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登革热应急预案(精选14篇)
为保护全项目施工人员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项目稳定,保证工程的顺利进展,将常见登革热预防与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形成工作常规,特制定此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登革热病应急工作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登革热应急工作机构及职责
(一)联络组:负责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沟通联络;监督全项目防登革热情况。
(二)预防组:落实督查全项目传染病工作的报告、登记、统计、分析和登革热管理工作;指导全项目施工人员做好班级、园内环境、教室内的灭蚊工作,指导教职工了解登革热知识。
(三)宣传组:管理人员对工人进行防治登革热病知识的普及宣传。
(四)后勤组;落实督查全项目防治登革热病工作的物质储备;负责防治疫情工作保障、交通、通讯等。
三、工作要求
1、项目建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各栋号长及时准确地掌握并向文员上报情况,绝不允许缓报、瞒报和漏报。否则,要严肃追究各栋号长的责任。
2、文员每日向项目经理报告情况。
3、各栋号长,施工员要积极、密切配合项目预防登革热病领导工作小组工作,不得任何借口阻扰或延误登革热防控工作。
四、工作处理问题流程
发现问题→栋号长→文员··记录存档→项目经理→政府相关主管部门。
篇2:预防登革热应急预案
一旦项目上发现登革热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项目施工人员一旦出现登革热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项目部请假,不得带病回项目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项目上班;
2、施工人员在项目部出现登革热疑似患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疑似登革热病患到项目部隔离室休息,并之后统一派车送去医院。
3、在项目部发现登革热传染病的工人或管理人员,项目部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3:预防登革热应急预案
为了积极做好预防登革热传染病,确保幼儿园师生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我园实际情况制定本园的应急预案。
一、做好预案的基础工作
1、在强调园长是防范各类传染病的4:登革热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了积极做好预防登革热传染病,确保幼儿园师生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我园实际情况制定本园的应急预案。
一、做好预案的基础工作
1、在强调园长是防范各类传染病的5:登革热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了防治各类传染病在我校的暴发和流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解决好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保证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和社会的稳定,我校特制定本措施预案:
一、健全领导机构,成立领导小组
二、健全值班制度,狠抓落实,值班人员要尽职尽责,对出现的疫情及时上报、处理,坚决杜绝疫情的延续发展。
三、规范晨检报告,做到有记录。保健老师和班主任亲自把关,组长签字。
四、落实“传染病“防空报告制度,做到零报告,日报告。
五|、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彻底大扫除,做好通风、消毒工作,对小卖部定期检查,保证饮食方面的卫生,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六、通过健康课向同学们传授健康知识的教育,提倡学生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
七、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立即隔离,通知家长,并向医院联系就诊,向主管部门报告。
八、加强门卫管理,禁止外人出入。
九、学校做到“三管”、“四灭”。管粪便、管垃圾、管污水;灭蚊、灭蝇、灭鼠、灭蟑螂。
十、定期对学生进行防疫教育,做好家庭学生防范工作。
篇6:登革热传染病应急预案
由于近期内出现登革热现象,较多的人员感染,事态比较严重。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公司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尽快控制事态,尽量减少损失,尽早恢复正常施工秩序,特制定此预防措施方案。
一、出现登革热的原因和传播
1、登革热是由伊蚊(俗称花蚊或花斑蚊)传播,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播的。伊蚊吸食了登革热病人的血后,会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下一个被叮咬的健康人。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后大约一周左右开始发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发病7:卫生院登革热应急预案
卫生院登革热应急预案
一、目的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和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广泛流行。近期非洲安哥拉地区登革热疫情暴发流行,我市已陆续出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为了有效控制登革热的暴发流行,加强对登革热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登革热流行和突发疫情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一)、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工作职责:
(1)、及时准确掌握本地疫情动态,指导防治控制工作。
