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故事阅读及答案(集锦8篇)
吴小进
1.根据拼音写词语
(1)站在(wēi é) 的古塔里面,我很自然地想到当年前来(kān) 察这座千年木塔的梁思成林(huī) 因夫妇一行
(2)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dǒu gǒng) ,一副(diāo xiàng),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2.根据要求答题
(1)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是现代 家梁思成对保护日本的
(建筑)不受2:梁思成的故事阅读及答案
梁思成的故事阅读及答案
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梁思成当年会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向周恩来描述可能会消失的北京古都景象。也开始明白,当他谈到北京城墙时,将它视为一种生命来述说:“环绕北京的城墙,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它 ① 是为防御而叠积的砖堆, ② 是一圈对于北京形体的壮丽有莫大关系的古代工程。无论是它壮硕的品质,或它轩昂的外象,或它历尽风雨,同北京人民同甘苦的象征意味,总要引起后人复杂的情感。”
五十年代,听说自己曾经堪察过的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梁思成感到十分惋惜。后来,有感于自己的被误解,他有过这样一句无奈的感叹:“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一个真正有文化精神的人,才能发出如此深沉的感叹。
一声感叹,世人谁能深深体味?
10.画线句中的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
1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① (不仅,不只,不但) ② (而,而且,又)
12.“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运用了 修辞方法,作用是 (2分)
13.文章结尾意味深长,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2分)
答案:
10.答案:堪 勘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1.答案:①不只 ②而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2.答案:比喻 形象地表达了梁思成不被了解和重视,还被人误解的无奈之情。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3.答案:表达了对梁思成的敬仰、惋惜,也含有对那些误解他的人的责备。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
篇3:《“老伙伴”梁思成》及阅读答案
“老伙伴”梁思成
黄汇
①我们建一一班(1961届)和梁思成先生有着一段深厚的师生情,回顾四十六年前与先生相处的戏剧性的场面,幅幅相连仍如同昨日。先生在同学们和我的心中不是圣者,甚至不是严师,而是我们成长中亲切的“老伙伴”。现在细想起来,相处的那六年间的点点滴滴都影响了我一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习惯,不知不觉中铺垫了我们的敬业之路。
②1955年高高兴兴走入清华园的时候,我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因为能乍乎,班主任派我暂任文娱干事。为了使来自全国各地互不相识的同学熟悉起来,组织全班同学到颐和园玩了一次。
③一到谐趣园,我们不由得叫了起来:“快来看呀!这里有个小老头水彩画得真棒!”他又瘦又“小”,抬起头来看了看我们胸前佩戴的清华大学新生的小布章:“呵!了不起!清华大学的学生。你们也喜欢画画?是哪个系的呀?”我们颇有些得意地表示:“当然,我们是建筑系的学生。你知道进了清华大学要上建筑系还得再考一次画画呢!”
④“噢……我也累了,不画了。我请你们上楼去看看吧。”
⑤“你是颐和园的干部吧,住在这地方多好玩!”
⑥“我是个没事干的小老头,住在这里并不好玩,因为没人跟我玩,你们来了这里,带我玩行吗?”
⑦“行!你这人挺好玩。”
⑧开学后才知道,那“小老头”竟然就是我们的系主任。那是在林先生刚去世而且他正遭“复古主义大批判”的时候,总理关照他在谐趣园休养。
⑨对于谐趣园时的不逊,我们丝毫没有什么顾虑,因为直觉说明他对我们并没有反感。
幸运的是,特殊的机会使他对我们班多了一份特殊的关心,主动不定时地给我们讲专题课,
甚至辅导课程设计。
⑩一年级结束前,在二校门旁遇见先生,他问我暑假怎么安排,并要给我留一点家庭作业,我求他别再让我放假都玩不成。梁先生说,这作业不妨碍你又吃又玩,只需要你去和你家周围扫街或摊大饼的那种人交往,交两个朋友,把他家各方面的情况写下来,交卷。这作业真奇怪,不过梁先生常常会出一些怪题,做起来也会挺有意思,我就照办了。
⑨当时我家前门、后门各处于不同的两条巷中,我主动去和那两位扫地的阿姨搭讪,因为外祖父在当地受尊重,所以她们待我都很好,有时我也去辅导一下她们孩子的功课。一来二去,开学时就完成了两份“交朋友报告”,将她们家的成员、工作、经济情况、生活规律和不同的特殊困难,一一罗列。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文字“现在细想起来,相处的那六年间的点点滴滴都影响了我一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习惯,不知不觉中铺垫了我们的敬业之路。”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9.从师梁先生使受益良多。阅读文章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的成长路上,梁先生做了哪些事情给的人生带来启迪,影响一生?(4分)
20.把自认为得意的设计方案拿给梁先生看时,粱先生却给他讲了罐子装水的故事。阅读⑥段,思考梁先生对说的这番话,蕴含了怎样的哲理?表达了梁先生对怎样的期待?(4分)
21.师者,授知识于学生,教品质于弟子。在叙说与梁先生交往过程中,梁先生给你留下
了怎样的印象,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4分)
22.文章结尾段直抒胸臆,表达对梁先生的深厚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世上最无法弥补的是时空造成的无奈,越是在纪念、追念先生的时候越是难过,真是难过极了。”这句话包含了怎样的情感?(4分)
23.的心中,梁先生不是严师,更似益友、伙伴。文章题目即为《“老伙伴”梁思成》,阅读全文,你认为称梁先生为“老伙伴”的原因是什么?(4分)
17.①xùn②shàn③yì④huì(共2分,每小题o. 5分)
18 .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引出(起)下文的作用,(做铺垫) ;高度概括和总结了全文的内容,梁老对我们的影响;凝聚了对梁老的敬佩、感激爱戴和深情厚谊。(3分)
19.①在刚入学时,对还未相识的梁老不逊,这个特殊的机会 反倒使他对我们班多了一份关心,。讲座。②大一的暑假,先生给“我”留了份特殊的作业。“我”学会了解别人的需要大的成功,学有所成。( 共4分)
