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故事(7篇)

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故事

       赤壁之战曹军大败,所剩三百人马,跟随曹操向华容道退去。关羽领一支人马栏住去路。曹操见了,只得央求关羽说:“我今天无路可走了,望将军看在我们往日的情份上,给我留一条活路!”关羽说:“你的恩情我已报答,今天不能为私情误了国家大事。”曹操说:“将军还记得过五关斩六将吗?”关羽听了,心中暗想,如果不是曹操关照,我闯过五关也保不住性命。关羽是个重义之人,摆手让曹操他们过去,曹操终于保住了性命。

篇2:三国演义里的长篇故事

       曹操出兵寿春,转战徐州,败袁术,杀吕布,官封中郎将、关内侯,威权更盛。献帝不甘心受控制,在衣带中放入诏书,令董承设计除掉曹操。刘备这时正依附曹操,也参与了预谋。

       为防曹操谋害,刘备于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在小亭对饮,论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两人。刘备听闻一惊,将筷子掉落在地上。

       幸好当时雷声乍起,刘备急中生智,沉着地俯身拾筷,说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掩饰了过去。

       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不久,刘备就以截击袁术为名脱离了曹操。

三国演义里的长篇故事2:大意失荆州 败走麦城

       孙权见关羽实在无礼就决定趁关羽和曹军交战的机会,夺回荆州。他的大将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毫无防备,突袭烽火台,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

       在吕蒙渡江的同时,曹操派大将徐晃带大队人马攻打关羽。徐晃的兵比关羽多,他把关羽包围起来。关羽受到孙、曹两军夹击,败走麦城。

       这时,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麦城粮绝,关羽和关平乘夜突围,中伏被孙权所擒,因不肯投降,父子遇害。从此,荆州归了东吴。

篇3:三国演义里的精彩小故事

       刘备、诸葛亮在新野大败曹军之后,移驻在樊城。曹操为了报仇,分兵八路,亲自率领,杀奔樊城而来。

       曹军势大,刘备兵微将寡,樊城池浅城薄,诸葛亮料定抵挡不住,便劝刘备放弃樊城,渡过汉水,往襄阳退去。刘备不忍抛弃跟随多时的百姓,就派人在城中遍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可一同过江。”

       城中百姓,皆宁死相随。刘备令关羽在江边整顿船只。百姓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号泣而行,两岸哭声不绝。

       刘备在船上见此情景,心中悲恸不已,哭道:“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说罢,就要投江自尽。左右急忙抱住,从人见状,莫不痛哭。 刘备到了南岸,回顾江北,还有无数未渡江的百姓望南招手呼号。

       刘备急令关羽催船速去渡百姓过江。直到百姓将要渡完,方才上马离去。

篇4:三国演义里歇后语

       1、诸葛亮弹琴---临危不乱

       2、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3、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4、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5、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6、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7、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8、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9、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10、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11、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12、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13、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14、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15、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16、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17、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18、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19、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20、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21、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22、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23、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24、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25、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26、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27、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28、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29、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30、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31、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32、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33、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34、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35、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36、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37、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38、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39、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40、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41、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42、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43、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44、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45、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46、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47、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48、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49、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50、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51、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52、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53、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54、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55、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56、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57、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58、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59、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60、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61、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62、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63、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64、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6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66、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

       67、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68、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69、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70、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71、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72、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73、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7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75、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76、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比喻来之不易)

       77、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78、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79、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80、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81、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82、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83、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84、诸葛亮哭周瑜――虚情假意。

       85、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86、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87、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88、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89、诸葛亮耍掸帚---出计不出面

       90、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91、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92、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93、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94、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95、诸葛亮摆八卦阵---内有奇文

       96、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

       97、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

       98、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99、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100、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三国演义里歇后语]