(2)、负责组织协调全院力量做好诊治、疫情处置、紧急支援、后勤保障、对外联络及督查工作等。
(3)、负责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二)、疾病预防控制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工作职责:
(1)、负责疫情监测、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
(2)、负责提供疫情的'预测预警信息;
(3)、指导和开展疾病控制、消杀工作。
(三)、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工作职责:
(1)、负责急救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培训;
(2)、负责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和医疗救治工作;
(3)、负责组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的准备工作;
(4)、负责隔离病房启用时的人员安排及医疗工作开展。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
(一)、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登革热疫情的预防与控制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发放登革热防治宣传单,提高卫生意识和防病能力。
(二)、按要求设置发热预检分诊,诊疗区域相对隔离独立,做到通风良好,定时消毒,严格防护。做好预检、诊治登记。
(三)、要求临床医生,在日常接诊工作中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如遇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的病人,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做好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并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字迹清楚填写完整。
(四)、做好近期从安哥拉归国人员信息的登记工作,对来院就诊的归国人员应做好追访工作,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各临床医生和防疫科必须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向市疾控中心报告,不得瞒报、漏报、缓报。
四、保障措施和应急准备
(一)、院感科负责消毒药品、个人防护用品的准备,药库负责储备足够数量的消杀药械、个人防护用品,以准备疫情发生时应急处理需要。护理部负责医疗护理物品和救治药物的准备。
(二)、总务科、医务科负责隔离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准备,如床单位准备、勤工安排、车辆安排及环境保洁与消毒等。
五、疫情应急响应和终止
医院根据疫情和上级指示迅速作出反应,启动本预案。接到上级部门应急响应级别调整、终止信息后,作出响应级别的调整、终止。
篇8:如何预防登革热
如何预防登革热
晚上睡觉时需要点上蚊香或者挂好蚊帐,避免夜间熟睡时候,被外面飞进来的蚊虫叮咬,从物理层面上防止蚊虫。
如果被蚊虫叮咬之后,发觉有些头晕、发热症状,应该马上到医院或者社区专门诊所进行就诊,不可拖延,避免炎症的加重而导致并发症。
平时应该注意饮食习惯,保证每日三餐的营养均衡,工作学习之余,更应该多参加一些户外体育运动项目,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从本质上预防登革热的发生。
室内室外必须清理积水,勤倒垃圾,搞好周围生活环境,保持卫生干净,从源头上杜绝蚊虫的滋生,减少蚊虫的数量。
在户外走动休息的时候,应该在身上、特别是裸露的地方喷上驱蚊水,或者穿上长袖、长裤,避免蚊虫的趁机叮咬而导致发炎。
家里或者周围,特别是一些容易滋生蚊虫或者躲藏蚊虫的地方,应该使用一些杀虫剂进行喷洒,也是一个源头上很好的杜绝蚊虫滋生的方法。
从大的方面上来讲,一个社区一个公共场所,需要全民动员,特别是负责单位部门,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普及预防登革热常识,同时进行灭蚊防蚊工作,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预防控制。
[如何预防登革热]
篇9:预防应急预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针对今年实际情况,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我校制定本预案。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及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并对所有校园检查一遍。使其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使家长及学生知道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
1、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通过宣传单、标语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学生早晨入校期间,值班教师要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学校定期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学生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8.发生病人后措施:一旦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物品要予以消毒。加强晨检、午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同时逐级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0:登革热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为了积极做好预防登革热传染病,确保幼儿园师生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我园实际情况制定本园的应急预案。
一、做好预案的基础工作