21.就如所说, 先生在“我”心中不是圣者,甚至不是严师,而是成长中亲切的“老伙伴”。先生亦师亦友。 他有时严格教会做人的道理,他有时像个孩子在玩中学会道理。他睿智、幽默,影响人的一生。(也可19题回答,如不介意“我”出言不逊可见其宽容大度,能从日常生活中总结道理教导“我”说明他教导有方。(4分)
22.包含了对先生的深切怀念 和无限崇敬。通过回忆和先生,要、养成随时观察和关心各种人的习惯,要“知人”。③大二时由于成绩不合格梁老以两种身份和亲身经历教导“我”要劳逸结合,不当书呆子。④大四时先生在“我”获得荣誉时用罐子装水的故事教导“我”不要沾沾自喜,要认真总结,不断进步。(共4分)
20. ① 蕴含了做人不要对眼前的荣誉沾沾自喜,要冷静思考自己的不足,正确对待别人的赞赏,不要满足现状,要不断进步。②表达了先生对更大的期许,要不断进步,不可以满足现状,应取得更了自己一生做人做事习惯的点点滴滴,表达了自己对梁老的尊敬、喜爱、感激种.种之情,以及先生离世无以回报的无奈、悲恸之情。(共4分,意思对即可)
23.首先,梁先生没有严师的架子。 在初次相遇的时候要求和一块游园来“玩”。没有架子,亲切和蔼。其次,先生教导“我”玩是好事,但不可以傻玩,并用亲身经历教育“我”不要当书呆子。先生理解我们,像个富有童心的孩子,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伙伴。(共4分,意思对即可)
.
梁思成
梁思成(19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梁思成4:《梁思成的野外考察》阅读答案
①1932 年 4 月思成的5:博学多能的梁思成阅读理解及答案
博学多能的梁思成阅读理解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25分)
梁思成:有所专而又多能,精于一而又博学
梁思成先生是我国建筑学界一代宗师,毕生为近代中国建筑学术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61年,他撰文教导清华学生 “求学问需要精,但是为了能精益求精,专的更好就需要博。”“既有所专而又多能,能精于一而又博学;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求学上应有的修养。”
梁思成先生194月出生于日本,父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著名学者、清华国学院导师。梁思成出生时,正是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他的出生给这个动荡不安的家庭带来了欣慰。梁启超给他取名“思成”,希望他多思而事业有成。
中华民国成立后,梁启超一家回国,先住天津,后搬至北京。19,梁思成考入清华学校,开始了8年的清华求学生涯。
清华求学期间,梁思成才华出众,爱好广泛,对音乐、美术、体育都有浓厚兴趣。梁思成不但多才多艺,还是学生运动领袖之一。19“五四”运动中,他是清华“爱国十人团”和“义勇军”等社团的中坚分子。一次,梁思成和同学进城宣传被拘,他与其他人一起坚持斗争,迫使军阀政府派一名参议员当众道歉,在军乐队护送下凯旋回校。由于他具有冷静而敏锐的政治头脑,被同学誉为“一个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1923年梁思成于清华毕业,1924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建筑,开始了作为建筑家的光辉生涯。
梁思成出生之时正是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灾难之际,在学校和家庭里都受到深切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外求学时,他看到外国博物馆收藏着不少被帝国主义掠夺去的我国文物珍宝,看到许多西方国家对古代建筑文物都有妥善保护并有专门机构进行长期而系统的研究,而仅有的几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著作都是外国人写的,深感这是一种民族的耻辱。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写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
在上世纪30年代的动荡岁月里,梁思成与林徽因以及他们的同仁,以简陋的交通工具,奔波于穷乡僻壤与山峦沟壑中,从事艰辛的古建筑踏勘与测绘调查,对中国古建筑研究做开拓性的工作。他坚持调查研究,从总结匠人抄本经验起步,用现代的建筑表现方法,记录整理古代建筑遗产,成为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克服生活和身体上的种种困难,历经数年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著作,迄今此书仍以其先例精当、引文浩博、文字精炼而独树一帜。同时他还用英文撰写了《图像中国建筑史》等。李约瑟曾称赞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历史学家的翘楚。
梁思成是我国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先后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培养、发掘和团结了一大批人才,他经常说“君子爱人以德”,并以满腔热情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普遍爱戴。
梁思成认为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综合体,他对文化的理解并非狭义的限于某些学科,而是涉及到更广更深的领域。他主张建筑师必须有广泛深厚的文化修养,建筑师的认识领域要广,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但是,最本质的是建筑师应当是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他强调教育要“理工与人文结合”,认为西方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而人文教育缺乏,形成“半个人的世界”,只懂得工程而缺少人文修养的人只能算半个人,他反对“半个人的世界”。在建筑系课程设置上,他有意识地加强专业课程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认为学术修养要博精结合,“‘专’不等于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牛角尖’里”。“既有所专而又多能,能精于一而又博学;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求学上应有的修养。”“为了很好地深入理解某一门学科,就有必要对和它有关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知识,否则想对本学科真正地深入是不可能的。”
梁思成先生将自己一生的心血投入教育事业,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结出了丰硕成果,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就是对先生最好的汇报。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梁思成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古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迄今仍以其选例精当、引文浩博、文字精练而独树一帜。
