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法定节假日是哪天?清明节是几月几日(精选7篇)

清明节法定节假日是哪天?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清明节法定节假日是哪天?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为便于各地区、各部门及早合理安排节假日旅游、交通运输、生产经营等有关工作,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清明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清明节放假几天

       年清明节放假办法:2023年4月4日—6日放假调休,共3天。其中,4月5日(清明节,星期日)为法定节假日,4月6日(星期一)补休。

       2023年清明节放假安排

       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详情请看: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_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清明节是哪天呢?跟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用月亮历法的农历不同,其实清明节是一个太阳历法的公历日期,固定在公历的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今年清明节是2023年4月5日,跟农历没有关系。

篇2:2022年清明节法定节假日是哪天?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为便于各地区、各部门及早合理安排节假日旅游、交通运输、生产经营等有关工作,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xx年清明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20xx年清明节放假办法:20xx年4月4日—6日放假调休,共3天。其中,,4月6日(星期一)补休。

       20xx年清明节放假安排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详情请看: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_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清明节是哪天呢?跟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用月亮历法的农历不同,其实清明节是一个太阳历法的公历日期,固定在公历的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今年清明节是20xx年4月5日,跟农历没有关系。

篇3:清明节是哪天是几月几日

       04月04日 星期二 (丁酉年(鸡年)三月初八)

       清明放假安排:4月5日(清明节)4月5日(星期五)4月6日(星期六)放假,共3天。4月7日(星期日)上班。

       20清明节高速公路免费时间:4月2日0时至4月4日24时,共三天

       免费车型:7坐(含7坐)以下载客车辆,以及普通收费公路行驶的摩托车。

       清明节为什么扫墓

       1、通过带孩子回乡进行扫墓,观察孩子的行为,看孩子有哪几点做的不足,及时教改。

       2、通过带孩子回乡进行扫墓,与孩子交流清明扫墓的传统文化及思想,了解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及是否懂得尊敬先人,知孝懂孝。

       3、以身作则,以身传孝。依照传统习俗进行扫墓,完全表现出对先辈的恭敬、感恩与怀念。

       4、及时向孩子传播清明扫墓的知识与文化思想,培养孩子孝义道德观。

       清明节是根据二下四节气来推算的,所以不一定每年的清明节都是4月5日。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就在清明那一天,每年的清明大致都在阳历的4月4日至4月6日那天。

       节气的划分是根据太阳跟赤道的角度来定的,因此也不是固定的农历几月初几。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元宵节)、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说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从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篇4:清明节是法定节假日吗

       20元旦放假安排

       年元旦是1月1日星期日。

       2023年元旦放假安排:12月31日,1月1日放假,1月2日(星期一)补休。

       2023年春节放假安排

       2023年春节是1月27日星期五,共放7天。

       2023年春节放假安排:1月27日至2月2日放假调休,共7天。

       2023年清明放假安排

       2023年4月2日至4日调休,共3天。

       4月4日(星期二,农历清明当日)为法定节假日

       4月1号(星期六)照常上班。

       2023年五一劳动节放假安排

       2023年5月1日至5月3日放假调休,共3天。

       5月1日(星期一、“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法定节假日

       5月4日(星期四)照常上班。

       2023年端午放假安排

       2023年5月28日至5月30日放假公休,共3天

       5月30日(星期二,农历端午节当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5月27日(星期六)上班

       2023中秋节与国庆节放假

       2023年中秋在2023年10月4日(星期三),为国家法定假日。10月1日至8日放假调休,共8天。9月30日(星期六)上班。

篇5: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清明节来历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习俗

       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5左右,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有的地方径直称为“清明会”或“吃清明”。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拜祭。

       踏青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也有的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踏青郊游,是清明时节与春祭并存的古老主题。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以预报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如今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在细长摇曳的柳枝上,拴上一缕红绸,即是被射的目标。大多是青年男子,骑马挽弓,在百步以外,用特制的前头分杈的箭,射断那枝柳条,待柳条落地之前,飞马前往,将柳条接住。据明朝人的记载,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蹴鞠,就是中国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帝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五代女词人花蕊夫人有诗云:“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睹红罗被十床”。皇宫里举行斗鸡比赛,还用10床被子当作赌注,可见玩兴极浓。