篇5:三国演义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故事大全精选1:周瑜假书赚蒋干

       周瑜是江东孙氏集团中一个足智多谋的将领。他用反间之计,一举除掉了曹操手下两个得力的水军将领。

       原来,曹军士兵,多系北方人,不习水战。曹操在占领荆州之后,便用降将蔡瑁和张允为都督,训练水军,为扫平江东做准备。蔡、张二人,久居荆州,深得水战之妙。由他们训练水军,对江东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周瑜深为忧虑。一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有人通报故人蒋干来访。周瑜对众将作了一番部署,遂整衣出迎。

       这蒋干,字子翼,与周瑜自幼同窗,交情颇厚,现为曹操帐下幕宾。这次,他是主动请命前来江东的,目的是要说动周瑜投降。对此,周瑜自然心中有数。所以,他一见面就把蒋干的嘴“封”了起来:他命大将太史慈监酒,声称“今天是老同学相见,但叙朋友之情,不言军旅之事,有言之者当即斩首”。然后,他又以江东精勇雄壮的士兵、堆积如山的粮草和众多的文武英杰,夸示蒋干,使得蒋干始终无法开口道出说词。欢宴之后,周瑜一定要与蒋干同榻而眠。他故作大醉之状,和衣而卧,呕吐狼藉,一会儿就鼾声如雷。那蒋干因心中有事,难以入睡,二更即起,见帐内残灯尚明,桌上堆着文书,便下床偷看,他见有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一封投降书信,不禁大惊,忙将其藏到了身上。这时,周瑜在床上翻了个身,说起了梦话,道是数日之内要让蒋干看那曹操的脑袋。蒋干连忙熄灯上床。将近四更时分,只听得有人进帐唤道:“都督醒了吗?”周瑜装作梦醒的样子,故意问那人说:“床上睡的是什么人?”那人答道:“都督请子翼一同睡觉,怎么忘记了?”周瑜懊悔地说:“我平日从未醉酒,昨天喝醉了,不知可曾说过些什么?”那人道:“江北有人过来。”周瑜小声喝道:“低声!”又叫:“子翼。”蒋干装作睡着,一声不应。

       周瑜同来人悄悄走出帐外,蒋干则在帐内偷听。只听来人在外面说:“蔡、张二位都督道:‘急切中无法下手。’”后面的话因声音太小,无法听清。一会儿,周瑜回到帐内,又叫:“子翼。”蒋干不应,仍然蒙头假睡。周瑜遂脱衣就寝。蒋干暗想:这周瑜是个精细人,天亮后若不见了蔡、张二人的书信,岂肯与我干休?因此,刚到五更,即趁周瑜熟睡之机,悄悄溜出帐外,叫上随身带的小童,飞快地赶到江边下船回江北去了。

       蒋干回到江北,去见曹操。曹操问道:“子翼,事情办得怎么样?”蒋干回答说:“周瑜雅量高致,不是言词所能打动。”曹操十分不悦,道:“事情没有办成,反让人家笑话!”蒋干说:“虽然没能说动周瑜,却为丞相打听到一件重要事情。请摒退众人。”待左右之人退下,蒋干取出书信,并将听到的事情一一告诉了曹操。曹操大怒道:“这两个贼人竟敢如此大胆!”遂唤蔡瑁、张允入帐,未容二人分辩,即命武士推出斩首。这样,大战尚未开始,曹军最为得力的两个水军将领,就被周瑜以反间之计轻而易举地除掉了。

三国演义故事大全精选2:诸葛亮草船借箭

       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周瑜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以对曹军作战急需为名,委托诸葛亮在10日之内督造10万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并在物料方面给诸葛亮出难题,设置障碍,使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然后周瑜再名正言顺地除掉诸葛亮。圈套布置好的6:三国演义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经典故事1:曹操借头息众怨

       曹兵17万人每日耗费粮食量浩大,诸郡又连年饥荒干旱,接济不上。曹操想催促军队速战速决,李丰等却闭门不出。曹军相持了一个多月后,粮食将要用完,只得写信给孙策求救,借了粮米十万斛,仍不能满足支配。

