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阅读试题和答案(8篇)

蝉阅读试题和答案

       蝉阅读试题和答案

       问题补充: 蝉①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②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的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③ 朋友说:知道么?它等了,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④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⑤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过。⑥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⑦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小题1】(2分)文章开头写蝉“知知不休”地叫,让人听了很烦,你认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小题2】(2分)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6.这两首诗各是从哪些角度来写蝉的形象的?请作简要分析。(2分)

       7.这两首诗都是咏物诗,借“蝉”的形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篇4:蝉阅读答案

       《蝉》(虞世南 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练习: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_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2.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3.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4.“居高”在诗中有哪些含义?

       5.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6.这首诗实际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

       7.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的思想感情。(2分)

       8.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篇5:蝉阅读答案

       1.形状、习性、声音

       2.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垂绥”,食性 “饮清露”,表达了诗人对蝉性高沽、栖高饮露品性的褒扬;次句写蝉声“流响”,从声音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悦耳长鸣,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

       3.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4.一是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5.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致远,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6.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7.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8.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助具体的对象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达感情含蓄,寓意深刻,理趣情致跃然纸上,引人人胜。

篇6:蝉阅读答案

       6.(2分)虞诗从“垂绥”蝉的`外形、“饮清露”蝉的生活习性、“流响”蝉的声音三个方面来写蝉的高标逸韵。李诗则从居高难饱徒费鸣叫、彻夜鸣叫到五更碧树依旧无情来写蝉的凄惨处境。

       7.(4分)虞诗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自己的自况,喻指虽处显赫之位,却德行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李诗托物抒怀,诗中的蝉却是困窘凄凉形象的写照,通过蝉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自己困窘落魄、郁郁不得志遭遇的愤愤不平之情。

篇7:蝉虞世南阅读答案

       蝉虞世南阅读答案

       蝉虞世南阅读答案

       蝉 虞世南

       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不堪云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2分)近体 咏物

       2.(3分)D

       3.(3分)《蝉》中的“清露”,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才会有声高远播;《在狱咏蝉》中“露重”,写出了秋蝉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它不能展翅高飞。对写蝉都起了衬托的作用。

篇8:虞世南《蝉》阅读答案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