现了普通穷人的要求 D.造就了独特的建筑艺术

       10.下面有关日本大化改新背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改革势在必行 B.受到中国唐朝的影响

       C.新上台的孝德天皇支持改革 D.中下级武士极力主张改革

       二、材料解答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

       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 前的1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体现了哪家的思想?(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与他的哪一项变法措施相对应?他的变法措施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起了关键作用的又是哪一项?(4分)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4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制度的学习、模仿与创新,文化的传播、沟通与交流,是国家走向富强,人类文明得以绵延不绝,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

       综观中世纪的世界,东方与西方呈现给人类的是两道迥异的风景,欧洲在基督教黑暗笼罩之下,人们的意识处于睡眠与半醒状态;而在亚洲:西部,这个沙漠广布,缺少水源,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阿拉伯半岛上,以伊斯兰教为特点的阿拉伯文明格外璀璨;东部,中国的大唐王朝光照四邻,于是东边那个国土有限、资源匮乏的小小岛国日本,掀起了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制度的热潮,为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是怎样使“人们的意识处于睡眠与半醒状态”的?(4分)

       (2)阿拉伯人不仅能创造文明,也传播着文明,由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因此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请结合史实说明阿拉伯人获得这个称号当之无愧。(2分)

       (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繁荣,往往得益于这个国家、民族在崛起与逐步强大”,阿拉伯人建立了强大统一的国家,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请你写出古代阿拉伯帝国强大表现。(2分)

       (4)日本掀起了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制度的历史事件叫什么?请结合日本民族的特点,从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

2: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D B A A B C D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商鞅。法家 。(2分)

       (2)奖励农耕。允许土地自由买卖。(4分)

       (3) 通过变法,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秦国的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4分,要求结合材料)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基督教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①谁反对基督教神学,谁就要受到教会的打击迫害;②教会垄断教育和文化;③ 教士向人们宣读《圣经》,宣传教义,将基督教的影响传到城乡的各个角落。(4分)

       (2)阿拉伯人改造了 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并传播到欧洲。(2分,答案不唯一,举一个史实即可)

       (3)①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②帝国初期的100年间,国势强盛,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十分发达。③首都巴格达位于东西方商业要道上,居民达到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之一,也是帝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2分,任意两条即可)

       (4)大化改新。(1分)

       日本民族具有善于学习的特点。(1分)我们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制度和文化,要 有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