       一天,管粮官任峻部下的仓官王垕前往禀报曹操说:“如今兵多粮少,应当怎么办?”曹操回答说:“可以用小斛分发军粮,暂且救一时之急吧!”王说:“兵士倘若怪怨起来该如何是好?”曹操说:“这你不用管,我自有办法。”

       王依照曹操命令,以小斛分发军粮。曹操暗中派人到各营寨去听风声,各营寨怨声载道,都说丞相欺骗了大家。曹操于是密召王入帐,对他说:“我想向你借一件东西,以此息众怒,你可不要吝惜。”王说:“丞相想借什么东西?”曹操说:“我想借你头用以示众!”王大惊失色,说:“我实在无罪!”曹操说:“吾也知道你无罪,但是如不杀你,军心就难以稳定。你死后,你的妻子儿女我会为你照顾,你就不必多虑了。”王再想申辩时,曹操早就呼喊出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罢;然后把王人头悬挂在高杆上面,并贴出告示:“王故意用小斛散发粮米,盗窃官粮,谨按军法,斩头示众。”于是众怨开始缓解。

       三国演义经典故事2:王允巧使连环计

       司徒王允一直想为国除害,搞掉董卓。一天晚间,他执杖信步来到后园,正为无计可除董卓而仰天垂泪,忽听有人在牡丹亭旁长吁短叹。王允过去一看,原来是府中歌伎韶蝉。貂蝉自幼被王允收养于府中,学习歌舞,美而聪慧,王允待若亲女。王允起初以为她是为儿女私情而深夜于此长叹。后经询问,方知她是蒙王允养育之恩,常思报效。王允见状,计上心来,便把貂蝉请到画阁中,向她流泪跪拜说:“汉家天下全寄托在您的身上了!奸臣董卓,阴谋篡位;朝中文武,束手无策。董卓有一义儿,姓吕,名布,骁勇无比。董、吕二人都是好色之徒。我,打算用连环计:先将你许嫁吕布,然后献给董卓。你便从中找机会离间他二人反目成仇,让吕布杀掉董卓,为国家除掉大患。不知您同意否?”貂蝉当即表示甘愿献身实施“连环计”。

       次日,王允便请良匠以家藏宝珠数颗嵌饰金冠一顶,使人密送吕布。吕布受冠大喜,即亲到王允宅致谢。酒至半酣,王允叫貂蝉盛妆而出,与吕布相见。吕布仗着几分酒意,与貂蝉眉来眼去。王允趁机指着貂蝉对吕布说:“我想将小女送给将军为安,不知将军同意否?”吕布大喜过望,拜谢而回,只盼王允早送貂蝉来。

       几天后,王允趁吕布不在,便请董卓次日来家中赴宴。王允又唤貂蝉出来以歌舞助兴。董卓很为貂蝉绝妙的舞姿和娇美的容颜所倾倒,称赏不已。王允便说:“这是我家歌伎貂蝉。我想将她献给太师,不知太师肯收留否?”董卓闻言大喜,再三称谢。席散后,王允即命先将貂蝉送到相府,然后亲送董卓回府。

       等到吕布前来打探,王允又骗吕布说:太师已经带貂蝉回去与你完婚。

       次日晨,吕布到相府打探消息。董卓侍妾告诉吕布:“昨夜太师与新人共眠,至今未起。”吕布闻言大怒。董卓一日入朝议事,吕布执戟相随。吕布趁董卓与献帝交谈的机会,策马径到相府来见貂蝉。貂蝉请吕布至后园凤仪亭互诉衷肠。貂蝉泪汪汪地对吕布说:“自初见将军,我即暗暗以身相许。谁想太师起不良之心,将我占有。自入相府,我即痛不欲生,只因未与将军一诀,故忍辱偷生至今日。今日既已与您相见,我当死于君前,以明我志!”说罢,即手攀曲栏,往荷花池便跳。吕布慌忙抱住貂蝉。

