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氏二贤传阅读理解答案(精选8篇)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予既列之家乘①矣,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讳钺,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諓諓 ②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孝子少饥饿,面黄而体瘠小,族人呼为“菜大人”。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绣字华伯,孝子之族子,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间。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华伯妻朱氏,每制衣必三袭,令兄弟均平,曰:“二叔无室,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叔某亡,妻有遗子,抚受之如己出。然华伯,人见之以为市人也。
赞曰:二孝子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而能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遭罹屯变③,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华伯夫妇如鼓瑟,汝威卒变顽嚚④,考其终,皆有以自达。由是言之,士之独行而忧寡和者,视此可愧也!
解释:①乘(shèng):春秋时晋国史书称“乘”,后用“乘”称史书。②諓諓(jiàn):巧言善辩。③罹(lí):遭遇。屯(zhūn):艰难。④嚚(yín):愚蠢而顽固。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即諓諓罪过孝子 罪过:即过错
B.孝子由是失爱 失爱:失去父爱
C.一经吏卒过门辄耗 过门:经过门前
D.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 完洁:同“完结”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 辄索大杖与之
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已又坐市舍中卖麻 孝子之族子
纬以事坐系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两人共同特点的一组是
①其行之卓而身微贱 ②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
③以德报怨 ④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
⑤面黄体小,终无愠容 ⑥贤妻相助,孝母爱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用两件日常生活小事,表现归氏二孝子的高尚情操,以小见大感人至深。
B.本文着重讲述了两位孝子的身世和他们对世人的极大影响。
C.篇末的'“赞”是史传的传统写法,一般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
D.归有光的散文简洁畅达,感情真挚,《项脊轩志》如此,本文亦如此
9.(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3分)
译文:
②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5.B(A、列举过错;C、上门勒索;D、完好整洁的衣服。)(3分)
6.D(A、因,连词;来,连词。B、给,动词;结交,动词。C、坐着,动词;犯罪,动词。D、家族,名词。)(3分)
7.A(③⑤⑥各说明一个人的特点。)(3分)
8.B (因文首说“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3分)
9.(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每处0.5分,共4分):
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①孝子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2:归氏二贤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归氏二贤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归氏二贤传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钺,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①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孝子绣,字华伯,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间。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有删改)
译文:暑极不生暑而生寒,寒极不生寒而生暑.相反的东西,互相转变(阴阳转化的辩证观点);屈辱太久的人一但站起来必定会雪耻,沉迷太久的人一但振作必定有所作为.不如意的事情,会有如意的事情在其中。快意的事情,也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在其中。(指有祸中之福,有利中之害.).天下的事物没有单独存在的,必然包含着对立的方面;而且对立的双方必然有主次之分,这难道不是世界事物的物理特征吗?学问的道理,得到它其实不难,但失去它必定很容易,只有能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小心谨慎,认真负责并且不会失去!
篇5:《春秋传》阅读理解答案
《春秋传》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我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我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宣王为大室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选自刘向《新序》)
12.(1)与“敢问王为有臣乎?”句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齐宣王【为】大室
B.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C.全石以【为】底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解释加点字。(1分)
敢问荆邦为有主乎? 邦( )
13.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
A.荆王放弃了先王的礼乐礼仪,却喜欢淫乐,冒昧地问一下荆国还有君王吗?
B.荆王解禁了先王的礼乐礼仪,并且喜欢淫乐,冒昧地问一下荆国还有君王吗?
C.荆王放弃了先王的礼乐礼仪,却喜欢淫乐,岂敢再询问荆国有君王吗?
D.荆王解禁了先王的礼乐礼仪,并且喜欢淫乐,岂敢再询问荆国有君王吗?
14.请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香居进谏的`缘由。(3分)
①【 】;②【 】。
15.从文中可知,香居是个【 】、【 】的人;齐宣王是个【 】、【 】的人。(4分)
12、(1)D(2分)
(2)诸侯的封国或国家(1分)
13、A(2分)
14、①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②群臣莫敢谏(3分)
15、勇敢或敢于劝谏
有谋略或善于劝谏
善于纳谏或能听取意见
勇于改过(4分)
篇7:柳宗元传阅读理解答案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解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禹锡终易连州: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 )(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答案
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
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 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A把;B因为;C如果;D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
解析:此题考査文言文的翻译。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1分)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1分)(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1分)
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为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为官” 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的风俗上;“为师”主要体现在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 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篇8:孟德传阅读理解答案
孟德传阅读理解答案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①。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②、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③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④,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解释:①神勇之退卒也:神勇,禁军兵营名。退卒,逃兵。 ②利:同“痢”。 ③ 弭耳:犹贴耳。这里是形容动物变得驯服的样子。④自告者:自首的人。
小题1:下列句中 “以”与“以其子与人”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以一战B.扶苏以数谏故
C.以塞忠谏之路也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小题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逃到华山脚下,依然勇敢地向山的`深处走去,吃光了饼就挖草的根摘树上的果子吃,吃得一天要病十次好十次,但是他依然坚持着,几个月之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
B.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但他不怕死,最后猛兽都服服帖帖地走了。
C.孟德后来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认为他是个有道之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D.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他的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以其衣易一刀十饼 易: ②食其饼既尽 既:
③德具道本末 具: ④弱者见侮 见: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吾视汝非恶人也。(2分)(2)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D
小题2:(2分)C
小题3:(4分)易:交换 既:已经 具:详细(详尽) 见:被
小题4:(2分)(1)我看你不是坏人。(得分点:汝 判断句式)(2分)(2)张安道恰巧担任(做)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能够(得以)解除兵籍成为平民。(适、知、得、为)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D句与例句中“以”皆为“把”。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解释,读懂短文,了解内容。C表述错,商州知府宋孝孙认为他是个有道之人,并不是先向上级报告,而是自己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小题3: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适”“知”“得”“除”,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