B、在动荡的岁月里,梁思成及同仁克服了重重困难,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建筑表现方式,记录整理了古代建筑遗产。
C、梁思成有狂热的政治热情、冷静而敏锐的政治头脑,被同学们誉为“一个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D、梁思成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深厚的人文素养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E、梁思成认为深厚的文化素养,专而多能、精而博学是成就一位建造师的决定性因素。
(2)李约瑟曾称赞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学家的翘楚,为什么?(6分)
(3)请简要概括梁思成为中国的近代建筑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6分)
《梁思成:有所专而又多能,精于一而又博学》阅读答案
(4)梁思成教导清华学生“既要所专而又要多能,能精于一而有博学”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2(1)答D给3分 答B给2分 答E给1分
(2)①在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研究做出了开拓性德工作。②他坚持调查研究,成为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之一。③他历经数年完成了《中国古建筑史》的著作迄今此书仍独树一帜。④他还用英文撰写了《图像中国建筑史》等。(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3)①梁思成是我国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先后创办了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并培养、发掘和团结了一大批人才。②梁思成认为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综合体,建筑师应当是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他的观点深深地影响了后学者。③他的“理工和人文结合”的教育思想改变了建筑系课程的设置,“既有所专而又多能,能精于一而又博学”的教育思想影响着清华学子,使后来的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每点2分)
(4)略(明确观点给2分 应从两方面来答每点给3分)
篇6:《中国建筑的文法梁思成》阅读原文及答案
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粱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橡、檩、檀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词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粱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到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结构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撑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作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做作法和瓦作做法等。
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橡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庞、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遂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1.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
B.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C.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
D.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
2.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
B.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C.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
D.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3.本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多种文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3分)
1.D
2.A
3.梁架做法、瓦作做法、彩画作做法院落组织法
篇7:《梁思成的野外考察》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梁思成的野外考察》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①1932 年 4 月思成的8:梁思成的故事600字
京都建于公5261元794年,直到19世纪中叶一直是4102日本的首都。古京都的1653最初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的长安和洛阳,整个建筑群呈长方形排列,以贯通南北的朱雀路为轴,分为东西二京:东京仿照洛阳、西京模仿长安城、中间为皇宫;宫城之外为皇城,皇城之外为都城。京都市内历史古迹非常多——列为“国宝”的建筑物有38处,定为重要文物的建筑物有199处。而我对京都有印象并且最终极度的想去是因为有“京都恩人”之称的梁思成先生。
1944年夏天,盟军准备轰炸中国日军占领区,盟军司令部请梁思成建议,轰炸的时候要保护哪些古建筑。梁思成当即向司令部交了一张圈了红圈有明确保护标记的图纸。随后,梁思成又说,还有两个城市我也希望能够保护,但这两个城市不在中国。美国人当时感到奇怪,即问他是哪两个城市,梁思成说:日本的京都和奈良。对梁思成的这一建议,盟军司令部没有当即作出反应。1945年夏季,美、英等国在太平洋上集结了两百万军队。对日本进行持续而强有力的轰炸。因为梁思成的嘱托,日本京都、奈良没有轰炸,日本最重要的这两个有着众多古建筑的古城得以保存。日本人对这件事情非常感激,说梁思成是古都的恩人。梁从诫一次在日本讲台上说:“我父亲做出这个建议是不容易的,我们家有两个人直接死在抗日战争前线。”台下的日本听众听了梁从诫的陈述,都被感动得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