       董卓在殿上,回头不见了吕布,心中怀疑,忙辞了献帝,登车回府。寻入后园,见吕布正与貂蝉在风仪亭下共话。画戟倚在一边。董卓勃然大怒,大喝一声。吕布忽见董卓来到,慌忙便跑,董卓抢过画戟,挺着赶来。董卓体胖赶不上,便掷戟刺吕布,吕布打戟落地,夺门而逃。

       董卓回后堂问貂蝉说:“你为何与吕布私通?”貂蝉流泪说:“我在后园看花,吕布突然而至,我见其居心不良、动手动脚,便欲投荷池自尽,却被这厮抱住。正在生死之间,幸亏太师赶到救了性命。”董卓说:“我想将你赐给吕布,何如?”貂蝉闻言大惊,哭道:“妾宁死不辱!”边说边抽下壁上的宝剑就要自杀。董卓连忙劝住。

       董卓即日带貂蝉还坞,百官俱拜送。车已去远,吕布凝望车尘,叹息痛恨。王允装作惊讶地问道:“这么长时间,还未送给您?”吕布恨恨地说:“已被老贼占为已有了!”王允佯装不信,吕布便将前事一一说给王允听。王允听罢,半晌不语,良久才说:“想不到太师作出此等禽兽之行!”因请吕布到家中商议。商议问,王允又激吕布说:“太师淫我之女,夺将军之妻,诚为天下耻笑。然而我是老朽无能之辈,无所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辱!”吕布怒气冲天,拍案大叫:“誓杀董贼,以雪我耻!”王允见时机成熟,便说:“将军若扶持汉室,便是忠臣,当流芳百世;若助董卓,便是反臣,当遗臭万年。”吕布闻言即拔刀刺臂出血,誓杀董卓。王允跪谢说:“大汉天下,全仰仗将军了!”

       随即,二人又请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共商诛董卓之策。最后决定请当初为董卓劝降吕布的李肃奉献帝诏书前往坞请董卓入朝议事。同时让吕布奉献帝密诏,带领甲兵伏于朝门之内,待董卓入朝时诛杀之。

       李肃因怨董卓不迁其官,因而慨然依计至坞,奉诏宣董卓入朝。董卓即排驾回朝,群臣迎遏于道。到北掖门,董卓所带军兵尽被挡在门外,只让董卓及其车夫进入宫内。吕布率伏兵一拥而上,将董卓刺死于殿门之前。随后:王允、吕布等,又派人擒杀董卓死党李儒等人,并派军前去查抄董卓家产人口。

       三国演义经典故事3:袁绍诈取冀州城

       关东诸侯联合起兵,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反对董卓专权。讨卓联军攻占洛阳后,各路诸侯便各打各的算盘,不仅不能同心协力,反而争权夺利、互相兼并,以致讨卓联盟迅即瓦解,各路诸侯各自为战,自谋发展。

       当时,洛阳一带几乎已成废墟,袁绍觉得在这里已无戏可唱,便于次年率军退屯河内(今河南武陟县西南),观望形势发展。渤海郡属冀州,因而袁绍在名义上应算冀州牧韩馥的部下,所以韩馥经常派人运送粮草接济袁绍。谁知好心不得好报,袁绍及其部下却暗中算计起富庶的冀州来。谋士逢纪向袁绍献计说:“大丈夫当纵横天下,怎能光*人接济为生!冀州乃钱粮广盛之地,将军何不取之!” 。

       得到袁绍赞同后,逢纪进一步具体谋划说:“可暗中派人送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约其共攻冀州,平分其地。他必定欣然起兵攻冀州。面对公孙瓒的进攻,韩馥这样的无谋之辈肯定会请您协助守冀州。您便可趁势行事,冀州唾手可得。”袁绍闻言大喜,即依计送信给公孙瓒。瓒得信,即应约发兵杀奔冀州而来。袁绍却又使人将公孙瓒发兵攻冀州的消息密报韩馥。韩馥得报后,即召集谋士荀谌、辛评二人商议对策。荀谌说:“公孙瓒率领燕、代之众,长驱而来,锐不可当。今袁绍智谋过人,手下名将极广,将军可请其同治州事,就不伯公孙瓒了。”韩馥以为得计,便差别驾闵纯去请袁绍。长史耿武谏曰:“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怎能将州权委托给他?这等于引虎入羊群啊!”忠厚的韩馥答道:“我本是袁家先世的故吏,才能又不如袁绍,让贤是自古以来的美德,现在我决计请袁绍与我一同治理冀州,诸位不要忌妒!”耿武等人见韩馥固执己见,不听忠告,只好叹息而出。