1、在强调园长是防范各类传染病的第一责任人的基础上,建立阶梯负责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实行分层承诺制(家长向班主任承诺、教师向幼儿园承诺)。
2、健全和完善园内通讯联系网络,建立两极双向联系通讯网:
(1)班主任向家长公布住宅电话、手机号;将班级幼儿的家庭地址和家长的通讯联络重新核对整理。
(2)园长向全体教职工公布宅电、手机号;将幼儿园教职工的宅电、手机号等通讯联系核对整理成册,提供给全体教职员工。
(3)规范应急情况上报顺序,将有关联系电话整理备用,并备案张贴于门卫值班室和园长室内。
二、预防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燕萍(正园长)
副组长:梁金英(副园长)、朱沛秦(副园长)
组员:保健医生、全体班主任
三、工作要求
1、学校建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各班主任及时准确地掌握并向园医上报情况,绝不允许缓报、瞒报和漏报。否则,要严肃追究各班主任的责任。
2、园医每日向主管园长报告情况。
3、各班主任,教职员工要积极、密切配合园内预防登革热传染病领导工作小组工作,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扰或延误传染病防治工作。
四、工作处理问题流程表
发现问题→班主任→园医→记录存档→主管领导→园内领导
五、应急措施
1、班主任发现登革热传染病疑似患儿,不得让其与其他人接触。
2、向保健室医生汇报,保健室医生怀疑为疑似病人后及时向登革热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3、立即送至应急隔离室。
4、通知幼儿家长,送疑似患儿到医院就诊。
5、上报街道卫生院预防科及区教育局教行科及区疾控中心,集体发病时上报区卫生防疫站。
6、对疑似症状者去过的地方进行消毒及灭蚊。
7、待该幼儿病愈且经南沙区疾控中心出具证明并经园内同意方可回园学习。
8、加强宣传教育,安定人心,稳定园内秩序。
9、加强门卫值班管理。不许园内人员擅自离园,园外人员随意进园。来访人员要进幼儿园要问清来人身份并做好登记。
六、应急物资准备
1、设立应急隔离室,添置好有关设备。
2、处理突发事件时,应急人员一律做到“三白”:白口罩、白手套、白大褂。
3、应急隔离室做好物资准备,如体温表、消毒剂、口罩、毛巾等。
1:预防登革热标语
1、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登革热。
2、人人动手消灭蚊子,户户清积水防控登革热。
3、翻坛倒罐清理积水,全民运动防控登革热。
4、装好纱窗防蚊虫叮咬,清除积水防登革热流行。
5、清除蚊虫孳生地,有效防范登革热。
6、防蚊虫叮咬传播,杜绝登革热暴发。
7、全家动手共同灭蚊保障健康,全民定期清积水防范登革热。
8、打好消灭蚊虫歼灭战,清除积水预防登革热。
9、坚持定期开展灭蚊行动,集中打好灭蚊歼灭战。
10、清积水,灭成蚊,保清洁,远离登革热。
11、消除蚊虫孳生地,防止蚊虫叮咬,预防登革热。
12、清除积水,杀灭蚊虫,改善居住环境,预防登革热。
13、行动起来,翻盆倒罐,清除杂草和积水,预防登革热。
14、登革热,蚊虫为首恶;保健康,清洁是良方。
15、认真清除杂草积水,彻底防范登革热骚扰。
16、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全民翻盆倒罐,清除杂草和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预防登革热。
17、防治登革热,消灭病媒蚊。
18、容器不积水,病媒不滋生,预防登革热,大家一起来。
19、清除容器积水、杜绝伊蚊孳生。
20、全民齐动手,防控登革热。
21、动员起来,讲究卫生,清除积水,杀灭蚊虫,防控登革热。
22、搞好环境卫生,增强抗病能力。
2:预防登革热方案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的传染病,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一般经过5-8天后,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周身骨痛)、脸面潮红,结膜充血(如醉酒状)、有时出现皮疹等。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室内外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花盆托盘、及其他水缸、水盆、罐等小积水容器中;孽生地大概可分两类:人造容器(容器、轮胎、排水明渠),天然环境(树洞、竹节、叶腋)。清除积水,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
为做好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特制订此计划,以下是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指定专人负责校园防蚊灭蚊工作,在开学前开展一次以灭蚊为主的爱国卫生行动,整治幼儿园环境,清除各类无用积水和闲置盘罐,彻底的清理幼儿园内蚊虫孳生地,同时组织一次全园灭杀成蚊统一行动。另外,幼儿园内全体教职工需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日常的防蚊灭蚊工作。
二、幼儿园灭蚊的目标是:鼓励教职工和小朋友参与防止蚊患工作,消除蚊子的孽生地方,特别是细小容器的积水,以免蚊子在幼儿园滋生,提高教职员工和小朋友的防蚊意识及对登革热的警觉,并把预防登革热知识带回家中,带回社区。三、在开学第一周内给小朋友上一堂预防登革热的健康教育课。安排小朋友完成“清除积水灭蚊”家庭作业,以提高教职员工和小朋友的防蚊意识,使教职员工和小朋友掌握登革热预防知识,并把知识带回家中。
四、并提醒师幼出现发热伴皮疹应及时就医。落实师幼因病缺勤缺课检测及上报工作,做好晨检及晨检网络直报。发生疫情时要按照卫生、教育部门的要求落实好疫情处置工作。
五、幼儿园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楚垃圾,弃置积水容器等,改善和治理校园环境。
六、幼儿园负责灭蚊工作人员,应每星期派专人在幼儿园范围内巡视。幼儿园内蚊孽生地主要包括:
1、弃置可储水的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
2、可贮水的容器有积水;
3、排水渠淤塞;
4、洼地及地面不平处有积水;
5、花瓶里的水有蚊虫孽生;
6、花盆底有积水;
7、泊车用的防撞车胎有积水;
8、冷气机的托盘有积水;
9、竹洞或树洞;
10、生物园积水有蚊虫生长。
七、若发现蚊子孽生或可能有蚊子孽生的地方,应立刻采取以下灭蚊防蚊措施:
1、清除积水;
2、妥善处理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
3、把可贮水的容器用适当的盖好或倒转摆放,以免积水。
4、把地面不平处填平,将树洞及竹洞堵塞。
5、排水渠的`淤塞物应最少每星期清理一次,以防淤塞。