       蚕花会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尤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禁火寒食

       寒食节也是属于清明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之一,在平时生活中出现了一些祭祀活动之前都会进行改火寒食,这是属于一种很传统也是很严谨的祭祀活动之一。

       清明节安全注意事项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

       各部门负责人要牢记《生命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法律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坚持“安全6: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清明放假时间:4月2日—204月4日

       2023清明阴历:农历 2023年二月廿七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2023年清明节高速免费时间【最新】

       2.2023年清明节放假时高速免费吗?

       3.2023清明节放假安排及高速免费时间 [图]

       4.清明节放假安排2023【官方】 [图]

       5.2023年关于清明节放假安排时间表【权威版】 [推 图]

       6.2023年清明放假安排表【最新版】 [推 图]

       7.2023年放假安排公布:清明端午中秋各休3天 [推 图]

篇7: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清明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并不是每年都固定在4月5日。

       至于为什么清明节不计阴历,是因为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而清明则是在阳历中一般都在4月4至6月之间,却不能以确定的阴历日期为准。

       其实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老祖先流传下来的二十四节气看作中华民族自有的阳历,因为它和国外使用的阳历都是以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计算和划分的,自然区别不象阴历与阳历间这样大。

       清明节活动

       清明节后来演变成为一个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开展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活动。

       早先,扫墓祭祖是在寒食节,距今已2千6百多年历史。起源是春秋战国时,晋文公未登位之前,在外逃难,饥寒中,随臣介子推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汤让晋文公喝了。晋文公未登位之后,介子推不愿封赏,隐居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三面放火烧山,但介子推宁被烧死也未下山。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祭奠介子推。后来发展到民间扫墓祭祖。

       由于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两节很近。大约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并被清明节取代,寒食节逐渐被遗忘。

       清明节句子

       1.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

       2.各个时期的革命烈士都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功臣,他们的精神光照千秋,永垂青史。

       3.来到陵园墓地,我们逐一进行瞻仰,把手中的白花,把亲手编制的花篮送给最可敬的英雄。

       4.我俨然看见无数英烈站在我们眼前,顶天破地!是他们,就是他们,为了我们的新中国,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就义了自己换来了今天的美妙生涯。

       5.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人民群众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深情缅怀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无数英烈。

       6.在这清明之际,献上一朵纯洁的白花,代表我的深深敬意:我们不会辜负你们的厚望,将再度继承你们的事业,我将用自己满腔的热血,来好好的热爱祖国,发扬祖国的光辉传统,创造出另一个灿烂的明天。

       7.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南山寺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我们先排好了整齐的队伍,然后按要求站好队,认真地聆听主持人的致词。我抬头瞻仰墓碑,墓碑上写者: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8.我想,如果世界上有永垂不朽,那么我相信那是一种精神——不悔。我们的先烈们就有这样的不悔,不悔为革命的付出。所以,他们理应受到敬仰!

       9.我热爱他们,我赞扬他们,我崇敬他们。

       10.他们为了革命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残暴折磨中,他们没有透露半点消息,宁愿死也要守住党的秘密,他们宁愿做光荣牺牲英雄,也不愿做苟且偷生的叛徒,这就是我们中国烈士的特点,我也因此对他们产生了无限的敬佩,无限的感慨,我也要因此而赞扬他们,没有人能取代他们。

       11.向烈士们致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12.我们现在的幸福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虽然你们已经不在了,但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你们是我心中的英雄!

       13.虽然它在名义上只是一个祭奠逝者、表达哀伤的节日,但清明带给我们国人的意义与价值远不止于此。

       14.让我们为那些以身许国的忠心烈士鲜花、鞠躬吧!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新的中国!网上祭英烈,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国梦!

       15.中国文明五千年,革命先烈们用鲜血谱写了伟大的人生。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歌颂和赞扬,他们的人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祖国建设的精神,把他们的事迹流传下去,展示我们新时代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