       数日后,袁绍应韩馥之邀率领大队人马来到冀州。忠于韩馥的耿武、闵纯不愿冀州落入袁绍之手,便伏于城外,欲刺杀袁绍,结果被袁绍大将颜良、文丑斩杀。袁绍入据冀州后,即以韩馥为奋威将军,并以自己的亲信部下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架空韩馥,逐渐篡夺韩馥之权,终将冀州据为己有。至此,韩馥懊悔无及,只好弃下家小,只身投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公孙瓒见袁绍不讲信义,独吞了冀州,不肯平分其地,因而与袁绍结下仇怨,彼此攻伐。但公孙瓒哪里是袁绍的对手,屡战屡败,后来被袁绍围困于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走投无路,自缢而死。这样,连公孙瓒割据的幽州也落入了袁绍之手。

篇7:三国演义故事节选

       

       三国演义故事节选1:周瑜赤壁布火阵

       曹操统一北方后,继续派兵南下,进攻刘表和孙权。

       这时,刘表刚死,继位的次子刘琮被曹军的气势吓破了胆,立即派人求降。驻守在樊(fán)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听说曹操大军南下,急忙撤退。曹操亲自率兵追赶,在长坂(bǎn)坡(今湖北当阳东北)大败刘备,刘备只得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汉),曹军依然紧追不舍,形势万分危急。

       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凭借长江天险,共同抵抗曹军。刘备采纳了这个建议,并派诸葛亮去见孙权。

       孙权对曹操大军南下早已坐立不安,他也有联合刘备抗曹的想法,但是孙刘两军加起来兵力也不过三五万,他担心自己不是号称八十万人马的曹军的对手,因此一直拿不定主意。

       诸葛亮一见到孙权,就挑明了来意:“将军,曹操已经攻下了荆州,马上就要进攻东吴了。将军您是准备投降还是准备抵抗呢?我们刘将军身为宗室后代,是决不肯向曹操低头投降的。”

       他仿佛一眼看穿了孙权的顾虑,又一针见血地指出:“刘将军虽然在长坂坡战败了,但还有水军二万。而曹军虽然兵力远远多于我们,但它从北方远道而来,已经十分疲惫,况且根本不熟悉水战,只要孙刘两军同心协力,是一定能打败曹操的。”

       诸葛亮的一席话终于打消了孙权的顾虑。他马上召集部下,共同讨论对付曹操的办法。

       恰在这时,曹操送来了战书,威胁说将率八十万人马与孙权决一胜负。孙权看后非常不安,部下中有人开始主张投降,孙权举棋不定,就把大将军周瑜召回商量。

       周瑜一开口就很坚定,他说:“曹操名为汉朝丞相,实际上是十足的奸贼,我们怎能向他投降?”

       接着,他分析道:“曹操号称八十万人马,其实只有二十万,他这是在虚张声势,况且其中还有不少是荆州一仗中被打败后收编的荆州兵卒,他们跟曹操并不是一条心,所以,我们没理由害怕。何况两军对比,我们还有许多有利的地方。首先,曹军习惯于陆上作战,但现在要和我们打水仗,他们弃长取短,犯了兵家的大忌。其次,曹军初到南方,定会水土不服而发病,战斗力必然大大削弱。将军只要给我数万精兵,我定能战胜曹军!”