6、把车胎用胶带包裹或把车胎的底部刺穿,令积水可以流出。
7、花瓶里及花盆底的水每星期最少清倒或更换一次。
八、检查人员应登记每周发现的问题,并在下次检查时跟进上周发现的问题,检查防蚊措施的执行。
3:预防登革热倡议书
预防登革热倡议书
登革热是经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登革热可防、可控、可治,预防登革热,防蚊灭蚊是关键。近段时间全球登革热疫情严峻,我市未发生病例,但也有输入和发生本地病例的风险。为切实做好预防登革热防控工作,保障全市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我们特向全市中小学生、幼儿和广大家长发出如下倡议:
一、搞好卫生,整洁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人人动手,积极搞好环境卫生,主动帮家长整理家务,每天清理生活垃圾,清洁周边环境和公共区域卫生,及时清除室内外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
二、翻盆倒罐,清倒积水,消除传染源。清除闲置容器(碗、瓶、缸、罐)、贮水缸、盆、竹(树)洞等积水,定期清洗水缸、水池和花盆底座及水生植物花瓶,定期3-5天对水生植物进行换水,发现蚊虫(孑孓)孳生立即清除。
三、做好防护,防范叮咬,切断传播途径。居住场所要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实物屏障。适时合理使用蚊香、杀虫喷雾、防蚊灯等进行防蚊灭蚊处理。外出活动时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预防被蚊子叮咬。
四、学习常识,积极防控,保障身体健康。立足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去登革热发生地旅游要注意防护。若出现发热、周身酸痛、皮疹及出血等类似登革热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学习卫生常识和蚊媒知识,积极预防并治疗。
为了安全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了个人的健康,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主动参与灭蚊行动,积极防控登革热疫情发生。
舟山市教育局
209月17日
各位居民:
登革热传染病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主要由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积水是滋生白纹伊蚊主要来源,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是切断蚊虫滋生的'有效办法,是减少登革热传播的有效途径。目前已开始进入登革热传染病的高发期,为了你和你的家人健康,现在倡议大家齐齐动手,灭杀蚊虫,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一 、翻盆倒罐,清除闲置容器和花盘花托的积水,阳台的花盘应当逐一翻转倒放,避免贮存积水,消除蚊虫滋生隐患。
二、清理冷巷垃圾,清理盆罐积水,盆罐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三、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如万年青、富贵竹、莲等,每3~5天换水1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建议登革热高发期间不要再养水生植物,减少家中滋生蚊虫的隐患。
四、一旦有发热、肌肉、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
防控登革热需大家共同参与和配合,谢谢合作!
4:预防登革热方案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的传染病,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一般经过5-8天后,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周身骨痛)、脸面潮红,结膜充血(如醉酒状)、有时出现皮疹等。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室内外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花盆托盘、及其他水缸、水盆、罐等小积水容器中;孽生地大概可分两类:人造容器(容器、轮胎、排水明渠),天然环境(树洞、竹节、叶腋)。清除积水,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
为做好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特制订此计划,以下是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指定专人负责幼儿园防蚊灭蚊工作,在开学前开展一次以灭蚊为主的爱国卫生行动,整治幼儿园环境,清除各类无用积水和闲置盘罐,彻底的清理幼儿园内蚊虫孳生地,每周三、五全园灭杀成蚊统一行动。另外,幼儿园内全体教职工需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日常的防蚊灭蚊工作。
二、幼儿园灭蚊的目标是:鼓励教职工和幼儿参与防止蚊患工作,消除蚊子的孽生地方,特别是细小容器的积水,以免蚊子在幼儿园滋生,提高教职员工和幼儿的防蚊意识及对登革热的警觉,并把预防登革热知识带回家中。
三、在开学第一周内给幼儿上一节预防登革热的健康教育课。安排幼儿完成“清除积水灭蚊”家庭作业,以提高教职员工和幼儿的防蚊意识,使教职员工和幼儿掌握登革热预防知识,并把知识带回家中。
四、并提醒师幼出现发热伴皮疹应及时就医。落实师幼因病缺勤缺课检测及上报工作,做好晨检及晨检网络直报。发生疫情时要按照卫生、教育部门的要求落实好疫情处置工作。
五、幼儿园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楚垃圾,弃置积水容器等,改善和治理校园环境。
六、幼儿园负责灭蚊工作人员,应每星期派专人在幼儿园范围内巡视。幼儿园内蚊孽生地主要包括:
1、弃置可储水的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
2、可贮水的容器有积水;
3、排水渠淤塞;
4、洼地及地面不平处有积水;
5、花瓶里的水有蚊虫孽生;
6、花盆底有积水;
7、假山池有蚊虫生长。
七、若发现蚊子孽生或可能有蚊子孽生的地方,应立刻采取以下灭蚊防蚊措施:
1、清除积水;
2、妥善处理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
3、把可贮水的容器用适当的盖好或倒转摆放,以免积水。
4、把地面不平处填平,清除沟渠。