       周瑜斩钉截铁的一番话使孙权最后下了决心,他表示与曹操势不两立。第二天,孙权就任命周瑜为大都督,与刘备水军会合,共同抵抗曹军。

       孙刘联军和曹军先头部队在赤壁(今湖北武汉赤矶山)相遇。这时,曹军中已有不少士兵因水土不服得了病,双方初次交战,曹军就吃了败仗,被迫退回长江北岸,而孙刘联军占据了长江南岸,两军隔江对峙(zhì)。

       曹军的北方兵一点儿都不识水性,船一晃就晕船呕吐,生起病来,曹操一直为此事发愁。后来,他采纳了谋士的建议,把战船用铁环连在一起,铺上木板,船身就稳定多了,不但人可以在上面走路,还可以骑马。曹操认为这是渡江的好办法,却没料到已经中了周瑜的“连环计”,因为这样一来,战船的目标很大,行动不便。

       黄盖向周瑜建议:“现在敌众我寡,宜速战速决。我们可以利用连环战船难以解开的弱点,用火攻对付曹军。”

       这一建议和周瑜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周黄二人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制造一幕“苦肉计”的活剧。

       第二天,周瑜召集部下议事,黄盖故意当众提议:要么马上进攻,要么趁早投降。周瑜大怒,要把黄盖拉出去斩首示众。在众将士的一再劝阻下,周瑜才免黄盖一死,但五十军棍直打得黄盖皮开肉绽,几次昏死过去。

       几天后,黄盖派人给曹操送去密信,表示愿意投降曹军。曹操原本疑虑重重,等听到奸细报告了黄盖被痛打的经过,这才信以为真,就与黄盖约定了暗号。

       火攻的前期工作都已准备停当,只差东风了。当时正值隆冬十一月,西北风刮得“呜呜”作响,这种风向只会将火烧到自己船上,周瑜整天愁眉不展。

       一日,周瑜急火攻心,口吐鲜血,不省人事,众将士急得乱作一团。诸葛亮笑着送来药方,上面只有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还煞有介事地说自己能借来东风,甚至还说出了具体的时间。

       周瑜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吩咐黄盖悄悄地准备了二十艘大船,船头密布铁钉。船内装满芦苇干柴,浇上油,再用布幕盖严实,插上军旗。又准备了一些轻快小船拴在船尾。

       一切布置妥当,只等东风刮起。诸葛亮定下的那天终于来了,可是直到天色微明,依旧微风不动。一直到三更时分,忽然风声大作,旌(jīng)旗飘动。周瑜立刻命令六支兵马按照预先部署开始行动,又令黄盖派人送信给曹操,说今夜将坐送粮船前来投降。

       东南风刮得越来越急,黄盖率领的大船扯满了风帆,乘着东风飞速向江北的赤壁驶去。船队驶到江心,黄盖命令士兵高喊:“黄盖来降!”

       曹营中的士兵听到喊声,纷纷出来观看。曹操有个部下起了疑心,对曹操说:“这些船看上去很轻,开得又快,不像是吃水深的运粮船,恐怕其中有诈。”曹操猛然醒悟,下令不要让来船靠近。

       可是,一切都晚了。黄盖高声下令:“点火!”刹那间,所有的战船同时点着了火,就像二十条火龙,乘着风势直闯曹军水寨,船头的铁钉一下子牢牢地插在曹军的船只上。曹军船只都是用铁环连在一起的,火势马上蔓延开来,眨眼功夫成了一片火海,而且越烧越旺,一直烧到了岸上。曹军士兵不是被烧死,就是掉进江中淹死。

       周瑜看到赤壁上空火光冲天,知道黄盖已经得手,立刻率兵杀了过去,一时杀声震耳欲聋。曹军早已无力抵抗,曹操带着残兵败将狼狈而逃,孙刘联军穷追猛打,直打得曹军大败。

       赤壁一战之后,曹操、孙权、刘备各霸一方,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国演义故事节选2:羊祜怀柔服陆抗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魏国在灭掉蜀国以后,又派了羊祜去镇守襄阳,以防止东吴的镇东将军陆抗的进犯。羊祜接到圣旨以后,立即整顿兵马,预备迎击敌人。羊祜镇守襄阳以后,很受当地驻军百姓的欢迎。吴国有投降过来的人又想回国的,羊祜都听其自便。他又减少了在边境巡逻的士兵,用来垦田种地。他初来的时候,军队里连一百天的军粮都没有,可等到年底,军粮积存足够用上十年。羊祜在军营中,经常是身着轻便的皮衣,腰系宽宽的带子,不穿戴销甲,身边的警卫也不过十几个人。有一天,部将来到军帐之中向他禀告:“侦察的人报告说,吴国的士兵防守十分懈怠,可以乘他们没有准备去袭击他们,一定能够取得大胜。”羊祜笑着说:“你们这些人小看陆抗吗?这个人足智多谋,前些日子,吴国的国君命令他去攻打西陵,他斩了步阐及其将士好几十人,我去救援都没赶上。这个人作将军,我们就只好守住边境,等到他国内情况发生了变化,才能攻取,如果不考虑时势而轻率进攻,这可是自己往失败的道上去走!”众位将领很信服他的这一番言论,于是便一心一意守卫自己的边界,也没有别的想法了。

       一天,羊祜带领众位将领出外打猎,正巧赶上陆抗也出来打猎。羊祜命令道:“我方的军队不许超过边界。”众位将领接到命令,便只在晋国的地界内围猎,不侵犯吴国边境。陆抗见到此情此境,赞叹道:“羊将军有纪律,不能够冒犯他呀!”当天晚上,各自退回自己的驻防地。羊祜回到军营,察问所猎到的禽兽,如果有被吴方先射伤的,全都送还对方。吴方的人自然高兴,连忙来向陆抗报告。陆抗将送还猎物的人召了进来问道:“你们的主帅能喝酒吗?”来人回答:“必须有好酒他才饮。”陆抗笑道:“我有一斗酒,藏了很久了。现在交给你带回去,请转告羊将军,这是我陆某亲自酿造供我自己饮用的,特此奉上一壶,以表达昨日出猎时以礼相待之情。”来人答应了,携酒回去。陆抗身边的人问陆抗:“将军送酒给他,是什么用意?”陆抗说:“他既然对我们表现出恩德,我怎么能不予以答谢?”大家都感到十分吃惊。

       再说来的人回去见了羊祜,陆抗的问话以及送酒的事,全都报告给了羊祜。羊祜笑着问:“他也知道我善饮酒吧?”便命令当场打开酒壶取出饮用。他的部将陈元说:“其中只怕有奸诈,将军先还是别饮的好。”羊祜笑道:“陆抗哪里是给酒下毒药的人,不必疑虑。”竟倒出就喝。从此,双方使者往来,彼此互通问候。有一天,陆抗派人去看羊祜,羊祜问:“陆将军身体好吗?”来人回答:“主帅卧病在床,好几天没有出来了。”羊祜说:“他的病大概跟我的一样。我已经制好了成药,送给陆将军服用吧J”来人带了药回去见陆抗。众将领说:“羊祜是我们的敌人,这药决不是什么好药。”陆抗说:“羊将军怎么会毒害人呢,你们不要多疑。”也服用下去。第二天病便好了,众将领都表示祝贺。陆抗说:“他是施行恩德,我们总是施行强暴,这样他就会不战而胜我。从今以后,各自保卫好自己的边界,不要贪图一些小利。

       

       三国演义故事节选3:曹丕废汉称帝

       孙权杀了关羽后,怕刘备来报复,干脆与曹操修好,劝他早点当皇帝。曹操一直把汉献帝控制在手中,要废掉他让自己做皇帝还不容易?但他考虑到汉朝有个正统的名义,自己把皇位夺过来有人会心中不服,所以宁肯自己不当皇帝,如果将来条件成熟,就让儿子当皇帝,自己只称魏王。

       魏王曹操有二十几个儿子,他最宠爱的是曹丕和曹植两个,他想在他们中间选一个立为太子。

       曹丕从小在军营中长大,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十岁不到就已经会骑马射箭,并且在父亲的影响下,对于诸子百家、古今经传也有较深的研究。曹植小时候就聪明过人,才华横溢,长大后精通文学,是当时有名的诗人。

       曹操在立谁为太子这个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他打心底里喜欢才华出众、激情澎湃的曹植,他曾经多次当面试探过曹植是否真有才华,结果曹植都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曹操就准备将曹植立为太子,但是不少大臣反对说:“自古以来,王位理应传给长子,若传给次子的话将会引起朝中混乱不安。”曹操听了,觉得也有道理,就暂时把这事搁了下来。

       曹丕虽然文才也不错,但无论是才气还是名气都比不上曹植,因此他一直对曹植嫉妒在心,尤其是听说父王有立曹植为太子的念头之后,更是想尽办法在父王面前贬低曹植,抬高自己。他利用曹植爱喝酒的弱点,背地里做手脚,让曹植误了带兵出征的大事,从而使曹操对曹植产生了不满;他还在曹操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忠厚仁爱,处处讨曹操欢心。渐渐地,曹操就觉得曹植虽有才华,但不及曹丕宽厚仁慈,再加上一些大臣受曹丕的指使,在曹操面前替他说好话,因此,曹操就立了曹丕为太子。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做了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权。但是,曹丕心里还是害怕曹植会跟自己争夺王位,处心积虑找了个借口把曹植抓了起来,向他兴师问罪。

       曹丕的母亲卞太后不愿看到兄弟残杀,赶紧替曹植求情。曹丕无法违抗母命,就另想办法刁难曹植。

       曹植知道曹丕一向对自己有敌意,现在曹丕继承了王位,更不知会出什么花招来整治自己。因此他被带进宫后,始终低着头,一语不发,心里七上八下的。

       曹丕居高临下地说:“父王生前一直夸奖你做诗做得又快又好,我还从来没当面领教过。今天我就限你在殿上走七步的时间里做一首出来。”

       曹植听到叫自己做诗,反而不害怕了,抬起头说:“好,就请王兄出题吧。”

       曹丕说:“我们俩是兄弟,你就以此为题做诗,但是诗中不许出现兄弟二字,否则的话,我是不会饶过你的。”曹植听到“兄弟”二字,百感交集,悲从中来。他低头稍加思索,悲愤地吟道:

       “煮豆燃豆萁(qí),豆在釜(fǔ)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已念完,站在一旁的侍臣连七步都未数完。

       曹植在诗中把同胞兄弟比作同根生的豆和豆萁,既形象又贴切。豆萁无情地燃烧着,豆子在锅中被煮得“咕咕”作响,仿佛人在哭泣一般。这一拟人手法把曹丕步步紧逼、变相迫害的事实准确而不露痕迹地描写了出来。曹丕听了之后,想想自己对兄弟也逼得太过分,惭愧地低下了头,免去了曹植的死罪,把他贬为安乡侯。

       虽然曹操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从不敢登上皇帝的宝座。但是,曹丕却想把那个有名无实的汉献帝废掉,自己当皇帝。于是,一场禅让帝位的好戏上演了。

       曹丕的亲信华歆(xīn)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汉献帝当了三十多年傀儡皇帝,颇有自知之明。为了保住性命,他十二分不情愿地“主动”把皇帝的玉玺交给曹丕。不料,曹丕却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假惺惺地把玉玺还给了汉献帝。

       汉献帝战战兢兢地捧着玉玺,不知如何是好。在曹丕的授意下,汉献帝命人搭了一座“受禅台”,又挑选了一个良辰吉日,曹丕装成迫不得已的样子,于公元220xx年受禅称帝,为魏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公元220xx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定都成都。公元220xx年,孙权也称帝,国号吴,定都武昌(今湖北鄂州),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至此,东汉王朝正式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